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南深圳北青岛的说法?

无知者有罪5557


非青岛毕业的山东大学生,基本不会去青岛工作,这就是山东现状,每个城市人才吸引力太低


养马岛海怪


青岛,是满含希望与期待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是蓝色和黄色泡沫托起的城,大海的广阔和啤酒的激情交响的城市。

南北说,不是现有的实为对比,更多的是希望与平衡。体育,阴盛阳衰,经济,是南盛北衰。青岛肩负北方的希望。当然还有雄安。天津大连沈阳,还有我童年时就无比热爱的哈尔滨。它也是我妈妈的出生地。我算小半个哈尔滨人。我曾对母亲有过微词,但对哈尔滨从没有半个不字!北方加油!

所以,南北说,更多的是青岛银的满怀期望。青岛在全国,四十年几乎没变。它一直就处于十二到十六之间的位置。从南北倾斜的角度说,青岛够了不起。棋经有言:败中求和,和中求胜。青岛就是在北方的败势中求胜!

因为大海和啤酒,青岛从来不缺乏激情。现在,关健是引进5G,智能,大数据,金融等公司产业。青岛是希望之星。这是毫无疑问的!

有期望才有未来!


秋歌988


实在抱歉,“南深圳北青岛”这个说法我之前从来没有听过。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深圳的地位远远超过青岛。这一点,青岛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过我更愿意把“南深圳北青岛”理解为,青岛在北方的地位和深圳在南方的地位差不多。
(青岛)


目前全国还有5座,计划单列市。其中大连、青岛位于北方,宁波、厦门和深圳位于南方。从深圳和青岛在南北方的地位看,确实有些相似。深圳的综合实力在南方城市中排名第三,在上海和广州之后。青岛的实力在北方城市中也能排到第三,位居北京和天津之后。

实际上,“南深圳北青岛”是用来形容两市,在引进高校的力度。近年来一些原本高校数量相对较少的城市,纷纷抓住高校扩张的机遇,把引进高校作为城市引智的重要举措,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校争夺战”。深圳和青岛是其中的佼佼者。

众所周知,深圳作为一座新兴城市,高等教育资源并不丰富,本地只发展出了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两所较为知名的高校。不过在近10年来,深圳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引进了不少国内顶尖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国内知名高校,通过在深圳设立校区的方式,让深圳有了一批知名的高等教育学校。


青岛也是一样,本地发展起来的高校只有青岛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学校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太知名。通过吸引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落户”,青岛也有了一批知名院校。

深圳和青岛吸引高校的主要特色,就是用巨额的财政资金引进国内顶尖院校当地设立分校或者校区。这种做法对其他城市来说不适用,只有像深圳、青岛这样富裕的城市才做得到。论经济实力,深圳和青岛在国内均排名前列。他们的财政收入,甚至比中西部的一个省还高。

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发展前途、科研创新能力、社会影响力、城市知名度。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发展时期,科技与人才之于城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资源。


财经知识局


“南深圳、北青岛”成为新一轮名校聚集区

<strong>

两片高教热土缘何快速崛起

深圳市政府传出消息,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

  就在3个月前,深圳市政府刚和北京大学签约,双方将建立北大深圳校区。而据深圳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正在与6所国内名校洽谈建设深圳校区,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此外还将与国际一流高校合作,共建10所特色学院。

  和深圳一样在高教领域频传佳音的,要数青岛。仅今年1月至9月,青岛就吸引了清华、复旦、中科大、中央美院等高校“落户”。此外,还有一批名校在青岛新建研究中心或智库,上海财大联手伯克利在青岛成立的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即是其中一例。

  “南深圳、北青岛”,这两个地方何以成为新一轮名校纷纷落户的聚集区?而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等一批名校今年又为何扎堆“走出去”办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城市与大学都有“内生需求”的结果。更多的城市深刻意识到大学对于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而“双一流战略”的推进也让一批名校有了“开疆辟土”,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专业的迫切愿望。


  “南深圳、北青岛”现象引发高教界关注

  今年,无论是引进大学的速度还是力度,深圳和青岛无疑是国内诸多城市中数一数二的。这种“南深圳、北青岛”的现象,引发着国内高教界人士的关注。

  以深圳为例,除了北大和中科大相继传出将开建深圳校区外,目前列入深圳洽谈引进共建校区名单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其中,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年已开始招收本科生。

  今年8月,深圳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深圳市第一个针对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制定的文件。这份红头文件清晰地呈现着深圳未来10年发展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深圳的定位是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具体而言,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数将从目前的11所增加到20所左右,争取有3-5所高校排名有望进入全国前50。而在高水平学科方面,力争到2020年,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达到25个以上,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15个以上;到2025年,高水平学科数量与2020年相比实现倍增。


据悉,在深圳已经开启或正在洽谈中的办学合作项目,还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深圳特色学院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深圳学院等。

  从今年来看,和深圳“引智”力度旗鼓相当的是青岛。仅今年上半年,青岛就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到当地办学、开展科研。今年9月底,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揭牌成立,该研究院也是复旦大学在上海地区以外的唯一校区。另据统计,目前与青岛正式签订协议的国内高校 (机构) 达21所,还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4所。


