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到底是老師在教還是家長在教?

威ver


看了你的詳細描述,也覺得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你可能覺得以前的咱們這輩沒有網絡,學習基本上都是獨立完成,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也很多,學生學習受到干擾的因素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並不能做到自覺自制,所以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另外我們可以換位思考,老師每天要面對很多學生,同時還有教學之外的任務,而且你可以把陪學生作業當做親子陪伴的一個過程,瞭解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所以心態很重要!要知道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也是失敗的,二者所承擔任務各有不同而已,畢竟孩子管你叫爸媽,老師不過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階段導師而已!



任楠小燕子


既然是說到了“現在”,那麼自然應該有一個“過去”。

我不知道你的過去是怎樣的, 我的過去是父母基本上是不管孩子的學習的,當然也不能說完全不管,尤其是當老師“告狀”的時候,那就不是一般的管教了……

但是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多數父母確實操心很少。

畢竟我那個年代中職畢業都包分配,成績好的反而才能考得上中專,很多父母的認識就是早點工作掙錢比什麼都好。

我父親是那個時代的高級知識分子了,我家算是書香門第了,然而又能怎樣?

我搜遍了自己的所有能夠記得起來的回憶,除了能夠回想起每次(我也不確定是不是每次)快到考試的時候父親最多跟我說一句:“快考試了,少玩點。”

我小學成績屬於倒數,父親也從不生氣,我也沒啥不一樣的感覺。

等我上初中開始突然開竅了直接逆襲到了最優秀的那部分學生時,他還是那樣的淡定,我有印象他第一次初中考試考了班級前幾名時候只是給我來了一句:“你本來就應該考這樣!”然後就沒啥了。

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就是每個學期末的家長會發下來成績單(我們的成績單是含有各科分數、班級名次和年級名次的)之後他會給我分析一下理論我還能夠在考多少分……好吧,我覺得他確實挺神的,僅僅只是看看成績單上的分數就給我訂了一個目標,然後也就沒然後了。

到後來考上重點高中,然後有考上了一所985大學我都沒有任何的印象家人對我學習問題有多多少期待或者是要求。

但是現在我孩子都六年級了,最初幾年我工作很忙,忙到了一週可能會有3、4天甚至更多時間都不在家。

等到我時間寬裕了孩子都5、6歲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你說的這些問題我全都遇到過,但是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在我的求學過程中,我可以說是孤獨的走完了整個學習之路,事實上也因此走了不少的彎路。而我現如今有很多的經驗和心得可以幫助我的孩子提高效率、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和更全面的鍛鍊,所以我會盡全力去幫助他。

因此面對你說的這些事情甚至比你說的這些事情還過分的事情我都是坦然面對的。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根本不配讓我覺得為難的,如果區區這點破事兒都會讓我煩躁、惱火、抱怨什麼的,我還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面對各種困難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還有什麼臉跟孩子談“方法總比辦法多”?

你說的每一件事情我都有多種辦法可以解決,我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搞定完成,而且過程是我跟孩子都開開心心的搞定,然後我們會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用來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說我們的鞏固拓展,比如說閱讀,比如說興趣特長等等。

我也因為孩子的一些問題生氣過,孩子嘛總不可能什麼時候表現的都很好。

但是問題終究是要解決的,而且如果你越是對教育心理學等有所瞭解的時候,你就越是覺得生氣發火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的。

那怎麼辦?

多跟身上有積極正能量的人交流——於是我加過很多家長群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全國的父母。

我把我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我。

就這樣,孩子在學,我們也在學,慢慢地孩子進步了,我們也進步了。

所以到了今天我可以跟這位家長說:“你說的都不是事兒。”

但是這也是一個過程,我不可能要求你作為剛上學的孩子家長就能夠知道那麼多,但是作為過來人,我還是想提醒你:父母身上的正、負能量都會給孩子帶來正面的或者是負面的影響。而父母解決問題時的態度、行為甚至乾脆就是父母努力的樣子都會對孩子帶來耳濡目染的影響。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認為我們做父母的不說也要做成那樣的人,但是應該儘量把那種品質傳遞個孩子,而這個傳遞的最好方式,就是我們的言行。

你問:“孩子到底是老師在教還是家長在教?”

