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繼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正從“非洲之角”出發的遮天蔽日的蝗蟲群,又給2020添上一抹暗色。

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作者 | 劉強 [日]名古屋大學


新春伊始,華夏大地因新冠病毒而對蝙蝠談之色變時,東非又對另一種生物拉響警報:遮天蔽日的蝗蟲正在從非洲之角迅速蔓延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初步統計,波及區域已達265477公頃。數以萬億計的蝗蟲瘋狂吞噬莊稼和植被,所過之處農作物顆粒無收,有如末日降臨。


此次蝗災規模空前,在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為25年來之最,對肯尼亞則是70年一遇,各受災國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都遭遇嚴重威脅。加上東非時局動盪、暴力事件頻發,蝗災可能造成更深遠社會影響。


據聯合國不完全統計,目前蝗災已致東非近2360萬人陷入饑荒,僅埃塞俄比亞就有84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更令人憂心的是,國際糧農組織專家警告:進入三月後,大部分蝗災地將進入雨季,而雨後水窪是蝗蟲繁殖絕佳孵育場所,不加控制的話,蝗蟲數量可能會指數增長,後果不堪設想。


蝗蟲“性情大變”,氣候變化是導火索


這次蝗災的主角沙漠蝗蟲(Schistocrecagregaria),是一種原產於阿拉伯半島沙漠的蝗蟲亞種,它們生性偏好獨居,膽怯遲鈍,大部分時間憑藉單調的保護色蟄伏在植株間一動不動,甚至在同類靠近時也會羞澀躲避。這和烈日下那群狂舞的黃黑色(成熟)或粉色(未成熟)的“惡煞食神”截然不同。


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沙漠蝗蟲 | 來自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讓這群晝伏夜出的獨行俠,異化成遮天蔽日的滅世大軍呢?答案居然是氣候變化。


我們將目光轉向這次蝗災的誕生之地,非洲之角(即東北非洲),那裡原本沙漠植被少,極大限制了蝗蟲的種群密度。然而,一年半之前,厄爾尼諾現象導致以颱風梅庫努(2018年5月)和魯班(2018年10月)為代表的強熱帶風暴,夾帶大量水汽來到這片久旱之地。先前稀少分散的植被迅速恢復生機,土壤中含水量升至10~20%,恰好達到蝗蟲孵化的適宜溼度。沙漠蝗種群規模極速擴張。


一隻蝗蟲從幼蟲到成蟲需要五次羽化蛻變,在溼度適宜、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只需一兩週,種群規模就能達到幾十倍甚至數百倍的增長。但乾旱才是沙漠本色,短暫的生機盎然之後,隨著降水的如期不至,剛形成的綠洲迅速恢復本來面目。


而已經大量繁殖的蝗蟲,仍然在瘋狂蠶食著剛長出的植被,不斷縮小的植被迫使它們開始聚集,在殘留植被上尋找生機。這種客觀的聚集不僅改變了其孤僻習性,也不經意間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一個關鍵因素,蝗蟲的大腿,可以認為是開啟魔盒的鑰匙。解剖學發現,在蝗蟲後足上節部分,有許多響應外界刺激的神經接收器,當蝗蟲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時,其腿部的相互碰撞會刺激神經反應,從而釋放苯乙腈(一種可燃的刺激性有毒化學物質),這就猶如在空氣中吹響了集結號,而後像鏈式反應一樣,不斷吸引更大規模的蝗蟲聚集。同時,大量苯乙腈的釋放也會抑制鳥禽類天敵對它們的採食,使得蝗蟲種群數量進一步擴大。


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蝗蟲的集聚改變了溫順獨居的天性,也抑制了鳥類等天敵的採食 | 作者供圖


很快,殘留的植被再也無法維持龐大的蝗蟲種群的生存,向外尋找新的食物來源成為種群生存的必然選擇。


作為個體的蝗蟲體重不過幾克,體長不過十幾釐米,顯然無法應對翻山越海的挑戰。但苯乙腈的召喚將它們集結成一個數量極為龐大的大軍,使其在經受長途飛行的巨大損耗之後,依舊可以保留足夠維持族群繁衍的規模。


蝗蟲大軍憑藉風力,一夜可遷徙約150公里,加上其可怕的雜食屬性,所到之處片草不留,大地如感染病毒一樣呈現一派末日景象。


蝗災會侵入中國嗎?可能性較低,但仍需謹慎


當然我們最關心的還是,這次蝗災是否會波及中國。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通告,本次蝗蟲大軍的路線如下:一支選擇南下,一夜之間飛過乞力馬扎羅山,在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登陸;另一支持續北上蘇丹,飛越300公里寬的紅海,從東非蔓延到了印度、巴基斯坦一線,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此次蝗災遷徙路線(紅)及預測(黃) | 作者供圖


在這全國抗擊新冠疫情的關口,後院又來了不速之客,不免激起國人深深的擔憂:蝗蟲大軍會不會侵入中國,給我們來一記雪上加霜呢?


