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中醫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非奸即盜記得記得錦江


應該說,中醫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古語云:神農嘗百草。這是一種勇敢的實踐方法,親自用口舌去嘗植物的酸甜苦辣、鹹麻澀毒。於是知道,無毒無害的就是食物,可以日常食用。味道不好吃的,有毒的,才可以十分小心地當藥物用。

其實,小孩子都有這種原始的求知慾。曾經看見小孩子問爹地:蜘蛛能不能吃啊?頭皮屑能不能吃啊?

……如果媽咪照顧不周,嬰兒在床上抓自己的大便吃,應該有極大的發生幾率。

傳為禹書的《山海經》,是一部非常詳細的博物志。對各種動植物的物性,都有描述。但還沒有藥物學的概念。《黃帝內經》應該是中國最早的醫學書籍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本草綱目》等等,都是準醫學經典。

可以肯定地說,古代中醫曾經是有外科手術的。《三國演義》裡說,華佗要跟曹操動腦外科手術。小說當然不能當真,但漢代確實有外科手術的記載。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一個割痔瘡的醫案,文字大意說:用豬尿泡(豬膀胱)捆在竹筒子上,捅進肛門之後吹氣,豬尿泡鼓起來了往外拖,肛門連同直腸段就被拖出來了,顯露出痔瘡。然後以刀割掉,藥膏敷之。最後用繩子吊起病人的腳,將直腸塞進去,噴一口涼水,病人受涼後,肌肉一收縮,肛門就復位了。

但是,後來為什麼中醫都不做手術了呢?這就是文化的問題了。中國人認為父精母血,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能有損。做手術會流血,挖個皮膚膿包,勉強可以,開膛破肚,絕對不行。所以後世就指望馬應龍了和狗皮膏藥了。

中醫的發展思路,首先是天人感應。認為身體是一個整體,有經絡氣血貫通各個地方,又有五行八卦,相生相剋等等。據說,中藥組方,通常只有一味藥是用來治病的,是藥三分毒。第二味藥是用來消除第一味藥的毒副作用的,第三味藥是用來消除地二味藥的毒副作用的,如此這般,最後用一點甘草,甘草沒有毒副作用。所以說,藥鋪的甘草,不可缺少。

中國在西周時期就有方士。方士其實就是搞物理化學的人,方士不僅鑄造削鐵如泥的寶劍,還有煉製丹藥的,就像傳說中的太上老君那樣。魏晉時期的嵇康也喜歡搞這些名堂。可是,非常不幸,佔了上風的儒家學說,一定排除異己,崇尚經史子集,其它的玩意,一律斥之為荒誕不經的旁門左道。還是讀書做官,才是正道。特別是明代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不準搞其它的玩意。

歐洲古代基本上沒什麼醫學醫藥,遇到瘟疫時,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處死病人,立刻火化。二戰時,日軍守衛太平洋島嶼的部隊,由於高溫高溼環境,流行一種可怕的皮膚潰瘍傳染病,日軍就用斃了火化的辦法。二是趕緊逃跑,跑得越遠越好。亞歷山大憑五萬步兵,三萬騎兵打天下,征服埃及,打到印度。可是一場流行病下來,部隊死傷慘重,只好回師馬其頓。亞歷山大本人也死在回家的路上。

在許多西方小說家的描述裡,經常可以看到,治療熱病的辦法,就是放血。大仲馬的小說裡就說到了。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時候,勞工住在運河邊的工棚裡,蚊蟲叮咬,瘧疾流行,死了近3萬人。也沒藥可醫,後來有了奎寧,才把瘧疾鎮住了。

幸運的是,西方發生了一個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之後 還有一個啟蒙運動。這個思想解放運動大大激發的了人的創造能力,於是,創造有如神助,開創出了以實證為特徵的科學Science。於是有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解剖學等等。在這些學術基礎上,理所當然地又有了生理學、病理性、血液學、消化學、神經學、細菌學、病毒學、藥物學,以及檢測學等等。發明製造出約一萬種藥品。如今醫學院的本科生,要用四年的時間學習這些科學和技術,而且還只是分科學習。所以醫院裡有內科、外科、骨科、心血管科、傳染病科、五官科、口腔科、婦科、兒科等等。