  新一轮名校“走出去”办学和上一拨办“分校热”截然不同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高等学校分布是城市中长远竞争力的一个核心指标。而我国很多经济发达的省市,同时也是教育发达的省市,比如北京、上海、南京等。但从目前的高教格局来看,有个别省市是例外的,他们现有的经济实力和高教实力还不匹配。”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圳和青岛显然就是这样的“个案”。论经济实力,深圳和青岛均是国内排在前10的城市,深圳的发展速度更不必说。但从高教资源和综合实力来看,保守估计排在15名之后。因此,在引进大学上出现的“深圳速度”和“青岛速度”,可以被认为是两市迫切地希望“补短板”———通过“引智”,让大学成为推进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提及,从最新一轮的名校“走出去”趋势来看,这一轮高校在深圳等地设立分校,不同于10多年前高等教育进入快速扩张期时的一轮大学设“分校热”。

  事实上,在深圳南山区的高等教育园区,10多年前也有一轮名校办“分校热”。在上一轮的“分校热”中,大部分是由高校商学院牵头,出于市场争夺的目的在深圳设立分校区。而最新一轮高校到深圳、青岛等地办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接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不得不向外“引智”。而从大学“走出去”办学的动机来看也是一样。发展优势学科,需要有更广阔的平台。

  以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为例,这一研究院虽是今年落户青岛,但酝酿期从2014年就开始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岛已经成为北方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纵然青岛的商业环境比较优渥,但从本地的高教资源分布来看,缺乏高水平的商科教育。”与之相应,上海财经大学将财富管理研究院的选址放在青岛,也有自己的考量。“商科一直是上海财大的优势学科,除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上海财大也希望在借此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三二一电商学院


一拿青岛和深圳相比,很多人就容易激动,搞的青岛又夜郎自大似的。青岛比起深圳如何,我想青岛人民心里还是有这个自知之明的,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比喻而已,并不是说青岛非要去和深圳一比高低。就像我们说武磊是中国梅西,我是我们村刘德华一样,只是一个地域上的比较而已。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拿青岛和深圳比,是因为两者身上有很多相同点,都是沿海城市,都是副省城市,都是计划单列,都有着绝对的区位优势。青岛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对标深圳学习深圳,把深圳当成学习的榜样,就是因为人家厉害嘛,从经济、文化、产业等各方面,都是全方位领路青岛,“跳出青岛看青岛”“跳出山东看青岛”,“跳出长江以北看青岛”,虽然在北方城市当中,青岛在同类城市当中比较“秀儿”,但到了南方,落后的何止又是深圳呢。

20年以前,青岛学习追赶的目标是大连,但在成功超越之后,青岛的发展也陷入了沉寂,甚至是后退,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资源,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不是青岛不高调,而是实力不允许啊。去年那个啥组不就说过青岛嘛,头雁引领意识不强,你自己上炕都费劲,还何谈带领小伙伴们致富?

不过,青岛现在已经拉开架势准备雄起了,同志们已经撸好了袖子,卷起了裤腿,正在朝手心吐着唾液摩拳擦掌呢。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关键还得看疗效。


元芳有看法


曾几何时,青岛喊出的口号是学大连赶大连,实现经济层面和影响力的超越之后,青岛把口号改为学深圳赶深圳。于是十几年来,深圳一直都是青岛的学习对象。

不过这两城市给人们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于外在条件的相似,这两座城市都是依山傍海,都是绿化面积较大,城市都很漂亮,而且同为年轻的移民城市,都是年轻人喜欢的浪漫城市。

青岛是我国第一个品牌之都,而深圳是现在的品牌之都。虽然青岛和深圳差距很大,但在北方城市来说,青岛的经济实力仅次于京津两个直辖市,于北方城市当中的地位就像深圳在南方一样,此外这两座城市都曾荣膺最佳宜居城市榜首,都很适合定居,且同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

总体来说两座城市的风格特点、宜居条件,以及在南北方各自扮演的角色都比较相似,深圳又是青岛的榜样,所以会有南深圳北青岛的坊间说法。


城市发展报告


深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青岛的上合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同时在 2019年7月24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批,这就是中央亲自定调南深圳北青岛的由来,也算是中央给青岛的任务吧,希望青岛能够扛起北方经济的大旗,做北方的深圳!



冰点凝望


我是青岛的,青岛跟深圳无论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产业先进性、外在影响力、国家定位上都没有可比性,现在的深圳在高科技应用创新方面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级城市,青岛制造业基础还在,但说白了都是传统产能,正处在产业调整期,也就是说青岛只有向深圳学习的份儿,其他的说法跟自黑差不多,“南深圳北青岛”的说法以前听青岛的一任市委书记李群同志讲过,他但是指的是吸引大学高校落户方面两个城市有一拼,这也是事实。另外青岛环境真的很好,附上我的几张随手拍,欢迎大家来旅游。









海底漫步88


我发现一些喷青岛学深圳的真的是弱智,青岛学深圳有错吗?什么连深圳零头赶不上,什么不自量力。。。难道你让青岛去向不如自己的城市去学?不向高手学,怎么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向先进的城市学,怎么知道自己落后的地方?那向你学,你跟大家说说看,你有什么过人之处,做出过什么突出贡献?如果有,青岛人一定会向你学习。就怕你没有,除了喷没啥本事。


伟哥286935031


应该是南湛江北青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