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一直不想長大的小孩,也是《紅樓夢》中最溫暖的人

寶玉是《紅樓夢》中的男主角,他也是一個褒貶不一的人,喜歡他的人覺得他是《紅樓夢》中清新脫俗的存在,不喜歡他的人覺得他是極品廢柴。這兩種看法各有道理,可是人無完人,寶玉既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他只是一個不想長大的小孩,承擔不了家庭重擔是他的錯,待人真誠善良是他的好,他也是大觀園最溫暖的人。

第一,寶玉是賈府的不肖子孫,也是一直不想長大的人

寶玉:一直不想長大的小孩,也是《紅樓夢》中最溫暖的人

曹公曾說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孝無雙”,這是曹公給寶玉的定義,這話看似形容寶玉一無是處,可曹公一向都會“正話反說,反話正說”真真假假要靠自己去分辨。

寶玉不喜讀書,也不願追求功名利祿。賈府是以軍功立身建府,從賈政一輩起就已打算通過科舉出身,可是老父親榮國公上奏為賈政謀取了一個員外郎的差事,賈政也就不必再通過讀書出任,但是到寶玉一輩起家族都願他們讀書追求功名,將來能夠光耀門檻。

因為賈珠早逝,賈璉不喜讀書,所以重任就落到寶玉身上,可是寶玉偏偏也不喜歡讀書,因此備受期望的寶玉也就成了眾人眼中的另類。寶玉並非不喜讀書,只是不愛那些迂腐的八股文,可是眾人不知反以為寶玉就是不學無術。

賈政最惡寶玉此行,為此不時打罵,寶釵以為寶玉著想為由經常苦勸,襲人也時常婉訴,可是寶玉不願意做“祿蠹”,所以他不想照做。可是對於不認真上學,比如“大鬧學堂”的事,他借秦鍾之口表示滿滿的遺憾和悔恨。他的心思只有黛玉能懂,所以他們才是彼此的知己。

寶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襲人和湘雲都點頭笑道:“這原是混帳話.”

寶玉不懂家族事務、承擔不起重擔,的確是他不夠用心與沒有擔當的表現。寶玉這一點倒是和賈政蠻像的,不慣俗務、只喜歡風花雪月、詩酒風流,正是因為如此當考慮暫代王熙鳳管家的人選時,王熙鳳都覺得寶玉不中用。寶玉向黛玉抱怨探春管家雷厲風行,可是黛玉卻知探春已做的足夠好了,談起賈府“入不敷出”的局面,寶玉一無所知,只曉得“缺了誰都不會少了他和黛玉的”,黛玉知他不懂都不跟他多說了。

對於以上兩點都是寶玉的過失,因為少不更事他從來沒有為家族前途擔憂的責任感。寶玉最大的願望就是大家永遠都不會長大,只要做一個歡樂的孩子就好,可是他忽略了作為一個男子應有的擔當,不管家中怎樣好與壞,他都揹負家族希望的人。只是這一切從未在寶玉的意識裡,他一直都只是被保護的孩子,一時間他無法轉換角色擔負重任。

第二,寶玉是最受寵愛的孩子 ,沒有恃寵而驕反而是最溫暖的人

寶玉:一直不想長大的小孩,也是《紅樓夢》中最溫暖的人

作為“含玉而生”的傳奇,也作為賈府的嫡子,寶玉可以享受到最多的寵愛,這愛來自賈母、王夫人以及所有的親眷(自己孩子都不在乎的邢夫人都包含在內),真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可是寶玉沒有養成薛蟠的霸道和戾氣,反而在愛的包圍裡養成了最寬容最柔軟的性格,他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溫暖身邊的人。

對待長輩,尊敬有佳。寶玉受到長輩們的寵愛,但他也會回以相應得愛且承歡膝下。賈政對寶玉一貫嚴厲,但寶玉卻依舊很尊敬他。

寶玉在馬上笑道:“周哥,錢哥,咱們打這角門走罷,省得到了老爺的書房門口又下來。”寶玉笑道:“雖鎖著,也要下來的。”

賈政沒在家,寶玉到他的屋前都會下馬以表尊敬。賈政對他的打和誤會,寶玉也從未曾有過一句抱怨。

對待賈母和王夫人,寶玉就是她們的“活寶”,每日說學逗唱讓她們開心,也會撒嬌,賣乖,不時還會任性頑皮,孝心一動還會從大觀園裡摘“桂花”、“紅梅”等給兩位送去。即表孝心又給二人長臉,反正有了寶玉,他們都有了樂趣。

