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不打斯大林格勒戰役,會怎麼樣?

幕後黑鷹


德軍在1942年發起的夏季攻勢大體分為兩個大的階段:首先德軍將在頓涅茨河與頓河之間發動一次鉗形攻勢,以殲滅南翼蘇軍主力;隨後德軍將進軍高加索地區,進而徹底征服高加索油田。按照希特勒的作戰意圖,高加索油田才是德軍需要征服的最終目標,但是這一行動卻存在著一個很大的隱患。按照德軍的作戰計劃,當他們到達羅斯托夫——斯大林格勒一線後,德軍需要轉向東南才能進軍高加索,這樣就會沿著頓河形成一個漫長的側翼。為了消除側翼的威脅,德軍在制定計劃時決定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部分兵力,以牽制該方向上的蘇軍,進而保護A集團軍群的側翼安全。

兵分兩路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這其中同樣存在著麻煩,因為德軍現有兵力根本無法完成如此龐大的作戰行動,所以這就決定了兩路德軍的力量必然會有主次之分。儘管斯大林格勒是一處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業基地,但是受限於兵力的制約,德軍也不可能在這一方向上投入太多的兵力。綜合以上種種因素,德軍便制定了“高加索為主,斯大林格勒為輔”的作戰計劃,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這一計劃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自從鐵木辛哥在哈爾科夫再次經歷慘敗後,蘇軍便改變了防守策略,他們開始有計劃的後撤,將德軍引入蘇聯腹地後再行消滅。蘇軍的這一策略保存了有生力量,德軍殲滅蘇軍主力的企圖徹底破滅。蘇軍的主動後撤並沒有引起希特勒的警覺,反而讓他產生了“蘇軍實力即將耗盡”的錯覺,於是他開始相信德軍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錯覺給德軍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原本參加高加索戰役的第11集團軍被他調往了列寧格勒,而佔領斯大林格勒也成了德軍另一項主要作戰任務。由此引發的後果就是,德軍在兩個方向上的力量均遭到了削弱,以致兩路德軍都無法完成作戰任務,而這就是斯大林格勒悲劇產生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希特勒聽從莫爾德的建議,將進攻的重點依舊放在高加索方向,那麼整個戰役的進程恐怕都將會被改寫。當時,A集團軍群的先頭部隊距離黑海沿岸的油田只有數英里之遙,如果他們能夠得到有效的增援,顯然勝利將會屬於德國人。屆時,A集團軍群再掉頭北上,與B集團軍群匯合後,斯大林格勒也會變成囊中之物。


戰情解碼


要假設德軍改變作戰方針,就必須假設蘇軍的應對措施變化,否則探討戰役的走向是沒意義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是德軍是佔先機的,從哈爾科夫一直打到伏爾河畔,但在蘇軍調整防禦後,尤其是蘇軍下達227號命令後,德軍的進攻就停止不前了,此時德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停止對城市的攻堅,從其它地方渡河,繞到斯大林格勒的東面,蘇軍斯大林格勒的防守就崩潰,或者就地轉入防禦,等條件成熟時再進攻。可德軍錯就錯了為了一爭奪一個對方統帥名子的城市,把大批有生力量全陷進去,兵力不足時還不改變作戰方針,把防守側翼的軍隊也調入巷,有點象賭徒瘋狂下賭注,根本不象是在打仗,使蘇軍在艱苦的防禦中發現德軍已暴露的側翼,蘇軍不再往城裡投放兵力,而集中新到的師團部署在南北兩翼,當判斷德軍已用完最後一點力時,蘇軍發動大反攻,一下包圍了德軍的三十多萬人。從德軍的失敗過程,到蘇軍的反攻,都印證了中國古老兵法中的一個樸實思想,就是敵變我變,德軍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從作戰方面看,犯的就是敵變了我還不變這條錯,簡直是書呆子打仗,如果對手也是個書呆子,那就要看誰呆的歷害,如果對於靈活善變,那就要吃大虧。