西醫的診斷方法與科學探測完全一樣,有X光,有CT,有超聲波,量體溫,量血壓,化驗大小便,化驗血液成分等等,辦法多得很。是什麼病,可以用病理學的系統話語,說得明明白白。中醫就只有望聞問切了,可謂黔驢技窮。到底是什麼病,也說不大清楚,無非氣血淤積,邪氣侵蝕之類的莫名其妙的話語。毫不客氣地說,中醫也在近代落伍了。

魯迅的爹地大約罹患肺結核,長年吃中藥,把家裡吃窮了,家庭由小康墜入困頓。迅哥有理由痛恨中醫,本來想去日本學西醫,但後來改成當文學家了。在小說《藥》裡,說到栓子吃人血饅頭。那時的中國人的肉體不僅缺醫少藥,精神也缺。吃人血饅頭當然是庸醫教的,皇宮裡的太醫有教皇上吃人血饅頭的麼?

中國史書裡,把各朝各代大流行疫情都記載得很清楚。例如漢末孝獻帝建安年間,發生了兩起疫情,用了“絕村”字樣。

解放初期,大街上經常可以看見瘸子、瞎子、麻子、駝子、聾子、爛鼻子、癩子頭等等,還有小兒百日咳、小兒麻痺症、天花、麻疹、腦膜炎、瘧疾、傷寒,甚至麻風病等等非死即殘的大病。現在基本上絕跡了,客觀地說 ,這些病的絕跡,主要歸功於西醫。

中國政府是非常重視中醫的,毛澤東說過:中醫中藥是一個大寶庫。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在毛時代開始研究的。青蒿素用來醫治瘧疾,比奎寧的好處,就是沒有毒副作用,不會有後遺症。現在青黴素已經基本不使用了,因為不僅有毒副作用,而且病毒還產生了抗藥性。中國的每一個省幾乎都有中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每個三甲以上級別醫院裡也都有中醫科。武漢市武昌區螃蟹岬就有湖北省中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門診。梅國強教授就是遐邇聞名的中醫大師,前來求醫問藥的人經常掛不上號。還經常到外地去講學。這是街頭巷尾的醫館和江湖遊方郎中不可比擬的。江湖醫館掛個懸壺濟世的牌子,然後再把王爹爹、李婆婆、趙姨媽送的妙手回春的錦旗掛滿牆壁,就可以招攬生意了。至於是否真地妙手回春,只有爹爹婆婆們知道。如果生意不好,還可以在網上炒作一下國學、國粹、精華等等,馬上生意大好。

解放後,中醫中藥是有大發展的,例如針灸麻醉術,用於外科手術麻醉,對病人沒有任何副作用。還有推拿按摩,輔助治療筋骨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此次治療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也有明顯的療效。以前,西方人認為中醫是巫醫,不許入境。現在基本上接受了,還認為中醫是仁術,西方人開始喜歡拔火罐做按摩了。中醫應該還包括苗醫和藏醫。

總的來說,中國不可能拒絕西醫,也不會放棄中醫。正如毛澤東所說: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中國不僅有梅國強一類的中醫大師,也有鍾南山一類的醫學大師。就象中餐和西餐一樣,用不著把中醫和西醫對聯立起來,非此即彼,水火不容。應該結合起來,各顯神通。武漢就有中西醫結合醫院,也是此次收治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23所醫院之一。


華中小隱


中醫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難道是騙子橫行嗎?

難道真是難學難懂培養不起新人嗎?

難道真是藥不行了,導致中醫方子不靈了嗎?

以上的還真是有這些原因存在。但是這個東西不是主要東西。

中醫和西醫本來就定義錯了。中醫本來就是中國傳統的醫術。跟它比較的應該類似苗醫,蒙醫,或者西方國家傳統的醫療方法。而我們現在所謂的西醫是什麼。那是科學綜合治療法。

依賴的是科學技術帶來的福利,而形成的治療辦法。而現在科技進步,人們更相信能夠理解的東西才會更相信西醫院。

這個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風氣,這個是幾十的產物了。

其實這個東西還有很多背後的東西。類似輿論炒作之類的。比如降壓藥,或者其他的設備之類的東西。本來中醫會反對的東西,背後就有財團整出個什麼理論針對中醫,造成輿論。久而久之就出現今天的地步。

但是國家不會停止中醫藥的大學和研究,中醫最少在國內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市場。而這個在國際上也是瑰寶。只不過很多國人不信罷了。

