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區:抓好分類施策 織密安全防線

東南網訊 “您好!請測量下體溫……好,正常。”

2月18日7時許,一名居民要出延平區水東街道南鋁社區,一名穿白大褂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立即給他測量體溫。

“再麻煩您登記相關資料。”接著,其他工作人員一面查看他的相關證明,一面在日常信息登記表上登記姓名、出門時間、聯繫方式、健康狀況等事項。

南鋁社區人口7000多人,是南平市延平區的一個大型社區,每天進出人員超千人,防控壓力不小。從上月30日開始,這裡設立了防疫聯防聯控工作站,由街道社區、企業和住在社區裡的黨員組成的平安志願者24小時全天值班,進社區的每個人都要先測量體溫,再仔細做信息核對登記,守住社區的第一道關口。而對企業復工復產的員工,可以憑企業證明在上下班期間出出小區。

在四鶴街道創世紀小區,這裡屬於一般管控區域,街道則採用網格化“三圈管理”+樓棟長負責制的“3+1”模式,由外圈聯防聯控聯治站、中圈巡邏勸導隊、核心圈“樓棟長”管理組成,開展防疫宣傳、掌握人員動向、做好排查登記……做到一戶不落,織牢織密防控疫情的“天羅地網”。“居民沒事都儘量不出門,看來,效果是明顯的。我們‘樓棟長’、進駐社區服務的黨員志願者和社區幹部分成若干個小組,5人為一組,24小時不間斷地負責本片區的日常管理、巡邏勸導、人居環境整治監督等工作,以個體帶動整體,凝聚群防群治力量。”四鶴街道馬坑社區的一位“樓棟長”老陳說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大哥,現在疫情形勢還是嚴峻,儘量不出門好嗎?”在梅山街道文宣社區,登記處的工作人員為每一個出入小區的居民、車輛進行登記,志願者們向居民發放防疫知識傳單,告知預防知識,消除居民的恐慌情緒。梅山街道大部分是老舊小區,曾經四通八達的通行優勢在嚴峻的疫情形勢面前反而成為防控工作的難點。為破解防控難題,該街道立足實際,“升級”疫情防控措施,對老舊小區採取臨時“封閉式管理”,將街居幹部、黨員志願者隊伍與小區物業、業委會以及“樓棟長”進行人員整合,推行“三控”管理+樓棟長負責制的“3+1”模式。一控主要路口,在社區人流最密集的中心路口設立聯防站,進行來往登記、宣傳勸導;二控小區通道,對各小區次要的出入通道進行封閉,僅留下一個主要出入通行口並設立登記站,由社區人員及志願者對進出人員、車輛實行全員登記制度;三控樓棟管理,對暫時無法進行封閉的樓棟,倡導居民自治,由對住戶熟悉的樓棟長配合黨員志願者進行出入管理,禁止外來人員進入。

紫雲街道採取三級網格化管理,層層壓實責任。一級網格,成立街道聯防聯控聯治指揮部,負責組織全街道的防控工作;二級網格,建立社區聯防聯控聯治站,主要負責對湖北武漢等重點區域返延人員進行一對一跟蹤聯繫,每日上門監測體溫二次,並做好臺帳記錄;三級網格,由轄區內黨員志願者、“樓棟長”等擔任小區、樓棟網格防控員,負責對本小區人員實行健康管理登記。

截至目前,延平區依託“三分、三圈、三級、三控”等防控模式織密一張安全網,構築一道堅實線,從2月3日開始已經沒有出現新增的確診和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並且兩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已治癒出院。

延平區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推進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各級黨委政府的屬地責任和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強化系統、行業、單位責任,落實對返程人員的健康管理和服務,指導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加快細化落實各項防控和惠企政策,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林秀桂 朱佳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