對待下人們,寶玉和小廝們玩兒的像兄弟一樣般,不僅沒有苛責,反而時常給打賞。不僅沒有脾氣,還寬厚優禮。

對待庶出的兄弟賈環,寶玉也沒有頤指氣使,反而不讓他怕他,盡到兄長的職責卻不會欺負他,有寶玉一般的兄長,是賈環的幸運。

寶玉:一直不想長大的小孩,也是《紅樓夢》中最溫暖的人
  • 寶玉對女孩尤其的好,他總是能發現受委屈,受冷落的女孩子,給予最真摯的幫助和安慰。寶玉對尤三姐的尊重,僅僅只是一隻茶碗都會留意;寶玉對平兒的寬慰,因平日裡平兒是賈璉的愛妾,寶玉從未對她盡心深以為憾,後來平兒被賈璉和王熙鳳欺負,寶玉替二人道歉還細心地為平兒理妝;晴雯驕縱、芳官放肆,可是在怡紅院寶玉給予她們足夠的寵愛和包容。

寶玉忙笑道:“彩雲姐姐果然是個正經人.如今也不用你應,我只說是我悄悄的偷的唬你們頑,如今鬧出事來,我原該承認.只求姐姐們以後省些事,大家就好了。”

彩雲因情真偷了王夫人的玫瑰香露贈賈環,此事一出彩雲必受懲罰,寶玉自願為她頂包;對於劉五兒為了進怡紅院幾番遭禍,寶玉體諒她的不易亦成全她的夢,只待她病好就可入怡紅院當差;對待湘雲,寶玉給予時時牽掛和提醒賈母接她來賈府玩兒;寶玉對妙玉的孤高冷傲予以理解,甚至讓人打水給她洗地;對黛玉,寶玉給予十二萬分的照顧,隨時隨地出現在需要她需要的地方。

寶玉雖然受盡寵愛,但他不僅沒有蠻橫霸道,反而與人為善、待人寬容,因為有足夠的愛,所以寶玉並不介意他人對他的不尊重和忽視。這些在他看來這些都無所謂,他的生活有更多的樂趣,沒有必要對什麼都斤斤計較,他的寬容與樂觀就是每日都陽光燦爛,他人好他才好。

第三,飄然消逝人海,經歷紅塵不枉然

寶玉:一直不想長大的小孩,也是《紅樓夢》中最溫暖的人

寶玉一直都是樂天派的無知頑童,突然間經歷家族覆滅和眾人四散飄零死亡的命運,寶玉內心受到傷害,那是一種完美世界倏然轟塌的感覺,寶玉一時間無法承受也無法化解。

家族百廢待興,可他卻無法調整好自己接受現實,出家避世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解脫和救贖。他救不了別人,挽不回頹勢,他只能求得內心的平靜,默默為眾人祈福,他的彷徨無法開解。

後來寶玉中了進士,完成了家族使命,他特意尋到賈政三拜以謝今世養育之恩,於是與一僧一道飄然而逝。寶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下凡只為體驗紅塵繁華,如今他投身賈府經歷浮世三千,終也到了迴歸的時候。

紅塵一世,愛恨糾葛、貪嗔痴,他全都領了,如此經歷紅塵一場也不枉然。正如菩薩新生投入人間從凡人到修成正道的過程,如若沒有這一次紅塵遊,如何瞭解人世疾苦,如何救苦救難,寶玉的歷劫也是蛻變,或許沒有就無法成長。

總而言之,寶玉的一生也算圓滿,他是無知少年,只想永遠長不大,既不承擔家庭重擔也不必為俗世煩憂,他的無責任感讓他貶為賈府不肖子;但另一面他是備受寵愛天之驕子,卻有一顆單純、善良和包容的心,他用行動溫暖身邊的人。如果世間苦,他就是那一點甜,不能完美人生,卻能讓人知道堅持前行便能發現美好依舊。寶玉這個不想長大的孩子,最後迴歸寂寥出家遠世,但是他溫暖了人間,他保護了眾人的夢。眾人豐富了他的紅塵,人生有友如他是人生不可多得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