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改變歷史軌跡的日本——黑船艦隊的蝴蝶效應

導語: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國家在全世界尋找原料產地和 市場。中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英國用鴉片戰爭打開的國門。同處東亞的日本也緊隨其後,為新興的美國打開了國門。但是日本同樣的困境,日本卻走上了與中國以及其他淪為殖民地或者是半殖民地國家不同,日本迅速完成了社會的資本主義改造,成為新興的世界列強。

結局的不同,黑船來航不僅是打開日本國門,其揮動的翅膀造成的蝴蝶效應,使日本統治階層的分化、封建統治的瓦解,是最終使得日本能夠迅速實現國家轉變的關鍵。

一、開國前的日本

黑船來航之前日本在幕府統治下同中國一樣,面對列強的開國請求,日本依舊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在中國鴉片戰爭之後門戶洞口,日本雖有有識之士雖已感覺到了危險開始研究西方,但是幕府統治者並沒有求新求變的意願,封建統治依然穩固。

被美國改變歷史軌跡的日本——黑船艦隊的蝴蝶效應


二、北美蝴蝶扇動的翅膀

1853年,還沒有被老牌殖民國家英國等盯上的日本,卻被新興的國家美國盯上了。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裡攜帶美國總統國書率領 4艘全黑戰艦攜帶國書要求日本開國,日本歷史稱之為黑船來航。

被美國改變歷史軌跡的日本——黑船艦隊的蝴蝶效應


幕府的無奈

黑船到來之時日本將軍德川家慶在與幕僚商議對策時去世(有人說是被美國人嚇死的)

當然面對科技領先的美國和有前車之鑑的中國,日本本沒有選擇。但是簽訂這種不平等條約, 還不想背上這個罵名。幕府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就想著讓天皇來背鍋和外樣大名來一起擔責。

這一舉動的結果使得幕府威信下降,反幕府勢力凝集在一起,最終演變為推翻幕府統治為代表的倒幕運動。

被美國改變歷史軌跡的日本——黑船艦隊的蝴蝶效應


重新硬起來的天皇

已經沒有權力一千多年的天皇,發展到這時已經早已失去了一個國家元首的威嚴。到此時孝明天皇連兒子都養不起,被迫將兒子送回了其妻子的孃家生養。懷著孕的皇后就這樣帶著20兩銀子,回到其孃家將後來的明治天皇生下。

被美國改變歷史軌跡的日本——黑船艦隊的蝴蝶效應


當幕府將問題提到了天皇的案頭,天皇難得的違背幕府的意願明確要求幕府攘夷。

趁你病要你名的大名

同樣貌合神離的外樣大名在天皇不同開國之後,在紛紛上書幕府要求尊王攘夷。同樣幕府宗家的絕嗣,又導致幕府內部的分裂,其依靠的親藩參與到立嗣之爭中。

皮球就這樣又被踢回了幕府。

二、二次扇動翅膀的催化

但轉眼第二年更多的戰艦衝入東京灣幕府必須做出抉擇,是戰是和必須有個結果。就像馬修·佩裡的最後通牒一樣:要麼開國,要麼開炮。

內憂外患的幕府幕府實際掌權者,被迫同意美國的開國請求。

但是本來想甩鍋的幕府沒想到,在這是已經凝聚成一個強大的反幕府聯盟。

幕府問政於天皇攘夷要去下,反幕府的諸侯掀起了以“尊王攘夷”為名的倒幕遠動。

三、尊王攘夷運動到維新運動

日本政治分裂為“公武合體”的佐幕派和“尊王攘夷”的倒幕派,後來倒幕派在攘夷過程見識了西方的先進性後轉變為維新派。

被美國改變歷史軌跡的日本——黑船艦隊的蝴蝶效應


維新派雖然不在提“攘夷”同意開國,但卻將矛頭直指幕府領導下的幕藩封建統治。

其依舊“尊王”目的在擁立天皇上臺,以天皇之名重建一個新的政權。因此日本的維新,可以說是名義上的改革,實質上變成了重建了日本的整個社會政治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