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動畫片,都有哪些是美國買下日本版權再改編的動漫作品?

小刺蝟吃蘿蔔



《太空堡壘》------ 一部太空動畫版的《戰爭與和平》
(日本原作:《超時空要塞》;《超時空騎團》;《機甲創世紀》)
(美國改編:《ROBOTECH》)


上世紀80年代前後,美國從日本引進了一批動畫作品(幾乎皆以超級機器人或機甲題材為主),加以增刪和拼接,改編為適應其本國觀眾習慣和市場口味的作品,在其本土播出,這幾乎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一種商業模式。

而《太空堡壘》無疑是這些改編作品中最為成功的上上佳作、一顆最為耀眼的寶石,至今仍在散發著它輝煌絢爛的光芒。

1985年,美國金和聲公司將源出日本的三部動畫《超時空要塞》、《超時空騎團》、《機甲創世紀》經過大刀闊斧地增刪修改,重新拼接為一部總長達80集的鉅作,重新起名為《ROBOTECH》。對應三部日本原著,該作也分為三大版塊,分別為:第一部《麥克羅斯傳奇》;第二部《機器人統治者》;第三部《新生一代》。

《ROBOTECH》後被中國引進,再次由中國的譯製者們改名為《太空堡壘》,從此開始了它在神州大地上數十年來的傳奇。



《太空堡壘》不僅是上世紀機甲動畫的傳世經典,也是美國改編日本動畫的最傳奇之作,更是中國大陸上譯的巔峰之作。

不同於《變形金剛》的張揚與華麗,《太空堡壘》並不以機器人戰鬥為主要元素,而是以 戰火紛飛中的愛情、不同種族間的包容 為主題,以 反戰與反思 為靈魂,譜成一部 歌與愛 的燦爛篇章。



宏大的史詩感之外,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中國大陸各電視臺熱播的《太空堡壘》,更以其真摯細膩的愛情演繹,啟蒙著當年將要步入青春期的一眾少男少女們。



整部《太空堡壘》也堪稱一部“太空羅曼史”,其中愛情戲之精彩,對戀愛中的人物內心表現之細膩,毫不遜色於後期的各種偶像劇(包括大陸港臺日韓),至今看來仍令人在感動之餘不由得歎服。

其中尤以第一部的愛情最為纏綿曲折,瑞克、麗莎和明美三人第一次向那個年代的孩子們科普了什麼叫做“三角戀愛”。

不得不提的是,第一部中的《雨夜》和《私人時間》這兩集,更是罕見的純愛情劇集。

------ 在那個高唱著“要把世界每一個角落都種滿太陽”的年代,《雨夜》這一集令多少青澀少女從此愛上了下著小雨的夜晚,愛上了那帶著淡淡憂傷的情調。

------ 在那個宣揚大公,鄙棄私人的年代,《私人時間》這一集又令多少懵懂少年體味到了這個“私”字的另一番莫可名狀的甜蜜。


綜上,史詩般的演繹、深刻內涵的劇情,無不令當年中國大陸的孩子們耳目一新,也就此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別開蹊徑地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以至於該作在中國80後中至今擁有一大批忠實受眾

------他們的大本營叫做【太空堡壘中國聯盟】,而不稱為“超時空要塞中國聯盟”;

------他們心目中英雄的名字永遠都是瑞克.卡特,而不是叫做“一條輝”。





《星球大戰》------ 日系超級機器人的中國熒幕首秀
(日本原作:《戰國魔神豪將軍》;《亞空大作戰》)
(美國改編:《Macron 1》)

“在遙遠遙遠的未來,黑星和他罪惡的軍隊為了控制整個地球而發動戰爭,他們唯一的對手是科學家詹姆斯·查格爾博士和他的精銳勇士。他們在一起,是不可戰勝的;他們在一起,就是麥克瑞一號!”


