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開始說話算正常?

生命就是一部奇書


正常來說,寶寶10個月就能模仿大人的聲音說話,說一些簡單的詞了。10個月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並會一些表示詞義的動作。10個月的孩子喜歡和成人交往,並模仿成人的舉動。當他不愉快時會表現出不滿意的表情。

寶寶到一週歲的時候,不但會說爸爸、媽媽、奶奶、娃娃等,還會使用一些單音節動詞,如拿、給、掉、打、抱等。發音還不太準確,常常說一些讓人莫名其妙的語言,或用一些手勢和姿態來表示。

孩子將近2歲的時候,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以前長了,記憶力也加強了,大約已掌握了300多個詞彙,並能夠迅速說出自己熟悉的物品名稱,會說自己的名字,會說簡單的句子,能夠使用動詞和代詞,並且說話時具有音調變化。


愛樂祺托育早教中心


大家好。我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從事語言康復17年了。

小孩子一般什麼時候開始說話,這個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定的差異,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我先講一下,一般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

一般孩子,10個月到16個月,開始叫媽和爸,開始學說話。80%的孩子基本上會符合這個規律。

其次,一些孩子會由於生理上或成長環境的影響,語言發育偏早或偏晚。

語言發育偏早,這是好事,也沒有什麼問題,這裡我就不說明了。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語言發育比較晚的孩子,一般什麼時候開始說話。

根據我多年語言康復經驗,語言發育偏晚,分一般偏晚和嚴重偏晚。

一般偏晚,指比同齡孩子語言發育晚6個月到2年時間。這種孩子一般2-3歲開始說話。

一般偏晚的孩子,問題不是很大,大部分過上一段時間,孩子語言會自然發育,家長不用過分擔心。只有一小部分,是由於生理或智力原因造成的,這個必須得進行專業語言康復訓練。

嚴重偏晚,指孩子的語言發育時間晚於同齡孩子2年以上。這種孩子一般4-5歲才開始說話。

這種情況,往往孩子生理上或智力上都有問題,這個比較麻煩,必須進行專業語言康復訓練,否則孩子可能就一輩子不會說話了。

最後,我認為,一般孩子10-16個月開始說話,晚一點的孩子,2-3歲開始說話,嚴重偏晚的孩子4-5歲才開始說話。

大家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給我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東方春光語言康復訓練


我是一位二胎媽媽,我家大寶是8個月開始會說話的。剛開始的時候大寶只會說“媽媽”、“奶奶”這兩個詞。

差不多一歲的時候就會說“爸爸”、“爺爺”、“姥姥”···這些兩個字的詞語。

一歲半的時候,會說很多很多詞語了,但就是不會說句子。我當時還說“寶寶什麼時候才會說完整的一句話啊”。

一歲八個月的時候,突然有天大寶說“媽媽,我要吃飯飯”。我和老公都很驚訝,這是大寶會說得第一句話。

到兩歲左右的時候,大寶就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暉雪琳源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困惑,我家孩子兩歲了怎麼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啊,甚至到了三歲了,還是這種情況,有些家長急的茶不思飯不下的趕腳,經常到鄰居那裡打聽消息該怎麼教孩子說話,可是還是沒有得到改善。我們來看看正常孩子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呢?正常嬰兒一般在7—8個月的時候就會模仿聲音,一般一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一般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一般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後四五個月甚至落後1—2年才有這些表現,都應該看作是發育遲緩的信號。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十徵兆:

1過了說話的年齡仍不會說話

2 說話晚或很晚

3開始說話後,比別的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

4雖然會說話,語言技能較低

5語言應用、詞彙和語法應用均低於同齡兒童

6只會用單詞交流不會用句子表達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問題反應差

9語言理解困難和遵循指令困難,

10換音障礙;G和D發音混淆

吃飯是一件大事,尤其是發育遲緩的孩子。有的家長平時不注意孩子的飲食,使得孩子不僅在吃飯上不如意,更是在身體上備受折磨。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發育遲緩的孩子在飲食方面的幾大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的幾大注意事項:

1

消化吸收特點

由於口腔閉合能力差,經常流口水,使食物消化的第一步受到嚴重影響,影響一些營養物質的攝入。還有就是因為患兒多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每天運動量少,腸胃蠕動少,胃液分泌少,大多數孩子經常便秘,食物的營養吸收受到較大影響。

2

營養需求特點

大多數孩子易出汗,每日丟失鈉、鉀、鈣較多。少活動,日浴時間不足,使孩子容易缺乏維生素D,經常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維生素缺乏者比較多。

3

飲食營養補充

在飲食方面要多注意,少量多餐,每天喝1至2次淡鹽水以補充水及電解質。飲食要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纖維素,含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的平衡膳食。還應補充鈣與維生素D,以防骨質脫鈣,疏鬆。

4

飲食特點應該具備四大特點:爛、細、鮮、軟

在煮食物的時候必須要煮爛,不能太大太粗太硬。在吃某些水果和豆製品時,要注意細,可將幾種水果一起榨汁飲用,使水果顆粒細小,易吸收,易消化。由於孩子發育遲緩,難吞嚥,食物要軟,吃雞蛋最好吃蒸蛋,煮菜粥的話,最好把蔬菜切成菜末。每天吃的東西還要保持新鮮度,確保營養要素的充足。

注意孩子的平日飲食,均衡營養,葷素搭配,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孩子恢復健康的第一步。


