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孩子時,面對孩子的磨蹭和不專心,比喊,吼叫,威脅,恐嚇,更好的方式是什麼?

wm無處安放的心


我家寶寶三歲了,每天都會向我們發起各種挑戰:不好好吃飯,不肯洗澡,不肯睡覺等等。對於喜歡和我們對著幹的孩子,我們難免會跟孩子較勁兒,不停地說教和嘮叨,最後導致情緒的大爆發。

慢慢地我發現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寶寶,還是很有效果的。比如,孩子磨磨蹭蹭就是不肯刷牙,用《粉刷匠》的調子唱“我是一隻小牙刷,小呀小牙刷,我把寶寶的小牙齒,刷得白又亮。”寶寶把刷牙當成了遊戲就會樂於配合。

孩子在外邊玩,不想回家。眼看天快黑了,也到飯點了,我會催促孩子“你看天黑了,媽媽的肚子也餓了。”“你不走,媽媽走了。”孩子還是不為所動,眼看說教和威脅都不管用,我要忍不住發火的時候,看到了燈光下的影子。“寶寶,和媽媽一起玩追小影子的遊戲吧。”就這樣我們一路追著小影子追回了家。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有時會成為我們和孩子的橋樑。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心得,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互相學習。



元氣小姐姐lucky


做作業、吃飯拖拉,可以這麼做,前段時間剛讓姐姐在外甥女身上測試了一下,立竿見影。

姐姐一直特別頭疼小外甥女吃飯拖拉的問題,好話說盡,連哄帶騙,發現孩子該吃多久還是吃多久,一口飯在嘴裡能含上半天,一會發發呆,一會聽人說說話,一會又說不要這個不要那個,最後不得不開啟河東獅吼。一頓飯下來感覺雙方都元氣大傷。姐姐很是納悶,自己和他爸爸都是做事雷厲風行的人,怎麼女兒就做事如此拖拉呢?不單單是體現在吃飯上,刷牙、出門、做作業等等。

於是我跟她說試試跟孩子比賽吧。孩子吃飯前,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今天喉嚨有點不舒服,吃飯比較慢,你也不要吃慢點等等媽媽哦。

孩子一聽這話,平時都是媽媽一直監督自己吃飯的,今天自己要陪著媽媽吃飯,好開心啊,我要好好表現才行。她就會不自學地吃快了。看到孩子吃快了,你也可以旁邊接著說,你吃慢點等等我啊。

如果這時孩子吃得比以前快,你就要表現得略顯失望,然後不得不說,哎呀,怎麼今天你這麼快呀,你以前不是很慢的嘛!如果孩子還是像以前一樣慢,你就及時給予鼓勵說,你真是了不起啊,你真的可以吃得這麼慢啊。你的鼓勵是孩子的動力源。

除了可以跟孩子比賽以外,面對拖拉的孩子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 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小齡兒童很多事情剛學會,比如穿衣穿鞋吃飯,做起來慢是正常的,還有一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越是催他越容易出錯,所以要先理解孩子的個性和實際情況。另外有些孩子不愛做作業,可能是因為不喜歡這個科目的老師,所以提不起積極性,或者是因為自己覺得作業難,做起來就慢了。總之,在說孩子前要先了解清楚情況,不要一昧的催孩子。

第二 家長看問題要多從積極視角出發

上面教姐姐的方法中在最後孩子不管用什麼辦法都不奏效時,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儘量找到孩子的優點誇誇,沒有哪個孩子不愛被肯定的。比如孩子慢,你可以跟他說“好像比昨天快多了哦”“雖然你比較慢,但穿的衣服很整齊呢”“作業的字寫得好工整呢”“你正在努力想做快一點”。

第三 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低齡兒童一般都沒有時間觀念,你們說的都是具體多長時間。平時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給他一個概念,比如聽一首歌的時間是多長。當孩子完成任務時,提前跟孩子說多長時間完成,就是聽幾首歌的時間。當他開始做時就給他放歌,看他完成多少,然後告訴他,他用了多長時間,下次他就能比較直觀地知道需要掌控怎樣的速度了。就像我們自己考試一樣,一開始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時間,都是在不斷訓練中,才能知道如何分配時間的。

心理學中有個專有名詞,叫作社會抑制效應。即當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尤其是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或者不太熟練的事情時,如果有他人在場,做事的效率和發揮的水平就會降低,做事的動力也不如一個人時強。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你給孩子輔導作業,苦口婆心一遍遍講題,他卻變得呆若木雞,反應遲鈍了。另外,一個磨蹭的家長背後肯定有一位著急的家長,平時催得多了,孩子已經產生免疫了。


