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北宋文学家苏轼聪颖早发,二十二岁时中进士榜,任职于史馆。他在书画艺术上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是文人画艺术的开创者,也是变革北宋书风的“宋四家”之一。但是苏轼在政治上却是一位保守者,属于旧党。在宋神宗朝,他是新党首领王安石变法最强烈的反对者之一,最终成为新旧党争的牺牲品,他屡次受到迁贬,被逐出京师,相继流落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后因诗中出现“谤词”被打入大牢。幸好宋太宗曾定下不得杀戮持异议的上书者的法规,否则,苏轼早就命丧黄泉了。


曹皇后认为苏轼是受了“仇人中伤”,她对神宗说:“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轼由此得免”。他被安置在黄州任团练副使。马上哲宗继位,新党卷土重来,苏轼更是深陷逆境,他先被贬惠州,后又被谪琼州。直至徽宗即为,他重新启用旧党赦免了苏轼,令其北还但不予重用。不幸的是,苏轼在北行的途中病亡于常州。崇宁元年,徽宗亲笔书写党人碑,刻在端礼门的石碑上,内容是关于废黔苏轼等旧党的诏令。次年,蔡京下令焚毁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文集,严禁生徒习读、藏家宝之。

徽宗虽然任用旧党,但旧党中富有个性的文人画家苏轼、黄庭坚等人在艺术上死后也未能得到徽宗的认可,将他们排除在《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之外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 马和之 后赤壁图 绢本水墨 25.9cmx143cm 北京故宫藏


至南宋高宗朝,北宋的党争早已尘埃落定,摆在高宗面前的书学命题就是取谁舍谁的问题。因而高宗学谁的书风,带有一定的政治化的因素。金太宗以昭苏轼、黄庭坚为忠烈,扫除逆党为出师灭宋之名。北宋末的文人画活动处于在野的地位,而在金朝,已越升为宫廷里的正统艺术。

南宋初年,宋高宗一方面为了不让金军找到南侵的口实,另一方面为了笼络文人士夫的人心,为苏、黄昭雪,他们的书画风格也为皇室所仿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宗从师法徽宗直接转向黄庭坚,自此“始为黄庭坚书,今《戒石铭》之类是也。”老臣郑亿年悄悄禀报高宗,说伪齐傀儡皇帝刘豫也在学黄庭坚字,他担心今后可能会与御笔“相乱”,高宗“遂改米芾字,皆夺其真”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高宗特别优厚米芾子米友仁,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这是出于对米氏父子书画之艺的推崇。特别是绍兴十一年,高宗敕宫中刻《绍兴米帖》,汇集了米芾的书迹。最后,高宗上追六朝,恰如其自谓:“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潇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禊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


高宗朝的书坛比其他任何朝代都要关注皇帝的书体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握高宗对前朝旧臣的政治态度。“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后作米字,天下翕学米,最后作孙过庭字,故孝宗、太上(光宗)皆作孙字。”因此,当我们观赏南宋书法的书体演变时,就不足为怪了。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综上所述,赵构的书学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他早年师仿过徽宗的书迹,在他的行笔里,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徽宗尖峭的笔痕,即位后还学过黄庭坚之体。其二,后来他尊崇米芾之迹。其三,赵构上追东晋“二王”笔踪,手追心摹,不下数年,书风几近智永。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草书后赤壁赋》卷是赵构书法历程刚刚进入第三个阶段的作品。这是赵构在马和之《赤壁图》卷后抄录的苏轼《后赤壁赋》的全文,全文的书法以二王为宗,意味着晚年的赵构已不满足于学仿北宋米芾、黄庭坚的书体,还宗法过唐代孙过庭的小草,因而书中保留了一些孙过庭的笔意。赵构敢于用枯笔,以显其功力老到,十分注重草法规范和结字平稳,不过行气稍欠贯通


但是,必须注意到,这不是一般的诗文抄录,在高宗书法的背后,深藏着今人不易察觉的政治意味。它以艺术的手段给苏轼等旧党平反昭雪,肯定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功业,这是一种特殊的、也是最好的平反形式。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帝王身份感受苏轼《后赤壁赋》的人,赵构——这个半国之君想必对苏轼的这一段佳句独有许多悲凉的感触:“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马和之所绘,恰恰是此景。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传为马和之的绘画颇多但多有争议,《后赤壁赋图》卷因其后有宋高宗的书迹,被书画鉴定界公认为是马氏真迹。马和之,钱塘人,绍兴年间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他活动于高宗朝和孝宗朝初年,在高宗朝御前的十位宫廷画家中,他被排名第一。该图必定是他奉旨而作,高宗选他绘制此图,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南宋初年的画家中,马和之的笔墨相当随意,富有一定的个性化,颇有文人画的逸气,加上他擅画山水、人物,由他来表现文人辞斌里的意蕴,再恰当不过了。马和之的线条取自唐代吴道子的“兰叶描”并加以夸张,行笔短促,舒如水流、飘似云展,被称“蚂蟥描”、“柳叶描”,形成了独特的意笔风格。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宋高宗:为苏东坡先生平反,有哪些政治意涵?


高宗还有一个雅好书画的内室吴皇后。吴皇后是汴梁人氏,吴王之女。她不仅是高宗书法风格的传摹者,而且长于画人物。高宗直接教授和督导太子和后宫习字,吴皇后的书法全然是在高宗的熏陶之下形成的,高宗“御翰墨、稍倦,即明宪圣(吴皇后)续书,至今莫能辨”。因此,孝宗和吴皇后等皇室成员的书迹几乎能与高宗的墨迹乱真,是其必然。高宗雅号苏轼、米芾书风,因而整个皇室乃至南宋书坛都崇尚他们的书风就不难解释了。


文章摘自:《紫禁城》2005年增刊


书法入门

书法爱好者,入门第一站

恭贺新春◈万家吉祥

s h u f a r u m e 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