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機器人產業圖譜

機器人行業值得深度挖掘,原因之一為行業順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潛力空間大;原因之二,海外不乏市值千億的機器人公司,而國內尚未湧現國際龍頭,機會猶在。機器人行業 本質上是以機器替代人工,符合社會進化方向,在我國老齡化問題加劇、勞動力紅利逐步消失的現實環境下,產業趨勢合乎邏輯。由於人口紅利拐點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出現較遲,我國的機器人行業發展也較為落後,國際化的巨頭企業數量有限。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基於四大維度解析,哪些是正在崛起的潛力方向?

輿情指數分析:從大類來看,家用機器人指數熱度最高,工業機器人次之,專業服務機器人最低。從細分來看:工業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熱度最高;家用機器人:娛樂休閒機器人的熱度要高於家庭作業機器人;專業服務機器人:場地巡檢機器人熱度最高,醫用機器人的熱度次之。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成立時間:機器人行業朝陽屬性明確,78%的機器人企業成立歷史不超過10年時間;工業、巡檢及家庭作業機器人公司成立時間相對較長;而醫用、國防安全及娛樂機器人相對更為新興。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融資指標:家庭作業機器人以 B 輪及以上融資方式為主,比例達到了 65.22%,工業機器人次之,該比例為 46.49%。這意味這兩個行業相對成熟;而國防、巡檢、醫用及娛樂休閒機器人B輪及以上融資比例均為 40%。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知識產權:我們分析了樣本公司 2015-2019 年各類專利申請情況,家庭作業機器人的專利數量最多,佔總體數量的 25%;工業機器人次之,專利數量佔總體數量的 19%;場地巡檢機器人專利數量佔總體數量的 18%;娛樂休閒、醫用、國防安全及專業清掃機器人領域專利數量佔總體數量的比例分別為 14%、9%、8%及 6%。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精選兩大子行業:行業空間、驅動因素、競爭格局及產業鏈透視

工業機器人:1)行業空間:工業機器人仍具備一定投資價值。第一,行業體量大,根據 IFR

統計,工業機器人2018年在中國銷量為15.4萬臺,市場體量達到了430億人民幣,第二,因為經濟原因,儘管2018-2019 年出現下滑,行業中長期仍存在成長基礎。我們測算在加速滲透情境下,未來三年年化新增 18.64 萬臺;2)驅動因素:工業機器人投資回收期從2.48 年逐步縮短至1.39 年。伴隨著工業機器人經濟性的不斷提升,我們看到其應用領域逐步拓寬;3)競爭格局:在搬運上下料以及 金屬加工兩個領域,本土國產機器人的市佔率已經逐步上升到50%左右,潔淨室機器人市佔率達到了35%左右。我國機器人仍需要在焊接、裝配與拆卸及噴塗等多個領域實現突破,這主要依賴於國內機器人在加工的效率、精度、耐疲勞度及穩定性方面不斷取得進步。


「百川研報」穿越機器人廣闊賽道,尋找明日之星

家庭作業機器人:1)行業空間:我國掃地機器人在2013-2018年實現了從年銷量57萬臺到483 萬臺的快速增長;2019年有所下滑,年銷售臺數預計在435萬臺左右。我們在悲觀、中性、樂觀三種情境下,計算得到未來五年年化需求分別為 492、632、912 萬臺,相對於 2019年均有一定成長性;2)驅動因素:需求端:滲透度提升,我國掃地機器人2020 年滲透度預計達到 5.38%,僅為美國的一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供給端:掃地機器人仍具備較大的技術空間,具備 AI 、激光導航等新亮點的智能化產品將不斷推出;3)競爭格局:市場走向集中,前三品牌的合計市場佔有率達 71%, 較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科沃斯、石頭科技(小米)領銜行業發展,SLAM 算法、路徑規劃算法、運動控制算法等為技術競爭核心。

群雄逐鹿:找到潛力較大的上市/ 非上市公司

從技術專利數量角度,發掘出:工業機器人:新松機器人、厚達智能、拓斯達、普渡科技等;巡檢機器人:大疆創新、國自機器人、億嘉和、朗馳欣創、成都阿泰因等;娛樂休閒機器人:優必選、科大訊飛、儒博科技、未來夥伴等;家庭作業機器人:科沃斯、石頭科技、寶樂機器人、海爾等;國防安全機器人:深藍科技、華測導航、深之藍、雲洲智能等;醫療機器人:翔宇醫療、鎂伽機器人、術銳技術、天智航等。上市公司中,我們選取盈利超出行業中位數、且利潤大部分由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貢獻的公司:匯川技術、埃斯頓、拓斯達、科沃斯、石頭科技、快克股份、科瑞技術、科大訊飛、億嘉和、賽為智能、諾力股份、信捷電氣,新三板機械手公司伯朗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