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還派關羽去守華容道?

第一軍情


孫劉聯盟成功阻擊了,曹操統一天下的夢想,曹操是兵敗落逃。作為三國中的“第一智者”諸葛孔明且早已算出來,曹操兵敗之後的逃亡路線且諸葛亮早就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故意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赤壁之戰的勝利,是孫、劉兩家分割蓄勢待發的關鍵之點,為什麼諸葛孔明,會有如此的“糊塗”之舉呢!筆者簡單分析下。

諸葛亮是否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

筆者認為確實為早就知道。作為三國中的“臥龍”先生,是可以從一個的處事、性格之中來判別出來的。首先,簡單說下關羽,關羽作為三國中“忠、義”的代表(筆者認為忠於義應該分開解決,忠代表忠於劉皇叔,像關羽即使在曹操手下做事,但只要大哥的消息也是會千里相隨的。義:筆者認為就是義氣了,有點兒像綠林豪傑的義氣。)

,其實,大家都知道曹操與關羽有一段不解之緣。當時,關羽落難之際曹操對關羽那不是一般的好,其中關羽以後最為重要的坐騎“赤兔馬”,就是曹操所贈送的。這點想必諸葛亮早就知道,曹操一提當年之事,關羽勢必會放走曹操

為何故意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

既然知道了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還派關羽去攔呢!筆者認為這裡就充分體現了諸葛孔明作為一個智者時機判斷。其一: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關羽去攔截曹操之時,諸葛孔明讓關羽立下了軍令狀。如若不取曹操項上之人頭,將會受到軍法處置。諸葛孔明難道是要殺關羽嗎?非也,當時蜀漢根基未穩還需像關羽這樣的將才。筆者認為就是為了滅滅關羽的氣焰。關羽做三國是一個很孤傲之人,簡單來說只聽劉皇叔的,其他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其二:諸葛孔明本來的意思就是不想殺曹操。一來:圍剿曹操是孫、劉兩家的事情,這個面子上的過得去,所以必須的圍剿。這得需要人來演這場戲了誰呢!關羽,關羽作為五虎將之首,去攔曹操沒問題的,東吳覺得是真想殺曹操。二來:諸葛亮不是不想殺曹操是不能殺。筆者來分析下,赤壁之戰的結束後,雖然曹操兵敗,但是仍屬曹操的勢力最大,其次就是東吳,孫權已經佔據江東三世,最後就是蜀漢,當時的劉備還沒有根據地呢!《三國志》中曹操想滅的是東吳,蜀漢曹操還沒放在眼中。

假如真殺了曹操三國將會如何

首先,筆者認為首先會滅亡的國家會是蜀漢,將會出現魏、吳兩雄爭霸的局面。如果真殺了曹操曹魏政局將會出現一定的混亂局面,但筆者認為他們會動用舉國之力滅掉蜀漢,這對於毫無根據地可言得蜀漢來說是萬萬不可抵抗的。那麼有人說了,東吳不會幫忙抵抗嗎?筆者認為也許會,但若真的消滅了曹魏。“一山不容二虎”,東吳遲早會滅了蜀漢,所以殺掉曹操最先可能覆滅的國家會是蜀漢政權。

所以,諸葛亮用“一箭雙鵰”的計策,既可以打擊下關羽的囂張的性格(可惜關二爺最終還是敗走麥城),也可以為蜀漢贏得在夾縫中生存的機會。當然,歷史是無法回輪的,今天我們來品讀歷史是在歷史中學習先賢的智慧,學吏以明智、以明理。那麼,諸葛亮早就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故意派關羽去華容道攔曹操?你是怎麼認為呢!


魏門寒士


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卻仍讓關羽守最後一道關卡。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諸葛亮認為曹操還不能死。如果曹操死了,會造成北方群龍無首,進而暴發大戰亂,會給平民百姓帶來更大的戰亂之苦。作為一個政治家,首要的還是注重民生為要,因此他不想戰亂害民。曹操活著至少能安撫北方人民的生活。

二、曹操此時死了對劉備集團不利。因為此時劉備力量很弱,沒有穩定的根據地。如果此時曹操死了,北方混戰,東吳孫權力量強於劉備且根基穩固,此時爭霸,無疑大大利於東吳而大大不利於劉備集團,則劉氏要興復漢室,無異於緣木求魚。

三、徹底了斷關羽欠曹操之情義。關羽降操,雖為曹操立過功勞,但比及曹操厚待關羽仍嫌菲薄。關羽是重情義之人,此時不讓他了斷,如果到將來某個關鍵時刻關羽濫情而施,危害會更大,弄不好會功虧一簣,所以先讓他還了的好。