育己育人


孩子寫作業特別慢,每天晚上寫作業都得坐在他旁邊,盯著一筆一劃的指導。但是,我們家長又要做飯收拾家務或者忙別的事情,不能時時刻刻在旁邊盯著看,一會兒不看著,這邊就開始偷懶,玩玩橡皮,玩玩鉛筆,一聽到有腳步聲過來就趕快拿起筆寫作業。同班的孩子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有時候磨磨蹭蹭兩個小時都做不完,真是焦慮。

後來聽別的家長說,自家都在書桌旁安裝了攝像頭,就算家長沒時間在旁邊,也能通過攝像頭盯著孩子寫作業。看到好幾個家長都在用,覺得應該是個好方法,試一下又無妨。

安裝好的第一天,我通過攝像軟件提醒孩子的坐姿,著實把孩子嚇了一跳,等他發現媽媽在用攝像頭監視他的時候大哭了一場。

本想著有了攝像頭能夠幫助孩子糾正寫作業磨蹭的問題,沒想到卻事與願違,孩子寫作業的效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變本加厲,甚至經常會對著攝像頭做鬼臉和一些奇怪的動作,讓人十分氣惱,又擔心這樣下去會對孩子的心理帶來影響,無奈之下四處“求醫問藥”,遇到了一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唐唐老師,她為孩子分析了寫作業磨蹭的原因和一些解決辦法,今天分享給大家,希望遇到同樣問題的家長們能夠借鑑。

家長要輔導,但不是監工

一二年級的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輔導,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時候的孩子識字量不足,需要家長輔助。但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年級,甚至是五年級,在做作業的時候依然離不開家長的輔導,這時候就有問題了。

“這個字寫錯了,趕快改正!”

“這道題老師上課不是講過了嗎,怎麼還做錯?”

幾乎很少看到有家長在陪著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是心平氣和的,在旁邊一直盯著孩子,一旦發現錯誤立馬指出來並要求改正,孩子稍微慢一點,或者錯誤多一點,很多家長就開始沉不住氣要“河東獅吼”了,這些是大部分家長輔導作業的常態,但其實並不可取。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

要改變這種現狀,最先改變的是家長,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輔導並不是監視。

孩子年齡小,身心發育並不完善,這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年齡的特性,不能一直催催催。

試想一下,你在工作的時候,老闆一直站在你旁邊盯著你看,還時不時的吼你兩聲,你還能專心工作嗎?這時候內心估計只剩下憤怒、委屈、生氣這些無關工作並且影響工作效率的情緒了。

如果父母實在放心不下孩子自己寫作業,可以找本書或者拿本字帖,和孩子一起學習,大家各做各的事,當孩子想玩的時候,看到父母依然在認真的學,多少都會受到影響。堅決不能出現父母一邊刷手機一遍催促孩子學習的現象,這樣只會讓孩子不服氣,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學習習慣的養成。

在輔導作業時,先抓習慣,再抓錯誤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

  1. 今天各科的作業量有多少?
  2. 今天的作業有哪些難點,打算怎麼做?
  3. 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作業開始做?

讓孩子在做作業之前,心裡有譜,讓孩子養成學習有條理性的好習慣。

父母檢查孩子作業

檢查作業須知:

唐唐老師說,我們家長在檢查作業時,如果發現有錯題,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一題做了,而是告訴孩子這裡面有兩道題做錯了,讓孩子自己找出來,這樣就迫使孩子再次檢查自己的作業,不會過度依賴父母,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現在的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和我一樣的家長們能夠引以為鑑。


唐唐老師說教育


我先來分享一個我閨蜜的故事。

閨蜜有個上四年級的兒子,每天不催不寫作業,即使他趴在桌子上寫作業也心不在焉,不是要喝水,就是肚子疼等等。

不論老師佈置的作業多與少,閨蜜的兒子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能拖拖拉拉到十點,而且一有點時間就是看電視、玩遊戲。氣得閨蜜天天河東獅吼,威脅恐嚇的手段也因為用的次數太多,對她兒子早已不起作用了。


