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自成?

蔡天龍


抗爭失敗而犧牲的,叫烈士。追求利祿而投降的,叫罪人。屠戮掠奪而侵略的,叫敵人。

面對百姓的敵人,貪婪而殘暴的漢族官僚地主階級,李自成在半個中國對農民實行三年不徵的免賦政策,將官紳勳貴的土地財富分給貧困無地的百姓,軍隊不以民賦為餉,而是追贓助餉。

面對民族的敵人,以掠奪漢人土地和財富為目的的滿洲貴族,李自成不斷與之作戰,從山海關一片石的血戰,到山西、陝西、湖北,一直在與滿洲八旗及其僕從軍作戰,權將軍劉宗敏抗爭至死,李自成死在轉戰到路途上。

李自成的一生,是與腐朽的階級和落後的群體之間的鬥爭,為了生活艱苦的普通百姓而戰鬥,為了中原華夏而戰鬥。他的一生有成功有失敗,然而一直到他犧牲,他都從未妥協動搖過,更未曾向敵人投降。

李自成死後,農民軍餘部是抵抗滿清最堅定和中堅的力量,為了民族大義,農民軍甚至放棄獨立的旗號,希望用對大明的和解,來換取抗清事業的成功。

明史學家顧誠先生在《南明史》中寫道:“正是由於大順政權沒有完成封建化的質變,才被漢族官紳勾結滿洲貴族所扼殺。”

顧誠先生還寫道:

明清易代,是中華民族內部一個落後的人數不多卻又是彪悍的滿族上層人士勾結漢族中最反動的官紳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漁翁之利,竊取了農民大起義的勝利果實。

對於李自成,顧誠先生在《明末農民戰爭史》中如是評價道:

“他把一生獻給了反對階級壓迫和滿洲貴族民族征服的革命事業。在他的領導下,受盡欺凌壓榨的貧苦農民挺起了腰,抬起了頭,……推翻了以朱由檢為頭子的明王朝。”

“直到他犧牲為止,他所領導的大順軍以無畏的氣概,獨立地承擔了抗清鬥爭的全部重任,為爾後二十年的抗清鬥爭揭開序幕。”

至於誰才是罪人,我可以列一下備選人物:

  1. 明平西伯吳三桂,降順後叛,降清,清封平西王。
  2. 明大同總兵姜瓖,降順後叛,降清。
  3. 明遵化巡撫宋權,降順後叛,殺大順守將黃錠。
  4. 南明聯虜平寇的諸君。
  5. 在地方上叛亂後降清的官紳地主和原明官僚。
  6. ……太多了。

週週周樹人


如果用一個詞評價李自成,那就是"無能"。如果用一句話評價李自成,那就是"爛泥巴扶不上牆"。

當然,李自成還是懂一點的詭計的,那就是會假投降。這種假投降,在兵法裡面是最下等的伎倆,屬於"三十六計"之內的歪門邪道。李自成一輩子假投降了好幾次,每一次都給你矇混過關,這說明他運氣還是不錯的。不過,畢竟他個人才能太有限,做不了開創盛世的霸主,最後還是被歷史淘汰了。

明朝末年,就是一場激烈的大競爭局面,各路英雄,梟雄紛紛登場,能力弱一點的就被淘汰出局。李自成之所以淘汰崇禎,是因為崇禎的能力比他還要差。舉一個例子,崇禎想給他的士兵補發欠了很久的糧餉,一個姓周的大臣就阻止崇禎,說,陛下不必對他們太好了,他們是大明的軍人,為陛下征戰是理所應當的,發不發糧餉都無所謂。按道理,這樣的鬼話要是成立,大鹽都會賣餿掉了。可是,這個崇禎帝偏偏認為其說的很有道理。弱智級別的崇禎,遇上李自成這樣的梟雄,就完全不是對手了。李自成至少在打進京城之前,很會裝逼收買人心,比如,吹噓說"迎闖王,不納糧"。等進了京城,把臉一翻,變為"不交錢,見閻王"。

劉宗敏等大將破壞統戰政策,搶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李自成也無力阻止。劉宗敏直接對李自成說,你當你的皇帝,我不攔你,兄弟想發財,你也別攔我,否則別怪兄弟翻臉無情。李自成連自己手下的將領都駕馭不了,他還不算無能嗎?李自成快打倒京城的時候,眼看就要勝利在望,胸無大志的李自成又去乞求崇禎帝給他做"西北王",想的只是榮華富貴,這不是爛泥巴扶不上牆嗎?