總之,諸葛亮安排關羽守華容道絕非僅只書上說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的謊話,讓關羽償還情債,實則是一石三鳥之計也。


閒庭信步PU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我們在《三國演義》裡,主要看到了諸葛亮在軍事謀略中的智慧。其實,諸葛亮真正厲害之處在於他擁有超凡的政治素養。赤壁之戰後,面對兵敗的曹操,諸葛亮明知關羽不是最佳人選,還執意將堵截曹操的任務交給關羽去完成,這至少說明了以下三點:

第一,曹操集團在當時只可敗,不可亡。我曾記得有句話,叫做“軍事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赤壁之戰前,最大的軍閥袁紹集團已被曹操所滅,中國北方除了西涼的馬騰韓遂外,其餘勢力要麼歸順曹操,要麼已納入曹操勢力範圍。可以說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再看南方軍閥勢力,荊州的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兵鋒正盛,親率83萬大軍(小說中的說法)意圖吞併孫權統治下的江東,而劉備集團是曹操、孫權之外的第三股勢力,面對氣勢洶洶順江而下的曹操大軍,劉備諸葛亮只得與孫權聯合抗曹,此戰只可勝,不可敗,敗了就無安身之地。

曹操只可敗好理解,真正體現諸葛亮政治智慧的卻是如何對待赤壁之戰後猶如喪家之犬逃命的曹操。我們可以想想,曹操如果死在了逃命的半道上,這會是劉備諸葛亮願意看到的嗎?曹操若亡,東吳的孫權周瑜一定會調轉槍頭對付剛才還在一起並肩作戰的盟友——劉備集團。劉備諸葛亮在那個時候絕不是孫權周瑜的對手,所以留下曹操的性命是為了保全自己。

第二,保住曹操的性命,也是給自己贏得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換句話說,劉備集團要在孫權騰出手來之前,最大限度的蓄積力量和佔據地盤。曹操只要不亡,就會視孫權為最大的對手,孫權也會將曹操當作最大的敵人,蚌鶴相爭,漁翁得利,劉備才能渾水摸魚,以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事實上,劉備不久之後奪取荊州、南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就是依靠了這種謀略。

第三,劉備集團賣人情給曹操,這種賣人情的事也只能關羽去幹,由於關羽與曹操有交情,諸葛亮也深知關羽講義氣,最初部署之時就算到關羽會放過曹操。但是這話又不能明說,只能在事情的發展中實現預定的意圖。

所以說,諸葛亮此舉是時局需要決定的。








六妙長春


這是《三國演義》的情節,通過這一安排,突出了諸葛亮神一般的妙計,他明知會如此,主要有幾個原因:

根據當時戰爭形勢,為了實現《隆中對》提出的天下三分的戰略構想,曹操就不能死。赤壁之戰如果曹操死了,那麼魏國必亂。曹操的部下和軍隊分別來自於袁紹、呂布、張繡等陣營中,除了曹操沒人能壓住他們,曹操一死,魏國必定分裂,他的手下會各自發展成各個小軍閥。

東吳這邊勢力會大增,有可能一舉滅了魏國。孫權和周瑜等人本就野心勃勃,他們初期為了打敗強大的曹操,與劉備聯合發動了赤壁之戰,一把火燒了曹操的夢想。隨後,東吳繼續發兵向北進攻,只是遇挫沒有進展。如果曹操死了,那麼東吳的北伐之路就順利了。

如果東吳統一了北方,那麼劉備將無立足之地,根本不可能實現諸葛亮提出的據有荊益兩州,進而圖謀中原的三分天下大計。所以,《三國演義》設計了這麼一個場景,既能突出諸葛亮算無遺策,又能讓關羽放曹達到天下三分的目的。

另外,關羽心高氣傲,向來不服管教,諸葛亮利用這個機會,誘使關羽立下軍令狀,最後在劉備等人求情下再放了他。從此,關羽再也不敢在諸葛亮面前大呼小叫。


華哥雜談


因為諸葛亮知道曹操不能死,而關羽性格重情義,所以他安排關羽去就是為了放走曹操。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放走曹操呢,這個要結合當時的局勢去分析,如果曹操死了,北方必亂,這個時候孫吳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了,被劉備搶了這麼多地盤,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必然會掀起大戰,赤壁之戰前劉備僅有江夏一地和數千兵馬,即使後來搶佔了荊州,在沒有經過休養也是沒有任何戰力,如果這個時候和孫吳開戰那必敗無疑,所以曹操只有活著回去才能對孫吳產生威懾力,孫劉兩家的同盟才有可能維持下去。