小雨育兒教子


愛因斯坦三四歲才會說話,所以,早晚說話和智力沒有必然關係,個體差異,普遍講,女孩比男孩說話早。

我家是雙胞胎男孩,現在兩歲半,弟弟相比哥哥,每個敏感時期都早半個月左右。弟弟十個月左右第一詞是 nei nei 不知是說 奶奶 還是 牛奶。 後來一著急就開始蹦出 ma ma 。一歲左右後都是單字,單詞,大概一歲六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接唐詩了。

總體來說,小孩開頭的早晚和天性有關,我的原則是順其自然,沒必要太在意早晚,但語言環境還是很重要的,引導說話,最開始我是不停的教 a o e ,然後多對話,多繪本,講故事等等。現在不僅能明確表達意思的同時還能蹦出新詞語和新句子。


在路途遇見Terri


我的寶寶開始說出第一個詞語時比較早,大概是在六個月的時候,那時候會叫我“媽媽”了,而且發音還算清晰,能夠聽懂具體意思。後來,也陸續學會了“爸爸”和“娃娃”一詞,一直還算髮音清楚。後來,就步入了學習停滯期,開始裹足不前,也不願意學習新詞語。

雖然我們說的話寶寶都能夠聽懂,他也能準確地反應,並點頭或者搖頭表明自己的態度,但對於說話卻顯得一點都不積極,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思,也不學習新鮮詞語和句子。總之,就是特別沉得住氣,但我還是堅持和他說話,教他說話。現在一歲多了,也具備了說話意願,喜歡“哇啦哇啦”地說一大通,但就是聽不懂他具體想表達什麼意思。

但就目前的狀態看,應該還是想說話並樂意表達,但需要家長積極引導,起碼是鼓勵他主動表達。如果孩子到了兩歲左右還是不會說話的話,就得帶著寶寶去諮詢專業醫師,看看是何種原因導致他不願意表達。


育兒階梯


每個寶貝都不太一樣吧,我家寶貝是十個月開始說話的,我姐姐家寶貝就是三歲才開始說話,不過,在她家寶貝不會說話的三年裡,我姐姐每天給他讀很多繪本,跟他多交流,雖然孩子不會說,但是他能聽懂,到了三歲會說話的時候,我小外甥的詞語儲存量特別大,很多新詞說的一套一套的,並沒有因為開口說話晚,而有所影響


紫色琴韻1


我兒子現在十一個月還沒有會說話,但我身邊家庭裡有兩個男孩是一歲半會說話,一個近兩歲男孩還不會說話。我兒子最近經常煞有介事的說一堆,帶著手勢和小眼神,聲音響亮。要麼有時候只是口型,比如給他帶上沒玩過的洗頭防水帽子,他會呵氣那樣發聲,口型完全就是帽子,不是巧合,看了好幾遍。老人在家說,女孩身體運動能力發育慢就是爬晚站晚長大會聰明,男孩會相反,語言和情感發育慢就是講話看眼色晚長大會聰明。這可能真的分孩子,當作安慰話有時聽聽就得了,不管我兒子怎樣,我都會陪著他長大。


龍貓你圓了


我們家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會無意識地爸爸媽媽了,真正會說話,是十個月左右。十個月,她會說爸爸、媽媽、拜拜、貓、發(花)、襪……她坐得早站得早走得早,學說話和學走路都在十個月,每天去散步小區裡的老人都在逗她,說她很忙,什麼都要學,肯定很累。

這也許跟我喜歡碎碎念有關吧,我不管做什麼事情,換尿片呀餵奶呀陪她玩呀,見到什麼都要跟她說,而且自編了很多兒歌和催眠曲。還有就是,六個月之後我就開始給她講繪本,其實小寶寶的繪本字很少的,都是我自己在編,主角都是我女兒,哈哈,想想自己也挺搞笑的。之前我一直擔心家裡語言環境複雜(廣州話、普通話、客家話、潮汕話),孩子會開口晚,事實證明毫無影響,該講始終是會講的。


小丑雅成長記


經常有爸媽著急,別人家的孩子都已經開口了,自己的孩子怎麼還不說話。

其實這只是因為你聽不懂寶寶在說什麼,並不代表他不會說話。一歲左右的孩子,甚至再大一點的孩子,什麼時候說話都不應該被當做衡量寶寶語言發展的標誌。

寶寶會使用兩種“語言”。一種是聽起來像胡言亂語,被專業人士稱為“嬰兒語”。另一種是一些單雙音節所組成的詞。比如孩子只發出一個“da”的音,但其實他所表達的意思可能是“把它給我”之類的。

在1~2歲的時候,大多數寶寶會說第一個有實質意義的詞了,但是也有的寶寶兩歲了還不能把兩個字連起來說。影響寶寶說話的快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遺傳、出生順序(第一個寶寶說話會早一些,因為父母有更多時間鼓勵他說話,也沒有哥哥姐姐和他搶著說話)、性別(一般來說,女寶寶說話要比男寶寶早。因為父母更喜歡和女寶寶嘮叨,而更傾向於鍛鍊男寶寶的身體技能。)、語言環境、接受語言的能力等等。

所以不要以其他孩子,或者孩子的兄弟姐妹什麼時候說話作為自己孩子的參照標準。但是如果寶寶根本不想說話,尤其是他似乎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那麼他可能是有聽力缺陷或者其他問題,要諮詢兒科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