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魚,魚的習性特徵變化了,瞭解它們,用餌、選釣點沒難度

魚情複雜多變,除去水體環境的原因導致魚情難測外,魚的習性變化也是重要的原因。長時間的垂釣過程中,經驗豐富的釣魚人對影響魚情的水體環境也有了大致的瞭解,比如氣壓大小、水溫變化、流水靜水等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那麼與之相對的魚的習性變化,對魚情的改變有魚哪些影響呢?正值春季,本文討論的重點即是魚的習性是如何變化的,釣魚人在實際垂釣過程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春季釣魚,魚的習性特徵變化了,瞭解它們,用餌、選釣點沒難度

魚的習性有哪些變化,垂釣中需要注意什麼

與冬季相比,湖泊、河流裡的水情變化顯著,而水情的變化有促使魚習性的改變,習性的改變有支配魚的各項活動,那麼都是有哪些變化呢?下文從魚的幾個習性特徵入手,一窺其中奧秘。

魚的啄食性:冬季水溫低,原來活躍在水體的浮游生物大部分失去活性,最終消亡。像依然有攝食慾望的鯽魚、鯉魚覓食不積極、魚口差,此時多需要腥味、含高蛋白的食物,並且水溫越低,腥味越濃,越能激發它的攝食慾望春季則不同,水溫逐漸水深,從兩個不同方面對水情、魚情產生影響。先說水情,水溫回升,水體殘餘的藻類微生物,死灰復燃,重新煥發了生機,從早春到春末,水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漸漸豐富,正基於此魚不再缺少食物,而對食物變得挑剔,多偏好味型佳、適口性好的吞食。其次魚活性提高,覓食變得積極,不再需要氣味的刺激。

不過早春水溫低,依然以腥味的商品餌或葷餌為主。等到了仲春、春末,像鯽魚則偏向與腥香或腥甜味型,其腥味餌料逐漸減少,甜香餌料漸漸增多;鯉魚則更偏向些穀物類香甜餌料,比如汁液飽滿的嫩玉米或發酵帶有醇香的老壇玉米。


春季釣魚,魚的習性特徵變化了,瞭解它們,用餌、選釣點沒難度

魚的趨溫性:魚有趨溫的特點,這需要從兩方面理解:一是感知水溫變化明顯,向水溫較高的水域遊動;二是水溫高,但易波動,也利於魚的棲息,魚更偏向在水溫穩定、不宜波動的水域。所以冬季水溫低,魚群多棲息在水溫較高的深水區或水草豐富的水域。春季則不然,地球公轉、太陽輻射的原因,整體而言淺水區的水溫也並不低,像仲春、春末,多棲息在河流的回水灣、大橋兩側、水閘前後、鏵尖處等淺水區。春季有倒春寒的說法,儘管春季整體水溫高,但早春水溫並不高,甚至即接近冬末,此時釣點選擇更宜在深水區或背風向陽的水域,這裡魚群更容易聚集。

春季釣魚,魚的習性特徵變化了,瞭解它們,用餌、選釣點沒難度

魚的趨光性:仲春、春末是利用魚趨光性垂釣的好時間。天微亮,此時水溫已不低,而岸邊無安靜,無其他走動的聲響,像鯽魚、鯉魚趁著光亮向淺水、岸邊遊弋,瘋狂覓食。北方多在上午5點左右,大約至7點左右,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有經驗的釣友常趁機揚竿。當然並非所以的魚趨光,像鯰魚等均懼光,春季鯰魚逐漸結束冬眠,開始恢復覓食狀態,此時可利用懼光的特點,在大橋下、陰天環境下,乃至夜間垂釣,配合雞肝打窩常用不錯的魚情。

春季釣魚,魚的習性特徵變化了,瞭解它們,用餌、選釣點沒難度

魚的交配、繁殖:春季是相當部分淡水魚,交配、繁殖的高峰期,除去交配前、產籽後瘋狂覓食的特點外,也會向淺水區靠攏,特別是水草豐盛或有其他障礙物的水域,最為理想的位置還是水草叢。魚交配前後會不斷地用身體觸碰、摩擦水草枝莖,以刺激魚的性腺,而促進發育、產籽。當魚排卵產籽後,小魚逐漸成長,嘴小、柔嫩,能夠攝食的食物有限,而水草處的植物碎屑、藻類微生物恰恰能滿足它們的要求。因此有釣友在三月交配期在水草處揚竿、垂釣。不過作為一名純粹的釣魚人,漁獲是次要的,還是建議放生這些處於產籽期的母魚,放生是為了更好的垂釣。

春季釣魚,魚的習性特徵變化了,瞭解它們,用餌、選釣點沒難度

寫在後面

不難看出,通過魚的各個習性特徵的介紹,也能對魚的食性特點,棲息環境、場所有大致的瞭解,便於餌料的選擇、釣點的選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儘管如此釣友還需要結合具體的垂釣環境,進一步作出判斷。比如魚的癖習性,即魚長期攝食某一中餌料,久而久之就會對這種食物形成依賴,對其他餌料食物不怎麼感興趣,嚴重時甚至排斥,絲毫不進食,這種情況經常在傾倒雞鴨糞便的農村魚塘或者拋灑顆粒魚飼料的養殖漁場出現。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說明,既要了解春季魚的變化規律,又要與現場的實際情況結合,這樣才能更好的判斷水情、魚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