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一个狱卒偷偷的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丛祠里,这个狱卒是谁?

历史一书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一首让人至今读起来都热血沸腾的《满江红》,是民族英雄岳飞心中最直白的呐喊。岳飞一生致力于收复河山,迎回徽钦二宗,然而他始终没有意识到,他看似正义凛然的爱国之举,却成了既得利益者最为痛恨的绊脚石。

十二道金牌强令回师

尽管北方大好河山已经落入金人之手,但赵构从金人手中逃出,从商丘逃到扬州,从扬州渡江逃到南京,再从南京逃到了杭州,面对金国的咄咄逼人,赵构甚至一度流亡到海上。

面对金人,赵构唯一的特长——跑路,可以说发挥的淋漓尽致,由于长期生活在金国的恐怖之中加上一路舟车劳顿,不但让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也让他失去了男人最后一丝血性。


然而不得不说,在岳飞、韩世忠一众名将的抗击下,南宋渐渐站稳了脚跟,虽然金强宋弱的局势依然存在,但南宋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偏安一隅,双方形成了拉锯战,彼此间互有攻守。

就在岳飞一路北伐、节节胜利的时候,宋高宗赵构一日之内连下十二道金牌,让岳飞立即班师回朝,不要问为什么。要知道,此时的岳飞已经打到了汴京边上的朱仙镇,收复旧都指日可待。

然而面对梦想与命令,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丝丝踌躇,岳飞同样也不例外,撤兵就意味着付出的努力付诸东流,不撤兵就是违抗圣旨,成为乱臣贼子。一生精忠报国的岳帅始终找不出任何一条理由能说服自己违背君主的意志。我们应当可以想象,在回师的途中,岳帅是多么的惆怅与无奈。


人情世故,冷暖自知

自古以来,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大家都看出来这是宋高宗与秦桧合力扮演的一出“双簧”,面对岳飞的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事故之人都能看得出来,如果岳飞完成了理想,那将置赵构于何处?

于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们开始了疯狂的谄媚计划,先是有人主张把岳家军改名为“华容军”,因为这是大宋的军队,不容许变成某人的私家军队。

再有湖南岳州的知州姚跃,他认为岳州带了“罪犯”岳飞的岳字,很是不好,于是上书朝廷将岳州改名为纯州。


更有甚者,为了博取秦桧的“赏识”,对岳飞被发配的一家也不放过,当地的知府断绝了岳飞家人的一切衣食供应,任其自生自灭。

可怜一生为国尽忠的岳帅,死后不但疯狂被小人疯狂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家人也都不幸遭难,这不但是时代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沦丧!

天下自有良知者

当时面对岳飞一案,每个人的本性就不自然的暴露了出来。有火上浇油的小人,也有明哲保身一言不发的庸人,当然,自然也会有敢于维护公平的正人。

当时就有韩世忠、胡铨等人站出来,上书赵构,认为“莫须有”的罪名不但不能服众,反而会瓦解南宋军民的抗金斗志,如果金兵再次南犯,就不会有人再为朝廷浴血奋战了。


然而赵构置之不理,秦桧则想方设法迫害为岳飞喊冤者,刚刚开国的南宋就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让人闻之色变。

然而有一个叫隗顺的狱卒,他没有上书皇帝的权利,也没有左右舆论的本领,但他不朽的人格却丝毫不曾因他职位卑微而打上折扣。

隗顺据说是西汉末年,关陇地区的大军阀隗嚣的后代,但我认为这不足信,可能是人们敬佩他的人格而牵强附会所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年岳飞在狱中被杀害,如果不是他,也许岳帅的尸体可能就丢进荒山野岭了,后人想要祭拜估计都找不到地方。


隗顺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的尸体背了出来,为了不招惹是非,他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九曲丛祠把岳飞安葬,从来不敢告诉任何人,只是在岳飞忌日的时候自己来偷偷上两炷香,为岳飞添添坟。

直到他临去世的时候,他才把岳帅的埋身之处告诉了儿子,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让儿子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好生为岳帅守墓,他的儿子也是谨遵父命,从未让岳帅的墓荒废。

直到宋孝宗时期,岳飞才被昭雪平反,为了纪念岳飞,宋孝宗命人在西湖边造了一座岳飞的衣冠冢,而隗顺的儿子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将岳帅的埋身之初报告给了朝廷。


宋孝宗大喜过望,不但厚赏了隗家,还把岳飞的尸体风风光光的迁移至原来的衣冠冢,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熟悉的栖霞岭岳王墓,要不是隗顺的大义之举,也许岳帅就只能葬身荒野了。

但不论是九曲丛祠还是栖霞岭,不也更印证了“青山有幸埋忠骨”这句话吗?只要是忠臣,是英雄,不论时局多么压迫,自然会有后人的崇敬,而反观秦桧,虽然得意一时,却永远跪在了岳飞的面前,受尽人们的唾骂。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以岳飞的军事才能,这样的一个人本该是受朝廷重用,但却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令人感到心寒的是,这样一个立有大功之人,在被处死后,朝廷竟然还下令任何人不能为他收尸。


眼看着我们的抗金英雄就要暴尸荒野,以至于尸骨全无,在这个关键时刻还是有一个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的把岳飞遗体背出城外草草的埋葬了。

埋葬岳飞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做什么的?

