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央行降息,站在機構的角度如何解讀?

央行降息,站在機構的角度如何解讀?

隨著昨天央行發佈“MLF(中期借貸便利)降低5個基點的消息”之後,市場迎來一篇譁然,都嚷著“幸福來的太突然”,下午很多股民直接奮力直追買入了,暗暗高興或許自己能賺個板。但看到今天的市場行情,會發現“幸福走的太快”,市場沒啥反應?今天早盤不得不割肉離場。

「重磅」央行降息,站在機構的角度如何解讀?

​ 其實市場中80%的股民看消息,往往就是這樣,看到利好,一股腦衝進去,不管不問,看到利空,還沒整明白啥意思,立馬拍大腿割肉。

在解讀消息的時候,筆者還是那句話,要結合消息面和技術面想結合,才能理解更充分。哪個消息是煙霧彈?哪個是機構故意釋放的利好誘多?哪個又是莫須有的黑天鵝?這都需要逐一甄別。

以昨天央行降息為例,來幫大家理一下消息解讀的思路:

第一步:理解消息——明確原理

先明確MLF(諧音麻辣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設計這個東西?又有什麼樣功能?

「重磅」央行降息,站在機構的角度如何解讀?

​ 在細說MLF之前,先從貨幣的發行機制說起,都知道只有央媽具有貨幣發行的權利,央媽發行的貨幣先流入各大商業銀行,然後各大商業銀行在通過貸款的方式把貨幣投向市場。央行發行貨幣的價格就相當於廠商的出廠價,各大商業銀行相當於經銷商,經銷商再流向市場,則相當於零售價。很顯然的一個道理,要想讓一樣產品有更多人願意買,則只需要把零售價降低,要想零售價低,則需要批發價也跟著低。換言之要想把市場貸款利率降低,就需要把出廠價壓低。也就是銀行放錢的利率降低。只有這樣,銀行中的錢更容易流向市場。(貸款成本低,人們更願意貸款)。

明白了上面簡單的邏輯之後,回過頭再看MLF,它屬於一種中期借款便利,大家可以理解為一種短期質押式國債憑證。簡單的說,就是央行預測市場短期要缺錢了(專業用語“缺乏流通性”),但受制於市場廣義貨幣量和通貨膨脹的原因,又不能直接印錢,然後就告訴各大商業銀行(工、農、建、交)等說“你們可以把你們手中的短期國庫券,央行票據等”這些流通性不好的資產票據,質押到我這裡,我給你發等值的現金,到期之後支付給央行的一定的利息即可。而這個利息價格就是MLF的利率。

現在的市場利率=MLF(中期借款便利)的利率+LPR(驢皮肉),降低MLF利率,就等於間接降低了市場利率,也就是說央行這次屬於放水行為。

「重磅」央行降息,站在機構的角度如何解讀?

第二步:深刻解析——理出邏輯
由於MLF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操作,而這次是展開為期1年的MLF操作4000億元,中標利率為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僅僅5個基點為何,市場反應如此之大呢?

一是因為,這是從2018年3月至今一來第一次降息。市場期待已久。另一方面,在8月份隨著市場利率換錨(以每個月的LPR利率報價的基礎上進行加減換算)的落地,市場一直有降息預期,但在9月份沒有降,10月份還沒有降,直到11月份才降。這就好像,本來說兩個人談戀愛,女生等著男生來看他,一次說來,結果沒來;二次說來,結果還沒來;已經傷心沒有預期了,但第三次又來了。因此這種降息屬於“意外降息”,有“超預期”屬性。所以這次降息市場之所以那麼火熱,屬於超預期的一個範圍。這也是為什麼昨天銀行,保險,券商這些大金融板塊異動拉昇的一個重要原因。

「重磅」央行降息,站在機構的角度如何解讀?

第三步:結合技術——做出應對

如果結合當下技術走勢,會發現該消息雖然屬於利好,但指數已經進入了機構的高拋位置,這時候又該如何理解?

明確,此次降息屬於利好無疑,但對於貨幣政策屬於中長期利好,有助於市場資金的溫和進場,但注意機構不是傻子,更不是死多頭,不會在市場高位為散戶接貨的,而是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在合理的空間位內進行緩慢買入。大資金永遠都不會一次性買入單隻個股滿倉的,除非那個操盤手是二愣子。

再次強調,既然發現技術走勢與盤面發生的利好信息,不完全對等,當以機構操盤策略為主。而不是衝進去閉著眼買。

「重磅」央行降息,站在機構的角度如何解讀?

第四步:站在機構視角,做出最後結論!

如果站在機構的視角中,我們還會得出一些更為有深度的結論,比如當下處在四季度窗口中,很多2018年年底建倉的個股,在一季度,乃至三季度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大部分機構已經進行了減倉,但還要明確,在每年的二、三季度還會有一些新進基金,他們則會利用消息做文章。

比如前一週區塊鏈的消息,引起市場一波瘋狂操作。

2019年10月28日(週一)當天,市場高開收出放量陽線,當天區塊鏈板塊個股共有166只股票中,有近百隻漲停,漲停率高達70%以上。當天收盤後,市場中很多關於區塊鏈的報道,大放厥詞,說如何如何有潛力?面對這樣的“火爆”的行情,相信很多股民朋友,都把原則和規矩拋到了腦後。腦子一衝動買進去。結果第二天基本上90%的個股炸板,很多人“關燈吃麵”,被“狠狠”燜了一下。

但如果您學習過機構操盤的,就可以提前明確,由於當天十點整屬於黃色線在白色線上方運行,次日並沒有持續,足見這種消息面刺激下的板塊行情不能持續。自然,不會在第二天、第三天去追。

總結來說,市場消息不能說不看,但如果沒有強大的行業分析、政策解讀、公司基本面研究等能力。堅決不憑藉消息買賣股票。而是遵從規則,以機構的視角去做股票。畢竟很多時候,市場消息都是賣方(證券機構、公墓機構)加工之後做出來的,其中的目的,絕非散戶理解的那麼簡答?如何把握市場行情,需要更多積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