懷疑探索者


李自成是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他文化水平不高,他也有點想學習,想上進,但是終究不能堅持,而且天資不如朱元璋。不過,我覺得李自成比張獻忠要好。李自成的十幾年的革命生涯,主要缺了以下五樣東西:

一是缺高級智囊。

李自成手下的牛金星、宋獻策等人與漢高祖劉邦的蕭何、張良等人無法比擬,與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李善長等也比不上。當時沒有人才嗎?有。任何時代都有人才,幫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基本是朱元璋老家同鄉,徐達、常遇春、湯和、朱文正等等,小鄉小村怎麼有這麼多人才?本來遍地是人才,只是缺平臺、缺歷練。朱元璋能發現他們、培養他們、駕馭他們。而李自成呢?沒有這樣的眼界和水平。

二是缺胸懷。

明朝官軍殺降,李自成也殺降。上蒼有好生之德,殺降就是殺人氣。不斷殺降,而且屠城,在河南項城就屠過城。1644年三月進北京後,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可惜,沒堅持幾天,北京就開始雞飛狗跳,面對笑臉相迎的明朝故臣,極盡羞辱之能事,這還不要緊,進京後對大戶、明朝故臣嚴刑拷打,索要銀子,吳三桂在北京的家也被騷擾。

三是缺軍隊正規化建設。

軍隊建設一直停留在底層小農意識,沒有把起義軍轉變為政府軍,仁義之師、勝利之師的形象沒有樹立好。李自成雖然號稱擁兵50萬,但這支軍隊管理落後,組織不嚴密,正規化建設不夠;戰鬥力並不強,對付極端腐朽的明軍尚可,對付多爾袞的八旗兵就差遠了。所以後來一觸即潰,連個像樣的相持階段都沒有。

四缺戰略眼光。

李自成的作為很多是自發性的,行事隨意性強。不是說李自成沒有能力,李自成敢做敢為,敢負責,但這些代替不了文化。在進北京、打山海關、優待明朝遺老遺少等方面存在重大失誤。當時情形下,北京能進嗎?大順政權只佔領了陝西、河南等地,地盤還小,又不是長期經營的根據地,政權不穩固。1644年的北京雖是一座孤城,但北京東北的山海關有大明吳三桂3萬精銳,山海關東北有多爾袞的十數萬雄兵,長江以南還是明朝的地盤,張獻忠在成都稱帝。此時的北京,對崇禎皇帝來說非久留之地,對李自成來說是馬蜂窩。李自成最好的辦法是以西北和中原為根據地,加快政權建設,鞏固中央權威,建立政權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增強政權的合法性,積極向南發展,以待時機。讓崇禎、吳三桂和多爾袞他們先周旋。

五是缺仁義。

舉個吳三桂的例子,吳三桂一開始想投靠李自成的,但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為最終讓吳三桂決定投靠滿清,為什麼?吳三桂認識到,李自成不靠譜啊。要知道,吳三桂的一家老小全在李自成手裡,這個情況下要投靠多爾袞,得下多大的決心?李自成要是靠譜,吳三桂會冒這麼大的險嗎?李自成從山海關逃回北京後,殺了吳三桂一家34口。家屬何其無辜?這樣不仁不義,如何成大事?


