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strong>疫情危機干預下的問題答疑1:

心理熱線諮詢接到的一個問題。


處於疫情狀態下,家裡有老人堅持出門,且多方勸解不聽。


家裡有孩子,自己又是孕婦32周,擔心胎兒早產,情緒低落比較焦慮,近期有揪頭髮的行為,如何去幹預?


<strong>小明回答:

關於老年人不聽勸誡,不戴口罩,還堅持出門這個問題。其實在這次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就曾經給大家錄過一個微課,

其實過去我對老年人的心理沒有太多的去研究。我的導師已經退休很多年了,我們的同門的師兄弟們每年都要請他吃一次飯。剛好是在過年前,我們請他吃飯的時候,他就跟我們講,“你們任何人都不會懂得老年人的心理是如何的,我也只有當我到了老年,我才知道老年人是如何思考的。”

他說老年人最大的一個心理特點就是,老年人現在不相信任何人,他只相信自己 。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我的導師作為一個老年人,他對老年心理可能深有體會。

他說,“你看為什麼老年人會容易購買保險、購買保健品,或者買很多無用的東西?那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他們認為自己認定的東西就是對的。如果一個事情沒有經過他們的認定,那這個事情他們是堅決不會聽從你們的安排的。”

老年人的這種心理特點,其實是源於人的年齡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現象,叫做經驗系統的封閉。大家可以把這個關鍵詞記住。

什麼叫做經驗系統的封閉呢?

比如說,一個孩子和一個老年人同時在家,如果家裡只有一個電子設備,比如說有個平板,孩子很快就會拿來玩。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一些平板,沒有任何說明書,直接郵寄到非洲去,寄給非洲的一群孩子們。這些孩子們收到東西后當然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他們就開始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玩。

隔了好幾周之後,科學家們才到當地,來看看孩子們都玩成什麼樣了。結果呢?

孩子們居然不僅打開了平板,而且開始玩平板上的所有軟件,甚至開始嘗試利用平板上的一些小的APP對平板進行再編程。

他們對平板是沒有任何經驗的孩子,就能夠做到這點。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為什麼家裡的很多電子設備孩子可以很快學會,但老年人就會說,“我不會”?

老年人為什麼很難學會一個新的電子設備呢?

按理說,往往很多老人都受過一定的教育,社會經驗更豐富,智力也更強大啊。

這就說明不是教育的問題。

那是怎麼回事呢?

孩子天生就保持著一個對社會經驗的開放系統,而老年人年齡到一定的時候,就越會把社會經驗封閉起來。

所以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孩子反而更願意去開放自己的社會經驗系統,從而產生改變和學習。

老年人的社會經驗系統是封閉的,封閉之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他不再願意去開放自己的社會經驗,不開放社會經驗就不會導致學習。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現在我們再來看這件事,“疫情下老年人要戴口罩,不要出門”,這可以看作是老年人人生的新的一次學習。這裡所說的“<strong>學習”這個詞,實際上是認知心理學裡的一個術語

指的是人們如何把新的經驗放進大腦的過程

。和大家平時所說的學生學習不太一樣。

老年人已經開始拒絕學習了,所以才導致老年人不願意更改自己的社會經驗,不願意戴上口罩,或者不願意聽從其他人的安排。

因為這次疫情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經驗,是一個“要求戴上口罩,不允許出門”的一個新的經驗。所以老年人一旦關閉了自己的社會經驗系統,他們就不會聽從安排。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但是,我們也不要把這個問題僅僅看作是隻有老年人才會產生的現象,事實上不願意更新自己的社會經驗系統,在不同年齡的人身上都有,只不過每一個人的點不一樣,或者說他不願意更新的社會經驗的方向和維度不一樣。

舉例說,

你們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學會某一樣新東西的時候,如果大人再教他做什麼,他是不願意改變的。因為他非常堅信自己的這個經驗系統。


再比如說,孩子進幼兒園之後,如果幼兒園的老師告訴他們,你應該怎麼做,比如,飯菜不小心掉到桌子上了,幼兒園老師肯定會說,“不允許浪費”。孩子就會吃下去,孩子就得到了這個社會經驗。


當孩子回到家之後,父母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把飯菜掉到地上了,家長說,“不要吃,髒”,這時孩子就立即把掉在桌子上的飯菜吃進去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原因就是他大腦裡面已經輸入了一套經驗系統,而他更願意相信社會給他的系統,而不願意相信家長給他的經驗系統。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其實都有他偏執的地方。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比如說,成年人難道就沒有在某一個維度上特別偏執嗎?

偏執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不願意聽從別人的安排,只相信自己的社會經驗系統。我們群裡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

大家一旦明白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特別偏執的和不願意更新的社會經驗系統的那個維度和點,那麼,我們在做一個案例和諮詢的時候,就要同時發現這個問題,這在我們心理諮詢的流派分類裡就是認知治療。

認知治療發現的是什麼,就是歪曲的信念系統。

剛才所說的不願意更新社會經驗,實際上就是一種歪曲的社會系統,一種歪曲的信念和價值觀。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在具體做案例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什麼呢?