後來閨蜜改變了之前的做法,長期堅持用三個方法才改善了兒子的拖拉磨蹭不專心。


1.自然後果教育之法

面對孩子的磨蹭,最實用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去承受自己磨蹭的後果。

父母只需要做到“事前友情提醒、事後自己負責”即可,不要一味地嘮叨、吼叫、恐嚇孩子,這些舉動都是父母無形中給孩子貼的標籤,只會令孩子更加磨蹭,不專心。

比如:父母事先跟孩子約定好,20分鐘內吃完飯,孩子就可以自由玩耍,如果孩子吃飯磨蹭的話,只能減少或者取消孩子的玩耍時間,孩子就會自覺完成所需要做的事情。

在這裡,父母要注意的是,提醒孩子之後就不要頻繁催促了。

不論孩子最後是否完成約定的事情,都能夠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有限性,孩子自然就學會愛惜時間,專心做事不磨蹭。



2.“留白”的自由時間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留出自由的時間,就像一幅山水畫中的留白,才能讓畫顯得更加協調精美。

而父母給與孩子一定的自由時間,從某種方面來說,其實就是他們的獎勵,因為孩子們都非常期待這個不受父母限制的自由感覺。

因此,父母要做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由孩子完全主導自己的自由時間,想幹嘛就幹嘛,而不是被父母用來安排孩子的學習內容。

其次,父母不要對孩子在自由時間內吃喝玩樂的“放縱”行為表現出焦慮擔憂,這樣只會令孩子產生罪惡感。

而罪惡感會讓孩子一直心有負擔不能盡情的玩耍,始終處於擰巴的狀態,學習時自然也會不專心,因為孩子會老想著自己沒有盡興玩的遺憾。



3.和孩子一起做計劃

父母應該用一些良好的計劃去訓練孩子的時間觀念,以此來調整他們的磨蹭行為。

比如:父母要讓孩子參與計劃的制定,並給與孩子兩三天的調整期,然後根據孩子具體事情的完成度,一起制定出符合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的日程表。

當孩子做不到時,父母也不要指責孩子沒有自制力,而是平和且堅持原則地告訴孩子,“我們之前制定的計劃,都是一起商量並已經試驗過兩三天的,所以,除非人力不可抗拒的特殊情況,你應該要做到,而你沒有做到,就必須要用到你的自由時間,而且這個自由時間是不能再補回去的。”

當孩子知道自己的磨蹭行為,是要以縮短自己的自由時間為代價,自然會積極主動改善磨蹭的不良習慣。


面對孩子的磨蹭和不專心,父母要採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幫助孩子逐漸地克服磨蹭拖延症,而不是一味地靠強制手段壓迫孩子愛玩的天性,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得不償失。


願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END


我是淺水小蟹,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努力進階成為更好的自己和辣媽。



淺水小蟹


家有一娃,快7歲了。自從他上了小學後,也是同樣感覺越來越磨蹭了。早上起個床得催,有時感覺他刷著牙就能去發呆了。

後來想想催不是辦法,有時越是催,越是急,他反而更不急了。於是,我們改變了方法。

第一,讓孩子形成時間觀念。

每天早晨讓他在喜歡的鬧鐘聲中醒來,緊接著,給他一個時間段,自己刷牙、洗臉。有時,我會用我的番茄鍾給他設定一個時間限度,讓他知道10分鐘、15分鐘大概有多久,可以做哪些事。

第二,給他積極鼓勵,激發他的行動力。

比如:如果今天能在15分鐘內能完成刷牙、洗臉,那麼晚上回來可以帶他出去玩會。

第三,如果獎勵用多了對孩子沒用,那隻能讓孩子自己來承擔磨蹭的後果了。

前陣子,在看《正面管教》時,當中提到了自然後果。我覺得這點還是很有用的,就比如拿孩子寫完作業後,磨蹭不想收拾書本來說。平常我都會催他趕緊收拾好,後來我也不催了。只是提前會給他打好預防針,媽媽不會幫忙收拾,最後還得他自己來。

有一天,他東西沒收拾好,上課時找不到書本,老師直接發班級群說孩子沒準備好。自從那次後,他回家收拾書本勤快了很多。

最後,孩子喜歡磨蹭,父母也要做好榜樣,畢竟我們每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很多習慣,可能也是模仿而來的,因此,父母也要養成好習慣,這樣孩子才容易受啟發。

而說到孩子另一個問題-不專心。我覺得主要是

平時我們不要去打斷孩子。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可以讓孩子獨自先完成,父母如果有問題,或者孩子有問題,可以告訴他,等他完成後再提出。這樣既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也能讓孩子養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孩子的好習慣多數是從小養成的,父母不可能一直幫孩子,儘量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來的習慣。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作為父母,在孩子摸索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再去做孩子的腳手架,給他支撐,而不是代替他。