坐看東南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唯一的錯誤就是他失敗了。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有人說李自成是西夏李元昊後裔,這應該是瞎認祖宗。不值一提。李自成是陝西人,生於公元1606年,自幼家境貧苦。和朱元璋一樣也當過和尚。後為驛站驛卒。後又被裁撤。李自成失業欠債。被債主拷打,激憤之下殺死債主,此時妻子又因通姦又將其誅殺。李自成迫於無奈只有投軍。在軍隊的時候剋扣軍餉嚴重,李自成殺官造反投奔當時最大的義軍高迎祥。

自公元1629年起是以後,真是屢敗屢戰,最慘的時候被楊嗣昌殺的只剩下十八騎。可以說是打不死的小強一樣。高迎祥死後,李自成被推舉為闖王。從起兵到攻克北京用了十八年。李自成時年三十八歲。入京以後召降吳三桂失敗,李自成在山海關一片石敗於多爾袞。隨後匆忙回京登基,但只當了四十二天皇帝就匆匆離京。公元1645在湖北九宮山被誤殺,一代梟雄死於農民之手,實在是歷史的黑色幽默。只。成事之艱難,敗事之迅速。世間難有。李自成最終也沒有成為第二個劉邦。

1644年的華夏大地有三個皇帝,一個大明的崇禎在北京,一個是大順的李自成在西安,一個大清的順治在瀋陽。誰是最後勝利者。可以說李自成的輝煌就在眼前。但第一個敗亡就是他。

但李自成敗在何處?首先就在於李自成是流寇,沒有自己的根據地,一直處於流動做戰。劉邦的根基在關中,朱元璋在淮西。萬一失敗就可以退守根據地,待機再起。而李自成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一旦失敗就徹底完了。

這只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李自成集團沒有迅速地和當時的利益集團,說白了就是地主階級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喪失了‘’民心‘’李自成進京簡直就是災難。縱兵劫掠,無惡不作。姦淫擄掠。如此一來在百姓心中民望大跌。進而敲骨吸髓地搶奪大明官僚的財產,這些官員是該死,但也應該區分對待。而李自成如此一來官民都得罪了。失敗肯定就是必然了。

再就是沒有得到士大夫階層的肯定,也沒有和朱元璋一樣網羅儒家分子,李自成身邊也缺乏有戰略眼光的謀士。給李自成做戰略分析和測算。缺乏長遠目光也是失敗的原因。

可以說,李自成的起兵反抗是值得肯定的,但唯一錯誤就是沒有和利益集團結合。應當說。滿清的入關趁虛而入。但這一點首先應該指責崇禎。如果崇禎治國有方,就不會有農民起義。李自成只是因為失敗才有著這麼多指責。


清水空流


山賊草寇以及流氓無產者所造成的災難,正在蹂躪這座帝王之都。李自成拷掠前朝舊臣,屠戮虐殺無辜,在北京大搞白色恐怖。

其實,農民政權裡也有高人,可是,擋不住最高領袖腦子不清楚。

比如,李自成麾下的名將李巖,他早就坦率地規勸:“以不殺收人心”;李自成偏偏沒往心裡去。一句話,拿錢來!這叫“助餉”,而且明碼標價:“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

如果說,對貪腐成性的明朝官員發洩私憤,還有情可原,那麼,對無辜百姓下手,則徹底暴露了農民軍的“匪氣”。他們的確開始趁火打劫了,所謂“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劫掠還不算,又規定了新政策:“令五家養一賊,大縱淫掠,民不勝毒,縊死相望。”對無辜百姓來說,朱明皇帝當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前門驅虎,後門進狼,橫豎沒好日子過。

所以說,血腥屠城後,李自成僅僅在京城喘息了42天,便兵敗如山倒,首要的原因便是不得民心。

導致李自成進京後快速滅亡的第一個原因是不尊先帝。李自成入京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撫民眾,而是派手下搜尋崇禎皇帝和皇后,並聲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其次,第二個原因就是虐待降臣。由於李自成本人不喜讀書,所以對待讀書人不是那麼的看重,於是在進入北京城之後就出現了“群賊爭戲侮學士”的場景的出現。