把抗金英雄岳飞背出去埋葬的人叫做隗顺,这个隗顺一生本就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次的埋葬岳飞一事,让他有幸得以光荣的被记录在历史上。

隗顺本来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卒,在宋朝的一个监狱里当一个看管犯人的监狱小卒。如此卑微的职业,按道理来说是无法和统帅级别的岳飞有任何交集,但是偏偏造化弄人。


岳飞在狱中得到隗顺的一些小帮助

岳飞遭到秦桧等人陷害后,皇帝老儿就把我们的大英雄抓入大牢,也许是机缘巧合,或者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岳飞恰巧就被关押在隗顺所在的监狱。

当隗顺看到浑身是伤的岳飞被送进了他自己所在的监狱时,觉得这个人和别的犯人有很大的区别,觉得这个人有一种刚毅、果敢、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私底下的交谈,隗顺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大英雄岳飞。

当隗顺知道了岳飞的身份后,他有意无意的在给岳飞多一点照顾,让他心目中的大英雄能够在监狱里活得潇洒一点,因为除此之外的事他也无能为力了。

岳飞死后遗体被偷偷埋葬在何处?

公元1142年1月27日,对南宋有盖世功劳的岳飞,却因为功高震主、反对议和、迎回二圣等原因被南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被宋朝廷杀害后,高宗还颁布了一条法令,就是禁止任何人给岳飞收尸,否则将会被以同党的罪名入刑。这个罪可就大了,也就是说谁要是不经过朝廷的同意,私自把岳飞遗体埋起来,也要被杀头的。

岳飞被冤杀后,隗顺觉得朝廷这样做太不人道和没有同情心了,不管这个人生前是不大英雄也好或者是个恶贯满盈的大坏蛋也好,死后讲究的是入土为安。

于是隗顺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偷偷摸摸的把岳飞的遗体背出了城,埋葬在城外九曲丛祠旁。隗顺害怕自己死后,无人可以认出岳飞遗体所葬之地,在埋葬岳飞时,隗顺特意在岳飞腰上绑了一块岳飞随身携带的玉佩,并在岳飞墓旁种了两棵橘树(也有说是其他树木的)。

隗顺坚信岳飞一定会被平反

隗顺把岳飞埋葬后,心里也忐忑不安,深怕被官府的人知道岳飞的遗体被葬在九曲丛祠旁。虽然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敢告诉,但是他深信总有一天岳飞会被平反的。

随着隗顺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自己也没有机会再等到岳飞被平反的那一天了。在他临死前他把岳飞被埋葬在九曲丛祠的真相告诉了儿子,让他在岳飞得以平反时,带官府去把岳飞的遗骨找出来。

二十多年后岳飞得以平反昭雪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岳飞遗骨都默默无闻地躺在九曲丛祠的那个破墓中,每年只有隗顺的家人偷偷去祭拜。

公元1162年5月28日,宋高宗赵构以身体疲倦需要修养为由,让养子赵昚继承皇位为宋孝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南宋的皇位从此又回到了赵匡胤这一脉。历史上有:“北宋从太祖赵匡胤后皇权全集中在太宗赵光义一脉;南宋至高宗后皇权又回到了太祖赵匡胤一脉”的说法。

赵昚继承了皇位后,启用了主战派人士,励志收复中原,他还接受下面臣子的要求为冤屈而死的抗金英雄岳飞平反。

岳飞被平反时,已经过去了20年了,隗顺的儿子得知岳飞被平反的消息后,就高兴的跑到官府,把岳飞埋葬在九曲丛祠旁的墓地告诉了官府,官府的一把手对这个消息非常的重视。

岳飞遗骨被从新隆重的迁葬别处

在隗顺儿子的带领下宋朝廷的人找到了埋葬岳飞的地方,从新把岳飞的遗骨启出来,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也就是现在的岳飞墓所在地。


坐落于西湖旁边栖霞岭的岳王庙,这千百年来,五湖四海的人都来瞻仰目睹岳王庙的风采,追思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

在岳王庙前跪着秦桧、王氏、张俊、万俟离四人的铁像。跪像后面的岳王墓两边的墓阙上写着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瀚海说史


槐顺,南宋最底层的一个狱卒

和平常一样,槐顺在老婆不停地絮叨中准备上班

怀里揣着两个婆娘刚刚蒸好的馒头,只有热乎乎的馒头才让槐顺觉得上班有点奔头

看着阴云密布的老天爷,槐树下意识的唾骂一句:这天杀的的老天就知道下雨!

