眼下疫情虽然逐步得到控制,小微企业冲击很大,该怎么解决呢?

MiNi


小微企业决定着几亿人的就业,如果没有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很容易造成大量的失业,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有了国家宏观层面的扶持后,作为小微企业也要积极开展自救,改变经营思路,把不接触盈利作为研究和突破的地方,一方面解决当下的问题,一方面解决长远的问题。既要有坚定的必胜信心,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手段,更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奉献精神。如此一定能度过去,而且还会更好。



设计师张贤发


很高兴能够来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背后,中小企业的生存情况开始显得步履维艰,前几天天我关注到两个数据,一则是来自于西贝莜面村,全国2万员工月工资支出逾期未发1.5亿元。另外一则是来自于海底捞火锅,9天损失7个亿,两个数据的背后,是整个餐饮行业的缩影,甚至是整个市场的缩影。

为了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在二月初,央妈释放1.2万亿逆回购,各部委也相继出台系列政策,要求各金融机构不得对住宿餐饮、旅游文化批发零售等受影响较大的服务行业断贷,各地政府也积极倡议辖区业主主动减租,以降低中小企业房租成本。

然而,这些外部帮助的举措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但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该如何开展一场自救,这点至关重要。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危为安有所帮助:

一是在当前疫情继续时,采取集中与分散办公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这段时间大量企业开启了云办公的工作模式(条件允许的行业),很多工作其实是可以远程在家完成,企业没必要非办公室不工作,这种想法万不可取。比如2003年非典期间,很多外贸公司采取在家工作的模式,甚至在后来诞生出了大量的外贸经纪人,也就意味着有能力的员工可以变成独立的经济体,由公司进行扶持,还能扩增公司业务体量。管理决策层研究新型商业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

市场部门通过互联网维护好客户,以迎接疫情过后市场需求的"井喷"。研究市场营销策略,挖掘市场新需求;

研发部门研究新的产品,改进生产流程以减少人工需求。改善产品功能,提高产品质量;

生产部门在保证疫情安全的情况下,轮班生产。

二是一定要取得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当前政府对疫情防控的要求是,防控与复工两不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发布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财税政策、人力资源政策。这些政策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具体帮扶和指导,有利于中小型企业从容应对疫情。同时,有融资业务的中小企业,应积极与信贷投放银行沟通,做好减息、延期的协商,假如协商不顺,千万不要拖欠贷款造成逾期影响征信。

三是团结股东、管理层、员工和合同相对方,共同应对疫情。这场疫情系天灾,最高院已明确定性为不可抗力。面对不可抗力,一方面要同心协力,抓住机遇,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则要根据疫情防控,解除不能履行的合同。而在疫情中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总而言之,在2003年"非典"期间,一些中小企业由于采取了相应的自救措施,化危为机,催生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和科技企业。有的甚至快速成为上市公司。因此,只要我们团结拼博、抓住机遇、加强管理和合作,借力国家政策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型企业就一定会渡过难关,顺利地熬过去。


陈先生谈金融


再坚持几天。疫情已好转,病人少十万,月底见拐点

武汉“封城”到现在20多天了,17日下午,钟南山院士给出了最新的分析和判断。钟南山认为,新冠肺炎发病人数比预计少了10万人,这超出预期,是国家强有力的干预起了大作用。

关于何时到达峰值,何时才是疫情“拐点”,钟南山院士表示:初步估计,二月中或者二月中下旬一点,就南方来说,应该达到峰值了:“达到峰值不见得说它马上会下降。达到峰值,是指积累的病例,或者说新增的病例”。他说,就全国来看,应该还是二月中下旬达到峰值。

.

贺全国病人少十万

.

阻疫情,灭新冠,

全民居家来奋战。

举国体制显成效,

发病病人少十万。

.

李兰娟,钟南山,

老当益壮成典范。

纵然病例破七万,

犹待月底见拐点!