李自成身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思想覺悟不高,很容易產生驕傲。

當進入北京城之後,他自然有了一種“天下無敵”的感覺,因此對於軍隊的管理他已經疏於關注——連首都都被自己佔領,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北京作為中國歷史上元明清時期的“第一城市”,遭到了如此待遇,消息很快傳來,整個中國領土不免都有所擔憂。但李自成卻對此毫不在意,在他的眼中“十個燕京也比不上一個西安”,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快速將北京的財富帶回西安。

正是因為縱容手下,所以大順軍在進入北京城後,反而被貼上了“恐怖”的標籤;但如果李自成能夠適當要求中層首領的行為,那麼也許還會有改觀的機會。但李自成並沒有這樣做,終於因為得力手下的不理智,逼得原本可以與自己站在一起的吳三桂徹底投降了清軍。

因此綜上所述,李自成集團的硬傷在於核心謀士團檔次不高。

李自成敗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知識分子政策的失誤,不能不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下層知識分子,長期生活在鄉野或江湖之間,不僅缺乏帶兵打仗、從政治國的經驗,而且視野狹隘,不能準確把握全國形勢及其走向。

如果李自成能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在站穩腳根之後,像劉邦、朱元璋那樣禮賢下士,廣泛網羅知識分子,特別是吸納具有真知灼見,能準確判斷全國形勢並提出相應對策的高層次知識分子,在制定重大戰略方針和政策措施時注意傾聽他們的意見,是可以少犯或不犯錯誤,使大順政權的統治穩定下來,阻遏、擊敗清王朝的進攻,進而統一全國的。

有關李自成戰死在九宮山的說法又有好幾種。

一說李自成在戰敗之後,帶領著二十幾名隨身軍士逃到九宮山,被清軍圍困,最終上吊自殺了。

還有一說是李自成在逃到了九宮山之後,被困山林,由於飢餓難當,於是帶領幾個手下找到機會來到上下的村子裡找吃的。

吃飽喝足之後,李自成發現一個元帝廟,於是前去拜祭祈求上天庇佑,最後被一個農民拿著鋤頭從後面捶碎了腦袋,甚至還有人說這個村民最後還憑此在當地當了一個小官。


王銘葦


自從寫了兩篇文章後,還是有人發來邀請,要求筆者再次評價李自成。

實際上,那兩篇文章已經明確地表達了我的觀點:

第一、艱難困苦,不失信心,攻堅克難,拚命鬥爭,堅持不懈,直至推翻明朝,取得成功,吊絲逆襲。

二、勝利而驕,喪失警惕,決策失誤,昏招頻出,敗壞軍紀,鑄就大錯,以至使滿清入關,全盤皆輸。

這也是我對李自成的客觀評價。

今天,我想就這個話題,談另外一個問題。

即學歷史的目的是什麼?

在網上,我曾問過一個網友:你罵李自成有什麼用?他說,表達自己的觀點。我說,他三百多年前就己經死了,你現從早上罵到晚上,不感到累嗎?這位網友症了一下,沒想到我會問這個問題,一下子回答不上來。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學歷史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最有資格回答得是毛主席。他一個趕考論,兩個牢記,一個【決不當李自成】的警言,警示了1949年時的全黨,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天下聞名。

而有些人,從早上到晚上,賣力地罵李自成,又是為何?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我有一個朋友在大街上打撲克。當今社會,沒事幹打撲克,打麻將的人很多。無意中,朋友與人談論起了歷史,談起了李自成。大家立即來了勁。多數人持否定意見,稱他是土匪頭子,亂臣賊子,其口氣與網上某些人的口氣一模一樣。

朋友與我談論這事,感概萬千。說,我算是開了眼界。在現實中,大家都把李自成,把歷史當作飯後談資來對待。

說到這裡,不能不談談這滿大街打牌的人。有不少人不是因為生活富足了,閒得沒事幹了而打牌。反倒是因為經濟蕭條,企業困難,失去崗位,無事可幹而打牌。筆者曾這樣做過調查,問他們能不能做些什麼?他們使勁搖頭,不可能!不可能!他們試過了,做什麼都不行,困難重重。

聯想到,不久前,我與幾個企業家朋友交流,也面臨過這樣的情況。他們也是使勁搖頭:很困難!很困難!有人對做事己經失去信心,只是現在在苦熬!

