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不漏一人——株洲市民政局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下的弱势群体守护战

株洲日报记者 刘平 通讯员/王润琪

新冠肺炎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老人、儿童及流浪乞讨人员等群体也受到新冠病毒的极大威胁,做好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救助机构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株洲市民政局始终把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对158家养老机构、2家儿童福利机构,共5672名在院老人、245名孤儿实施封闭式管理,切实保障民政服务机构对象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聚焦特殊群体、群众关切,不断延伸疫情防控战线,确保特殊困难群体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全市留守老人、儿童,散居特困老人和孤儿,以及流浪乞讨人员等散居民政重点服务对象未发现1起确诊或疑似病例。

呵护全方位,老年人健康安全有保障

“不仅送来了口罩和消毒液,还送来了降压药。”家住醴陵市官庄镇官庄村的五保老人蒋宏正今年78岁,患高血压多年,行动不便。2月4日,醴陵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上门送来了大米、食用油、口罩、消毒液、降压药等物品,这让老人非常感动。

全市现有散居特困供养老人13700多人、农村留守老人4100余人,其中多为独居、空巢、失能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市民政局依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机制,对全市散居特困供养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疫情确诊、疑似情况实施“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依托12349养老服务热线,全面收集老年人在心理咨询、疫情防护、送餐送菜等方面的需求,就近就便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卫健部门协作,指导各县市区做好老人的疫情防护、健康管理和物资保障等工作。下发通知动员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老年人提供疫情防控宣传咨询、物资配送、医疗保障等多种志愿服务。

目前,全市有143家社会组织、1.8万名志愿者、452名社工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共委托照料护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4027人,累计探访17821人次。

爱心伴左右,孤困留守儿童心里暖

受疫情影响,学校开学时间推迟了,但对儿童的关爱不延迟!2月4日,天元区民政局组织志愿者为辖区的留守儿童家庭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并帮助孩子们圆了微心愿。

目前,全市有散居孤儿147人、农村留守儿童14569人、困境儿童4985人。受疫情影响,部分儿童监护缺失,市民政局会同市妇联,共同做好这部分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第一时间公布儿童救助保护热线电话,面向社会征集线索,对符合条件的儿童提供临时照料咨询、个案跟踪、资源链接等服务。

依托全市“五位一体”未成年人关爱保障机制,对儿童防疫情况做到监测、报告全覆盖。派出多支工作队进驻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动员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对儿童提供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儿童助力计划。

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儿童、老人等,市民政局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或给予临时救助。截至目前,全市新纳入城乡低保对象356人、特困供养人员89人;给予临时救助1992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577万元。

救助不敷衍,拉网式排查兜住防控底线

长期流浪街头、夜宿公共场所,流浪乞讨人员给疫情防控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2月10日,市救助管理站联合芦淞区民政局等部门,对中心广场地下通道的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排查、劝导工作,现场发现2名体温偏高者并及时上报,经检查确定未感染,彻底消除了隐患。

“不让流浪乞讨人员成为病毒传播者,也不能让他们成为无知牺牲者。”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民政部门及时处理市“马上就办”办公室、市长热线反馈的问题线索,对市公安局、市城管局以及市区各医疗机构等移送的流浪乞讨人员“应收尽收”,将对象从“墙外”纳入“墙内”,加强疫情监管和防控。

1月24日以来,市救助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62人,其中湖北籍人员14人。截至目前,救助对象中未出现1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同时,市救助管理站安排人员每天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发放口罩、食品及御寒物资,测量体温,登记个人信息等,累计劝离街面流浪乞讨人员30余名。市救助站还开设22间隔离房,对新进站的救助人员,严格实施隔离,进行“1人1间”式管理。

抗击疫情行动仍在继续,疫情防控丝毫不容松懈。接下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做到监测报告、分类指导、救助保障“三个强化”,继续做好散居重点对象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