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媒體存在哪些問題?

一曲紅塵二兩酒


目前對於我來說,自媒體之路非常難走,一路自己通過努力,終於加了V,但是從2月1日起,單價和推薦量都斷崖式下降,讓人費解,自己沒有做過任何違反平臺規則的事情,雖然計算收益方式有所改變,增加了平均消費時長的概念,但是單價下降的太厲害了,從之前的15元/萬,降到現在的3元/萬,相信很多自媒體人都有和我相同的情況,現在除了堅持,也就只能堅持了,希望我的賬號能夠恢復正常的流量和單價!


康哥vlog


自媒體最大的優點就是門檻低,最大的缺點也是門檻低,什麼牛鬼蛇神都能來,偏偏還有那麼多人叫好。

媒體要求的客觀公正做不到,越是以偏概全,越是煽動民意的文章,熱度居然越高。拿這些天的事情舉例,是不是罵的最狠的熱度越高,客觀分析的就成了另類?

以前諷刺無良記者都是說話跟放屁一樣,現在自媒體十篇有九篇半都是屁話

這話挺得罪人,所以你們當我這篇也是放屁好了

但是自媒體的意義不是養活了多少喧譁取寵的營銷號,這些塵土終將被抹去。自媒體真正的意義是抹去了權威,鍛鍊了群眾。

越來越多的吃瓜群眾通過不斷的上當不斷的被忽悠,終於知道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就是提高了吃瓜的姿勢水平,腦袋能坐在自己屁股上。

借用一句沉思錄的話,這個年代,知識階級無產化,無產階級知識化。

當人民群眾都能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就終能實現教員"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願景。


煮酒閒話


通過百度檢索“買粉絲”、“買點擊量”等內容就會查詢到諸多如微信刷粉日吸粉多少人、10元可買多少份超值套餐等內容。大號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購買“殭屍粉”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這些賬號在閱讀數、粉絲數等指標上取得優勢後可以吸引廣告投放等,獲得商業價值。但建立在這種“水分”效果之上的媒體形態是不可持續的,對整個自媒體生態的良性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自媒體生態出現問題的原因在於:一是由於自媒體進入門檻低,經營者素質、知識儲備、業務水平等方面良莠不齊;二是缺少普遍認可的行業標準進行考量;三是沒有形成行業規範。生態規則的不健全引起了社會對自媒體管理的討論,如新華社記者張毅在自己的微博中就提出“自媒體亂象急須治理”的觀點。還有觀點認為自媒體用戶踐行話語權自然無可厚非,但如何強化倫理、恪守底線,不混淆個體與公共的邊界,用好手中的“麥克風”,已經成為自媒體用戶必須面對的頭等大事。


鐵東影視與生活


我說幾點吧。任何東西的初衷都是美好的,自媒體發展也一樣,拉近了我們彼此的距離。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各種問題頻出,因為網絡平臺上,各式各樣的人都有,總有人為了出名帶壞風氣,一顆老鼠屎想害一鍋湯。

首先是作假。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火了之後,出現了一大批網紅,看著每月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收入,多少引起大家心中不平,於是就有很多人開始湧入自媒體。為了獲取流量,作假表演,有哭窮的,有炫富的,怎麼可憐怎麼來,怎麼噁心怎麼來。經常看到很多年輕女子在鏡頭前哭哭啼啼,訴說失戀啦,老孃要自由啦等等。太不真實了!還有很多幫扶老人的,美女背水泥的,整天裝作勵志人物喊加油的,分享自己私人感情的,這些大部分都在作秀,博取網友的關注,謀取自己的私利。

其次是無底線。大家可以發現一個規律,漂亮女生的粉絲一般很容易大幅度增加,為啥?可以去看看她們的內容,今天去這相親,明天去那相親,打扮地花枝招展。還有試穿高跟鞋的,試穿絲襪的,說是滿足網友要求的,整天陪男閨蜜去逛街的,內容質量極差,純粹是滿足某些人的獵奇心,達到吸粉的目的。

還有一點是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什麼鐵棒磨成針,一百天不洗頭,天天挑戰吃辣等等,抖音讓自媒體作者變了樣,不去琢磨好的題材,只去琢磨吸睛的東西。徒步去三亞,徒步窮遊西藏,大好的年華何不好好賺錢,以後舒舒服服地去三亞,去西藏呢。