再分析一下為什麼安排關羽而不安排其他人,我認為也是為了不給孫權藉口。

其一關羽武力值是可以的,而且還是劉備軍中的二把手,所以明面上安排關羽顯示足夠的重視。

其二這麼多人裡面,諸葛亮認為只有關羽才會主動放走曹操,那麼不用額外佈置任務也就杜絕了走漏消息的風險,因為一旦走漏消息勢必損壞劉備的名聲。

其三關羽對劉備的重要性世人皆知,關羽放走曹操,即使不斬關羽也就合情合理了。

其四諸葛亮想憑此次收服關羽,至少讓他以後不要給他搗亂,因為關羽一直是看不上諸葛亮的,這次讓關羽理虧,有助於以後諸葛亮在劉備軍中的地位。

以上均是個人觀點,若有不對,歡迎斧正。


野人野史


關羽華容道截住曹操,曹操一段聲淚俱下的發言,終於感動關羽,關羽:“丞相,你走吧!”曹操:“我走了你怎麼辦,諸葛亮不會放過你,我不能走啊!”關羽:“轟他走!”就這樣,曹操逃過一切,關羽忠義參天!

話說,關羽去守華容道,諸葛亮是明知關羽必定會放走曹操的,為何還傻傻地讓關羽去守呢,理由有三:

第一:曹操不能死

從當時的局勢來說,劉備集團還是最弱的,東吳第二,曹操雖然赤壁大敗,但總體根基未傷,依然是天下第一雄主,擁有最廣闊的土地,最多的子民!這點不得不說,曹操比袁紹厲害十倍,袁紹一戰就回到了解放前,甚至一命嗚呼了,而曹操卻最終算受了次大傷!

試想,如果關羽殺了曹操,那麼劉備集團就是曹操集團中的第一大敵,這個怒火他麼承受不起,同理東吳也承受不起。所以,周瑜一直把曹操往劉備那邊趕,自己能殺了曹操卻不殺,諸葛亮自然也沒那麼傻!

第二:成全關羽的千古佳話

既然,曹操命不該絕,那麼精明的諸葛亮肯定要把這件事最大利益化。從當時的劉備陣營中大將來看,如果不派張飛去,就是派趙雲去。如果張飛去,估計曹操的口才就難有作為了,張飛可是動不動就要“捅你一萬個窟窿的主”。派趙雲去呢,太平淡,曹操沒事那肯定就是貓膩,放的太明顯了,跟東吳也不好交代。

只有關羽去,才能給東吳一個比較說得過去的交代,畢竟關羽曹操糾葛甚深,關羽放走曹操最起碼有個理由是報恩對吧!其次,也可以讓關羽跟曹操做個了斷,從此兩不相欠,安安心心輔佐劉備,心中念頭通達了,以後打起曹操來,才能更狠更猛!

最終,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也成了一樁佳話,成全了關羽的忠義參天!

第三:諸葛亮想因此震懾關羽

眾所周知,關羽最難馴服的一點,就是他本人太狂傲了,甚至比呂布還狂傲,這個性子在諸葛亮看來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關羽的性子必須打磨打磨,這個事件也確實是個機會,這一戰之後,關羽也確實收斂了不少!

不得不說,諸葛亮這次一箭三雕之計真是厲害啊!

我是七夜說歷史,看完還不關注點贊,說不過去噢哈哈!


七夜侃歷史


這是演義裡面的情節。老版電視劇裡諸葛亮解釋得很到位。我據此總結理由和目標如下:

1曹操必須放走,必須生還。赤壁之戰的勝利孫吳獲利最多,實力上漲最大。劉備這邊只是暫解生存危機,仍然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必須讓曹操退回北方,穩定魏國。 這樣魏吳對峙,劉備才有機會生存發展。不然曹操戰死赤壁,北方必亂 ,孫權有機會趁勢進軍滅掉魏國統一天下。然後,劉備就玩完了。

2放走曹操不能有破綻,否則外交上站不住腳。孫吳也可以興兵問責。利用天下皆知關羽講忠義,讓他放走曹操,回報曹操當年的恩,是最合適的選擇。這既能使關羽與曹魏扯平,以後打仗不手軟,也能對東吳解釋過去。

3收服關羽。諸葛亮激關羽出發之前立下軍令狀,回來以後再作秀斬首,最後大家求情後饒恕他。關羽素來傲慢,諸葛亮控制不住他,這次正好藉機整他一下再賣個人情給他。之後關羽就比較聽話了。

最終,三個目的都達到了,演義裡諸葛亮提前算定一切,智慧滿格,讓人崇拜 ,你覺得如何呢?