聯想到,三百年前的李自成,從南原突圍後敗退入商洛山中,身邊只剩下十八騎。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按當今社會一般人的想法,早應當洗手不幹,當一個山大王得了。可是李自成沒有灰心,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悉心總結經驗後,他又東山再起,在商洛山中打開了一個局面。

這就是差距。在評價歷史小說《李自成》一文中,我曾這樣說,小說《李自成》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部勵志作品,它讓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迷茫中看到希望,困難中感到力量。讓你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榜樣與信心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小說《李自成》與它的主人公是特殊時期的政治產物。是的,它確實是特殊時期的產物。這個時期就是一個下定決心,克服困難,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年代。你說在那個時期,困難比現在大,條件比現在艱苦,人們尚且信心百倍,取得了一個個的勝利。而現在,條件好了,人們反倒失去了信心,做什麼什麼不成,幹什麼什麼失敗,一個個象苦瓜一樣,灰心喪氣,苦苦煎熬,這才是當今社會所要的效果?

過去,曾經有過高大上,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而現在,一切都現實了,一切都讓人消極,讓人灰心喪氣?

我曾千百次問過自已。學歷史到底為了什麼?難道僅僅是罵幾聲土匪頭子,亂臣賊子,讓人出出氣了事嗎?我且再問,被罵的人早己死了三百多年,你罵給誰聽呢?況且,象有些人一樣,自己的命運尚且不知掌握在誰的手裡,倒是關心去前人的事,難道真是吃飽了撐的?

現在再說說如何評價李自成。

有一個網友這樣寫到:

一個普通的人,不堪受壓迫被迫起義,推翻了一個強大的王朝,你說李自成是否能力超強?誰再看不起人家,也難以比上人家。請問那些看不起李自成的人,你能辦得到嗎?

這是一個頭腦清醒,能把歷史與現實聯繫起來的人的評價。


陽城導航


《綏寇紀略》記載:“自成年十八,娶韓金兒,豔而淫。自成以事往延安,金兒與裡棍蓋虎兒奸。適自成歸,殺金兒,蓋虎兒逸……”

明朝末年,陝西米脂縣韓家莊出了一個大美女,叫韓金兒,芳齡十四,美豔動人。

西安一位土豪有一次到米脂縣會朋友,宴席間聽朋友談起韓金兒,垂涎三尺,於是託友牽線,納為小妾。土豪年老體弱,滿足不了好淫的韓金兒。

老傢伙不行,韓金兒就紅杏出牆了,和管家勾搭成奸。姦情敗露,韓金兒被掃地出門。回家之後,追求者還在排隊,延安一個監生慕名求婚。

嫁給監生不久,韓金兒又因與隔壁老王——某鄰居偷情,弄得監生顏面掃地,之後一紙休書把她休了。

“豔而淫”的韓金兒經歷兩次婚姻之後,窗口排隊的狼友一個個急得跟屁猴似的抓耳撓腮,十八歲的李自成暗下決心,此生一定娶韓大美女為妻。

見到韓金兒,李自成就邁不動步了,鬼迷心竅一樣,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娶了韓金兒當老婆。

韓金兒故態復萌,在李自成外出送快遞的時候,與同村的地賴子蓋虎兒搞在了一起,著實給“前任三”扣了一頂大綠帽子。

李自成發現姦情後,怒不可遏,怒斬淫婦韓金兒,姦夫蓋虎兒卻僥倖逃跑了。

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李自成與侄子李過來到甘肅甘州投軍。在榆中,因為拖欠軍餉之事,李自成把參將王國和以及當地縣令給宰了,發動了兵變起義。