经济信息速递


这次疫情,对于小微企业堪称灾难级别,尤其是一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甚至面临了破产的风险,无法营业产生的房租,工资以及各种费用。很多个体户以及小微企业现金流不足以3个月。针对小微企业个体户(亲身体会)我任务有加下举措:

1.人员精简与调整

整合现有员,适度减少管理岗位,将行政后勤管理岗位编为销售,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下线上销售,想办法让企业活下来,有收入。对于人多的企业可以适当减少一些人员,做到精益求精。

2.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

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很猛,但是是短暂和可控的,疫情过后市场依旧会恢复原状,市场的规模并没有缩小,中小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的老板,要通过自己的各种渠道和方式,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熬过了这个阶段,或许业绩还会有提升 。



财税小斌


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陆续显现出来。延期开工放在一边,隔离导致商业效率低下也暂且不谈,肺炎来袭首先拖累大消费行业:消费者“圈”在家中,消费需求从“吃穿住行玩”简化为“吃”(还是在家吃)。受此影响,小微企业首当其冲:

一些企业,收入下滑,面对租金、利息、工资等固定支出,遭遇现金流之困,直面破产危局;一些企业开始谨慎决策,投资放缓、项目延期、减支自救;还有些企业,不得不进入“冬眠”模式,经营活动全面暂停。2019年,GDP增长的57.8%来自最终消费,31.2%来自投资,消费低迷、投资放缓,影响深远。2月3日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大跌近8个点,不全是恐慌情绪。好在,扶持政策很快跟进了。中央部委快速出台优惠政策。

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共涵盖五部分,30余项措施。在扶持实体经济方面,主要包括信贷支持,资本市场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和企业定向扶持三个方面。相关的优惠措施,分别梳理如下:

(1)信贷支持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围绕内部资源配置、激励考核安排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保持贷款增速,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切实保障公众征信相关权益,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感染新型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

(2)资本市场支持

提高债券发行等服务效率。优化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工作流程,鼓励金融机构线上提交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发行申报材料,远程办理备案、注册等,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灵活妥善调整企业信息披露等监管事项。受疫情影响,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报或2020年第一季度季报有困难的,或者难以按期披露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的,可以申请延期。

适当放宽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办理时限。适当延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财务资料有效期和重组预案披露后发布召开股东大会通知的时限。

(3)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和企业定向扶持

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的金融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提高疫情期间金融服务的效率。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和地区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要建立、启动快速审批通道,简化业务流程,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减免疫情严重地区公司上市等部分费用。此外,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较重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信用类债券建立注册发行“绿色通道”,降低服务收费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在联合发文基础上,财政部还单独下发通知,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对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创业担保贷款的财政贴息支持力度,优化受影响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2月3日,央行出手,1.2万亿的逆回购如约而至,切实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障。

这些,还只是起点。地方政府配套措施跟进,中央层面政策发布后,苏州、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配套措施。2月2日,苏州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以下简称“苏惠十条”);2月3日,上海公布减轻企业负担四项措施,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京19条”)。三地打出第一枪,相信各地扶持政策很快就到。下面,简要对三地政策进行梳理。

(1)苏惠十条

“苏惠十条”率先发布,不仅赢得企业主和网友点赞,也得到商务部的点名表扬。详细来看,政策从“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金融支持方面,突出“扶”。确保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融资成本降低,以及发挥政策性银行“国家队”作用。各项政策以鼓励和倡议为主,确保金融系统不因此出现大的风险。

稳定职工队伍方面,突出“稳”。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实行失业保险返还政策;对因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视情况缓缴社会保险费。

减轻企业负担方面,突出“减”。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和税费,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负担。允许延期交纳税款,熨平疫情短期影响。最后,以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的方式,扶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2)上海“四条”

上海发布减轻企业负担的四项举措中,并不单独针对中小企业,受众范围更广。

与苏州一样,上海也在缓缴社保、失业保险返还上做出了规定。同时,上海还宣布推迟社保缴费基数调整,预计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101亿元。

此外,还将通过减费、延缓缴费、增加补贴等方式,全方位扶持企业渡过难关。如对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可按实际培训费用享受95%的补贴。

(3)京19条

与苏州、上海相比,北京的扶持政策更加全面细致,不仅给政策、给资金,还着重强调政府服务和保障功能。

具体来讲,“京19条”从“优化审批、加大资金支持、做好企业服务、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五个方面,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在优化审批服务方面,针对防控疫情物资的生产、采购、进口、资金拨付汇划、外汇办理等环节,开启绿色通道,并辅以税收优惠政策。

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方面,借助央行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支持;建立专项资金池,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到位,并特别强调为肺炎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医疗费用保障。

在企业服务方面,除失业保险返还、缓缴社保外,以补贴和贴息的方式,鼓励生产疫情所需物资的企业提质增效;引导商场、市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减免租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经营难题。

同时,北京市政府还强调了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支撑作用,对于防疫药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企业,给予应急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和税收优惠的政策。并提出要鼓励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共享、互动互用,完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线医生咨询平台”,支持医疗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产品示范。

最后,在加强城市运行服务保障方面,“京19条”对返京人员管理、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也作出详尽部署规定。





