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生產又到招工時

春節的假期在疫情中逐漸消磨殆盡,飼料企業大部分也都已經開工生產了,再不幹那些豬、雞、鵝、鴨等可真就沒得吃了。但是在當前疫情沒有解除的情況下,開工生產又凸顯出諸多的問題:原料供應困難,車輛難找、最致命的是員工復崗缺口大,很多生產工人由於封村和交通停滯沒有回到崗位上,即便是回來的那些人重新組合成一個車間生產,在質量和生產效率方面也都大打折扣,一個生產主管和我說現在這些人湊在一起幹活相當累,和重新搞一個車間差不多。

飼料生產又到招工時

以前飼料生產在春節後也都開始發佈招聘信息,到一些地區現場招聘,今年這些都不可能實現了,只能在網絡上發佈一些招聘信息,而且回應的也寥寥無幾。是這個行業的問題嗎?肯定不是。現在新冠病毒導致出不來的大環境是一個方面,其次,是在於企業這個崗位的吸引力不夠。我們做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搞飼料生產真沒多大的意思,進工廠後條條框框的約束多,而且工作環境還不好,夏天熱死,冬天凍死,還有大量的粉塵、噪音等,關鍵是掙不了多少錢。

飼料生產又到招工時

的確如此,在飼料廠上班的生產一線工人沒幾個發家的,都是糊弄個溫飽,一年想存個五萬塊錢是很困難的。在北京一家知名上市飼料企業,其生產一線工人去年人平均收入還不足五萬塊錢呢,難道不吃不喝不租房住,家中老人、兒女、人情世事不花錢了嗎?有小夥伴問了,既然這麼低的收入,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幹呢?出去跑個滴滴,送個快遞、外賣什麼的不比飼料廠上班強嗎?但是,不要忽略一個重要因素:這家飼料企業去年生產一線工人平均年齡四十七歲了。

飼料生產又到招工時

四十七歲什麼概念?這些人沒有文憑、沒有技術,沒有強大的社會關係,上有老、下有小,離職了還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嗎?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強調一個字:“穩”。畢竟是上市企業,短期內不用擔心廠子黃了或者發不出工資來,而且有社保交著,每月還有差不多將近四千塊錢的收入,對付幹吧。如此一來,這些人的工作大多是應付事而已,整個車間的氣氛如一潭死水,人就好像一臺機器似的,機械的重複著每天的動作,混一天算一天,偶爾興奮一下子就辭職跑了。

飼料生產又到招工時

飼料生產工作隨著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發展,要求工人的素質也不斷的在提高,可大部分飼料企業生產還是人員密集型勞動,主要在於打包工段用的人比較多,比較先進的自動套袋、封口、碼垛生產線還比較少,甚至有些小飼料廠連叉車都沒有,還處於人拉肩扛的初級階段,碼垛還是人工。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願意出大力掙錢的?很多飼料企業年頭到年尾一直都在招工,真的是業務擴大了嗎?其實不然,沒有好好的反思企業存在的問題,為什麼招聘不到人?為什麼留不下人?

飼料生產又到招工時

不少飼料企業是“名聲在外”,工資低、待遇差、又髒又累,進入這樣的企業就等於跳進了“火坑”。對於最基層的生產工人來說,他們付出辛苦的體力勞動,無非就是想獲得更多的勞動價值,這個價值最終體現在每月發多少工資上面。有家企業的老總說:如果給你一千塊錢和在一千人面前佩戴大紅花受表揚,你選擇哪個?我想這個老總一定會選擇戴大紅花受表揚,因為他年薪五十多萬,不在乎這一千塊錢。生產工人會選擇一千塊錢,因為他每個月累死累活才掙三千多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