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深圳这座大城市?

清史宴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

这几天辛苦的奔波着,仿佛一滴水滴入了熙攘涌动的人海中,仿佛一缕风划过高楼林立的阴影下,却又仿佛从未出现,了无痕迹。

今天终于有时间可以稍微休憩片刻,来回味来思考,此刻我正站在蛇口一个我不知道名字的十字路口,静静的从现在回到这个城市的过去,回到了故事与梦开始的地方。那一年,小平同志手指一点,那一年袁庚携剑南下;那一年历史握起了笔,人民磨起了墨,在这片白纸般的土地上,绘起了宏伟的蓝图。

而今,我的目光所及处,几排三两层稀稀拉拉的老旧小楼后面,是一座座高耸入云、霓虹炫彩的摩天大厦。我安静的站着,我好似听到了小楼无路可退的叹息,更像是听到了大厦张牙舞爪的咆哮。故事到了高潮,文明的冲突与征服,历史的推进与碾压,四十一年了,哪里还找得到当年小村鱼港的浩海洼田。

现在我站的地方,已经是我在这个星球上到过的纬度最低的地方了。经过这几天的徒步奔走,蛇口这地方,果然是战场的最前沿,与深圳新的市区还是略有不同,新城区仿佛更像个出生即身着华服的“二代”继承者;随处可见的现代化写字楼,CBD,满大街的高端品牌咖啡厅,那些西装革履光鲜亮丽的青年,喝着咖啡用半中半洋的话术高谈阔论着,张嘴就来的B2B.C2C.OA.KPI,却好像从未关心过那环境的一切是怎么来的。而这里才是真正打拼的先驱,街面上,小巷间还是有很多的夜市路边摊,光着膀子喧哗喝着啤酒的人们,全国各地的方言随处可闻,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依然保留着那股拼搏的影子,奋斗的气息;同时也在时刻提醒所有的人,诉说着这里的过去与曾经;是这里的汗水造就繁育了那一颗颗发展改革的种子,才有了深圳新城乃至全中国今时今日繁华优秀的“二代”城市与人群。

走到这里,心很平静,万事开头难。时至今日,这里经历了四十年,地方如此,人也如此;假如,给我四十年,我又将会是怎样,我又将会在哪里?是继承还是先驱?!



皮皮要努力哟


好像我最有资格评价深圳的人群之一吧!从小在上海长大,在北京大学、研究生、工作10多年,现在居住在深圳!人生的各1/3在中国的三个一线城市度过(海外经历就忽略啦),最终选择深圳,并放弃上海户籍入户在深圳!

1、深圳最吸引我的就是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绝大多数的店都是开得很晚,你所需要的生活便利都在很易获取的距离

2、优秀的环境:深圳的环境在当下举国都是雾霭笼罩中尤为难得,有山有海、绿树成荫、空气湿润,我最受不了的是北京的干燥和极其糟糕的环境,不是黄沙就是雾霭,上海冬夏太难受

3、城市规模适当:北京太大,上海太杂,城市的拥挤度确实是深圳挤了点,但交通便利,开车的拥堵程度比北京、上海好,而且因为不是特别大的城市,去哪里都方便,开车最多一小时基本可以到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

4、城市年轻有活力:虽然也有老人,但多数是候鸟型的,照顾孩子的后代或者来避寒躲雾霭的!城市因为年轻缺乏人文沉淀,但去广州很方便,去香港很便利

5、没有排外意识,来了就算是深圳人,没有北京人那种皇城根下的目空一切、胡侃乱说骂大街的八旗作风,也没有上海排挤、瞧不起外地人的自以为是的优越感。真正的土著很少,都是异乡人,没有代沟,相互容易沟通,说着一样的普通话!

6、创新意识和城市文明比较强:重新不多说了,可能很多人会计较城市文明,觉得深圳不沾边!对不起,我说的城市文明是现代都市的文明,可能城市管理上比不上上海,城市管理级别上无法与北京相比,但胜在深圳政府是三个城市中最有钱的,所以城市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可以有钱改造!何况城市文明更多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想意识的开放程度、隐私保护意识、忧患意识和自我批评意识、城市管理者的服务意识等