李自成此後又迎娶了第二任妻子邢氏,這個妻子“武多智”,掌管義軍的錢糧,但同樣對李自成不忠。

李自成有個老鄉高傑,兩人“同起為盜”,高傑趁工作之便,與邢氏通姦,擔心被李自成發覺,高傑就裹挾邢氏私奔了,於崇禎八年(1635年)八月投降了明朝總兵洪承疇的部將賀人龍。

繼邢氏之後,李自成又娶了第三任妻子,叫高桂英,也是一個習武之人,丈夫死後改嫁李自成。

李自成失敗後,這位高夫人與李自成侄子李錦的義子李來亨堅持與清軍鬥爭,後自焚而死。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妻子高桂英當時不在城內,於是就把紫禁城一個叫竇美儀的宮女封為妃子侍寢。

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清軍在九宮山圍剿李自成,繳獲“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

諸多史料證實,李自成三十九歲短暫的一生,很少親近女色,與老鄉張獻忠“廣美姬”形成強烈反差。

他先後娶了三妻一妾,其中就有兩人背叛他投入野男人懷抱,看來其婚姻生活實在是乏善可陳。


漢周讀書


2018年元旦期間,因小恙臥床月餘,得空大讀書。十日間讀完姚雪垠所著《李自成》十卷,算來每日閱讀三十餘萬字,每有所感,旋錄於朋友圈。今整理成文,以饗諸君!

讀《李自成》之一嘆:洪武出身微末,幼時多受欺凌,對官宦豪紳本無好感,又忌於歷朝外戚干政,乃立下祖制,後世皇帝,後宮皆選自清白一般人家,不與功臣勳戚聯姻。觀有明三百年,確無外戚之患。然小家碧玉,讀書未多,見識有限,父母之囑託,不過是一旦獲寵,莫忘了孃家一族的榮華富貴。如萬曆之母李太后,萬曆皇帝親政前,其對孃家賞賜無算,李家富可敵國。到崇禎皇帝內憂外患,國庫如洗,欲向皇戚借款充作軍費,首先向最富的李家張口,李家竟寧死不借,並與諸皇戚結成攻守同盟。崇禎的皇后貴妃怕李家出了錢,自己孃家也得跟著出,竟受孃家所說,為李家求情,全然不顧崇禎皇帝的難處。後宮如此貪小失大,心無家國,於皇帝則內無賢助,於皇子則秉性遺傳。清人張廷玉所修《明史》,雖為美化滿酋,有意將明朝諸帝寫得不堪,然仔細想來,家無好妻窮三代啊!何況一國!

讀《李自成》之二嘆:洪武立國,眾建諸王,以拱衛皇室。唐宋宗室,多散處民間;明朝則分封列爵,不農不仕,全由國家供養。後枝繁葉茂,國力不能負擔,嘉靖年間,歲貢京師之糧已不足蕃王祿米之半。又封王多有賜田,如萬曆封福王於洛陽,賜田二百餘萬畝,地跨河南湖北諸省,賜田為蕃王私產,不向國家納糧。又准許福王開市販鹽,福王乃引入淮河鹽,擠出河東鹽,而河東鹽為國家邊餉的重要來源。到崇禎年間,國家日窮,蕃王日富。李自成引兵洛陽,守軍竟欠餉半年之久,無人肯力戰。闖王打下洛陽,僅獲福王一家所藏,竟能支撐二十萬大軍一年之用。而崇禎為撫卹福王家屬,僅能拿出兩三萬兩,至於軍費,更是捉襟見肘。國家雖大,無奈蕃王太眾,此漲而彼消。蕃王兼併土地,接納蔭戶,國家可納稅納糧之土地人口日消,崇禎皇帝非亡國之君,卻無力迴天。