原作是來自日本的《戰國魔神豪將軍》,被美國買去版權後,經過重新剪輯和製作(還整合了同為日本出品的《亞空大作戰》),其角色設定和劇情編排幾乎完全成為了另一部作品,就連片頭OD和插曲也被美國人換成了極具美式風格的音樂(每一集中主角們整裝出發的配樂是邁克爾.傑克遜的《Beat It》)。

被美國人改得面目全非的這部作品,又在上世紀80年代初被中國(從美國)所引進,是為中國大陸上映的真正第一部【超級機器人】題材的譯製動畫片。(而且是分體組合式的超級機器人系,比《變形金剛》的引進還要早上幾年)

當初的譯製者們別出心裁地為這部作品改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 《星球大戰》。這對當時從未接觸過超級機器人題材的大陸孩子們乃至國人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具科幻氣息的片名,但其與美國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的撞名,也同時埋下了其在此後幾十年間,被後者不斷邊緣化(以至於在搜索引擎輸入“星球大戰”這四個字,得到的結果幾乎全是後者)的伏筆。。。


值得一提的,是該作的幾位正派和反派角色的設計,在當年很具代表性。

首先是正方的巾幗英雄:凱瑟爾(日版名為 島田裡美)


在人們對日系美少女的視覺認知還僅停留在纖弱的鄰家小妹花仙子小蓓的年代,這位 身材曼妙、英姿颯爽 的女主,以其溫柔體貼而又俏皮開朗的鄰家姐姐形象,不知曾成為當年多少小男生們心目中的第一任女神。

(另一位童年女神應該是《非凡的公主 希瑞》,不過希瑞的到來應該還是晚了一兩年)

在原著中島田裡美是個日法混血兒,而且在《戰國魔神》的後傳:TV版動畫電影《時之異邦人》中作為第一主角,有著更加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


而反派中最出彩的角色要數下面這位 ------ 阿漢王子


每次出場都優雅地手持一隻高腳杯,傾斜的杯中輕晃著半杯紅葡萄酒;即使在戰鬥中,也是一派滿不在意的閒雅意態;還時不時變魔術似地拿出一支紅玫瑰;總是在追求藝術和美感;對於女性非常有禮貌,即使對方是敵人(阿漢王子曾輕描淡寫地對島田裡美示愛,但似乎只是出於他性格中一貫的調侃);這個壞蛋角色實在讓當年的孩子們恨不起來。

如果說島田裡美當年迷倒了一眾小男生,那麼恐怕阿漢王子也曾令許多小女生第一次領略到了什麼叫做“瀟灑”和“紳士”。


此外,另外幾位正反派角色的身世和結局也都很有意思(保證令你意外),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戰神金剛》 ------美國“剪刀手”超級混剪下誕生的弗蘭肯斯坦
(日本原作:《百獸王》;《機甲艦隊》)
(美國改編:《VOLTRON》)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廣闊的宇宙空間裡有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它就是------ 戰神金剛!宇宙的保護神!一個超級機器人!善良的人熱愛它,邪惡的人害怕它。由於戰神金剛的出現,銀河系才有了和平。。。”


同樣是在20世界80年代初,美國將源出日本的《百獸王》和《機甲艦隊》這兩部作品引進本國,一番刪改拼接後,起名為《VOLTRON》。

該作被中國大陸引進要晚於上述兩部作品(應該大約在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了),當時《變形金剛》的風暴已吹過了整個中國,或許是想蹭蹭《變形金剛》的餘熱,故將該作中文名字定為《戰神金剛》。

有趣的是,美版將原《百獸王》的部分作為第一季,原《機甲艦隊》的部分作為第二季;而中國大陸引進後,在國內電視上的播出順序恰與美版相反。


相比上述前兩部作品,《戰神金剛》的劇情與人物性格刻畫,就沒有那麼深刻了。相對沒什麼好說的。(尤其是《百獸王》的世界觀居然是類似中世紀王國的設計)

【百獸王】的五位駕駛者(黃金旭、銀貴、黑鋼勇、錫石宏、青銅強)在人物形象上設計得倒是各有特色,可惜在劇情中的表現就不太鮮明瞭,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黑鋼勇在前期就領了便當,此後其位置就一直由阿勞拉公主替代)