唉,這就是部分自媒體問題吧。


LEiTiNG


自媒體生態規則不健全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方面自媒體內容生產缺乏他律,缺少了專業意義上的“把關人”,低俗內容,謠言、虛假信息等內容容易出現;另外一方面,自媒體營銷水分大,刷粉和買點擊現象嚴重。通過百度檢索“買粉絲”、“買點擊量”等內容就會查詢到諸多如微信刷粉日吸粉多少人、10元可買多少份超值套餐等內容。大號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購買“殭屍粉”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這些賬號在閱讀數、粉絲數等指標上取得優勢後可以吸引廣告投放等,獲得商業價值。但建立在這種“水分”效果之上的媒體形態是不可持續的,對整個自媒體生態的良性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自媒體生態出現問題的原因在於:一是由於自媒體進入門檻低,經營者素質、知識儲備、業務水平等方面良莠不齊;二是缺少普遍認可的行業標準進行考量;三是沒有形成行業規範。生態規則的不健全引起了社會對自媒體管理的討論,如新華社記者張毅在自己的微博中就提出“自媒體亂象急須治理”的觀點。還有觀點認為自媒體用戶踐行話語權自然無可厚非,但如何強化倫理、恪守底線,不混淆個體與公共的邊界,用好手中的“麥克風”,已經成為自媒體用戶必須面對的頭等大事。


Ledy


現在自媒體的問題還真是挺多的:

1、內容質量低。門檻太低,什麼人都能寫,也敢寫。錯別字連篇,標題一驚一乍,內容失真失實。真是給大家識別信息帶來一定的麻煩。就像這次的蝗災,把長近半年的各種新聞拼湊起來,形容的感覺我們馬上就沒糧食吃了快去屯點米吧。實際上印巴都沒見到太多的蝗蟲。

2、觀點固化,迎合多數人暴政。很多自媒體公了更高的點贊,就是純粹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而失去的獨立的思考。就像自媒體裡說印度人自在,說印度落後是正確的,肯定有人附和。但印度真的有那麼不堪?

3、形式固化的新八股。內容重複,觀點少。內容是越來越長,每一篇恨不得都要從這個故事要從原始人說起,定義是什麼,別人怎麼說,現在大家怎麼看,我是怎麼覺得的,配上圖,配上表。把一個簡單的事,以最花團錦簇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後連明確的核心都沒有,就是一篇八股文。

4、迎合熱點,願意傳播而不願意思考。可以說自媒體簡直就是謠言的加速器。而傳遞一種情緒,不管是正能量還是雞湯,還是焦慮,都特別的快。大家都習慣的做受眾大的。像一些專業的,有深度的硬核的科學或者人文,由於受眾少,內容越來越少。八卦,謠言之類的玩意才是最主流的。


文明剛剛崛起


可簡要歸納自媒體目前存在信息化規則不全面、曝光信息可信度不高、入駐及註冊門檻低、部分自媒體素材資源侵權、低劣資源發佈及虛假廣告橫行等問題。

面對時代的進步和新時代社會高速發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5G數據等一系列網絡元素擠進生活,網絡平臺、信息圈子更是越來越多,信息處理難度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袤。自媒體的信息化管理與規範性運營已經迫在眉睫。另外借此機會也給自媒體管理與發展提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註冊登錄人員權限要求,要求增加達到一定的註冊條件,方可註冊;

(2)以內容為產品,精益求益,加大後臺對發佈內容的審核力度;

(3)以高質量的服務為宗旨,錦上添花,更能滿足註冊人群的日常生活和使用需求;

(4)開闢新的推廣模式,靈活處理宣傳技巧,把握分寸去推廣。自媒體有著自身的價值,沒有商業利益的驅使和維護,它的發展之路肯定是短暫的,是艱難的,必須規範。

(5)看準市場需求,網格化區分用戶群體、模塊化規範管理,產業鏈數據鏈條上的各類產品要功能簡要統一,操作要簡便。


奪浪驚雲


有的自媒體運營者會說:“我刷朋友圈、發表QQ空間、刷微博只不過為了寫點東西,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根本沒有打算賺錢。”不錯,不管你玩自媒體出於何種目的,不過現在自媒體本身就具有商業價值。

  但遺憾的是,儘管很多人都在使用自媒體做營銷,其營銷效果並不很好。其大多數自媒體運營者都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問題。

1、自媒體沒有明確的定位

  自媒體用戶之所以訂閱您的自媒體,是想看您對某方面的點評,學習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如果不能提供高質量的內容,就很難體現專業性,很難讓用戶所信服。這樣用戶對您產生懷疑的態度。