Su57



因為放走曹操對諸葛亮來說,可以說是一箭雙鵰的好事:

首先,為了得荊州,當時的曹操還真不能死,曹操死了對劉備一方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好處,因為這個時候的劉備手裡最多也就一兩萬人馬,如果曹操死了,東吳攜赤壁大戰之威完全可以佔領荊州,後來周瑜就是這麼做的,而且可以說已經打敗曹仁,佔領荊州指日可待,是被諸葛亮使詭計強佔的荊州,所以才有“借荊州”的說法,名義上荊州都是東吳的。

東吳後來多次討要荊州,後來劉備三兄弟可以說也是因為荊州而死。雖然曹操在赤壁大敗,但實力依然很強,孫權打合肥不成功就是證明,所以才沒有和劉備因為荊州撕破臉,而是與“暫借”荊州的名義和劉備維持聯盟,才使劉備有了安身之地,所以說這時的曹操是不能死的。

其次,樹立權威,我們知道,雖然諸葛亮智計百出,但關羽和張飛擺老資格,一直都不怎麼把諸葛亮當回事,基本上是隻聽劉備的,這可不利於將來的作戰,所以去華容道之前還叫關羽立了軍令狀,關羽放走曹操,諸葛亮一番作秀之後,關羽和張飛在後面的戰爭中基本上沒有發生違令諸葛亮的事。


國輝影視劇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神話了,諸葛亮的政治眼光和才能是卓越的,但是軍事才華並不突出,用人方面也乏善可陳。

先不談空城計之類軍事才華是被附加的,只看用人方面的錯誤。

一、華容道。關羽武力和智謀都勝於張飛,而能捉住曹操當是大功一件,此等功勞當然要送於和劉備親近之人,趙雲自然撈不著。所以關羽便是最佳人選。但是忽略了關羽曾降曹,受惠於曹。而關羽又是十分重情重義之人,致有華容道放曹大錯,而無法徹底摁滅三國時期最大一支爭霸力量。

二、失荊州。關羽一向高傲,又被劉備所謂“皇叔身份”、“重興漢室”等幌子忽悠夠嗆,所以心目中除漢家天子、劉備等皇室宗親外,沒幾個他看得上眼的人。聯吳抗曹的戰略根本敵不過心中對東吳的藐視,寧可獨力抗曹,也不願“受辱”與東吳聯姻。致使失地丟命,也讓劉備一支戰略形勢急轉直下。

三、六出岐山。以西蜀的地形之利,若能好好休養生息、保存實力,以逸待勞對抗北曹和東吳,不至敗於一時。此處可見諸葛亮也是存有“私心”之人,一心想在有生之年為西蜀打開北進通道,拿下富庶漢中,光復“漢室”,留名青史。卻因連年征戰耗盡國力,直至實力不堪一擊。

四、魏延之反。西蜀後期人才凋敝,能治國治軍者寥寥可數。而其中,魏延的軍事能力明顯高於姜維等其他眾人。然而,魏延的傲氣衝撞了諸葛亮,致使一直不被重用,並極力壓制。一個有才華的人在壓抑很久後一定會有爆發,可以說,魏延的造反是被諸葛亮逼反的。設想一下,若是諸葛亮放開心胸重用魏延,西蜀又會如何呢?

其他諸如錯用馬謖之類就不說了。而僅上述這四個錯誤,任意一個對於蜀漢政權都是傷筋動骨,甚至是致命的。


AK-47


以當時的局勢曹操還不能死,劉備哥們雖強但畢竟勢力不如孫權,孫權雖然年小但江吳人才濟濟,又受前兄王和父王治理,文武齊心多為忠君愛國之輩。曹操統領都是王師號令假於王命,勢力遍佈中原,文強武壯多忠於猛德。若猛德有失,部下唯有二個選擇是劉備萬難承受的。一,是猛德手下力為猛德復仇,劉備根基未穩實難力敵,魚死網破後果堪憂。二,曹操雖狹天子令諸候,還有點分寸!曹操不光是一代儒將其政治、軍事和文學堪稱大家,如果失去猛德不管是誰主政中原將亂!以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猛德還是不能有失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怎能看不出啦。

關雲長本是性情中的爺,一生義撥雲天!千里保皇嫂,千兩金萬兩銀高官厚錄那敢放在眼裡,唯嫂命是從。出五關殺曹六員愛將,虧欠了曹猛德天大的人情!曹猛德雖然心疼諸將愛才之心依然難減行書放路,這人情雲長怎可忘懷!

華容道若要捉曹已非難事,可捉曹又能如何,殺不得又放不得,更難甚的是必須讓猛德傷心之級唯有華容道最終一擊!孔明老謀深算只有把這天大的人情送給雲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