7、物价相对便宜:无论是超市的打折促销程度还是餐厅的消费水平,深圳与上海、北京同档次的相比要便宜不少!可能大拍档比他们贵,但一般的餐厅到高级餐厅,价格还是相对合理,不像北京,以公款吃喝为主,高级的餐厅像火箭一样闯出好几个层次,同样的中产水平,个人感觉生活层次高于上海、北京,因为不是土豪,只是有房有车的中产,所以只谈中产阶层的直觉

当然,深圳虽列为一线城市,但城市沉淀太短,城市规模和城市管理者的层级不够必然导致在就医、学校、文化展览、音乐欣赏上不够层次和档次,但胜在靠近香港近,广州近


摩卡我最大


来深圳已有16个年头。第一次从内地到深圳是高中毕业,1991年,穿着时尚流行的大花短裤,跟姐夫的弟弟骑着深圳出产的中华变速车(当时要七八百一辆),从通心岭一直骑到蛇口海上世界。中途在小人国(民俗文化村前身)玩了一圈,当时觉得门票好贵,要二三十元。深南大道转去深圳大学是柏油路,时常有解放牌卡车穿梭,单车这一路骑到深圳大学里面。学校有门卫值勤,姐夫的弟弟刚进校,教我被问到,就说是"活身(学生)",于是说了第一句粤语。学校环境太美了,4人间的宿舍看得我目瞪口呆。食堂一大碗绿豆粥只要五角钱。刚从湖南某中学毕业的我哪里有过如此"待遇",自然是狠狠喝了一碗。随后骑到海上世界,上船花钱玩了一些射击之类的小游戏,在女娲补天塑像前留影。塑像后面跨过栏杆就是海,栏杆下面的礁石上密密麻麻的花蟹,人一走近,四下散去。

1998年,想到深圳觅工,住上梅林,上梅林最漂亮的楼盘碧华庭居开盘,一到傍晚每户(空房)都亮起灯来。那时想,要是能在这有套房就好了。春节,还与家人到碧华庭居小区逛了逛,心旷神怡。若干年后,没能在那买房,倒是中学同学帮我实现了愿望。

来深十多年,换了三家单位。日子越过越充实。感觉到深圳最大的变化是,眼界开阔,信心满满,机遇遍地,挑战多多,实现了人生的不敢想象,也让自己认识到自己居然具备如此的可能性。记得在内地上班的第一天,同办公室的老同事退休,正在收拾桌子,当时就想,这辈子就这么过了吗?一眼看到头, 内心竟然有了不安。到深圳,发掘了自己的潜能,才发现原来自己其实"挺行的",得到的回报,也让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与满足。以前怕深圳,怕自己没有能力承担,现在归纳就是,挑战激发了原动力和创造力,让你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已过不惑,仍觉得自己在路上,心态仍旧停留在二三十岁,不去想遥远的事。在深圳,五年以后的事从来就不敢想象,变化之大,你无法左右。我想,这也许就是人生的魅力罢。


纸马无缰


今年我有幸到深圳工作了三个多月,对深圳有稍微一点了解。然后在这三个月的经历当中,我发现它非常的招人喜欢。

首先说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大家都知道深圳市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他当初因为改革开放而兴起。很多人对深圳的了解就仅止于此,但当我去到深圳的时候才发现,它除了有靠近香港这个优势之外,他的城市选址非常的好,他的北边是山,南边是海,气候非常的舒服,哪怕在冬天广州冻手冻脚的时候,深圳依然是非常非常的温暖。

然后深圳的市貌也非常的美,深圳因为毗邻港澳,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它非常的摩登。他的百货商场都非常的现代化,像万象城、万象天地、欢乐海岸,还有一方城,这些商场都是极大的综合体,集吃住娱乐型于一体,内容非常的丰富,国际大牌云集,特别的好逛。

它的城市规划还非常的好,他的道路是田字形的,横平竖直,没有那么多的高架桥,走起来四通八达。深圳会出现交通缓慢的情况,但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拥堵。像北京的拥堵情况就非常的严重,广州也会堵到停下来,但深圳真的不会。

然后深圳这城市包容度非常的高,因为深圳他其实算是一个移民城市,本地人并不多,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大家都会非常的体谅大家,我在这里的这几个月当中,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善意。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深圳的服务业非常非常的发达,在我去过中国那么多的城市当中,深圳的服务业也许是全国最好的。在我心里面,他的服务员都非常的训练有素,服务的规范都非常的有国际化水平,让你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苏以文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深圳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城市之一。

我在深圳上过班,深圳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很干净的城市,环境优美,气候良好,人民素质高。

深圳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城市,深圳是一个创业之都,创新之都,创富之都,科技之都……

在这里,有很多全国各地怀着梦想的年轻人在打拼,在努力,在奋斗。因为深圳是个包容的城市,不排外,所以很受外省人的青睐。

今年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已经取得了骄傲的成绩,我相信未来的深圳会更加辉煌,更加发达,让我们一起来祝福深圳吧!