神奇的布鲁


这是疫情,对于中小企业冲击确实很大,尤其是一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甚至面临了破产的风险。能不能渡过难关确实很难预测,但是可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争取政府的支持。

国家对于这一块也非常的重视,意识到了此次疫情对于中小企业带来的冲击,行动非常的迅速,相关的政府部门已经制定出台了有关的措施,包括贷款、利息、纳税、招工、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等各个方面。如果企业遇到了困难,可以对照相关的政策依据,寻找政府部门的支持,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疫情带来的冲击。

2.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

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很猛,但是是短暂和可控的,疫情过后市场依旧会恢复原状,市场的规模并没有缩小,中小企业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的老板,要通过自己的各种渠道和方式,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熬过了这个阶段,或许业绩还会有提升,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挺过去。

3.创新工作方式。

常言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这次疫情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既是一次打击和重创,也是一次挑战和考验,更是一次倒逼和改革。在复杂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维持生产和销售,都是企业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最近一些大型房产企业,改变了原有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模式,在网上进行预售,这也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创新。

希望中小企业都能挺过难关。


凭栏思君VIP


在疫情非常时期,小型企业,开实体店的,此时此刻,做好以下几点,哪怕不能救你,也可以帮你减少点损失...两个别指望:免租?只是让你喘口气,不是给你输氧气。免息?你能不能拿到免息贷款还是个问题,就算能拿到,这种不多不少的贷款只能帮你,但不能救你,甚至很大可能会变成你新的负担,最后钱没赚到反倒又新欠了一笔,只是免息,不是免还。几个别犯傻。

一、实在经营不下去,比如本来生意就一般般,每月也没赚几个钱的,及时止损。

二、勉强能经营下去的,充分考虑疫情后的市场,做好心理和资金准备,因为在残酷的市场面前,杯水车薪的坚持一分不值。

三、如果疫情对你的生意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你又还有能力去坚持,想好对策,做好充分准备,应对疫情后或长或短的复苏期。

四、一定要明白并相信,别指望谁来帮你救你,能帮你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五、生意不好做,咱就保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放宽心态,别怪国家,别怪疫情,更不要怪自己。

所以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只有变。





也不列外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导致多个省市延迟复工安排,交通管制、商贸停业与人口流动限制,对国家经济增长短期内形成明显冲击,特别是对与经济波动强相关的中小微企业挑战严峻。如何运用金融创新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何去何从?

中小微企业在国内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小微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并容纳90%以上的新增就业。然而,本次疫情的发展,如同一只黑天鹅,给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线下门店门可罗雀,交通物流运输受阻、旅游、实体教育、文化娱乐等更是惨淡。从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统计数据看,受疫情影响, 29.58%的中小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05%的中小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01%的中小企业认为其账面上的流动资金仅能维持公司运转不超过3个月,生存压力凸显。


为了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出台政策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多地下发配套措施,应对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力度罕见。其中,财政税收手段、金融手段是最核心的举措。从宏观政策看,央行2月连续投放1.7万亿流动性,并启动专项债和定向再贷款。从具体政策看,主要要求金融机构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包括降低疫区企业和客户贷款利率;维持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流动性,不抽贷、断贷、压贷,并推动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暂缓记入征信等。同时,也要求小贷、租赁、保理等非银金融机构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并提升金融机构线上化服务能力。


二、千行千面,金融驰援需量体裁衣

虽然政策利好频出,但如何从宏观政策传导到微观个体,如何实现“金融活水”的定向滴灌,对不同处境的小微企业精准施策,是金融服务机构需要破解的难题。特别是不同行业受疫情影响各不相同,有的处于阶段性困难疫情过后可能复苏,有的可能需要经历一个复苏周期,有的新兴行业在疫情下逆势增长。


同样,不同状态下的中小微企业在用款周期、节奏、服务方式上都会有差异,有的需要临时性的应急流动资金支持,有的需要复工后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还有的是临时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支持, 唯有量体裁衣,才能让金融服务落地开花。


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短期受较大影响,但疫情过后有望快速回温。据统计,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零售企业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当前,国内餐饮行业在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受到较大影响。从1月23日开始,为避免因聚餐而产生的交叉感染,全国各地陆续下达关于餐饮停业的通知,行业几乎全面暂停营业。这让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原本就面临“三高一低(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成本高、毛利低)”的餐饮行业雪上加霜。餐饮龙头西贝董事长指出,其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公司现金流扛不过3个月,广大餐饮中小企业压力更大。按照普华永道估算,2020年春节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收入或减少50%至70%,相当于损失额5000亿至7000亿元。