木槿木木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家長的挫敗感、無力感。作為一所私立高中重點班的班主任,我在這裡說說我的觀點。可以試試我的2個小招是不是有用。

有些孩子很聰明,難的問題一點就通,可就是習慣不好。

  • 一是磨蹭,8點鐘網課開始,明明7點半就吃完早飯了。又是要去洗手間,又是要洗臉刷牙,到8點10分了,還不能上線,反正每天都會收到班主任的催促。作業完成了也不按時交,老師催促也不理睬,還有更過分的將老師拉黑。


  • 二是不專心,邊寫作業邊聽歌,邊寫作業邊吃零食。一會兒水杯翻了,一會兒書本掉了,雞飛狗跳,反覆勸說,屢教不改,我行我素,一往如前。

孩子的這些問題其實在學校和家裡是一樣的,只是家裡更明顯,更肆無忌憚。那些在家裡不寫作業的,在學校也需要老師反覆催促,每一次寫作業前老師都要強調作業的重要性,還要拿出殺手鐧書寫不認真要怎麼怎麼滴,這樣書寫才能勉強看得清。

“喊、吼叫、威脅、恐嚇”這些方法有效嗎?

一般來說收效甚微,這些方法起作用的前提是孩子得怕,怕你的大聲,怕你威脅的後果。在學校裡越是愛大聲批評學生的老師,學生越是不害怕,越是不愛說話的老師,學生越是敬畏,因為他摸不到老師的底在哪裡,他有敬畏感。威脅更不怕,威脅不讓吃飯嗎?現在的孩子聰明無比---我是你的孩子,不吃飯生病了你比誰都著急。

既然這些方法都無效,那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今天分享兩個小小的技巧。

1.制定家庭日常行為規則。

學校裡經常碰到的情況是離老大遠就能聽到教室裡吵翻了天,可以腦補一下班主任的心情和做法。新手一般是衝進教室大吼一生,甚至將帶頭的大罵一頓,可是明天還是依舊,時間長了,不是學生變好了,而是班主任無奈了,要麼放棄不管,要麼時時守在教室裡。高三學生都是這樣,更不要說其他的了,那些經驗豐富的老班主任是怎麼做呢?他們會在接手一個新班的時候制定一個詳細的班規。山西有一個班主任制定了33條班規,很細緻。衡水有全校統一的規定,連上課摸鼻子都是不可以的。

嘗試著和你的孩子制定一個家庭守則,在他們急需改變的方面定一些標準,讓他們明白,哪些是我要做到的,哪些是我不能違反的。比如

  • 6點起床。自己定好鬧鐘,不讓爸爸媽媽叫。
  • 開飯前自己到餐廳,不要讓爸爸媽媽喊。等等。

2.做到每天至少表揚3次,批評不大於1次。

  • 尋找優點去表揚孩子,每天只在固定的時間總結指出他當天的問題,一天有且只能有一次批評。為什麼吼不管用,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我們的主管,每天罵我們3次,見面就說你的文案不行,見面就說客戶投訴你了,下班又說,能幹就幹不能幹就滾蛋,我們的心情能愉悅嗎?可如果你的上司見面說:“昨天的文案很漂亮,客戶很滿意!”你一上午是不是工作很賣力?是不是想將很多細節做得更好?

  • 表揚要隨時隨地,批評要緩一緩,要少一點兒,再少一點兒。不要發現他的問題立刻就說,要忍住不說,等總結時再一塊兒說。戴爾卡耐基說,林肯一生幾乎沒有批評過別人,有一次前方將領犯了嚴重的錯誤,林肯非常生氣,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可是第二天又把信撕了。你有沒有感覺,有時我們犯了一個小錯,領導沒有批評,我們做事常常小心翼翼,一心想要彌補錯誤,如果領導嚴厲批評,我們反倒沒有壓力了,認為我們已經受過懲罰了。

  • 批評前要先肯定優點,再指出問題。比如他今天做作業又聽歌了,你可以這樣說:“孩子你今天比昨天要表現好很多,如果作業完成後再聽歌,我覺得就更好了!”