讀《李自成》之三嘆:明朝自立國之初,即重視教育,優待士子。自鄉里至府州縣皆有學校,國家更設有國子監。明朝之翰林院制度,尤堪稱述,進士徑入翰林院,優其廩餼,不責吏事,使觀古今圖書典籍,開益其聰明才學,滋長其德行器宇,養成名卿賢相。惟承平日久,科舉以《四書》取士,經義之學淪為八股,學子只知背誦十八房範文,進士多有未通讀全書者。學問漸次空疏,而出身之別益重,進士不與舉人貢生同席,出身稍低者不得不投身朋黨以自庇,此明朝朋黨之濫觴也。至皇帝不理朝政,舉朝群龍無首,文臣乃風發言事以自顯,或傾陷異己、或苛刻求疵、或徒生紛爭、或口舌爭勝,凡我朋黨皆君子,非我朋黨皆小人。舉其要者,當李自成張獻忠繼起中原,遼東錦州失守,若暫和滿清,著力安內,大事未為可知。然而崇禎皇帝迫於文臣議論,不敢言和,傾力兩面用兵。兵部尚書陳新甲主議和事,崇禎暗許之,事洩於朝,群臣大譁,不得已殺新甲;孫傳庭守關中,謀休養生息,一舉而勝,文臣議責其畏敵,乃倉促而戰,遂敗死;李自成大軍渡河,崇禎欲撤吳三桂入關守京,文臣議不可自棄國土;大順軍勢日盛,有議遷都南京,徐圖國事,文臣斥其奸佞。崇禎皇帝終於一無可為,長嘆:“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自縊於煤山。嗚呼!空談誤國!朋黨亡國!

讀《李自成》之四嘆:自元旦至今日讀訖《李自成》全十卷,不勝唏噓!崇禎十年,潼關南原之戰,李自成大敗,僅剩十七騎,逃至商洛山中,後歸攏餘部,得數千人。乃痛定思痛,苦讀兵書、整頓軍紀、劫富濟貧、歸攏人心。崇禎十三年,趁明軍主力於四川圍剿張獻忠,河南空虛,李自成入豫,開倉放糧,提出“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一時饑民應者入潮,旋有二十萬之眾,取洛陽,圍開封,破潼關,得長安,明軍望風而降。乃招攬人才,得牛金星、宋獻策、李信兄弟。宋獻策獻《讖書》“十八子、主神器”,言朱家當亡,李家當興,李自成遂有帝王之志。李自成全勝時佔據陝、晉、豫、鄂數省土地,登極於北京,儼然有開國氣象。不料兵敗山海 關之後,一潰而不可收拾,可嘆一代豪傑,最終竟孤身一人死於鄉民之手!

李自成之一敗:李信投誠之初,獻建業方略,曰:效仿洪武,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經營商丘之地、使民休養生息,待河南穩固,可經營湖廣晉陝,成為根據地,進可攻退可守。然李自成流寇習性不改,每得一城,轍捕殺官員富戶,搜取金銀糧食,之後拆毀城牆,燒燬王府官衙,不留兵守城,不置官理民,所到之處玉石俱焚,如蝗蟲過地。初時,百姓以為“闖王來了不納糧”,心存長治久安之願,望闖王如父母,久而久之,百姓離心,避之唯恐不及。且流兵作戰,軍餉全靠向富戶“借糧”,或破城之後搜掠所得,有上頓無下頓,全軍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貌似強盛、禍根已生。及至山海關之敗,為清軍所追,一退再退,竟無一處容身!誠可嘆也!

李自成之二敗:長安建國號“大順”之後,眾將漸生驕矜,李自成本人亦以帝王自居,脫離群眾、喜好奉承、不受忠言。大順根基未穩,雖佔據數省,然未設官理民、未休養生息,李自成乃執意東征明都,民生維艱之時,仍強徵軍糧,涸澤而漁。明朝氣數已盡,大順軍勢如破竹,北京不攻而破,崇禎殉國。然而此時大順之勁敵已非吳三桂等明朝餘軍,而是滿清。李自成一心於紫禁城登極,宰相牛金星專於操練大典,大將劉宗敏忙於拷打明朝官紳,搜掠金銀珠寶運回長安,將士們橫行京城,姦淫擄掠。一時民心盡失。滿清已招降吳三桂,進兵山海關,覬覦中原,李自成竟以為大局已定,江南可傳檄而定,而滿清不過是蠻夷小邦,盜匪之患。其無知自大至此!及至御駕親征山海關,一觸即潰,方知滿清之真正實力,轉如喪家之犬,一逃再逃,不敢應戰。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李自成不但不知彼,亦不自知也!