【機甲艦隊】的駕駛者多達15人!如此多的人物,根本沒有足夠的劇情空間來展示個性,更是註定其面目模糊,泯然眾人矣。

同樣,兩季的反派也是些臉譜化的壞蛋,除了“陰險狡詐”“兇惡殘暴”的標籤,實在缺乏鮮活的靈魂。

如下。這兩部中少數能給觀眾留下點兒印象的,恐怕也就只有《百獸王》中的阿勞拉公主和《機甲艦隊》中的加賀遙了。


雖然人物塑造乏善可陳,值得講講的,倒是這兩個超級機器人的機體設計。


先來說【百獸王】

嗯,五虎百獸王。

好吧,它的原設定其實是五隻獅子,但它們怎麼看也沒有雄獅的鬣毛啊。而且這明麗養眼的五彩配色,若配以中國化“五虎上將”的元素,一如傳統年畫般吉慶討喜,所以我還是更喜歡將它們看做老虎。

憑心而論,在那個時代,機器猛獸5合1的設計還是非常有創意的想象,至今堪稱經典設計。(喜歡的可以去買近年的超合金魂系列)


再來看【機甲艦隊】

迄今為止,其“15合1”的設計,仍堪稱是分體數量最多的超級機器人。

這15合1並非簡單的樂高式拼插,其15個小型機體共分為三組,可以分別作為 海、陸、空 的戰鬥小隊,

而且每組的5個小型機體還可以初步組合為代表 海、陸、空 高級戰力的中型機體,

最後,這海陸空三體合一,才成為我們熟悉的巨型機器人形象。

這種設計不得不說非常具有可玩性(作為玩具來說簡直堪稱百玩不厭)。


好啦,以上就是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三部【由美國從日本引進改編,又由中國從美國引進播放的動畫作品】。

其他還有諸如《賽車手》和《星星艦隊》等類似經歷的作品,但在中國大陸受眾不廣,知名度較低,就不一一贅述了。


【補充. 題外話】

其實當年的“日美合作”還有另一種模式:

即日本出品玩具(但沒出動畫),美國從日本買下玩具版權,自己製作動畫。

該模式下最經典的作品,想必無人不知其大名,沒錯,它就是《變形金剛》。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孩之寶公司從日本TAKARA公司購得其變形機器人玩具的版權,轉給MARVEL(今天稱之為“漫威”)開發變形金剛的角色以及背景故事。

雖然變形金剛是日本的原創,但必須佩服美國這次的改編水平,可以說沒有孩之寶,就沒有今天的變形金剛。美版98集《變形金剛》動畫,永遠是所有美版、日版、漫畫版、真人電影版等變形金剛中最為經典的作品。


而幾乎在完全相同的模式下的另一部作品,其境遇就遠遠不如《變形金剛》幸運了。

那就是同時期出自日本的《天威勇士》。

說《天威勇士》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我說《百變雄師》,大家就恍然了吧。

如上對比圖,怎麼樣?不說的話,真的想不到這倆其實是同一系列玩具的衍生動畫吧?

系出同源的機體,其動畫形象在美國被毀得簡直是面目全非。

雖然論劇情創作,美國在《變形金剛》和《太空堡壘》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論動漫機甲的作畫,果然還是要數日本啊。



【THE END】


紓翁


在日本ACG(俗稱二次元)愛好者中,有一類作品被稱之為神作:風格獨特、劇作有深度、具有藝術性、有廣泛深遠的影響力。如果嚴格按照這一標準篩選,符合條件的ACG作品並不多,比如大名鼎鼎的公認神作《EVA》,最近正火的《攻殼機動隊》(以下簡稱攻殼)也是其中之一。

士郎正宗在1989年創作《攻殼》漫畫時絕對沒有想到, 28年後,好萊塢會將他的漫畫改編成美式科幻大片,並且亮出了頂級陣容,我們的女神“寡姐”斯嘉麗·約翰遜飾演少佐草薙素子,北野武老爺子飾演荒卷大輔。