痴情汉子单身汪


深圳这个城市很繁华,可是每个繁华的后面都会有那么一些黑暗的东西,在我看来,深圳外人多,我在深圳住了二十年了,看着人来人往,现在我在广州呆了快三年了,感觉两个城市是有很大的区别,广州是个比较市民的城市,它有更大的包容,而深圳这个地方,竞争激烈,而且都向钱看吧,反正在深圳钱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钱人就会变坏!也许我是有点极端吧,可是怎么说,对于深圳这个城市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只是当你在那里生活久了,也就这么一回事.

其实如果有在深圳创业的也可以了解一下深圳的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只要你是深户或者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具体的大家可以去关注深圳的创业扶持资金申请的公众服务号:深圳市创业帮扶平台


深圳创业帮扶


来深圳5年整,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吧,算不上评价。

首先要和北京上海比,现看几个数据:

1、北京面积164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70万,每万人可占地7.56平方公里;

2、上海面积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10万,每万人可占地2.63平方公里;

3、深圳面积19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80万,每万人可占地0.91平方公里。

乍一看数据就有点感觉不宜居,是的,不宜居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就是没有生活的气息。

第一、一个城市的走向很大程度上看政府的态度和能力。深圳的定位就是一个“快”字。这也是深圳的初衷。地铁发展特别快,道路扩修很常见,就是为了让住在远离办公地点的年轻人在路上少堵一会儿。路修的好,但是深圳的关内是禁电动车的,这个在全国来说很少见的。

第二、从人口组成上来看,深圳没有本地人。有人说过年的时候深圳只有100万人。这不是开玩笑。没有本地人,就不会排外,请你看看旁边广州的本地人排外吗?本地人除了排外的功用之外,更大的功能是去倒逼政府,不让政府去无限度的“侵占”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朝阳大妈最大的用处。

第三,社会服务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学校和医院,从人均占地面积来看,深圳的水平是远远低于北京和上海的。深圳很多年轻人,很多孩子因为安排不了学校所以一直在老家。这些年轻人很快就会回老家的。深圳留不下人,就永远不会有本地人,有了本地人,发展必然受限。

第四、商业体的问题。深圳的商圈里面什么最多,吃喝的最多。这也是这个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深圳的车牌已经5万还多了,衣食住行还是在深圳这个城市最重要的消费。

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深圳的人口结构是失衡的,等到什么时候有比较多的年轻人留下来,有比较多的老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再谈宜居吧。


