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因為疫情,我們宅在家已經快1個月了,小孩子們沒地方釋放能量,家長們只能不斷網購各種玩具,我最近每天去小區門口取快遞,都能看到爸爸媽媽們扛著各種印有樂高、機器人、遙控車、芭比娃娃等玩具商標的紙箱子回家。

玩具常變常新 ,自然是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也能讓爸爸媽媽喘口氣安心玩一會兒手機,可是,還是要提醒一下,過多地購買玩具,對寶寶的專注力是非常大的傷害!

育兒專家Poppy(她在咱們頭條也開了科普號)曾跟我聊過,要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和想象力,一定要在低幼時期做到兩點:

  • 少買玩具
  • 學會玩玩具

過多的玩具,是寶寶專注力的殺手

與咱們小時候不同,現在的孩子想要獲得玩具實在是太容易了,一方面大家的生活條件普遍好起來,日常購買一些小玩具並不是多大的負擔,另一方面現在玩具各式各樣、不斷推陳出新,哪怕進個小超市都能有幾十種玩具可以選擇,很容易讓孩子們滿足和開心。

於是,當玩具買回家以後,我們會怎麼做呢?這樣: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圖據網絡

這樣: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圖據網絡

或這樣: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圖據網絡

對不對?即便我們用了收納架,依然是這樣: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圖據網絡

或這樣: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圖據網絡

誠然,擁有一個堆滿玩具的房間或者角落,是我們從小到大的夢想,但太多的玩具堆在一起、觸手可及,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很多育兒專家都提到:<strong>這樣做會損害寶寶的專注力。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讓寶寶一起收納玩具的時候,我們覺得只是把玩具撿起來放進盒子裡,這個簡單的動作,寶寶卻可能拖延很久都難以完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他們在收拾的過程中一直在玩耍:

咦,這有個鈴鐺真好玩,搖一搖,聽一聽……歐歐,媽媽催我了,我得收玩具……等等,這個槍我好幾天沒玩了……還有這個小鴨子,原來它的腳丫是黃色的!……媽媽又催我了,我抓緊收……嘿,這不是小汽車嘛!我找了它好久了……嗨呀,原來這個布娃娃還能唱歌,太棒了……

你看,孩子之所以收得慢,是因為他的注意力在不斷被新的東西所吸引,他對“收納”這個事情的專注度一直在不斷被打岔,所以收收玩玩,進度緩慢。

對於小朋友來說,受到生長髮育的影響,他們的注意力和專注度本來就是短暫的,容易受到干擾的,這是正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專注度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但倘若我們不幫助他成長,總是打斷他,總是給他過多的刺激,就會讓他逐漸養成分散注意力的習慣,造成專注度的下降

<strong>應該怎麼做?

  • 首先,家長沒必要主動地、不斷地給孩子買新玩具,而是可以尊重孩子的意願,帶他去超市自己選擇,每次一件最喜歡的玩具就好
  • 其次,玩具收納要放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比如用箱子收起來放在儲藏間,只在孩子的房間或客廳保留1、2件這兩天孩子最喜歡玩的玩具即可
  • 當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不要一會兒“來喝口水”、一會兒“吃個蘋果”,這些都是對他專注力的破壞
  • 同理,當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也不要去幹擾他說,“你看,還可以這樣變形”,或者“你看,我手裡這個更好玩,玩這個”,這些都是
    打擾孩子自主探索的行為
  • 再次,當我們有新的玩具時,可以引導孩子們把舊玩具收起來,或者分享、送給其他的小朋友
  • 最後,切記不要把玩具放得到處都是,要減少誘惑,減少對孩子專注力的主動干擾

我們不建議給孩子過多的玩具,現在市面上的玩具太多了,跟風是跟不過來的,而且很多東西大人覺得有趣,小朋友未必認可。而所謂早教、智力開發,更是廣告商的噱頭罷了。著名早教專家伯頓 懷特在他的《從出生到3歲》一書中也提到過:

不管你收到什麼宣傳材料,在報紙上看到了什麼廣告,你都要記住,沒有一種玩具被證明對於該階段(2-3歲)的孩子具有教育價值。不要因為鄰居的孩子擁有市面上所有的教育玩具而感到不安,與你的孩子相比,他沒有任何優越的地方。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曾經豆豆的玩具堆滿屋,很快我就開始為他的專注力短和不愛惜玩具發愁,玩具隨手就扔,摔壞了也不心疼,轉身就開始玩另一個……