其實你可以不學的,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教的。

如果你自己不準備做這些,那麼你可以選擇是否跟現在的老師去學。

但是你不能因為你自己不適應就去否定老師。

現實中,同樣是一位嚴厲的老師,有多少人反對就有多少人支持,這點你慢慢就會知道了。

不要說這種話,因為看你的問題描述我就可以肯定你現在沒有能力自己教,真的,不是我瞧不起你,而是我真的就這麼確信。

你看不到老師的價值的時候不是老師價值低,而是你的認知有問題。

但是現在有人告訴你可以怎麼去做,你卻認為這是給你找麻煩。

退學或者轉學吧。

真的不要抱怨了,沒用的,最終受到影響的只是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我絕對相信你孩子班有很多家長持有跟你完全相反的意見——他們會認為自己孩子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以為認真負責的老師,會非常願意積極配合好老師幫助自己孩子進步……

你能想通這點的時候,你就不會再為這些破事兒而感到鬧心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是因為家長的過度緊張,本來是老師在教的,變成家長在教了。

想當年我們讀書家長從來不看作業,不聽背誦,我們一樣的讀過來了,現在的孩子有哪個家長不看作業,不聽背誦的。

現在的教育有點本末倒置了。



半個村婦


老師教學生知識,家長教孩子長大。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既然出發點是一樣的,必然需要家校共同合作。

中國的教育主要還是考試為主,而且,現在的知識點越來越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了,學生和家長壓力很大也是一種趨勢。

建議這位家長可以這麼做:

一、調整心態

感覺你現在是帶著情緒在輔導幼兒了,所以,容易影響幼兒,完成學習效果不好孩子學不好,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遇到不懂的會問很正常,如果你不會就讓他記錄下來,明天回學校問同學或者老師。不要責備和吼叫孩子。

二、瞭解情況

如果覺得應付不來,可以找其他家長聊聊,聽聽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如果只是你會有這方面的問題,那可能是你太焦慮了,如果其他家長跟你意見一致,建議可以大家一起跟學校老師反應下,看能不能採取一些措施,或者做出調整。

三、家校合作

老師的教法大同小異。學生的領悟也各不相同。而且和家庭氛圍也有關,老師盡力教好自己的課,而學生學不好是學習能力有差異。老師和家長要多關注孩子,及時溝通孩子的情況。有什麼意見,主動提出來。


十月微光


你問這個問題是否想說明,現在老師讓家長監督孩子有錯?那我們來看看監督跟輔導的區別。監督是指孩子有沒有做作業,家長應該瞭解,輔導是孩子遇聽寫,需要家長輔導完成。現在的家長,恨不得孩子完全按家長思維去做作業,一旦看見孩子沒有按自己思維,就嘮嘮叨叨的不停。在學校老師屬於教育,回家屬於家長教育,作業屬於孩子自己。


令狐青雲89088282


老師與家長都在盡心盡力地在教,特別是面對學期階段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都非常的用心在教。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開老師和家長任一方都不可能得到健康成長。雖然老師和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與義務是一樣的,其區別就是教育與培養孩子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老師的教育與培養孩子的重點主要側重於孩子的智商方面的內容,家長的教育與培養孩子的重點主要側重於孩子的情商方面的內容。

無論以孩子的智商內容為核心的教育活動,還是以孩子的情商內容為核心的教育活動。都不是絕對的和獨立的,是不能分清界限的。在對孩子的全面培養上,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應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只有老師與家長的常態化的彼此密切配合與協同,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關注新教育


這個設問提得很沉重,大致可能代表了以下三種疑惑:一是教導孩子的主體是家長,教師退到從輔的位置,家長覺得教師不給力,把過多的負擔強加給了自己,而自己又力不從心,故生怨氣;二是教導孩子的主體是教師,家長處於配合的角色,但這個配合常常缺失,使教師許多教育措施得不到家長的有力支持或協助落實,教師也心生不平;三是家長、教師共同教育,但定位不準主次不明,有些事或大家都管,有些事或大家都不管,故犯疑惑。

不管上述問題指的是哪種情況,實際上對孩子良好的有效的教育從來都應該是家長、教師的密切配合,使孩子在家、校、社會的不同成長環境中都能得到科學的、完整、和諧、良性的影響。當然,要達到這個效果,就依賴於家、校間的協調溝通密切配合,共商育兒大計,互授育兒技術、共築成長樂園!


春澗鳴鳥


我認為現在的教育並不像以前一樣了,老師也不像以前一樣盡心盡力,尤其是一年級最為嚴重,因為現在的孩子幼兒園結束都會上幼小銜接,有的甚至在幼兒園大班就已經把一年級的內容學完,一年級的老師也會知道這一現象,就不會那麼盡心盡力的教了,所以對於那些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孩子來說,講課時間短,理解不了內容,自然而然就要家長來教了。


幼教布丁


說到教育,我認為社會、家庭、學校都有責任。社會應該提供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環境;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學校不光是給孩子們傳授知識、還應該致力於培養孩子們的完整人格和品德!


雁城俠客


現在的孩子老師和家長都應該付出辛苦,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孩子成材。隨著觀念的變化,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也來越多的參與到了孩子的教育中,特別是文化課的教育中。這對孩子來說是個好事情。再出色的孩子,沒人正確引導和鼓勵,也難以成材。其實現在家長的付出,幫助了孩子,也就是幫助了家庭,幫助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