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农村村民生活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的农村村民生活都是靠啥吃饭?

直击农人


现在农民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是方式不一样了。

一个地方如果有山有水,区域又比较好,那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周末休闲度假就搞起来了。依靠城市而发展的休闲旅游乡村,村民收入不要太好。去过德阳市周边的罗江县,一个乡村旅游景点,可以去农家自助烧烤,吃完以后散散步,也有游乐项目,比如射箭,打气球什么的。周末去的,真的生意太好。停车位紧张,烧烤位置也紧张,幸亏提前预定了,不然得白跑一趟。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山水,有不靠近城市,那么大部分农民都会出去打工了,他们的土地会给他们的亲友邻居耕种,留守农村的农民会慢慢成长演化成专业的产业农民,这个也是农村产业升级的两个重要方向:旅游农业和产业农业。


钟楼村村民


现在农村基本都是青壮年外出务工,挣钱寄钱回家,老人小孩在家,老人种点田,小孩读书。以我老家所在家乡(闽西龙岩长汀涂坊镇),这边也是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了,老人除了种田还能接活干,比如镇上酒店办宴席就需要临时工洗菜备菜 洗碗端菜等,做菜也需要;还有的话现在农村都在盖新房,一年四季都有泥瓦匠小工的活,这也可以挣钱。我们镇上还有木质厂,经常需要临时工。近几年镇上还建了食品加工厂,这也是需要雇佣农村劳动力。当然在在农村也是可以做小生意的,餐饮啊,服装啊 食杂店 电器店等,还可以卖自己种的菜。总之农村虽然工作或挣钱的路子比较少 但农村人勤劳能干,总有自己的一片幸福天地。


胖阿达


别的村子不清楚,说说俺们村,怎么改变收入的。

俺们村第一次改善收入,是在2000年左右,之前都是种小麦,玉米,花生,住的房子,土房子挺多的,村里有一个人,引进了洋葱种植,手把手的教村民种植,养护,最后,他负责回收,村民种了,不怕卖不出去。洋葱种植比粮食种植收入高了很多,慢慢的,村里的土房子越来越少了。农用车也普及了。村里应该感恩这个村民。听说他是村里第一个出去的大学生。现在他回村里生活了,见过他和爱人做农活,村里人都不解,干嘛不在那么好的城市里生活,在村里还拉大粪。

再一个收入就是建筑活,村子里小时候这个就有,但是不多,盖房子,请吃饭就行了,后来建筑活收入很高了,很多年轻人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也多了,这个是很大比例的收入了,也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现在村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了,周围有工厂,越来越好,很多村民就在家里上班了,农活也不耽误,男的大多还是外出打工,有的做点生意,现在村民的收入越来多样化了,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早点村头的河水变干净,村民早点回到简单纯朴的生活状态。


木心旅行


农民出身,回归本源。简直新农人为您解答:

第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村以前是这样,如今依然是这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始终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基本来源,现在农民种地,也不用交农业税,还可以拿点补贴。所以,种地至少能吃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你为什么会有这个认识,可能是你觉得现在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依然改变不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根本。

一是,这种变化,只是经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

土地是根本,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农村要盘活土地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农民可用把自己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其他人或经济组织,自己可用从中获得收益或分红。

但是,这种方式的收益,依然是通过土地资源获取的。

二是,仅仅依靠土地,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也提高了。包括子女入学、儿女成家、造房子等,但仅仅依靠那几亩地,只能达到温饱水平,赚不了更多的钱,不能支撑这些更高的费用。

要适应这个更高要求,农民朋友就要去想办法,通过种地之外的途径,来支撑更高额的开支。

比如,外出打工,做工匠、卖点土特产,做个小作坊,搞点小商品零售等。

所以,看起来他们好像离开了土地,但这只是经营的多种形式而已,其根子,仍然在土地上。

当然,也有一些更有能力的人,能够脱离土地,去挣另外的生活,但他们代表不了全部的农民。


我是简直新农人,愿同您一道分享、交流有关三农领域的那些人和事!如有兴趣,请点击问答右上方“关注”按钮,了解更多,谢谢!

简直新农人


以前的农村村民生活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生活条件并不好;而如今的农村村民很多都已不再是靠这种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为生存条件了。为什么这样讲?