說到降壓藥的事情。是一個老中醫講的,一個人的血壓高低,得看這人的身體情況,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之類的,人跟人本身就不同。那麼定義的高壓是多少,低壓是多少。一個固定的數據來衡量所有人是不科學的。尤其是沒吃降壓藥之前,人們出現高血壓症狀之前是可以調理身體。但是人吃了降壓藥之後,就再也離不開降壓藥了。這藥不停吃,也是違反中醫理論的。

對於中國人,什麼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才是好貓的習慣,中醫不但不會消亡,反到越來越好。


百變風神


因素很多,第一,不願意吃苦,出人頭地慢。學中醫需要背大量的藥名,藥效,藥方,以及能識別藥材的好壞。

第二,需要積累大量的病人,病理,從實踐中摸索。中醫是全科,男女病都要會看。

第三,中醫賺錢少,辛辛苦苦熬了十多年,想賺錢,藥賣高了,沒人來看,藥賣地了自己又賺不到錢。自己一個幹忙不過來,請幾個幫手,工錢地了沒人幹,工錢高了,藥就需要漲價。

第四。中醫執照太高,一個英語六級就讓很多學中醫的人聞風喪膽。

結合以上幾點,很多家傳或祖傳的中醫都斷代流失了。跟西醫對比。可想而知,西醫更好考,賺錢更快。

這就是為什麼,有個時間段中國女人喜歡嫁給醫生。


近墨者黑


首先,中醫涉及的藥才知識面太廣,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實踐,不是三五年學了就能有很大的成就,大多數中醫其實比較平庸,需要經驗的積累;其次,中藥吃起來比較麻煩,要煎熬什麼的,還很難喝;第三,中藥見效比較慢,不像西藥吃下去可能就見效果;第四,現在的藥材規模化種植,很多藥效沒以前好,但這個問題其實可以人為控制;第五很多中醫的傳承是家族式的,一旦家裡沒人學了,就失傳了;第六,中醫講個天賦和變通,不是簡單的學了就一定能成名醫;第七,國家不太重視中醫的發展;第八,國人長時間以來的崇洋媚外,認為國外的是科學,傳統的是糟粕,打壓中醫;第九,西醫的手術、化療、各種檢查費用、藥費等很昂貴,利潤可觀,中醫的望聞問切太便宜,利益驅使下選擇西醫的醫院也更多;第十,西醫不懂中醫,人們對不懂的東西會本能的排斥,所以很多人詆譭中醫。綜上所述,中醫發展確實不容易。


笑望桑田


為什麼發展不起來,西醫可以速成,出了院校拿了執照,資格就可以,病人是機器有錢就可以誰便換☞利益至上,不需要道德約束

中醫可以嗎?可以讓一部分似懂非懂的“江湖騙子”招搖撞騙抹黑?☞利益。這是中醫的錯嗎!!!

一名好中醫需要具備☞仁,義。在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的時期有幾個能夠經得起考驗,而且這條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百鍊成鋼,百琢成器,靠個人是雄關漫道。必須要社會國家的支持。同時中醫又是中華文明的一大體現,中華民族為什麼能夠延綿不斷生生不息中醫功不可沒!!!

假以時日我相信中醫一定會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包括文化復興以及中醫


同濟GJ世安民


我簡單說兩句,中醫藥的確點就是:藥力來的慢,喝藥比較麻煩。不象西藥那麼兇猛,立杆見影。再一個老中醫都比較保守,只應付。所以患者多數人不喜歡中醫,除非西醫真治不好了才想到中醫!我覺得這就是中醫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不過,說心裡話這中醫地確治本,它的原理是從根本上調理,扶正的,有利於身體原有的本能,負作用少!所以要繼承和弘揚老祖宗幾千年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


平和是福550


中醫黑常用的論據:

中醫黑論據一:西醫引進中國之後,中國人均壽命從35歲延長到現在70+歲。

反駁一:西醫=壽命延長?按此邏輯西方使用西醫數百年,人均壽命是不是應該突破二百歲了?

