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工具书可以查文字在古韵中的平仄,写诗用的?

简化无常


因为古汉字中的古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所以能查到古汉字平仄声调的的韵书中必须分列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这样的韵书有以下几种:

1.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它是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千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平水韵》有一个演变过程。随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在《切韵》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切韵》和《广韵》“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韵进行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上平15个韵部,下平15个韵部,上声29个韵部,去声30个韵部,入声17个韵部。这就是后来流传至今的《平水的》,它是创作古休诗和近体诗用韵基本依循的韵书。

2. 1940年由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编辑发行的《中华新韵》,分立十八个韵部,每个韵部分阴平、阳升、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声调。

3. 1965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的《诗韵新编》,分立十八个韵部,每个韵部也按照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分列。

4. 2004年6月由赵京战编著、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中华新韵(十四韵)》。本韵书是本世纪中华诗词学会按照《21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提出的“以普通话做为基础实施声韵改革”的要求编写的一部新韵书。该韵书将诗韵分为十四个韵部,按照现代汉语声韵改革要求,取消入声,分列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虽然本韵书取消了入声字,将入声字派入到其他声调,但在有关声调之后仍将派入的入声字进行了单列标注。所以对于需要用入声字写诗时,运用这本韵书仍然可以查得到。

5,《词林正韵》。该韵书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但也可供用宽韵写诗的人们查找到古汉字的平仄。《词林正韵》分为三卷十九个韵部,其中前十四个韵部均分列平(阴平和阳平)声、上声和去声,后五个韵部为入声韵部。实际上,它是进一步对《平水韵》韵字归纳整合而来的。将《平水韵》中的韵字在填词时可以通用的字,在每个韵部都集合在一起。所以写诗时若用宽的,韵脚的平仄(含入声字)都可在《词林正韵》同一韵部的通用声调字中查寻。

其它的如《中华今韵(十九韵)》(杨发兴编著,中华词出版社)和《中华通韵(十六韵)》都因彻底消除了入声字,即不能查寻古仄的入声字,则不在此列。


沙石2513907753899


查一个汉字在《平水韵》中的平仄,在信息电子化的今天,很多与诗词相关的平台,都具有平仄和韵部的校验模块,只要输入你要查询的汉字,就可检索出该字所属韵部和平仄,不再需要借助传统的工具书,如下图:



此外,一首格律诗或一副对联的平仄是否合律,也可借助平台进行校验,操作也很简单,选择菜单后,将诗(联)贴进输入框,选择新韵还是平水韵,然后按开始检测即可。

当然,还是有部分内容是需要通过人工检测的,如多音字、非正格的律句或拗救句等。但拿起手机即可操作,整体上要比翻书检索方便多了。



尽管很方便,但学习写诗时,并不建议过度依赖软件检测,首先自己还是要弄懂弄熟,这有助于句子的流畅:

1、弄懂平仄的概念,这点可在我的置顶文章《十分钟学会平仄》了解下。

2、律句训练,平时自己多做串句,也可在头条对对联,并尽量选择一些符合律句格式的,务求让自己产生律句的句感。在自己成句时,平仄上已符合或接近律句要求。

3、人工校验,在成句后,可先自己进行人工校验,这也是一个对平仄加深认识的过程。

4、软件校验,最后可在相关平台进行格律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作品进行修正。

所以,如果单纯的平仄或韵部检测,不建议采用传统工具书。但有一本相关的工具书还是值得推荐的,就是《诗韵合璧》,因为该书中除韵部外,还辑入了《诗腋》和《词林典腋》两书,在韵字下带有相关的典故和常用词组,对诗词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诗词书院


一般诗词曲者,有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基本够用。

如谈到古韵,则是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之题,离不开作者写作品的历史时代与环境。我国汉语古韵是不断演变的,如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则是演变最新的二种方案,对一般学习者则可满是需要,而专业研究者则是不足的。尤对个别唐诗,必深研当时方言与背景,方有近乎的定论,否则就闹出笑话。故不可列出几本文献,就可作结论,是古韵与古诗研究远未尽善。


德彰日月


写诗词人生我是不行,但喜欢诗词。对诗词有益的工具书,个人推荐《中华韵典》,希望对创作诗词的朋友有用。




水木人生413


《分韵撮要》很清楚,如:

平上去入

宾品嫔毕

英影应益

东董冻督

彭棒硬额……


bing131424770


诗词格律手册。


醉卧书苑


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这夲书,我认为非常适用。


山民s


输入平仄查询工具搜一搜,网上一大把。


黑髮渔樵


词林正韵,平水韵。


上善若水TONGJiPing


什么工具也查不出古韵的。

比如王焕之的《登鹳雀楼》,这首诗的“韵”是作者用他的语言《方言》写的。

《静夜思》的韵是李白用他的语言(方言)写的。

不去了解他们使用的方言,《古韵》定位就没有依据。

普通话的普及要感谢八十年代的经典歌曲,没有风靡大江南北的歌曲渲染,很多地方就听不懂普通话,84年以前我上学,老师还是以方言教学的。水sui,地ji,丁jing,喝huo,说suo……

这是其一。

其二,没有统一普通话以前,诗词用字也不是统一的,都夹杂了方言。花草树木……都有别名,全称好查,简称呢?比如“莲花”,出现蓬的是荷花,出现白的雪莲,出现露的是芙蓉……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喜欢诗还是去踏踏实实的学吧,学会了自然也就不想当老师了。诗词分析,诗词构造不是学生研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