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龍泉驛區,古稱其在“益之南、簡之西、陵之北”,公元700年唐朝設立東陽縣、後更名靈池縣,公元1026年宋朝易名“靈泉縣”,公元1283年元朝設立陸路驛站,公元1513年明朝建立國家級驛站“龍泉驛”,公元1960年2月18日經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成都市龍泉驛區”。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靈泉縣境示意圖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513年明代建立的國家級驛站“龍泉驛”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959年10月劃歸成都市的龍泉驛區


1960年到2020年,60年一甲子。60年是一段艱辛困苦、玉汝於成的不凡歷史,勤勞勇敢的龍泉驛人民用堅毅與奮鬥在古驛大地上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錦繡畫卷。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970年代末的龍泉驛城區全貌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986年的龍泉驛城區全貌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993年的龍泉驛城區全貌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999年春的龍泉驛城區全貌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現在的龍泉驛城區全貌


從落後小縣到發展強區

綜合實力實現飛躍提升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60年裡,龍泉驛區綜合實力的日益提升,在成都市的分量也越來越重,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改革開發初期,龍泉驛GDP佔成都市比重僅為2.3%,2019龍泉驛GDP佔成都市7.8%。2019年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百強區第27位,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30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35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55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第45位,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部強區。


01

經濟規模加速攀升


1949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GDP)僅為0.13億元,經濟實力在全市各區市縣中排位靠後。改革開放前全區GDP總量也僅為0.83億元,1980年全區GDP首次突破1億元,達1.04億元,此後,全區經濟開始走上了加速攀升之路。1993年突破10億元,2001年突破50億元,2006年突破100億元, 2015年突破1000億元,2019年達到1318.88億元。GDP實現1億元的突破用了30餘年時間,實現1億元到10億元的突破用了13年時間,實現10到100億元的突破用了13年時間,而實現從100到1000億元的突破僅用了9年時間。2019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1978年增長1589倍,年平均增速20.2%。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2000年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慶典


02

人均效益不斷提高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2018年,全區人均GDP達到145855元,遠高於同期全市(94782元)和全省(48883元)水平。與1978年全區人均GDP為248元相比,增長558.1倍,平均每年遞增17.3%。按2018年官方匯率計算(1美元=7.1154人民幣),人均GDP達到了20498美元,突破了20000美元大關。從不到40美元到突破20000美元,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經濟發展起點低、人口基數大的區域,取得這樣的進步難能可貴。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03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2019年,全區財政總收入2484271萬元,而1957年,全區財政總收入僅224萬元,62年淨增2484047萬元,平均每年淨增40065萬元,年平均每年遞增16.2%。2000年全區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億元,2019年達到了71.27億元,不到20年的時間裡增長了接近60倍。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了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財政實力增強對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從農業主導到工業強區

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建立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60年前的龍泉驛還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小縣,經過60年的發展,農業逐步走上了特色化、產業化發展道路,工業逐漸成長為全區支柱產業,“龍泉造”汽車走出成都、走出四川、走向世界,現代服務業體系逐步建立起來,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60年裡,龍泉驛區產業結構經歷了由農業主導到三產主導,再到工業主導的變化過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建國初期,農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較高,1978年,全區三大產業結構比為63.3:21.3:15.4,農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1990年,全區三大產業比37.3:23.3:39.4,三產在經濟中的佔比首次超過農業。2003年三大產業佔比結構為 18.8∶40.8∶40.4,二產比重首次超過三產,成為主導產業。這之後,二產不斷擴張,在經濟中的佔比達到了70%以上。2019 年,全區三次產業結構為 2.6:62:35.4,形成了“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做大”,汽車主導產業優勢突出,現代服務業迎頭趕上的發展態勢。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987年3月11日龍泉驛區首屆桃花節舉行開幕式


02

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1949年,全區糧食產量為5.76萬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48萬元。建國以後,龍泉驛區一方面實施“東灌”工程,大力發展灌溉事業,有效保證了糧食的生產;另一方面實施龍泉山綠化工程,大力開發龍泉山,提出了“山頂林木茂,半山花果香;梯田連梯地,糧食堆滿倉;成群雞兔肥,滿圈豬羊壯”的遠景規劃。1978年全區糧食產量達到了15.69萬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了8551萬元。如今的龍泉山果林遍野、花香四季,成了網紅景點,農業走上了產業化、高附加值化的發展道路。201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5億元,每年保持了3%左右的增長,農業基礎地位得到了有效鞏固。


03

工業向高端化邁進


建國初期,龍泉的工業主要為製糖、釀酒、織布、磚瓦等傳統工業行業,絕大多為私營企業或手工作坊,技術落後,在經濟中的佔比很低。建國以後,工業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緩慢發展,直到80年代後才逐漸建立起包含電子、機械、醫藥、化工等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90年代後,龍泉驛區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良機,開始規劃佈局汽車產業,1990年省級工業區建立、2000年經開區成立,龍泉驛區的工業真正走上了迅速壯大之路。近年來,全區謀劃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製造業,工業經濟向高端化邁進。1978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僅為0.09億元;1990年首次突破1億元大關;1990年以後,全區工業增加值基本上保持了2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2014年,全區工業增加值突破700億,達738.85億元;2015年以後,全區工業經濟進入調結構提質量的調速換擋期,工業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2019年,全區工業增加值達755.4億元。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04

