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區塊鏈的應急物流建設研究,從“新冠肺炎”防控物資保障視角

吳 量,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特約研究員

徐 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應急物資保障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支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酒精和消毒劑等重點物資的生產、採購、調配和供應至關重要,同時,維持疫區生產生活的日常物資供應也刻不容緩,應急物流正在發揮疫情防控總體戰“生命線”和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運行“先行官”的重要作用。自2003年“非典”之後提出應急物流的概念以來,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應急物流建設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在歷次突發事件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尤其是在前期,應急物流暴露出諸多問題,如信息不對稱,管理不規範,過程透明度低,可追責性差,捐贈物資去向真實性難以保證等。要加快應急物流建設、優化應急物流保障,必須緊跟時代發展,以問題為導向,充分運用先進理念和技術,其中,區塊鏈在未來應急物流建設和保障中大有可為。

狹義的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鏈條的方式組合成特定數據結構,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去中心化共享總賬;中義的區塊鏈則是利用加密鏈式區塊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去中心化基礎架構與分佈式計算範式;廣義的區塊鏈則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新架構理念、新組織形式和新應用模式。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是區塊鏈技術重點應用方向,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推進應急物流建設過程中,應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及其在應急物流領域的創新應用,提升應急物流建設的智能化水平,推動實現科學、可信、有效的保障,使有限的資源得到高效的分配利用。

基於區塊鏈的應急物流建設研究,從“新冠肺炎”防控物資保障視角

區塊鏈具有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優勢,提供了一個可以讓多方來參與維護、一致、可共享但不可篡改的分佈式數據庫,增強了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本文著重研究區塊鏈相關技術在應急物流領域的應用,以推動應急物流的高效保障、信任治理和智能管理。

一、區塊鏈推動應急物流高效保障


相比於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其他核心技術,區塊鏈作為若干先進信息技術和數學算法的集合,是一種改變萬物互聯互通方式的技術,側重於重塑“生產關係”。區塊鏈技術中的分佈式記賬、Token激勵、智能合約等,將深刻改變應急物流機制,基於區塊鏈可以高效傳遞供需信息,快速瞭解應急物資需要多少、哪裡需要、誰領用了、使用了多少,有助於匹配資源和調控流程,解決高效率地籌集、調配、輸送、分發物資等問題,構建新型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實現應急物流高效保障。

(一)高效進行上下游需求傳遞

區塊鏈分佈式的結構能夠有效幫助應急物流各方實現點對點的通信,而不必通過一個特定的中心化結構實現信息交流,免去繁瑣的層級信息傳遞結構,其組織形式產生的“摩擦力”更小,為上下游需求傳遞增添了潤滑劑,準確及時對接疫區物資需求,改善信息流動和共享的效率及準確性,促進社會化協同,避免“牛鞭”效應和數據“孤島”,為應急物資需求方提供高效直接、更有針對性的物資援助,實現有限物資的調度平衡、按需發放。目前,武漢大學團隊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防護物資信息交流平臺“珞櫻善聯”, 開展疫情防控物資和應急保障物資的需求匹配與業務對接服務。目前,支付寶已利用螞蟻區塊鏈技術推出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臺,對物資需求信息進行審核和上鍊存證並對公眾進行信息披露。

(二)高效調配各環節物流作業

利用區塊鏈分佈式記賬技術,有利於集中統籌人、車、物、場、路等資源力量,高效調配各環節物流作業,實現物資保障全鏈條一體化組織運行。上鍊信息可十分詳細,各物流節點的車輛及物資信息可通過上鍊可實現物資科學分類及裝載,生成精細化裝車及配送方案,大大提高作業效率,破解中轉效率不高、路線不合理、缺乏在途監管的難題,減少錯送、漏送等情況,避免應急物流供應鏈遲滯、休眠、失衡甚至斷裂。結合人工智能自動進行線路規劃和路徑優化,確保應急物資運輸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升物流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國際上已在應急物資調配、發放等環節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同時改善。