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麼好的想法和建議嗎?歡迎留言,也可以私信我一起討論


學習那些事情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對這類問題真的很有話說。

  1. 兒子剛上學的時候,就是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每天作業要寫到很晚,本來作業不是太多,他寫著作業一會渴了,一會要去廁所,寫好作業起碼要跑出來三四趟。
  2. 總算寫好啦,然後再收拾收拾洗洗澡,就十點以後了。
  3. 因為睡覺晚第二天就起不來,往往叫了幾遍才慢悠悠地起來洗漱,你本來起床挺早做好了飯,等著他快馬加鞭三下五除二吃好,看他不急不燥挑三揀四的樣子真的挺惱火。



  4. 就忍不住發火:快點,到點了。快點,遲到了………用別人的話說,你們每天慌的跟打仗一樣。
  5. 面對我的吼叫威脅,孩子會經常出現慌忙不知所措的情況。面對你不定時的一驚一乍,給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負擔,時刻擔心你會對他發火。


這樣的生活方式時間久了大人孩子都會累的,必須改變。怎麼改變呢?

一.首先從我做起,不再凡事都為他包辦。讓他知道學習、整理書包、收拾房間都是他自己的份內事。媽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能每時每刻都圍著他轉。媽媽身體也會累也需要休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替媽媽分擔。他剛開始的時候你會看他做的不好或心疼他,就忍不住想幫忙,但請住手,慢慢地你會發現他成了你想要的樣子。

二.其次要給他適當的鼓勵,不要沒完沒了的說你這也不行那也沒做好。這樣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讓他自己否定自己,做事畏首畏尾。要重拾孩子的信心給他適當的鼓勵,不應再一味地追求完美,容忍他犯錯,更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

三.然後同孩子一起成長,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你會發現孩子磨蹭、不專心不是故意為之,因為他的能力有限或習慣養成。這需要你拿出百倍的耐心和寬容來引導孩子,幫他成長。

其實孩子真的率真單純,要求不高。有時你的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都會給他帶來莫大的鼓勵與安慰。來吧!讓我們用心努力,一定會成為孩子學習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成長中的夥伴。

峰華晨諾


先講一個小故事:

我兒子有一陣子特別痴迷撿豆子,他會去廚房拿黑豆、黃豆、紅豆,各種顏色的豆子,全部倒一起,然後慢慢一個個挑出來,堆成五顏六色豆子堆!

因為年齡小,手不夠靈活,開始的時候他會把豆子撒滿地都是,沙發下、茶几下,哪哪都是,還撿不全,需要大人幫忙收拾!

我打掃時會有點惱,可是看到孩子撿豆子時的專注,堅持就沒去打擾!

一週後,不到三歲的孩子就可以把一堆堆的豆子分門別類重新放回瓶子裡了!

很不可思議對不對?

孩子的磨蹭,大部分跟父母的引導有關。我們不妨問問自己,是不是太焦慮了?孩子真的準備好了嗎?

很多時候,孩子的磨蹭其實是在探索和思考,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催促,不是責怪,而是耐心等待:

這裡總結幾點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尊重孩子的探索欲:當孩子嘗試著自己去做的時候,請務必放手。這是父母應有的一個態度,不要因為害怕傷害或嫌麻煩緊緊拉住孩子向前奔跑的腳步!

2、及時關注引導:放手不是放養,尤其是幼齡的孩子,需要家長適當的參與和幫助,比如示範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快更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定引導和幫助,這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3、正面肯定反饋:當孩子自己嘗試獲得成功後,給予積極鼓勵,也允許孩子犯錯, 幫助分析和總結。當孩子的正向行為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他們就會在自己的軌道上越來越好!




冬瓜也是一顆瓜


在管教孩子時,面對孩子的磨蹭和專心,比喊叫、吼罵、威脅、恐嚇更好的方式就是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你的做法是錯誤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專心。

我家裡有兩個男孩子,大寶上小學三年級了,二寶上幼兒園中班。兩個男孩子都比較皮,我幾乎天天都在吼,因為你小聲說話,他們根本就不聽你的,依然我行我素,而我卻被他們搞得心力憔悴。特別是當大寶上小學後,作業進入我們的生活後,那真是天天吼,因為他寫作業磨蹭、不專心,本來二十分鐘能夠完成的作業,他肯定會拖到一個小時來完成,一會兒玩橡皮、一會玩鉛筆,就是不專心寫作業。作為陪寫的我,看到他這樣子,就來氣,一般都是大聲喝斥他,讓他敢緊寫,特別生氣時就會恐嚇他,說你再不認真寫作業,就不要寫了,不要去上學了;有時還會利誘他,你好好寫作業,週六、日就帶你出去玩。然而大寶可能剛開始會認真一點兒,過了一會兒又成了老樣子了。

