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進社區賣菜,這門生意能走多遠?

超市進社區賣菜,這門生意能走多遠?

受新冠肺炎影響,定上鬧鐘搶菜幾乎成為了眾多消費者的常規動作,甚至催生出多部買菜攻略。針對消費者日常所需,部分超市也推出了一門新的“生意”,通過送菜進社區、設立社區服務站等形式解決社區居民買菜難的問題。但疫情過後,超市的社區生命力能否能延續還有待觀望。

近日,小編了解到,由於疫情期間,人們要減少出門,部分超市推出了送菜進社區的服務。家樂福中關村店店長馬超和他的員工最近就帶著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走進了海淀南路南社區,並正式成立“到家服務站”,為轄區內的2010戶居民提供到家服務。

超市進社區賣菜,這門生意能走多遠?

馬超說,設立到家服務站,一方面是考慮到特殊時期,出行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消費者都不願意出門;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社區內的一些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為了保障社區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充足,我們配合社區需求,成立了到家服務站,讓社區居民能夠更加方便地買到菜。”


超市進社區賣菜,這門生意能走多遠?

金瀛便民德勝百姓服務中心近日也聯合德勝大街西社區,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配送“蔬菜包”到家服務。目前已經在社區完成幾十戶的配送,其中包括十幾戶是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

同時,為方便百姓購物,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群集中,確保群眾安全,物美、多點也聯合推出“物美多點社區抗疫服務站”,目前已在石景山區五里坨、老山、房山區西潞河街道社區海逸半島、東燕新村等多個社區開始試點。

超市進社區賣菜,這門生意能走多遠?

盯著賣菜生意的並非只有超市。小編注意到,自疫情發生以來,原本作為to B端的餐飲供應鏈服務商美菜網也在業務上做了一些調整。截至1月29日,美菜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在內的30餘個城市陸續開放家庭用戶配送服務;此外,北京石油在京超過500個加油站中,有340個已開通了“安心買菜”業務。

危機之下,催生出了更多的模式分食超市在社區的流量。然而,疫情過後,超市社區賣菜這門生意到底前景如何呢?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洪濤認為,這次疫情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社區商業模式,促進社區商業模式加快轉型和升級,在此背景下,社區商業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某些消費習慣會逐漸定式化,如 “無接觸配送”等方式和模式會長期存在。

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認為,疫情期間,部分線上平臺也暴露出一些短板,真正在危機面前能夠起到穩定民心作用的還是實體商業。以實體店為基礎的線上線下結合的零售業態將會得到迅速發展。


趙馳/文

圖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