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從1960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0.4億元增加至1997年的12.6億元,年均增長11.6%,住宿、餐飲、商貿等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進入新世紀,龍泉驛區現代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開始快速發展起來,經開區汽車產業配套服務業快速跟進,吾悅、萬達、驛都匯等城市綜合體相繼入駐,形成了一批具特色、多樣化的服務業集群。順應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發展方興未艾。2019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66.7億元,比1978年增長1166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6.2億元,比1978年增長354倍。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從短板明顯到優勢突出

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建國以來,龍泉驛區把改善交通條件作為發展經濟第一步,從1952年成渝鐵路通車至今,區內運輸狀況得以極大改善。公路八橫五縱,鐵路四通八達,城市地鐵建成了2條,規劃建設7條,航空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雙機場配置,便利的水陸空運輸網已基本建成,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外來企業、外來投資,經濟騰飛的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01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加大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60年裡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由小到大,在支撐經濟跨越式發展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由1978年的0.06億元,到2007年首次突破100億元,2013年突破500億元,2019年達到652.5億元,投資總量是1978年的10875倍。從投資主體看,民間投資在不斷髮展壯大,為全區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9年,全區完成民間投資258.7億元,佔全社會投資比重為39.7%。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02

交通運輸建設成效突出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60年來,全區完成了鐵路空綜合交通網絡的全面建設,四通八達的綜合運輸網絡已經形成,運輸能力不斷增強,運輸效率明顯提高,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境內公路總里程由2001年的866.5公里增加至2018年的1454.81公里,年均增加34.6公里。運輸能力不斷提高,2016年旅客週轉量達78.99億人公里,比2001年增長35.3倍,年均增長27.1%;貨物週轉量由2001年的3.67億噸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47.61億噸公里,增長12倍,年均增長18.6%。


03

企業集群初具規模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建國前,全區多為個體私營戶,企業規模小,數量少。建國後,龍泉驛區持續多舉措改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企業來龍泉投資建廠,昔日的農業小鎮變成了西部車城。截至2019年底,全區集聚了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沃爾沃、吉利、東風神龍等11家整車企業,一汽大眾發動機、博世、德爾福等300餘家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全區四上企業單位數達565家。落戶世界500強企業67家、上市公司57家。建成了國家新型工業化汽車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成都中法生態園承載區,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範基地。


04

汽車製造業百花齊放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60年裡,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躍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2007年實現增加值17.0億元,2019年實現增加值387.4億元,增長21.8倍。2014年,整車製造業全速發力,年產突破90萬輛。2017年,整車產能突破200萬輛,產量128.5萬輛、同比增長15.1%,產值1414.0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2019年,整車產量達到100.7萬輛,實現產值1298.7億元。


05

人才創新事業蓬勃發展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區域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力量。建國初期,龍泉驛區是一個人口淨流出區,1949年全區戶籍人口數21.02萬人,且有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隨著龍泉的飛速發展,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選擇返回家鄉,許多的外地人也被吸引到龍泉來安家就業。2019年全區戶籍人口74萬人,戶籍人口年淨流入2.56萬人;常駐人口91.42萬人,增長4.8%;屬地公安管理人口達到了130萬人以上。這些人員的流入為龍泉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龍泉的創新事業注入了蓬勃的力量。


從貧困落後到全面小康

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60年的艱難奮鬥,人民群眾是參與者,也是獲益者。今天的龍泉驛以“古驛、桃花、客家、汽車”載譽海內外,背後伴隨的是人民群眾日益鼓起來的錢包、日益揚起來的笑臉和日益改善的生活條件。近年來,龍泉驛區農民增收工作常年走在全省前列,民生事業持續改善,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1

居民收入結構逐步改善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建國以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收入連續跨越式提升。2019年,全區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962元、30405元,分別比2007年(11169元和5934元)增長3.1倍、4.1倍,年均增長12.5%和14.5%。農民收入年均增幅比城鎮居民收入快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由2007年的1.88∶1縮小為2019年的1.51∶1。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2009年10月經開區實驗中學建成


02

城鎮化進程呈加速態勢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60年來,龍泉由一個鄉鎮為主的小縣發展成一個現代化大城,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城市體系日漸合理,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形象不斷改善。2001年,龍泉城鎮人口為14.67萬人,2018年擴大到65.15萬人,城鎮化率由2001年的29.80%提高到71.26%,17年間共提高41.46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2.44個百分點。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2006年10月,第二十屆客屬懇親大會在龍泉驛區洛帶鎮舉行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2009年9月23日,龍泉驛山區村民開始陸續告別大山,喜進城市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每一段歷史,都艱苦卓絕;每一次騰飛,都拼盡全力;每一個夢想,都靠奮鬥實現;每一個非凡的時代,都是由每一個平凡的人共同創造。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加油!我們的龍泉驛!


致敬!每一個正在為更美好的未來奮鬥與拼搏的龍泉驛人!!!


龍泉驛區建區60週年!數說“驛”甲子,奮鬥創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