我們做心理諮詢的原則不是去和這個孕婦一起商量一個共謀的方法,比如如何針對她的婆婆或者針對她的母親。心理諮詢不是像私家偵探那樣去替別人出主意、去幫助別人去解決另外一個人的事情。

  • 心理諮詢只解決第一來提問的當事人的問題,
  • 誰是當事人,
  • 我們只和當事人解決當事人的問題,
  • 這就是心理諮詢的一個通用原則。

在這樣一個通用的原則下,在這個具體的案例中,從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的角度,我們可以從兩個心理諮詢的流派來看這個案例。

第二個是從認知流派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關於孕婦在疫情期間的心理過程,前一段時間剛好錄了60堂課的一個微課,是關於備孕心理的,也是準備把它編成一本書的。這裡面也剛好講到了這個問題。

但凡孕婦在家裡面遇到的任何問題,如果我們從家庭系統角度來考量,首先我們就要問一下,一個家庭出現的問題,一定是有人沒有完成他在家庭中的一個功能。

一個家庭中一定有好幾個人,如果有某一個人的身份角色和功能失效了,就會導致另外一個人的家庭功能失效。他不能夠推動家庭朝向良性發展,於是當他推不動的時候,因為另外一個人功能失效了,他就會憤怒,就會有情緒。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 其實,家庭系統治療的背後就是精神分析和動力學的東西。我們看的是一個家庭的動力和動機。

現在再來看這個案例,你們會想,這個孕婦可能的憤怒和焦慮情緒是針對家裡老人的,或許你們會這樣簡單的想問題。

但是如果從動力學來說,我們會這樣去想,很可能她真正的動力源泉,她針對的那個客體,反而不是她的婆婆或者她的媽媽,而是家裡的另外一個失效的家庭成員。

這個失效的家庭成員有幾種可能,

一種就是他家裡可能沒有家庭成員。


比如說孕婦的丈夫不在,那麼他天然就失效,孕婦的丈夫天然不在就導致家庭中的有些問題,只能通過兩個人用對立的方式來解決。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而缺少第三者,這是一種可能。


因為如果其中一個人失效,另一個人和第三人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沒有一箇中間人。

就好比在過去古代,兩國之間打仗要找第三國來調停。


在家庭系統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調停人不見了,假如說有一個調停人,比如說是她的丈夫,或者說是她家裡面的另外一個誰,比如說,她家裡面不聽話的是她的媽媽或者她的婆婆,那麼家裡面可能還有另外一個人,不管是誰,只要構成了一個家庭中的三角的一個角色,那麼他都能夠充當家庭中的那個調停人的身份。

比如說,家裡面還有一個孩子,我們可以看看這孩子有多大,假如她的孩子具備一定的語言溝通能力,這個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調停人的身份。

所以,如果從家庭系統治療的角度來說,這時我必須要問一句話,這一句話就是整個家庭治療的核心,這句話大家必須要學會,我們學心理學、學心理諮詢、學精神分析,其實最主要要學的就是話術。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 <strong>沒有話術,學理論是無用的。

不少人學過家庭治療,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時候該做什麼,這時我們只需要問一句話就夠了,就是問她,“當你的家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裡面其他成員在幹什麼?

諮詢師問這句話就夠了。

一旦我們知道了家裡面本來有個人存在,但是他卻失去了他的功能,我們就儘量地鼓勵他們完成一個家庭治療。

比如說她家裡面有個丈夫,但是丈夫卻不願意承擔調停人的這個功能。比如說,不願意聽話、不戴口罩的那個老人是丈夫的媽媽,也就她的婆婆,如果丈夫能夠行使功能,那麼只需要幾句話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丈夫不願意行使這個的功能,就會造成婆婆和兒媳婦的對立和對抗。

如果這個不戴口罩的老人是你的直系親屬,比如是你的媽媽或者你的爸爸,你的丈夫和他們不是直接親人。如果他願意出來說話,他們也會比較關注,因為他是另外一個人,他起到了調停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誰可以起到調停作用呢?

那就是孩子,因為她提到剛好家裡還有個小孩,如果這個小孩做為一個第三代去勸解爺爺奶奶,告知他們危險,以及他們這樣做會對我帶來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他也能起到一定的調停作用。

如果整個家庭裡面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開始起到他的功能和作用,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假設說上面這一切我們也做過了,我們還能夠工作的一個地方,心理諮詢師實際上就是要找工作的地方,那就是當事人本身。

當事人處於備孕狀態,我們就可以跟她討論備孕期間可以完成的一些心理調節方法。

這些方法在我那本即將出版的書裡面會有詳細的論述,大家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你們肯定會一些簡單的針對當事人本人的一些調節情緒,維護身心健康的方法。然後讓她瞭解一些備孕期間的一些常識,這些知識都會對她有幫助。

所以對一個心理諮詢而言,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以上的辦法來綜合的解決。


疫情期家有老人不願戴口罩,堅持出門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