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辛弃疾最“妩媚”的一首词,敲碎离愁,英雄也怕黄昏后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抗金名将。

提起辛弃疾的词,人们一般都会想到他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者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豪放之作。即使在文学史上,辛弃疾也被视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硬汉辛弃疾最“妩媚”的一首词,敲碎离愁,英雄也怕黄昏后

辛弃疾画像

但被贴上了“豪放”的标签,不代表辛弃疾除了豪放词之外就没有别的风格。实际上,在“醉里挑灯看剑”的家国豪情之外,辛弃疾也是一位感情非常丰富的男人,创作了不少“柔媚婉约“的作品。清代词人邹祗谟在《远志斋词衷》中就曾说过:“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

而稼轩词中最为“妩媚”的一首,当为下面这首《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这首词咋一读来,只觉满纸离愁别绪,哀婉缱倦,可堪与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相媲美。但此“妩媚之作”确实出自那位曾亲率50精骑硬闯金军大营,毫发无损生擒叛贼回国的”铁血硬汉”辛弃疾之手。

硬汉辛弃疾最“妩媚”的一首词,敲碎离愁,英雄也怕黄昏后

此作以“敲碎离愁”四字开篇,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后面两句“纱窗外,风摇翠竹”,点明“离愁”何以敲碎的缘由。一“敲”字,一“摇”字,动感十足,一位暮春伤怀、轩窗梦回的闺中怨妇形象便跃然纸上。

暮春时节,最易惹人愁思。这位女子在日渐黄昏之时,独坐轩窗,思念远方的爱人,点点愁绪,似风中飞鸿,萦绕天涯,却不料清风乍起,摇动户外翠竹,拂触窗棂,竹木交接,恰似滴水入瓶,一声轻响,将女子的思绪拉回了现实之中。

自郎君别后,妾身独守空房,凰凤索居,玉箫生尘。抬眼望去,暮春将尽,孟夏即至,时光消磨,可怜夫君尚未归来。只好将此前所寄家书,重新铺展开来,细细重读。

字字相思,铺满素笺,只是这份情意,却惹人更添相思。这封家书已经不知被翻看多少次,直看得人泪洒衣襟,伤心不已。揽衣而起,极目而望,只见芳草萋萋,绵延无际,那路边的摇曳的垂柳,却频频遮住远望的目光,令人心烦意乱,愁上加愁。

眼看日落西山,华灯初上,最孤独最寂寞的夜晚即将到来,女子依然痴痴地倚着阑干,翘首凝望,不愿归去。

硬汉辛弃疾最“妩媚”的一首词,敲碎离愁,英雄也怕黄昏后

这首词以女子口吻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令人读罢怅然,难以释怀。

辛弃疾文武双全,才华横溢,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因此得罪了主和派,仕途一路蹭蹬,屡次被贬,又屡次起复,余生一直处在失意落寞之中。

铁汉柔情,最易动人。他常年奔波在外,宦途颠沛,难以与所爱之人长相厮守,故而触景伤怀,写下这首千古“妩媚之作”。

硬汉辛弃疾最“妩媚”的一首词,敲碎离愁,英雄也怕黄昏后

同时,中国自古以来有“香草美人”以喻忠贞的传统。细读此作,何尝不是稼轩以美人自况,以远方不归的郎君比喻君王,借以消解心中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强大的主和派的压力下,空有一番报国之志的词人,满腔热血只能任其凉透,欲振臂高呼又是动辄得咎,宦海浮沉,岁月蹉跎,壮志消磨得如一杯残酒。

爱与恨,情与仇,家与国,都在词人手中化作纸上笔墨、空中云烟,捱过最寂寞的夜晚,待得明日,再临风洒泪,独对青山。

《稼轩词编年笺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