先說結論,可能性低,但仍需高度警惕。


蝗蟲“叩關難入”的原因有二。一是此次蝗災的主角是沙漠蝗,原生品種對在地生態系統依存度高,生性不適應我國雲貴邊境潮溼的環境;二是在印巴兩國和中國接壤的邊境,擁有以喜馬拉雅山脈為代表的高原屏障。


仍需高度警惕的地方在於,此次沙漠蝗種群規模空前,可能增加其對潮溼生態適應性變異的幾率,從而經緬甸、老撾、越南等國侵入我國;此外,這次蝗災造成世界主糧供應前景悲觀,加劇了地區衝突,可能會引發大量的人道主義悲劇。


舌尖滅蝗可行嗎?對自然災害要有清醒認識


令人玩味的是,當媒體曝出近“4000億隻”蝗蟲大軍壓境的消息時,中國社交平臺上卻瀰漫著摩拳擦掌的聲音,紛紛調侃“東非不懂蝗的美,加點孜然流口水”。


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電商平臺上的蝗蟲類加工食品 | 作者供圖


那麼從實際來看,中國人真能憑口齒之力擋住這漫天蝗蟲嗎?


有句話說,我們中國人對於食物只分兩種概念:能吃的和想盡辦法也要吃的。蝗蟲作為昆蟲,本質上可以作為蛋白質攝入。在淘寶上隨意一搜,蝗蟲零食,不難看到我們在拓展食譜上的決心和意志。但對於當前災區的人們,遮天蔽日的蝗蟲大軍不是他們的食材,而是吞噬一家子辛勤勞作的惡魔。


即便他們同我們一樣認可這道美味,也有另一個風險:和獨居蝗蟲不同,聚集成群的蝗蟲會分泌包括苯乙腈在內的化學物質,這些東西的攝入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康危害,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論證。而這次因為食用野味而導致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展示了人類在自然面前傲慢的災難性後果。


最後,即使災民們最終迫於無奈,捕食蝗蟲充飢,依舊逃不過生態學上10%~20%的能量傳遞定律,也就是說,蝗蟲攝入的植物能量只有不到1/5能固定到蝗蟲體內,大量能源等於憑空消失。加上蝗蟲群一日遷徙百餘里,抓無可抓,窮盡人力也不過能解決眼下一兩頓吃食,蝗蟲過後,仍是漫長的饑荒。


因此,面對自然災害我們必須保持清醒與謙卑。對於蝗災,我們還需提高警惕,精準施藥,科學防範。架起火臺,熱油孜然肯定不是對待災害的正確態度,這樣只會讓人類屢屢在自然面前展現淺薄,從而承受本不該承受的災難。


消滅蝗災,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


面對這場規模空前的蝗災,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用飛機大面積噴灑殺蟲劑。


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用於噴灑農藥、殺蟲劑的農用飛機 | 500PX


在聯合國發出警報之前,國際糧農組織已在各個核心蝗災國,協調採取了一輪聯合噴灑藥劑和捕殺蝗蟲行動。但是,2019年底的異常降雨,讓這些努力大部分付之東流。截至目前,依舊有至少3處嚴重的蝗災受災地

,分別分佈在非洲之角、印巴邊境與伊朗南部,以及紅海兩側。其中以非洲之角的蝗災形勢最嚴峻。


這支蝗蟲大軍破壞力極大,據粗略統計,規模一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嚴重威脅到該地區1190萬人的糧食供應。更迫在眉睫的是,即將到來的雨季,可能讓已經進入孵化期的蝗群呈現更大的爆發之勢。


令人遺憾的是,即便是這樣瘋狂的自然災害 ,也沒能阻止人類社會的內鬥。在蝗災最嚴重的東非地區,還有很大面積土地屬當地割據軍閥管轄,大多數受災國的政府,從物質儲備到應對預案都無力承擔所需大規模、長時間的藥物噴灑和蝗蟲捕殺。據媒體報道,東非重災地區全民都在參與這場與蝗蟲的生存資源搶奪戰。年長的跪在地裡禱告上天,年輕的孩子拿著被單在田間揮舞,婦女拿著鍋碗瓢盆敲擊,發出聲響,想要轟跑、嚇走蝗蟲。


緊急報告:大疫當前,蝗災又至?

肯尼亞蝗災中的兒童 | 來自網絡


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其本身人口密度過高,原本就有極大的糧食隱患,這次空前的蝗災可能會摧毀他們社會秩序的根基。為應對這一可怕前景,巴基斯坦第一時間宣佈進入全國緊急狀態,由於農用飛機不足,甚至出動了空軍教練機播撒殺蟲劑和參與蝗蟲捕殺。截止目前,他們已經對30000公頃的土地進行了藥物噴灑,然而蝗蟲大軍的前進勢頭絲毫沒有減弱的意思。


在體重幾克的蝗蟲面前,人類無疑是龐大的;但對於蝗蟲大軍人類卻是渺小的。從持續不斷的森林大火,到傳染病再到蝗災,越來越多的自然災難紛至沓來。同在一個地球上,依舊有龐大的人口生活在文明的影子裡,生死不被照拂。


蝗災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慘烈的饑荒和疾病。眼下,全球化已將人類命運緊緊連在一起,這些發生在遙遠之地的蝗災,將深刻影響全球的主糧供應,造成巨大的經濟波動,我們每個人都很難置身事外。


面對早已破敗不堪的生態大網,我們沒法掩耳盜鈴,只有發自內心地敬畏自然,徹底地休養生息,才能共同度過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