手機用戶62548063670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歷史沒有假設,但我們可以推演假設。在討論假如德軍不進行斯大林格勒戰役,會對東線戰局造成怎樣的影響時,筆者以為首先需要搞清楚德軍為什麼要進行這次戰役。實際上,斯大林格勒戰役與同期進行的高加索戰役是1942年德軍南線攻勢的兩大組成部分,而且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1942年夏季,希特勒親臨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與德軍將領們籌劃南線攻勢。


希特勒的統帥部在蘇德戰爭的第二年設定的戰略目標是奪取高加索的油田,為堅持長期戰爭獲取寶貴的石油資源,並打擊蘇聯的戰爭潛力。然而,從1942年夏季東烏克蘭的進攻發起線到裡海之濱的最終目標巴庫,其直線距離超過1200公里,這意味著德軍重兵集團向高加索進軍的同時,也要確保漫長的側翼不受到蘇軍的威脅,否則就會被切斷後路,不僅搶不到石油,還會損失大量兵力,因此,希特勒後來將南線德軍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前者主攻高加索,後者主攻斯大林格勒,而德軍攻擊斯大林格勒的主要戰役目的就是為了確保A集團軍群進軍高加索時的側翼安全。另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業基地,奪取這座城市意味著將切斷伏爾加河的航運,摧毀一處靠近前線的武器製造基地,同時在戰略上向北可威脅莫斯科,向南可攻略高加索,在這樣的戰役背景和戰略利益驅使下,德軍必須進行這次戰役。

德軍1942年夏季攻勢的推進概況,可見到1942年11月中旬,其前鋒距離巴庫還相當遠,其兵力被大量牽制在斯大林格勒,根本無法深入高加索。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德軍南線攻勢中,高加索才是主攻方向,而斯大林格勒是次要方向,但隨後的戰役過程卻出現了喧賓奪主的局面,斯大林格勒成為戰場的焦點,不僅消耗了大量德軍兵力,還使一個精銳的重兵集團軍被包圍消滅,從而創造了東線戰場的轉折點。筆者以為,1942年德軍南線攻勢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兵力不足以同時完成奪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大目標,但是德軍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蘇軍的頑強,最終走向失敗。假如德軍不進行斯大林格勒戰役,那麼也就很難保證高加索的側翼安全,也就意味著實際上整個南線攻勢都將無法推進。對於德軍統帥部來說可能要對整個南線攻勢計劃推翻重來,包括重新設定戰略目標,或者直接轉入守勢。

在斯大林格勒廢墟中苦戰的德軍。


如果要對歷史進行改寫,筆者以為1942年德軍在南線應該首先集中兵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實施全力進攻,不與蘇軍陷入巷戰,而應在更寬廣的正面突破伏爾加河,從側後包圍這座城市進而奪取之,哪怕最後全軍撤回伏爾加河西岸,與蘇軍隔河對峙,都要好過在瓦礫廢墟里流盡鮮血。在確保牢牢控制斯大林格勒方向之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高加索作戰(有可能推遲到1943年春夏)。再退一步說,德軍在1942年放棄攻勢,全線轉入防禦,等待蘇軍發起進攻,並在防禦戰中大量消耗蘇軍的有生力量,同時消化1941年戰役獲得成果,積蓄力量在1943年重啟攻勢,或許也是一個可取的戰略選擇。如果按照這一決策,蘇德戰爭很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進而延長整個二戰的進程。但是,可以肯定,擁有深遠縱深的蘇聯即便是歐洲部分全部淪陷,其政權依然會在西伯利亞存續,並在美國的支持下恢復元氣,再圖反攻。斯大林格勒戰役進行與否都不會影響二戰的結局。個人觀點,歡迎討論指正。


崎峻戰史


如果不打,世界格局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斯大林格勒戰役成功的消耗了法西斯的戰力,特別是挫敗了希特勒吹噓不可一世的法西斯,為我國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去對抗日本,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場戰役,戰爭將會無限延遲下去,希特勒可能會比美國更快的研製出核彈,到了那個時候,估計現在還是帝國主義

如有其他想法,歡迎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