其实,90%的年轻人的梦,在深圳很难实现,只是他们的梦成就了深圳。


Z 先生不插图


我是一个从汕头来深圳的人,1990年8月份开始留在深圳工作,刚开始是汕头一家高低压电器厂驻深办事处的业务员,办公室及住宿二合一,在深圳和平路的华侨酒店包了一间房。酒店设施简单,就四层楼,每一层楼都有一个总台,总台的服务员像母狼一样狠狠地盯着每一个人,特别是衣着暴露的女子要想进入房间,身份证登记后还要问清从哪来、有什么事、几点走?女孩进了房间后你的房间门一定要打开,以备服务员不时地路过查看,如若关了门,保证三分钟马上就有服务员敲门,而且还是带着钥匙来敲门的。那时候我年纪小,李月娥部长动不动就会教育我几句,特讨厌她,背地里总骂她肥蛾。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去楼层的总洗手间刷牙洗脸,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聊天的声音大一点,杜姨就会从服务台过来骂人,老太太一开声,所有的住客都不出声了,不过我倒不怕杜姨,她偶尔会把员工食堂的叉烧包打包给我吃,香味扑鼻的叉烧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而且内部食堂供应的东西,住客是买不到的。每天晚上必须打电话给汕头厂长汇报工作的事情,是一个令人烦恼的事,那时候打电话要到楼层总台拿长途电话单填写号码,由值班服务员报给总机,总机叫通长途电话后再通知到房间并转进房间分机,总机的服务员可千万别得罪,你要是等太久没电话进来打总机电话去催促,轻则叫你等一下啦催什么催,重则被教训一番甚至今晚的电话再也不帮你拔了,聊电话不能太久,否则总机会插线进来提醒你别人也在等线路打电话。我在深圳的第一年不能回汕头的,一个要坐公交车熟悉这个城市,另一个原因是我的师傅(也就是办事处的负责人)是个揭阳人,表面上整天笑嘻嘻,可从86年开设深圳办事处以来,没有一个业务员能呆过两个月,总是被打小报告,而且我的师傅业务能力很强,所以,被撵走的业务员只能回厂里下班组干活,90年代的时候流行一句话:一供销二华侨,意思就是供销人员是个肥缺,又有工资又有补贴还有奖金,日子过得挺滋润的。我终于熬过来了,第一年釆用了最笨的方法,毎天跟我师傅去哪、找谁、谈什么事、哪个单位,我都记下来,隔一段时间再去找名单中的人时,记下地址、电话、职务。第一年的下半年,我终于开始独立跑业务,和长城地产签了个大合同,并且通过长城地产公司认识了市机电安装公司。正当我在拿到合同高兴万分的时候以为可以向厂长汇报工作得到厂领导和师傅的表扬时,一盆冷水泼下来了,我的师傅开始防着我了,深房集团的工程"人大培训中心"的合同被迫转给我师傅去签,奖金没了不说,还得吃哑巴亏把打下深房集团的荣誉都给了我师傅。我想不明白但我忍了。第二年我师傅让我跑二线关外的市场并且向厂长提出把办事处现有的工作人员分成两组,由他和我各带一组,两组分别接订单但奖金合在一起算,按七三开。第二年很快过去了,他又向厂长提出让我带人去开拓惠州市场,那时惠州也就淡水这个地方有一些房地产公司在开发,但都是低层建筑,高低压成套电器的订单很小,而我在深圳二线关外的龙岗和宝安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客户却又得移交给他,我想不通啊。我与师傅的关系终于闹僵了,厂里在这方面也分别给我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师傅提出了承包深圳市场的要求,否则就撵走厂里派来的所有人员,换句话说就是要么接受他的要求,要么他就单干,一个聪明人也会百密一疏,我师傅在处理这些问题上触碰了底线,厂里的利益底线了,他可能没想过一个企业没了业务人员照样可以风生水起,可个人要和一个有实力的有品牌的团队斗,谈何容易?他在受到教训并付出了代价后,真的自己开了工厂。而我作为办事处的可能接班人,年纪轻轻的带着几个人开始运作办事处的业务工作,第三年年底厂里安排了业务科长及广州办事处的另一个业务员到深圳,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离职了,在保证不从事高低压电器产品的承诺后,拿到五千元的补助,开始了自己的一次又一次的创业,自己创业的难,用文字表达最少可以写一篇十万字文章,我只记得最难的时候,整整一个星期,我身上只有一块钱,饭钱都没了更别说烟钱,老婆孩子都放在老丈人家,我在几个比较好的朋友的工地上蹭饭蹭睡,就为了自己能东山再起,给自己一个交代,给家人一个幸福的家。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了塑胶机械的销售,深圳的龙岗、宝安这些关外地方,塑料制品厂的发展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对注塑机及周边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在这一行如鱼得水,直到现在我还是干这一行。在此,谨以此文感谢所有支持、帮助及给我挫折的人,我的人生,因为有你们而精彩!感恩所有爱我的人,从现在开始,我想要做的,就是回馈帮过我的所有朋友们以及更加的爱护我的家人!


塑胶机械


上下班:之前在北京,上下班单程怎么也得1个小时。在这里,半个小时。不过公交的拥挤程度和北京不相上下。而且深圳有一个特别让我觉得郁闷的一点是,公交上车的人,总是还没等下车的人下完就开始上。具体来说,公交一开门,能上的人就会马上上。根本不会估计“先下后上”这个在北京已经完全养成的规则。

交通:两者其实都挺方便的。不过习惯了在北京的4毛钱之后,来深圳,公交2元起步,地铁随便几站也是五块钱以上。堵车,目测不是特别堵。拥堵系数,0最小,10最大。北京拥堵系数为9的话,深圳的拥堵系数大概就是6的样子吧。

周边环境:两个城市周边其实都有很多周末可以游玩的地方。北京周边基本都是山,深圳周边基本都是海。深圳的海的话,南澳那里似乎是最好的了。在深圳东边大概100公里的样子。周末去冲浪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东冲西冲的水质可以完全和三亚媲美呀!