同样, 受到“封城”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影响,外加返乡或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给交通运输业带来明显冲击。据交通运输部估计,2020年春节假期10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9亿人次,比2019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截至2月6日,春运前27天全国发送旅客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35%。而在运输行业中,特别是道路和水运运输中,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需要引起关注。但必须看到,餐饮与交通运输是民生刚需,物流更是诸多产业的关键环节, 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餐饮和交通运输行业将率先得到恢复,解除“限行”后百姓出行、货运运输和聚会就餐有望呈现一个爆发式恢复增长。此类餐饮、运输等停摆企业面临的是疫情期间维持企业生存和就业稳定的应急流动资金缺口和复工后经营恢复的资金缺口。


商贸零售、教育培训等行业两级分化,线下业务受严重冲击,新零售和线上教育孕育新机会。为了防止疫情蔓延,除了部分商超外,很多实体店铺和专业市场纷纷停业。同时,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各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这些举措对缓解疫情十分关键,但对于一些极度依赖线下场地的教育培训机构对其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行业呈现分化之势,新零售和线上教育等异军突起。从新零售看,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推动无接触零售快速发展——阿里无人超市率先登录火神山医院。生鲜电商、医药电商更是异军突起,如叮咚买菜APP大年三十当天订单量同比增长300%,并实现了客单价翻倍。从线上教育看,全国多地中小学和学而思等教育机构纷纷开设云课堂、云直播等,钉钉APP更在数千万中小学生的需求和感召下,超越微信成为应用商店下载榜首。在开学延期的大趋势下,在线教育必将迎来历史发展新契机。


医药、电商与信息技术等行业逆势飞扬。疫情蔓延,医疗设备、抗菌药、口罩、消毒用品等销量飙升,使得医药行业短期将受益于疫情带来的需求扩张,行业增速呈现阶段性提升,并存在突发增产带来的紧急备货资金缺口。同样,电商行业,更是延续多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京东、淘宝等在线订单激增,而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看直播带货成为网购新时尚,并使得电商平台商户融资需求大增。而2月初各地陆续复工后,居家远程办公带动信息技术行业需求暴增,远程签到、多人视频会议、远程协助文档等成为很多职场白领的日常。远程办公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将在大规模实践中促进相关信息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轻资产行业的融资需求增加。


三、同舟共济,金融业“多家合”支持中小微企业

疫情下,不同处境中的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呈现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的特点。银行业和非银金融机构在小微融资领域,客群定位和能力优势各异,各类金融市场主体以协同身位丰富供给结构层次将是一种高效的应对策略。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银行系资金成本低、业务种类广、覆盖地域广、产品类型多等特点,创新服务好中小微企业。另一方面,“7+4”等受地方金融机构监管非银金融机构,也要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强、效率高、客户差异化等特点,与传统银行机构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形成层次丰富的供给机构,更有效广泛的服务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1. 银行系金融机构

1)平衡好风险与业务发展,全面快速服务中小微企业。

一是要围绕疫情防控融资需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启动绿色审批通道、简化业务流程等方式,提高医疗、卫生、运输等企业授信审批效率,满足疫情防控应急资金需求。


二是要做好区域、客群的风险防范与识别,区分行业特点和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优化模型与策略,并做好存量业务贷后管理。


三是可以借助信用保证保险、融资担保等增信措施,做好风险缓释,协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2)顺应轻资产行业快速发展特点,开展金融创新。

为防控疫情催生的居家办公、线上教育、电商、新零售等新兴领域,融资需求都可能迎来快速增长期。但这类轻资产企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抵押资产较少,能够体现企业竞争优势在于人才、专利、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等不可见的、非实物性的资产。这些轻资产看起来比较“虚”,不像土地、厂房、原材料等重资产,可查勘、易评估,能计量,可记账,传统信贷模式难以衡量。金融机构一定要把握行业特性,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金融创新。比如,可以以电商平台流水做好授信测算依据,开展网络店铺贷款;通过线上教育点击率和流量作为测算依据,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服务轻资产行业。


3)加强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应用,打造端到端全流程服务体系。

受疫情影响,传统网点和线下经营模式均受到很大冲击,广大金融机构都将金融科技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从举措看,一是加强电子渠道布局,实现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多产品在线加载和服务优化,提升线下业务线上化水平。