(三)高效構建應急物流信息系統

傳統的應急物流指揮機構過度依賴於指揮中心,一旦出現故障或通信中斷,將使整個應急物流指揮系統陷入癱瘓狀態,應急物流信息系統可依託半公開的聯盟鏈,綜合運用數據庫、業務流程構建、GIS、大數據等技術集群,與指揮通信系統、視屏會議和監控系統、響應通證等功能集成,通過整合區塊鏈技術建立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系統,支持實現多層級、多區域、多中心的標準化應急指揮工作,推動應急物資產能、庫存、調撥、分配的有效集中管控,提高應急物流信息的完善度和可視度,確保第一時間公開透明地分發到位,通過建立跨鏈數據共享機制實現社會協同,基於智能合約實現權限約定,部署訪問節點避免系統崩潰,全面提升應急物流指揮的高效性、穩健性和抗毀傷能力。

二、區塊鏈推動應急物流信任治理


應急物流信任治理的困難既源於利益獨立的企事業單位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又源於決策者有限理性導致的不完全契約,這可能引發參與者的機會主義行為。隨著互聯網信息傳輸的加速和共享理念的普及,應急物流信任治理問題既因信息不對稱消減而有所緩解,又因技術雙刃劍所致新的機會主義風險和信任問題而有所加劇,區塊鏈具有不可更改屬性,區塊鏈物流技術可以追蹤物資流向,有效調配跟蹤資源,區塊鏈金融技術可以解決災害救援資金的結算、事後補償及利益分配問題,區塊鏈技術和思想的引入將更好地推動應急物流的信任治理。

(一)實現應急物資追溯,避免偽劣物資流入

依託區塊鏈,可將應急物資相關的生產和流轉信息實時記錄在區塊鏈上,實現從源頭到生產再到運輸直至交付的全程追溯,經過全網共認形成不可篡改的事實,對物資溯源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防止應急物資摻雜假冒偽劣。早在2017年京東就已發佈區塊鏈在溯源方面的應用,建立“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將原材料過程、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的信息進行整合並寫入區塊鏈,實現精細到一物一碼的全流程正品追溯,特別是為民生領域的“食品安全”“藥品安全”“應急物流”等場景搭建“可信供應鏈”。

(二)形成完整責任鏈條,有效降低信任成本

以往應急物流系統內的數據信息是各主體自行維護,當賬本上的信息不利於其自身時,責任方會選擇篡改甚至刪除記錄,追責將額外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應急物流對物資質量及物流時效性有嚴格要求,須追蹤記錄物資及信息的流轉鏈條,實現來源追溯、防偽鑑證。基於區塊鏈可對應急物資流轉信息進行實時動態追蹤,增強應急物流的透明度、可追責性和公信力,避免信息傳遞扭曲失真導致的信任危機,最大限度地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

區塊鏈通過提供實名認證、電子簽名、時間戳、數據存證及全流程可信服務,建立完整信任體系,提供透明監督和責任追究的可靠依據,形成完整、防篡改的責任鏈條,區塊鏈的可溯源和透明性特徵將幫助應急物流各方參與者實現自證,有效提升相關機構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減少造謠傳謠,極大增強政府公信力,為全民“戰疫”提供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引入去信任化範式,破解捐贈信任危機

近期,由於捐贈物資去向等信息發佈不及時、不公開、不透明,運行管理效率低下,一些慈善組織遭遇信任危機,區塊鏈能夠帶來極高的透明度和嚴明的問責機制,引入去信任化的交易範式能夠解決慈善公益事業痛點,其高度安全性可以保障記錄於鏈上的每一批物資流轉都真實可信,流向信息不可篡改,捐贈物資處於哪個環節、是否及時發放到位、哪裡存在卡頓停滯等透明清晰,杜絕暗箱操作,提高信用水平,公眾無需質疑慈善組織在公佈信息時有隱瞞或欺騙行為,有利於捐贈人和社會大眾消除對於慈善組織的懷疑,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便捷、實時、公開、透明的捐贈方式奉獻愛心,集全社會之力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趣鏈和雄安集團推出慈善捐贈溯源平臺“善蹤”,33複雜美推出“33區塊鏈慈善平臺”等,用於慈善捐贈的公示和溯源。