當年這部基調灰暗的漫畫並不被看好,然而連載一段時間後,隨著複雜縝密的劇情展開,很快成了當時的大熱門,1995年經手頂級動畫導演押井守的劇場版獲得巨大成功,與2002年神山健治導演的TV動畫版一同被奉為科幻動畫神作,川井憲次與菅野洋子分別為劇場版和TV版所做的配樂亦成為經典。

  95《攻殼》劇場版

如今國內影視劇不講IP都不好意思出門,其實好萊塢在開發IP方面早已有幾十年的優良傳統,他們不僅善於挖自家產IP(漫威、DC等超級英雄系列),更是佈局全球,比如英國IP(哈利·波特系列)、丹麥安徒 生童話、德國格林童話(迪士尼公主),日本龐大的二次元資源當然也不會放過。

 04《攻殼》TV版

日本二次元與好萊塢是對相親相愛的老夥計了,翻拍的電影可不止《攻殼機動隊》,其實你喜歡的那些日本漫畫早被好萊塢買走了。

1.好萊塢改編日漫:已上映電影

七龍珠Dragonball Evolution (2009)

想必國內的80、90後們小時候多多少少都看過《七龍珠》吧,鳥山明創作的《七龍珠》漫畫及改編動畫,不僅在日本創造了銷量奇蹟,也是我們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可是看上面這張海報,你能認出來這是《七龍珠》?

  《七龍珠》動畫

中美合拍,20世紀福斯發行,香港導演執導,周星馳製片,加拿大演員主演,周潤發參演的,日本漫畫,可以說非常魔幻了。豆瓣3.7分,喜歡主動踩雷的可自行嘗試,童年被毀概不負責。

拳皇 TheKing of Fighters (2010)

日本SNK公司旗下1994年發售的這款著名街機遊戲《拳皇》有多火,說出來你肯定知道。

不管你有沒有玩過這個遊戲,只要提到遊戲中的角色,不知火舞、草薙京、八神庵…這些名字哪一個不是耳熟能詳。去年張嘉佳老師在努力賣情懷的《擺渡人》裡還加入了金城武與街頭混混鬥拳皇的情節,因為拳皇玩不過金城武,導致小混混惱羞成怒一悶棍把張蓉容打失憶的感人情節至今仍刻在我深深地腦海裡...

 動畫版《拳皇》

這個超級IP,除了動畫、漫畫、小說等等一大堆正牌衍生品外,還有一部由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合作製作的真人電影。MaggieQ出演不知火舞。看了這部電影,你就會發現什麼叫漫改真人不如cosplay。這拍的也太隨意了吧?!豆瓣評分3.0,很對得起電影質量了。當然MaggieQ還是很漂亮的。

明日邊緣Edge of Tomorrow (2014)

原作是日本作家櫻坂洋著科幻輕小說《All You Need Is Kill》(殺戮輪迴),後由著名漫畫家小畑健執筆改編成同名漫畫。講述八爪魚一樣的硅基外星人攻擊地球,男主加入一支對抗外星人的雜牌軍,第一次上戰場就戰死,卻在死亡一瞬間回到出擊前一天,從此他在出擊-戰死中不斷循環,在絕望的令人崩潰的時空循環中,他不斷學習戰鬥技巧,找尋打敗外星人的方法,並且遇到了女主角,展開了一段特殊的感情。

變形金剛系列

《變形金剛》系列雖是美國大片,但也和日本有密切關係。這些從動畫到電影,拍完一部又一部的汽車人,其實是玩具公司的陰謀。

1984年,美國的孩之寶與日本TAKARA兩家玩具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個系列玩具,隨後又推出了以玩具形象為主要角色的系列動畫和電影,這就是有一半日本血統的《變形金剛》系列。

當年那些看動畫的小屁孩,長大後看到心心念唸的汽車人,用現代電影技術加工後以及其酷炫的姿勢在大銀幕上旋轉跳躍變身,是多麼的激動,電影院出來馬上怒買十斤玩具!

可以預見,只要孩之寶和TAKARA還想繼續賣玩具,《變形金剛》的影視開發之路就不會停下來。


水墨俠


超時空要塞,攻殼機動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