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你以為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

我有個學生很有意思,她每次想給我送某本書的時候,都以為我有了,就沒送,結果每次都發現原來我沒有。之所以她會有這樣的“我以為”,是因為她用自己知道的一些東西,包括她的知識、經驗、邏輯等等,去衡量和猜測許多她不知道的東西,然後給自己造成了一種障礙。

同樣,當你用過去的諸多習慣給自己造成的心理慣性,來衡量自己證得的智慧時,也可能會有所知障。有的學者很精通佛理,他的所知障也可能很深。為什麼呢?因為他很可能會執著於理論和知識,反而遠離了質樸、簡單的真理。什麼是所知障?所有“我以為怎麼樣,結果卻怎麼樣”的事情,都是所知障在作祟。

很多你以為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那麼回事


比如說,好多人一看到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以為“空”是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因此把佛教看成一種虛無主義、一種消極的哲學。其實佛教並不是這樣,空性也罷,大手印也罷,都不是這樣。但是,不光學者,連好多修行人自己也搞不清楚這一點,一旦進入無念狀態,就以為自己明心見性了。道家中談到的鬼仙、地仙、人仙、神仙、天仙等中間,有個鬼仙,就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精靈之鬼,非純陽之仙”。這是道家的說法,但用它來形容一些和尚,卻是非常貼切的。因為,很多和尚如果像現在這樣修下去的話,只會修成精靈之鬼,絕不可能修成純陽之仙,就是說,他們絕不可能開悟,更談不上解脫。因為他們修的是枯禪,是死禪。

所以,每個人都是這樣。假如你用自己的“我以為”來面對這個世界,就很難真正地見到萬事萬物的真相。因為,很多你本以為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文:雪漠 (xue mo) 節選:《給你一雙慧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