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红楼梦吗?

阳光下的鱼儿


孩提时,大概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全家甚至全村人围在一起看央视版的《红楼梦》,当时只惊叹于,哇,里面的女孩子怎么都这么漂亮,惊叹于宝玉的傻,惊叹于王熙凤的厉害,热闹得也只是看了一枝半节,从未完整过。

完整的看完红楼的文字版原著要等到上了大学,20郎当的年纪,象牙塔内的经历,感悟依然没有比孩提时超越多少,只是增加认识了叽叽歪歪的黛玉与讨人喜欢的宝钗。

进入不惑之年后,又重新拿起了红楼梦。经l历了十几年的北漂生活,企业打工,管理,取妻生女,安家置业,再读红楼,不觉间多了些宽容与理解,感慨于宝玉的包容与博爱,黛玉的才情与性情,宝钗的世故与讨巧,熙凤的泼辣与才干......终于明白佛系的红楼写出的是世间的因果。

知天命再读肯定又是另一番体味与滋味。


印致良知


我看过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茅盾说:“如此全面深刻地从制度本身层层剥露其丑恶原形不能不数《红楼梦》为前无古人。”

《红楼梦》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结晶,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林黛玉了,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长得清新脱俗,还很有才华,多愁善感,又体弱多病。虽然他的父亲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但是,很不幸,在她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不久父亲也去世了,就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外婆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因为她的祖上都当官,她的父亲的官职又是一个肥缺,专家都觉得贾府吞掉了她的遗产。不过她并不在乎钱,她只在乎爱情,宝玉和她一见钟情,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然而,她的爱情最终是个悲剧,她也因此悲伤难过地离开了人世。

另外,贾宝玉这个人物,有人认为,他的原形是曹雪芹自己。他的思想和行为在当时来看,都是离经叛道的。贾宝玉是贾府的嫡系,一个中心,因为他是老祖宗和王夫人的重点保护对象,他养尊处优,所以有一些纨绔子弟的习气。然而,父亲对他却十分严格,因此也没少挨父亲的教训和打。

他是蔑视功名利禄,当宝钗劝导他时,他生气的说:“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然而突然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仿佛似曾相识,令宝玉心醉神迷。然而,这段真挚纯洁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结婚对贾宝玉而言注定是政治婚姻,是为了巩固家族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红楼梦是一篇宏伟的巨著 ,以上是我对男女主人公一些初浅的看法。


龙井还是陈皮


看过,红楼梦里千人千面,如果每人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我做了这些归纳。

只知道王熙凤的尖酸刻薄却不知结局却令人心生怜悯。

只知道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却不知她骨子里的执着与才华。

只知道贾宝玉的花红柳绿,却不知他内心深处的细腻温柔。

只知道刘姥姥的粗俗谄媚,却不知她临危不乱的知恩图报。

只知道花袭人的专心侍奉,却不知她最终是替宝玉完了心愿。

只知道贾迎春的懦弱无能,却不知她缺少的绚丽与张弛的悲哀。

只知道俏平儿的细心善良,却不知她来自内心那不卑不亢的高洁。

只知道美鸳鸯的重情重义,却不知她最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纠缠。


90后读书笔记


去年看完了,真是本好书,虽然我没有深懂


一天一天养孩子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这一故事——石头记。

读罢红楼,心里挺不是滋味。不知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或许是为了粉红佳人的香消玉殒。

在红楼梦里,就宝黛的爱情最纯洁了。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时友。刚见面就觉得似曾相识,两小无猜,青梅出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黛玉刚从江南来的时候,宝玉是终日相伴共欢笑,“我把那心上的话儿对你讲,心爱的东西凭你挑,你若烦恼我担忧,你若开颜我先笑”,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宝玉和黛玉长大后深深坠入爱河。花前共读西厢,毫无避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似一枝寒梅独自放。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黛玉的多愁善感,葬落花魂。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她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一生心血结成字,那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地,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已绝,诗稿怎存?把断肠文章付火焚,只落得一弯冷月照诗魂!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知冷知热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几年来,心头愁结解不开,落花满地伤春老,冷雨敲窗不成眠!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人世上的风刀和霜剑,如今逼她丧九泉!

与其说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归到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黛玉之名嫁给宝玉,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宝钗她从不在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差不了凤姐许多。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黛玉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也许是家境关系使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家,宁荣二府,这是财富,权势的代名词,整日待在大观园里,吟诗赏花,固然风雅,可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整日的限制,使得大观园里的人情感封闭地可怕。《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关系为中心线索,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为清ヤ许一世安好シ☆


看过,少儿版、高鹗续写版、脂砚斋版的都看过。说真的,我还是喜欢87版演出来的结局。

最佩服的是它里面全程在线的诗意,特别是妙玉续完的“十三元”联句,开了眼了。十三元的韵才几个字能用啊……以前不知道厉害,学过音韵之后服气了。


闲来读书小茶馆


看过,二十多遍。不是说有多么多么喜欢,是因为当时的我处于一个十分爱阅读的年纪,但是家里能够供我长时间阅读的书籍只有它了。第一遍读的很艰难,因为读不懂,记不住,断断续续读了好久,第二遍只能记住一部分的人名和大概情节,第三遍懂了内容之后被里面描述的烤鹿肉蒸螃蟹等美食所吸引,然后就是沉迷于里面的服饰、建筑等无法自拔。等真正读多了,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分析诗词与人物的联系,分析人物的性格,于是就有了自己的喜恶。


侃史小能手


看过。当时读高中,高考要考文学常识,其中就包括红楼梦。之前对红楼梦有一定了解,知道是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为此,我买了一本红楼梦,在每天学习之余,我会拿出来看一看。

初看时,我看起来很吃力,尤其是看到金陵十二钗判词部分,觉得似懂非懂,总感觉在暗示什么却说不上来。红楼梦并不像一般的小说一样,它需要精读。红楼梦里面有很多诗词,写得很美,值得仔细的欣赏去品味。“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最喜欢的就是《葬花辞》。很有画面感,很美。

初看红楼梦,我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之后,在大学期间,我选修了3年《红楼梦》,看了第2遍、第3遍...

正如《红楼梦》开篇所写“开篇不读红楼梦,读遍诗书亦枉然”,红楼梦值得去精读。


艾泽拉斯守护者


我看过书本的红楼梦,很厚的一本书,但是也没有看完,偶尔在电视上也看到影视版的红楼梦,有时看看,有时会直接跳过去不看,觉得太悲了,总是哭哭啼啼的


阳光下的鱼儿


看过,我看过一遍,深读一遍,在加上理解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