首先,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就业,可以获得更高、更快、更加稳定的经济收入。

其二、农村基础教育的提升,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民的思想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不再是依赖于自己仅有的一亩三分地生活。果蔬种植、畜牧业养殖,都可以为农村增添更多的经济收入渠道。

其三、大量的外出年轻人,特别是接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他们可以为农村带来更多先进的思想理念。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获取信息的机会增强,很多以前山里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的优质农产品得以触达全国各地。

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农村基础免费教育、老年人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农民的生活压力,农民手里的钱袋子也变得一天比一天饱满。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当然,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绝非仅有我刚才提到的几点,这个是多方面的。

如果你还有其他观点欢迎在下方进行留言讨论哦。


桂北阿牛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确实是正确的,有依靠的自然得依靠着。

那么农村村民现在生活靠什么呢?比如有些农村土质适合种果树,我们烟台的苹果,大樱桃,在山东烟台有很多农民是靠土地来发家致富,让自己家庭条件达到小康水平。


山东红富士苹果已经成为国家指定的国际礼果,果农们把一腔热血全部付诸于果树,给果树施最好的有机肥,用甘甜的泉水,最优秀的管理技术,让每一个苹果长到可以论个卖钱的地步。

靠土地创造经济价值是农民一生中最靠谱的事情,烟台大樱桃也逐渐扩展来市场,比别处口感好,味道足,因此在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价格比别的樱桃产地樱桃要高出不少。


而守着大山,有着金山之称的招远,金都招远农民吃的是金子,农民种植不是第一,到矿山打工才是经济来源的最主要原因,夫妻俩勤快些,一年下来七万八万能到手。

距离渤海湾近的农村农民吃水,他们利用靠海优势搞养殖业,各种养殖外加出海捕鱼,如果不发生意外,一年下来效益也是非常不错,甚至有的农民只是在海上打工,也不少挣钱。

我说的是我们山东比较不错的农村农民生活、生存方式,而有些贫困山村,山贫水穷,他们靠种庄稼过日子,收入往往寥寥无几,因此这样的农村农民是靠外出打工挣钱来往家的。

总之,同样生活在一个农村,不管有没有可以依靠的山、还是可以依靠的水,勤快的农民永远比懒惰的农民日子过的更好。


看农村说农事


以前的农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的农民也是一样的,以我们这里来说吧,我是河北廊坊的,河北农村没什么特色的,只能种植一些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农作物,但是我们这里有大河农村可以打鱼捞虾,没有山就靠水呗。

有的地方天生就是好地方,比如有山有水风景好的地方,是天然的旅游景点,这里的农民就好了 ,开发旅游景点,卖当地的特产给游客,开农家院宾馆,饭店,可以当导游等。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整合当地有什么资源,利用起来就可以赚钱了。




农村晓磊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旧时,人们交通不便,往往一个人的一生都会固定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当地的资源生存,所以产生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样的俗话,意思是依靠自己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和生活。也主是立足于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取获得更大的利益。

记得晏子在读大学时,老师教着我们写通讯报道,我写的第一篇通讯,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某某村利用地下石材资源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得到老师的好评。其实,这句话的产生,是在过去人们交通不便,生产生活半径小,取得生产生活资料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只能就地取材,别无其他途径,才慢慢总结出这句古语。现在人们社会交通便利,政策放开,人口流动性大了,不必拘泥于出生地,可以外出务工经商,这句老话失去了一条的作用,但是在本质上,一个地方要想长期稳定持续地发展,还是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之路,所以这句老话仍有其正确性和普遍性。但从个别的人来说,流动或许能创造更大的效益。

就农民本身来说,过去单纯依靠自己的土地生活,过得是小农经济的生活,或许可得温饱,但致富的可能性不大。作为农民,啥时候也不该放弃土地,土地是维持我们温饱的必须的生产条件,从国家方面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工商要协调发展,就农民来说也是这样,可以外出务工经商,但家里的土地是我们主要的生产条件,弃之岂不可惜?即使自己无力耕种,将其流转出去,也是一块收入来源。