行业:本人IT屌丝狗。之前混迹北京几个还算不错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在深圳一家小公司。相比之下,深圳的公司很坑爹。非常不正规。试用期没公积金,公积金基数是深圳最低标准1800,而且系数还是5%。之前还有几个公司的offer,都详细的问了问,好多都不是特别正规。所以奉劝各位来深圳的同行们,要找靠谱的公司啊!坑太多了!

公司:找工作的时候,居然几乎每个公司都要面试者自带简历!(腾讯例外)这个让我很诧异,简历难道不是已经给HR,HR看了满意后才约面试的吗?为毛还要面试者自带简历?有几个人家里有打印机这种“办公设备”的?这个和北京的IT公司完全不一样啊!

工资待遇:就IT行业来说,北京和深圳在待遇方面差不多。就我个人而言,现在的薪资和北京最后一份工作的薪资一样。(北京最后一份工作干了3个月来深圳的)但公积金几乎等于没有,这让我觉得很坑爹啊!

其他方面,其实都差不多,建筑风格,全国都差不多。人的素质,也都相差


桂E小劳


深圳是一个幸运儿,是一个争气的幸运儿,幸运在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一飞冲天,40年的时间,竟然迈入一线城市之列,在世界上也声名显赫。这种发展机遇,可遇不可求,不是哪个城市都能赶上的。

评价一个城市,包括方方面面,吃穿住行、学医老幼,要说仔细的话,出一本书也不够,这里就宏观讲讲,主要是现状与未来发展怎么样,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总的来说,深圳是年轻活力之城,是科技创新之城,是商业贸易之城,是无限可能之城。

第一,年轻活力之城。

深圳官方宣布人口约1500万左右,但实际居住可能在2500万人。就人口体量来说,深圳已经是超一流,但是更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深圳的这么多人口,年轻人还占大头,与北京上海相比,老龄化更低。现在从民间到官方,不断在呼吁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而深圳,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意味着活力,意味着新鲜,意味着敢闯敢干,没有太多束缚,也没有太多的包袱。有人说,走在上海大街上,满眼银发,而深圳路上多数是匆匆忙忙的年轻人。

第二,科技创新之城。

深圳虽然大学科研院所不占优势,但是据资料显示,深圳的专利申请量是全国第一。深圳市政府单位序列里设有科技创新委员会,制定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深圳的很多大企业,如华为、大疆等,在本领域都是世界领先水平。全国电子类产品、互联网产品、医药产品的许多前沿产品,也很多是从深圳研发试验。深圳在专利转化为产品这个环节做是走在前面的。深圳诸多高科技企业充满生机,茁壮成长,朝气蓬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型城市,被誉为“中国硅谷”。

第三,商业贸易之城。

深圳的成功企业非常多,而且充满活力。深圳上市公司之多,质量之优,在全国数一数二,就体量和数目来说仅次于北京。北京主要是央企国企撑起大半边天,而深圳基本上是民企为主,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圳全国第一。网上流传:北京靠央企,上海靠国企,深圳靠民企,并非空穴来风。随便一数,平安、招行、腾讯、恒大、万科、平安银行、中信证券、招商蛇口、中广核电力、比亚迪等等。更有不上市的华为,目前更是风头正紧,在通信领域称霸。这么多优质企业在深圳诞生成长,用事实说明了,这块土壤适合商业扎根,开花结果。

第四,无限可能之城。

深圳野蛮生长了40年,但看不出他丝毫的倦怠。最近,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炉,深圳被定位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海洋产业中心。当然,国家层面来说,要考虑全局,政治因素肯定是第一位,要多给香港、澳门更多机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团结。就从城市本身来讲,澳门不在一个数量级,撇可不说。香港已经被深圳超越,而且香港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独占金融中心、自由贸易港之利,才得以巩固地位。广州是千年商都,但是广州在近10年的发展中,没有抢占先机,被深圳超越。个人觉得,大湾区规划的四大中心城市功能,其余三个的功能定位给深圳,深圳都能接住,而深圳的诸多优势,则是其他三城不具备的。我想,一纸规划也不会困住一座城的发展,深圳发展会有无限可能。

深圳,这个国家经济的试验田,你要想也把自己试验一把,就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