二是加强在线风控创新,特别是打造涵盖贷前远程进件,贷中远程面审、微表情、智能问答库等,贷后大数据监控、智能催收等的全流程体系。

三是要在业务系统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快金融科技在管理运营领域的创新应用。


2. 非银系金融机构

1)充分发挥信用保证保险、融资担保的风险缓释作用,撬动更多资金服务中小微企业。

一是要充分发挥信保、融资担保作为“信用中介”在服务长尾小微方面的独特触点和风控优势,着重发力银行无法触达和覆盖的小微企业,依据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和风险情况,提供适合的融资解决方案。


二是要积极探索能够增强风险负荷能力的增信机制,比如联合增信。多项卓有成效的普惠金融实践验证了联合增信的价值,如:在河南兰考模式的“四位一体”风险分担机制中,保险和担保按比例共担风险;在安徽省“4321”政银担模式中,省担保集团和融资担保公司则共同参与了风险分担。新冠疫情加剧小微企业的经营波动,而信保、担保、联保等多元增信方案能够适应不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高效连接小微群体和资金资源。


三是要用科技赋能创新担保业务。比如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与包括采购、交易、物流等产业平台开展合作,围绕核心企业场景化业务上下游、涉农产业的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普惠型担保创新。


2)顺应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和风险偏好,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作为服务普惠金融的一支力量,小贷行业与中小微企业、“三农”、个体工商户等严重受灾群体实际上也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2月3日,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发出倡议,鼓励会员加强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具体来看,一是小贷公司要围绕行业特点、风险表现和发展趋势,一户一策的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甄别和评估,对于医疗、在线教育等行业加大投入力度,对于暂时受灾但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予以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服务。二是要针对不同类别客户,围绕生命周期特点分类施策,做好贷后管理工作,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经营。三是小贷行业也应加大对在线服务模式的应用创新,推动自身线上化服务转型。


3)推动医疗设备、厂房租赁等服务,开展金融租赁创新。

一是部分金租公司可有针对性的增加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投放力度,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多种业务形式,为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设备支持,支持疫情防控。二是通过汽车租赁租金优化等方式,支持运输物流类中小企业发展。三是通过设备租赁、机械租赁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恢复再生产。


展望未来,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会变,但疫情短期阵痛对中小微企业影响不可忽视。广大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一定要并肩作战,通过金融创新帮助中小企业纾困,稳增长、稳就业,打赢新冠防疫攻坚战。


高手一财经


小微企业这几年本来就经营困难,举步维艰,这次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极大。那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是复工难。

现在多数地方规模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复工条件一样。现在复工的手续大多非常繁琐,复工的要求严格,同样的复工条件,规模企业可能不算什么,但具体到小微企业上,可能就不容易了。复工要求严格,应该说是必要的,问题是,针对规模企业的一些严格要求,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来说,特别是人数很少,或工序简单的小微企业,并不是要求严格,有些其实是多余的,如就餐管理,很多小微企业根本就没有食堂;再如测温枪,有的小微企业就几个人,一人一个体温表就可以了,也不会交叉感染。企业复工条件应该精准施策,分类要求。

复工难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现在防控形式的严格。复工后一旦出现感染者,附近都要戒严,封厂,大量隔离,长时间停产整顿,还有赔偿金,甚至罚款、处罚,包括给感染者本人造成的伤害。如此等等。就是能够复工,怎么复工?这对于规模企业可以承担,对于小微企业,就很难了。企业复工,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经济管理的综合问题

再就是对小微企业今后的发展经营提出了高要求。

小微企业经过这次冲击,对今后的发展经营提出了高要求。这对小微企业是一次积极的推动。其实这几年大的经济环境已经在要求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面对这次疫情冲击,国家一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小微企业应该借助这些政策,做到专而精,做精做细,真正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东西融合论坛


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进入应急一级响应,继武汉之后湖北全省封城,各地封路封村,延迟开工,开学。给中国各行各业造成了具大的经济损失。

小微企业近几年本来就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疫情的冲击对小微企业又是雪上加霜。怎样度过难关,有几下几点

一,做到小而专,不要求大,做精做细,专业为本。

二,精兵简政,裁员是必须的,降低人工成本。只有自己活着才是为国家作贡献。

三,节流为本。节省开支,降低材料成本,减少租赁面积,处理闲置设备,处理滞销品。降低仓库库存及运作成本,降低内耗。

四,销售开源,扩大专业优势,加大开源力度,利用网络销售为主,短平快扁平化销售方式,加快资金回笼,减少业务员。降低差旅费。

五,融资盘活,资金短缺是小微企业通病,资金周转不过来死得更快。融资尽量优先银行贷款,股份融资,争取供应商的支持。千万不要碰高利贷。

总之,不死就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