中醫黑論據二:只有西醫可以使用現代醫療器械,如呼吸機,CT機,高壓氧艙,伽馬刀機等,中醫診療手段只能是望聞問切,如果中醫使用現代器械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反駁二:西醫在現如今如此強大,那是因為西醫有現代工業和科技文明的加持,包括工業,生物,化工,信息,互聯網,航天等等,正是因為這些行業的“加持”才使得“西醫”強大,所以中醫黑也就自然而然地將工業,生物,化工,信息,互聯網,航天等納入“西醫”的範疇,已經脫離了“中醫”和“西醫”本來只是比拼“醫術”的範疇。

老子《道德經》曰人做事可分“道,法,術,器”四個層面,“西醫”和“中醫”本來在“術”的層面進行比較才是對等的,但是中醫黑給西醫加持了其他行業的成果,比如工業行業的CT機(前身是用於工業探傷的X光機),也就是說,“西醫”往往還加持了“器”的層面的東西來跟“中醫”比較,中醫自然劣勢,但是一旦西醫剝離了其他行業的的成果,比如剝離了呼吸機CT機等儀器設備,請問,西醫相比較中醫,還有什麼優勢?

這時候我又想起西方一句諺語:只有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中醫黑論據三:中藥沒有通過“雙盲”測試,不科學。

反駁三:請問何為“科學”?是不是不符合物理或化學規律的都是不科學的?

在物理學上,一個原子是沒有生命的,一堆原子組成的一個分子也是沒有生命的,一堆分子組成的一個人也應該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偏偏現實是,一堆分子組成的一個人是有生命的!

請問,生物學上的一個人和物理學上一堆分子組成的一個,為何差別這麼大?生物學完全不符合物理學定律啊,難道生物學不科學?

以上問題,請中醫黑科學地解釋一下!

什麼?解釋不了?

那麼,請問你憑什麼指責中醫不科學?是物理學還是化學或者生物學給了你指責中醫不科學的勇氣?請問你的自信哪裡來的?

還有很多中醫黑的論據,限於篇幅,以後再慢慢駁斥!


創世網神作l軍團之怒l


說點對中醫有啟發的外行話,我們只要看看古代也和中醫一樣地位的西醫當年怎麼發展壯大並走出歐洲成為國際通用醫學的,大摡就知道中醫應該怎麼往下走才會有出路。歷史上的中西醫起步基本都是大同小異,草藥治病,是什麼時候拉開的差距呢,一次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出現了人體解剖科學,一次是英國工業革命出現了補充完善性的人體透視技術,這兩次出現的技術助力一下推動了西醫質的飛躍,而中醫此時在幹什麼呢,原地沒動,準確說古代中國始終沒有發生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就是沒有科學技術這類東西給中醫提供助推力,導致結果就是中醫與現代工業的發展失去了交臂緣份,而西醫卻在不斷地倒逼工業發明各種醫用儀器設備,它們與科技和工業珠聯壁和上演著發展壯大現代醫學的大劇,反觀我們的中醫一直唱獨角戲,並且仍把已獲國際公認的現代醫學還另眼對待地叫作西醫,既勢單力薄又固步自封怎麼能向前發展呢?以外行人視角看這個問題,我覺得走中西醫結合是條路,等於抄近路,撇開中西醫結合也有路可走,多少有可能任重道遠,那就是也倒逼我們的工業化為祖國醫學量身訂做能為中醫插上翅膀的儀器設備,西醫用儀器透視人體脈管,我們也能發明出用儀器透視人體經絡,你不能單憑感覺說有經絡,國際醫學也不承認,一旦你拿出圖像就是證據力,一下就讓整個醫學界服氣,到那時候才真是中醫和西醫比肩站立的時候。總而言之,中醫想要發展狀大不跟西醫結合也要跟現代工業化結合,因為人類生活的時代已經是科技佔主導的時代,作為古老文化傳承下來的中醫不靠攏科技還是沒有未來。


蛩嗚齋主


中醫實行的是辨證論治,固本撫正,陰陽協調,把治病看成一個巨大工程來處理,故求穩而慢,西醫推行的是快刀斬亂麻,就如戰爭時期一樣,無差別轟炸,只求獲勝,不管死什麼人多少人,故快但風險傷害較大,但國人心急,命又看得濺,所以好西醫而輕中醫,這也可能是使中醫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吧。


一指點


中醫是發展不起來的,主要是沒有錢賺,大家都不學不推廣,不傳承,祖傳的也沒證,不能行醫,你在田間找個草藥,又不花錢,病好了也沒人感謝,反正是不費力氣不花錢,好多人不在乎,中醫是預防為主,學習了自己用用,自己家人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也是很好的事,我就學習中醫,保不了別人保自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