聽了Poppy的建議以後,有一天我和他商量,咱們來理一理,這裡面哪些玩具你現在不想玩,我們就收起來好嗎?第一次自然是遭了強烈的反對。接下來幾天,我有意無意就會跟他溝通:玩具堆在一起,太髒太亂了……那個小汽車你很久都沒玩了可以收起來……

有一天豆豆提出想要一個汪汪隊的玩具車,我趁機跟他說:可以,然後我們把其他你最近不喜歡玩的玩具全部收起來好嗎?豆豆欣然同意,於是我拿出一個大箱子,把堆在客廳的玩具一件件拿來問他,這個喜歡玩嗎?可以收嗎?

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

滿滿一爬爬墊的玩具,他竟然只保留了2個小汽車,其他的全部同意收起來!

原來孩子對玩具的需求真的沒有那麼多,是我們自己腦補了他們的意願

再後來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首先我們減少買新玩具的頻率,其次,豆豆如果想玩“庫存”的玩具,我們就用現在玩的玩具去換,一個收回去,一個拿出來,保證留在客廳隨時可以玩的玩具總量不超過3個。

我不敢妄談他從此就專注力提高,但我相信對於他的成長,一定是有益處的。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學會玩玩具,比玩很多高科技玩具,更能鍛鍊大腦

現在有很多高科技的玩具,都號稱可以開發寶寶的智力,各類早教機構也不斷宣傳“0-3歲最關鍵”、“錯過大腦啟蒙落後一生”。但是呢,我接觸了很多育兒專家,

他們反而不建議各種高科技的玩具,轉而更偏向於傳統的積木、布娃娃等等。著名早教專家伯頓 懷特在他的《從出生到3歲》一書中也提到過:

我可以信心十足地告訴你,要在頭3年中讓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你並不是必須為他買任何“教育”玩具。任何只要能夠引起孩子興趣的東西,哪怕是一個空冰淇淋盒子,都是有教育意義的。

何嘗不是呢?我們一定都有這樣的體會:比起玩具,寶寶更喜歡的是裝玩具的紙箱子

育兒專家Poppy曾經在電視節目中分享過一個案例:有個小朋友是玩具播主,靠分享玩玩具來吸引粉絲,也因此他每天都能收穫各式各樣的新奇玩具,3歲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可以熟練地摸索各種新奇玩具的遙控、變形功能了,玩得比成年人還溜。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智力發育卻開始變緩。

究其原因,各類高科技的玩具讓孩子失去了自我動手的能力、失去了想象力,而過多的玩具也讓他的專注力受損、不珍惜任何東西……最後心智受到損傷。

讓我們迴歸最傳統的玩具:

  • 三角形、方形的積木,搭在一起可以變成房子、城堡、小橋……
  • 一個麵糰,可以揉出螃蟹、小花、飛機……
  • 一塊毛巾和一個娃娃,圍在身上就是下廚的媽媽,圍在頭上就變成了狼外婆……

你看,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就這樣一點一點建立起來了。

再比如一輛小汽車,我們可以讓它“執行任務”、可以和它“比賽速度”、地上畫一條線,看誰跑得更遠、搭一摞紙杯,就可以玩“保齡球”……把一個玩具玩出花兒來,比不斷用新玩具展示新功能,更能鍛鍊寶寶的想象力。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曾經也有人跟我說,家裡條件不好,不能給孩子買太多玩具,感覺對孩子有虧欠,但其實孩子並不是按價格來挑選玩具,關鍵在於父母有沒有用心,比如這些動手就能做的紙箱玩具,一定比遙控汽車更讓孩子激動:

宅在家就拼命買玩具?育兒專家:小心!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圖據網絡


我看到有個詞叫“童年報復性補償”,意思是童年沒有的玩具,等到長大成人、財務自主以後,就大量購買,這一現象,在80、90後的身上非常明顯,有數據顯示,每年有7千萬成年人給自己買玩具,其中,某寶上樂高的年消費超1200萬!

當80、90後做了父母,這種消費能力就更被釋放出來,因為更加名正言順了:我是給寶寶買的!我是為了開發孩子的智力!……於是乎,小寶寶還不會爬,遙控車就備上了,小嬰兒還沒學會說話,智能機器人已經屯上了……往往是寶寶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爸爸媽媽在一旁玩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真心建議:玩具別買多,玩具要精玩,對於寶寶的成長,會更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