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避世,一定是个消极的人吗?

常听人说,某人是个不错的人,就是有点消极避世。是的,在大多数人眼中,避世与消极完全可以划等号。这种观点是对的吗?或者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知道他们在评论什么吗?我说,不尽然。

有一点非常矛盾,我们一方面宣扬“避世就是消极”这种论调,但在另一方面却又再高举投江的屈原,一方面呼吁大家要投身某某时代洪流中,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又在高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透了,入世只是生活所廹,避世才是真我,每个人都这样,凑热闹只是为利,独处才是为自己而活。

「原创首发」避世,一定是个消极的人吗?


「原创首发」避世,一定是个消极的人吗?


其实,避世是一种处世态度,这一类,为数不少,历代都是如此。每个时代都有积极入世的人,也有一些避世的人。在中国,典型代表的学说就是:“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学派主张有为、进取、入世,道家则偏重于柔顺、无为、退守、潜隐的精神。

说到道家避世,就得说“老庄”: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庄子隐居不仕。道家成为隐士的代名词。今天为什么有许多人喜欢避世,他们为什么持这种处世之道呢?窃以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创首发」避世,一定是个消极的人吗?


一是避世的人认为社会混浊,世风不雅,不堪为伴。这类人有屈原、陶渊明等为代表。是的,社会由人构成,人与人相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会有心计,于是难免尔虞我诈,常常让人心力憔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湖险恶。

二是避世的人认为心灵的平静比肉身的生活更加重要。是的,人生的质量在于生命不在于生活。孔子有许多的门徒,但他最欣赏颜回。为什么?因为他欣赏他的生活态度:“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今人喜欢入世,大多不是真心喜欢社会,而是为肚腹所廹,为虚名所累,为愚昧之快乐所诱惑。真正明白的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他们看来,避世,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安稳,从生活的角度来看避世是消极的做法,但从生命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实是积极的自我保护。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和跟随者们正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试图把人生从一切物欲的痛苦和奋斗的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原创首发」避世,一定是个消极的人吗?


「原创首发」避世,一定是个消极的人吗?


避世的人认为世事无常,无须过于执着去追求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世间一切得与失都是表象,不必去在意,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不奋斗,而是顺天而作,不强求人意。愿意通过消除对物质的不正当渴求而过上一种与世无争的快乐生活。

笔者观点: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是他的权利。入世虽好应有度,否则就会被功利所累,也是虚空。避世虽静须有为,否则无法承担必要的义务,人生就得闲懒而不结果子。

「原创首发」避世,一定是个消极的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