和孩子“鬥爭”的過程中,我發現你越吼孩子,他反而越不寫,好像要和你做對一樣,你恐嚇他,他會很輕視你;而你利誘他,如果你沒有做到,他會變本加利。到底要怎樣管教孩子呢?我看了許多育兒書,也和其他家長溝通過,也請教過老師,最後,我總結了如下幾點,希望能給有育兒困惑的父母們解惑。

第一:讓孩子承擔磨蹭、不專心的後果。

大寶剛上一年級的國慶節,我和他爸帶他們倆兄弟去永泰玩,他們也非常期待這次旅行。我們是和非常要好的一家人一起拼車去,約好早晨七點半出發。然而這天早晨,我大寶先是磨蹭著不起床,吃早餐時也不好好吃,時間馬上就到了七點十分,還有二十分鐘。我嚴肅的對他說:“寶寶,如果七點半,你還沒有準備好,那你就不能去了。”他這才著急起來,然而七點半依然沒有準備好,我和爸爸、弟弟三人就準備走了,大寶急得哭了起來,但我和爸爸沒有管他,他又對我說:“媽媽,我可以和劉叔打個電話嗎?”他嘴裡的劉叔是我們這次出行的司機,我把電話給他,他客氣的給劉叔說,麻煩他要多等幾分鐘,他馬上就能出發。從此以後大寶明顯不再磨蹭了,學習鐘錶知識後,他對時間觀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越來越守時了。

治大寶不專的毛病,我也是讓他 自己承擔後果,他不專心寫作業,作業總是錯誤百出,以前我都是檢查得好好的,後來就不給他檢查了,上交後,老師給他留了幾次,現在寫作業也認真了。

第二:父母要只針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為孩子貼標籤。

這一點很多父母都無法做到,剛一開始時,我也是如此。每當兩個孩子做錯了事,我都是說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呀,比如你好笨呀之類的。後來我發現我完全否定了孩子這個人,事實是他們只是某個行為出現了偏差,於是我改成了只批評他們的錯誤行為,而不對他貼標籤。例如他們在坐地鐵時總是大聲喧譁,我會指出大聲喧譁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但不會說他們的人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第三,父母要有耐心,給孩子改正自己錯誤的時間和空間。

改正一種錯誤的行為是需要時間的,特別是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孩子剛開始時可能只能專注十幾分鍾,可是後來可以坐在那裡二十幾分鍾,他這就是一種進步。不能一下子就要求他從10分鐘進步到40多分鐘。還要指出的是,一定要事後表揚,不要開始就稱讚。


做孩子喜歡的丁丁媽媽


作為一個4歲寶寶的媽媽,也經歷過孩子磨蹭和不專心等各種問題。比如晚上叫他去洗澡,一直在客廳玩玩具,不聽不動,我就心煩心燥,忍不住就吼他,可他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世界裡,根本就沒聽到我說話,或者就是一臉驚嚇地看著我。那一刻我就覺得自己做錯了,一定還有比吼叫更好的辦法。

現在,每次叫他去洗澡時,我都會走到他身邊,蹲下來,輕輕拍拍他,告訴他到了洗白白的時間了,帶上你的水上玩具,我們一起去沖水啦!現在特別喜歡去洗澡呢。

其實,關鍵在我們家長要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方式,給孩子一項任務,讓他覺得這件事做好後特別有成就感,孩子特別喜歡被誇讚,被崇拜。

其次還要給孩子準備一個舒適的環境。這個學期榮哥升到大班了,開始要寫作業,剛開始他的小書桌是放在客廳裡,每天放學回家,他在客廳不是找吃的,就是要看電視,根本沒有辦法專心寫作業。於是我把他的書桌收拾乾淨,搬去小書房,告訴他這裡從今以後就屬於他的了,看書寫作業都可以在這裡完成。現在他放學回家,就主動拿著書包去小書房,自己寫作業,寫完了拿給我看。

最後,家長還需要多花點時間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孩子很多時候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故意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家長,引起家長的關注。當我們多花一些時間高質量地陪伴孩子後,孩子的安全感會更強,家長在陪伴中通過引導孩子如何正確高效的做事,孩子自然會變得不再那麼磨蹭,專注力也會提高。傾聽孩子的內心,接納孩子的感受,說出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當成客人一樣對待,你想你會對一個客人大吼大叫嗎?

我是榮媽,也是4歲男寶寶的媽媽,關注@榮媽育兒記,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同行,探討科學育兒,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