  例如:一個網絡技術從業人員,去發表一些汽車方面的專業知識,此內容未必會受到粉絲的喜歡。如果長期以往下去,可能粉絲們就會取消對此自媒體的關注。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些自媒體人,名稱顯示的是培訓行業的消息,可每天發佈的很多內容都是吃喝玩樂,是不是的發佈一條關於培訓行業的消息,你覺得這樣的自媒體會有影響力嗎?粉絲能夠增長嗎?答案我們肯定都是知道的,這完全是不可能。這些都是自媒體不明確自己定位的表現。

  因此,一個好的自媒體要維持高質量、穩定的粉絲群,產生營銷推廣的作用,就必須給它一個明確的定位,這樣下去一方面能夠為粉絲提供良好的內容和服務,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商業夥伴產生合作的價值。

  2、自媒體運營可持續性差

  現在很多人玩自媒體很隨意,有時間想起來就去發點東西,沒時間了就好幾天不在動的。但很多人認為這樣就是在做自媒體營銷了,其這走入了一個誤區。做自媒體人要知道,沒有持續性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

  身邊很多企業的朋友也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看似這些公司在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廣自己的產品、推廣自己的品牌,但他們運營的自媒體價值並不是很高。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個可持續性,想起來了,就自己發發。忙起來,就仍在一遍不管不問。有時候顧客在上面問,也沒有人回答。每當想起來的時候,這些顧客諮詢就被清除了。於是,經常聽到這些朋友們在抱怨,“別人都可以用微博、微信銷售產品提升業績,我們沒有效果,這是瞎耽誤功夫”。

  3、自寫、自誇加自賣

  很多自媒體人儘管整天在“辛勤勞作”,獲得了一些粉絲和影響力,卻無法將其轉化為商業價值。對此,有些自媒體人開始不淡定了,開始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將其自媒體內容轉化成商業價值,從中獲取一定的利益。因把控不住商業化度,導致商業化過度,與對方達成的協議為能完成,失信於對方。

  如您運營千萬粉絲自媒體,當與某企業合作,刻意推廣他們的產品是,首先會動搖您在粉絲中的印象,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您的功利心。其次,還有可能有一部分粉絲對此產品產生懷疑。因為自媒體原本是你自己的品牌,當你突然推廣某企業的產品時,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你運營自媒體的動機,同時企業推廣產品的目的也無法達到,而你可能會毀掉辛苦建立的自媒體品牌。


生活囧囧


方面自媒體內容生產缺乏他律,缺少了專業意義上的“把關人”,低俗內容,謠言、虛假信息等內容容易出現;另外一方面,自媒體營銷水分大,刷粉和買點擊現象嚴重。通過百度檢索“買粉絲”、“買點擊量”等內容就會查詢到諸多如微信刷粉日吸粉多少人、10元可買多少份超值套餐等內容。大號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購買“殭屍粉”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這些賬號在閱讀數、粉絲數等指標上取得優勢後可以吸引廣告投放等,獲得商業價值。但建立在這種“水分”效果之上的媒體形態是不可持續的,對整個自媒體生態的良性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老死不相往來33


大多數自媒體運營者都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問題。

  ①自媒體沒有明確的定位

  自媒體用戶之所以訂閱您的自媒體,是想看您對某方面的點評,學習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如果不能提供高質量的內容,就很難體現專業性,很難讓用戶所信服。這樣用戶對您產生懷疑的態度。

  例如:一個網絡技術從業人員,去發表一些汽車方面的專業知識,此內容未必會受到粉絲的喜歡。如果長期以往下去,可能粉絲們就會取消對此自媒體的關注。

  因此,一個好的自媒體要維持高質量、穩定的粉絲群,產生營銷推廣的作用,就必須給它一個明確的定位,這樣下去一方面能夠為粉絲提供良好的內容和服務,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商業夥伴產生合作的價值。

  ②自媒體運營可持續性差

  現在很多人玩自媒體很隨意,有時間想起來就去發點東西,沒時間了就好幾天不在動的。但很多人認為這樣就是在做自媒體營銷了,其這走入了一個誤區。做自媒體人要知道,沒有持續性的東西,是沒有價值的。

  ③自寫、自誇加自賣

  很多自媒體人儘管整天在“辛勤勞作”,獲得了一些粉絲和影響力,卻無法將其轉化為商業價值。對此,有些自媒體人開始不淡定了,開始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將其自媒體內容轉化成商業價值,從中獲取一定的利益。因把控不住商業化度,導致商業化過度,與對方達成的協議為能完成,失信於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