每一块地域,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就经济发展来说,就是要做好“发挥特点”这篇文章,比如我们这里,是中国金都,中国粉丝之都,农民参与黄金开采加工、广泛开展粉丝生产,都会极大地提高收入,也有不少人因此暴富。有些地方利用山水资源搞旅游,搞农家乐,也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比如,我们这儿是丘陵山区,自然气候非常适合北方水果发展,当地农民大多依靠这一优势发展苹果种植,许多果农的收入比公务员高多了。晏子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们村的一个村民,进城找我办事,问了我的工资收入后,很是瞧不起,让我辞职回家,他转一块苹果地给我,和他一起发展果业。

所以,作为农民来说,如果依靠家乡的资源及其他优势,掌握科学的技术,更好地在家乡发展特色经济,未必不如外出打工经商。现在的农民,当然可以走出土地,但土地永远是我们的根,我们完全可以向土地要效益,更好地利用我们身边的山水优势,保护农村的青山绿水,让这些青山绿水,成为我们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齐东晏子


在以前原始落后的社会生产中,各地农村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就是靠自然资源生活。但是这样的状态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就彻底改变了。直接开发自然资源和农业的叫第一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叫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工业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服务叫第三产业,也叫服务业。近20年来,第一产业在全民生产总值GDP当中,只能占到10%甚至不到。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在一起能占到全部GDP的90%。也就是说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根本不值钱,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根本原因所在。那么现在的农村人们都靠什么生活呢?

第一,吃产业。哪个地区有什么样的产业,就会有完善的产业链,各种配套加工服务,带动当地大量的农民就业。比如我们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村和小河庄村是闻名全国的电线电缆之乡,有几百家生产电缆的企业。这就产生了拉铜丝,生产钢带,制作保护绳以及收购废铜和电缆销售等一系列的产业,带动了半个县的农民就业。再比如我们这里大陆村镇的机件加工产业和服装纺织产业等等。总之产业比资源更能养养活一方百姓,它的价值要高出资源不知多少倍!

第二,吃渠道。俗话说:“河里没鱼市上见”,商贸流通的渠道也能养活一方百姓。比如我们邻近的的辛集市南智邱村,就是一个批发物流比较兴盛的村镇。主要是小商品批发和各种水果的集中收购。是各种外地水果客商的集散地和各种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中转站。各种门店和收果站非常密集,生意繁忙,也带动了本村和邻近村子的农民就业。再比如很多重要的医院,学校等重要的事业单位周边都会养活一大批服务业,甚至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第三,吃交通位置。每个村镇和县城主要道路两旁的和重要市场周边的房屋和店铺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我们宁晋县县城一些靠近主要街道的门店出租,能让一个家庭三代人不需要劳动,而生活富足。在一些客流量非常大的主要道路旁边随便摆个小摊,卖点冷饮都能养活家庭。一般处在省道国道旁边的村镇,经济发展都要比其他地方的村子好一大截。


第四,吃人脉关系。对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优势都没有的村子,就是又穷又偏僻的村子,就只能靠外出打工寻找机会谋求生存发展了。这时候如果村子里有一个在外面干某项事业非常成功的人,他往往会带动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参与他的团队,而亲家连亲家,关系连关系,就会带动整个村子都会干某个行业。像我们这边有水暖专业村,有开大车的运输专业村等等。往往这也能带动一个村子的经济发展,让一个村子的农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以上现在的农村农民真实的生活现状。严格的来说现在的农民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了,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根本无法存活!


彬彬说三农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那么很多人就开始疑惑,种地的越来越少,为什么反而日子越来越好啦,其实农村单纯的种粮食的话特别是一些山村地带只能勉强的解决温饱问题,那么想要改变家庭困境主要是几个方面:

1.青壮年离家外出打工,每月省吃俭用也能够存下一笔钱,基本像进厂呀每年差不多能够存够四五万,有的家庭家里两三个都在外打工,收入可想而知。

2.在家自己做买卖,像很多小镇小卖部呀餐厅平日都不会有多少生意,基本也就够养家糊口,真正挣钱主要集中在逢年过节,外地打工的回来,有消费能力,有消费实力。

3.看准机会,自主创业,农村的创业主要是从养殖、种植、电商、自媒体等几个方面入手,当然随着乡村旅游的振新,旅游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很多村民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