大漢校尉


請問他算哪門子英雄,若不是李闖等流民的造反,後金滿清也不可能最終吃到成熟的果實,沒費多少勁兒就拿下整個大明朝。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先說幾句心裡話,我發現最近很多鍵盤俠的腦子出了嚴重問題。比如你說滿清有多麼能征慣戰,然後他們就會說你是替滿清人說話的狗,甚至打出“復我大明”的口號;然後你說李自成是個混蛋,他們就說李自成是推翻暴政的民族英雄。那麼問題來了,民族英雄應該反抗的是外族入侵,李自成反的大明朝是哪個族呢?既然你認為李自成反抗的明朝是個暴政,那麼你對明朝到底是懷念呢還是不懷念呢?請問這是不是邏輯出了問題。

最終我明白了原來這群人才真正是一群無腦蟲,根本不用腦子去思維,多用一點腦子去思考問題,對他們來說都奢侈!

就比如這個話題,很多人稱李自成是個大英雄,又說他是代表了什麼什麼,又反抗了什麼什麼。那麼好,如果他是個英雄,起義是對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那麼就一定說明大明王朝是壞的,是可恥可憎的,將老百姓逼的民不聊生都紛紛起義了,難道還不夠令人可憎嗎?那麼請問那些天天滿口復我大明的朋友,你是支持你心中敬仰的大明呢?還是支持所謂的英雄李自成呢?

如果多看點史書,你最終會發現,不管是晚明、李闖、滿清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也就說沒什麼好東西。如果不是明朝後期的苛捐雜稅和橫徵暴斂,何至於這樣。當時的小冰期使糧食產量驟減,老百姓本來就沒有糧食,你朝廷再橫徵暴斂,肯定就不得人心,反你是必須的,造成這個結果的肯定是明朝皇帝的錯,這毋庸置疑。

身為驛站公務員的李闖在失去工作後趁機造反,這也也無可厚非。但是你如果看看史書上寫的他與張獻忠等人做的那些缺德事,攻陷京師後,那些荒唐行徑,你不難發現這夥人並不是什麼善類,一群烏合之眾罷了。清軍入關後打這幫烏合之眾簡直勢如破竹,摧枯拉朽。

沒有李自成的搗亂,明軍完全可以有更多的力量去抵抗後金滿清,但是最終卻要分出大量人馬去對付李闖等流民。這無疑是幫了滿清一個大忙,你們窩裡鬥,我們等著吃就是了。如不是李闖等人的胡作非為,吳三桂也不能輕易引清兵入關。清兵入關就意味著中原將要易主,也就很難發生揚州十日這樣的慘劇。

所以這就成了一個三角關係,跟食物鏈差不多。這三方擺在你面前,請問你支持誰呢?所以請用腦子來思考問題,你是個人,不是碳水化合物,老天爺給你大腦是讓你思考的,不是讓你用手機來罵人的,越是這樣就說明你越不自信越無知,是個典型的 loser。


大獅


李自成是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就個人來說,他稱得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領導的農民軍隊,出生入死,幾經危難,由弱變強,成了左右時局滅亡明王朝的強大力量。在起義前,李自成只是一個普通農民,面對統治者的殘暴,他揭竿而起,他作戰勇敢,極富謀略,深受戰友尊重,逐漸成長為傑出的義軍領袖,成為義軍主力。他軍事才能卓著,多次打敗明軍主力,他注重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確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使義軍兵強馬眾,甚至在幾十六內,人數增加幾十萬。李自成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不犯,攻洛陽,殺福王,所向無敵。在湖北,他設官建制,被擁戴為新順王。在西安,義軍建國,號為大順,改崇禎十七年為永昌元年。之後斬關奪隘,殺奔北京,朱明王朝土崩瓦解,一代英雄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最後導致了清朝統治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