三、區塊鏈推動應急物流智能管理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技術特點,為互聯網環境中應急物流建設塑造了全新環境,特別是智能合約為應急物流建設開闢了一個與人無涉的智能運作新層次,並映射出應急物流智能管理研究的新課題。

智能合約是尼克薩博在1994年提出的,但當時由於在技術上無法提供一套可信的執行環境而沒有得到實際應用。區塊鏈技術出現後,高度契合了智能合約有效執行須滿足的兩個要求:一是規則和數據一旦生成,則單方無法篡改,鏈上主體均可平等獲取;二是交易行為公開可見,不允許任何虛假或者隱藏的交易存在。因此,區塊鏈就自然成為智能合約的可信執行環境,拓展了應急物流智能管理的多方面現實應用場景。

(一)實現災害快速自主響應

在突發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必須及時有效調動各方力量、調集各類資源參與搶險救援,快速自主響應成為應急物流系統的核心能力和巨大挑戰。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程序中,區塊鏈技術憑藉機器信任機制和可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等特性,可實現應急事件快速自主響應,根據其類型、烈度和範圍等情況及時啟動相應預案,緊急組織應急籌措、生產、調度,高效進行應急物資和設備的調集,確保應急物資保障有序有力,提高響應效率。

(二)提高應急物流管理效率

在應急物流多方流轉大量應急物資的過程中,面對大量、多點、彌散的複雜關聯信息,智能合約自動化的特性凸顯其優勢。當應急物資交付方和接收方對合同約定事項的執行達成共識時,智能合約平臺可自動觸發簽收、打款等行為,降低合約風險,提高執行效率,同時將相關流轉信息上鍊公示,提高應急物資流轉效率和應急物流管理效能,壓縮不必要的成本開銷,突破流程壁壘,減少人力物力和時間耗費,破解返工復工困難帶來的人員短缺等現實問題。

(三)建立智能管理技術矩陣

區塊鏈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技術,而是結合了多種現有技術進行的組合式創新,區塊鏈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成為趨勢,通過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必將從倉儲、運輸、配送及逆向物流等各個維度為應急物流智能管理帶來新的鉅變。

區塊鏈以物聯網中的智能設備為節點,管理應急物流各方在交互作用中的角色、行為和規則,其分佈式特性為應急物流物聯網的自我管理提供了途徑,使各節點具有去中心、自信任、自治化和匿名化的特點,共同搭建萬物互聯時代的應急物流信息和價值交換網絡。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鏈上信息的整合和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可以形成應急物流活動全方位的全景視圖,提高需求預測精度,實現全流程、全部門數據整合,破解信息“碎片化”難題,對各方指標進行量化分析,並可以有效進行評價、監測和監督,為應急物資供應者、物流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建立共同的運營標準和合作方式。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應急物流區塊鏈上海量的數據進行實時或近實時的處理,並對沉澱的信息價值進行充分挖掘,為後續決策提供輔助支持,使應急物流活動更加智能化。

區塊鏈在應急物流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但區塊鏈技術也存在自身的侷限性,面臨著標準化、性能、容量、安全性、可拓展性等一系列技術方面的挑戰,並非能解決所有問題,應避免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過度炒作和過分誇大,必須以科學理性的審慎態度對待,引導這項新興技術在最適合的場景落地應用,也不應以單純技術手段更新取代深層結構性應急體制機制改革。另外應注意的是,疫情當前,應本著務實高效的原則,避免“曲高和寡”“脫離實際”,區塊鏈技術可與既有系統進行有效對接,以縮短研發週期,降低人力物力耗費,推動應急物資的高效保障、信任治理和智能管理,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曉,劉正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智能治理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7,(11):34-44.

[2]吳士泓,凌大榮,魯靜.區塊鏈在軍事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J].物流技術,2018,(11):119-123,158.

[3] 吳桐,李航. 區塊鏈將引爆組織與管理革命[J].中歐商業評論,2018,(7).

[4] 張夏恆. 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優化[J].中國流通經濟,2018,(8):42-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