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絕句,如何理解絕句與格律詩的區別?

a398181531


問題:怎樣才算是一首合格的七言絕句,如何理解絕句與格律詩的區別?


前言

絕句就是指四句的詩,可以是符合格律的近體絕句,也可以是不符合絕句的古體絕句。所以說絕句可能是格律詩也可能不是格律詩,而格律詩中有四句的絕句,也有八句的五律、七律,也有多於八句的排律。

一、絕句有古體有近體

1、古絕句

絕句不一定都是格律詩,早期的絕句在南北朝時就有名篇傳世,當然大多是古體絕句,例如陶弘景的《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答齊高帝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

到了唐朝,雖然格律詩漸漸成熟,但是也有很多詩人喜歡寫古絕句,

例如李白的《靜夜思》是一首五言的平聲韻古絕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例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是仄韻古絕句: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相對比比皆是的五言古體絕句來說,七言的古體絕句就比較罕見了,但是也有詩人偶爾寫幾篇,例如李白的幾首古七絕,都是平聲韻:

《結襪子》 三平調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登廬山五老峰》三平調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唐朝孟郊的一首仄韻七言古體絕句《洛橋晚望 》: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宋朝曾鞏的古體仄韻七絕:《遊麻姑山 七星杉》

古杉蒼蒼橫鬥文,其幹十圍陰蔽野。應到夜深山月來,林色天光迷上下。

宋·蘇軾押入聲韻的七言古絕句《元豐七年訪慶老不見》:

押屑韻卷卷長廊走黃葉,席簾垂地香菸歇。主人待來終不來,火紅銷盡灰如雪。

2、近體絕句(律絕句)

在絕句中,七言大多是符合格律的近體詩,例如《唐詩三百首》中的七絕篇中,大部分都是近體絕句,例如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是一首平起平收的律絕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平起仄收的律絕句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五言的絕句中,古絕句和近體絕句的數量分庭抗禮,以《唐詩三百首》為例,其五絕篇中近體與古體幾乎各佔半壁江山。近體絕句例如王之渙《登鸛雀樓》,是一首仄起仄收律絕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宋之問《渡漢江》也是一首仄起仄收律絕句: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二、格律詩

格律詩中,四句的就是近體絕句(律絕句),上面已經介紹過幾首。

八句的五言格律詩簡稱為五律,例如:

王灣《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八句的七言格律詩簡稱為七律,例如:

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多於八句的格律詩成為排律,也分為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試帖詩大部分都是五言排律,例如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七言的排律數量比五言排律要少一些。例如杜甫的 《清明二首 其一》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結束語

很多人誤以為絕句都是格律詩,其實絕句早在格律詩定型以前就出現了,即使是格律詩定型以後的唐朝,也有大量的古體絕句。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寫好絕句得滿足篇幅、平仄、黏對、押韻這四個基本要素。首先篇幅:是每首四句,二聯,每句七個字。二是平仄要嚴格按照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而作絕句有四個基本格式一,平起仄收二,是仄起平收,三是仄起仄收,四是平起平收。三按絕句的黏對公式:第二句與第一句平仄要“對”,第三句與第二句平仄要”黏”第四句與三句要“對”。四,絕句用韻是隔句押韻。最後說明的是絕句不要求對仗,可對仗可不對仗。

七言 絕句與七言律詩的區別是律詩每首八句一,四聯。中間的二聯(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真正的想寫好一首絕句,裡面的學問太多了,太多了。因知識淺薄就簡單說這些,算是拋磚引玉吧!望頭條大師文友們多多賜教。


殘冬暖雪


七言絕句分古絕和律絕兩類,它們在格律上有著各自的標準和要求,這些形式上的要求這裡不準備詳述了。至於七絕和格律詩的區別,這個問題的提出者大概自己都根本不知道這些起碼的常識,所以問題顯得很傻。簡單說來: 除開古絕外,通常說的律絕本身就是格律詩,這兩者只是稱呼不同,其本質卻是同一樣詩體。由此可見,這位提出問題者提問的質量有多差!



疏影401


起源不同:律詩,定型於初盛唐間,成熟於中晚唐時期,絕句起源於漢魏六朝的樂府短章。

字句數不同:絕句由四句組成,每句有幾字就是幾言絕句,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

常見的絕句是有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通常每首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別稱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絕句不一定要對仗對偶。

不過絕句和律詩都是格律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