上个月的例钱,狗R的县太爷一直拖欠着不给,今天还的去给他相好的小翠去拿首饰,什么玩意?


隔壁摆摊的武二看到槐顺路过,揶揄的笑道:顺哥,是不是又找你二奶奶去啊?

槐顺右手拿起那把漆面掉光的刀鞘,作势挥向武二,乘武二躲闪的瞬间,左手麻利的顺走一张烧饼,嘴里还不依不饶的回应道:

你个腌臜小斯,我去你家看你婆娘金莲去!

两人习惯性的叫骂,惹得周围一片嘻笑

这就是槐顺的生活,作为这片唯一不欺负小商小贩的官差,大家也乐得让他占点小便宜

刚刚到衙门,槐顺就觉得今天有点奇怪,县太爷这么早就坐到公堂,已经一个月没来了,今天唱的哪出?

旁边的秦牢头也一直使眼色

心怀忐忑的槐顺,也不敢偷看县太爷


县太爷开口:老秦、槐顺你们两一直干的不错,这几天我小舅子回老家办点事,赵师爷又去出差了,京城秘密押送过一个重犯需要看管,就交给你们两人吧,可别辜负我对你们的信任呐

秦牢头和槐顺有苦难言,这种好差事不接也没办法,只好称:诺!

看管重刑犯必须轮班,也不能经常回家休息,一旦有闪失,和罪犯同罪处理

看着县太爷扬长而去,槐顺只好去办理交接手续
夜晚的牢房,除了一盏油灯,就剩下一股恶臭

闷热的天气让槐顺睡不着

想到今天的事槐顺是一肚子窝火,看到牢房里的罪犯更是不爽

任你各种辱骂也不吭一声,难道是个哑巴?


不过这哑巴确实有点特别,槐顺想起文书上没有标注犯了什么罪,更没有说明犯人身份,但是却盖着皇帝、刑部的两个大印,应该来头不小

仔细看这个哑巴,身材魁梧,脸型棱角分明,裸露的皮肤外面都是伤疤,最特别的就是那双眼睛,深沉的看不到一点生气

算了不管他了!

槐顺就这样熬着过了两天,除了每天给他送吃的和水,始终不见这个人说话

这个人不是隔着窗户望向北方,就是再墙上胡乱画着什么

三天了,老天爷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除了天阴的和墨一样黑,就是滴水不下

浑身是汗的槐顺来到衙门准备接班

还没有进牢房,就被慌乱的老秦撞到,老秦,你赶着投胎了?

老秦略带紧张的回到:今天好像吃坏东西了,我的去方便下


槐顺没有搭理他

进去牢房,还是熟悉的牢房,今天有点奇怪,这个哑巴怎么还喝上酒了,谁给送来的烧鸡?

即使奇怪槐顺也没有多问,毕竟干了这么多年,只要有人花的钱到位了,送点吃喝也不是什么难事

牢房里晚上看不到天,但是到了晚上都一样黑

过了半个时辰,突然传来剧烈的咳嗽声,槐顺看过去,是那个讨厌的罪犯,碰巧他也正好看着槐顺

小哥,你知道我犯了什么罪么?

带着沙哑的喉音让槐顺吓了一跳,槐顺反问:

我怎么知道你犯了什么罪?

是啊,或许没人知道,我想了这么久也不知道

小哥,可以帮个忙么?

什么?



我背上的琵琶骨被锁死,也许今天是我在这里最后一晚上了,你能给我放松点,让我的背可以挺直点么?

一头雾水的槐顺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了,毕竟80斤的重伽和锁住的琵琶骨,没有任何威胁

伴随着越来越重的咳嗽声,槐顺第一次这么近的接触这个罪犯

这副壮硕的身体被折磨的不成人样,准备放松机关的槐顺,隐约看到什么。嗯?

———精忠报国

你,你你是?你尽然是岳飞?岳将军?

我们这边流传了您很多故事,你不是在北方和金人打仗么?怎么落得如此下场?

一句话说不清了,小哥,谢谢你的帮忙,我终于能挺直腰杆子了

随着这句话的音落,只见岳飞的身体瘫软下来,嘴角溢出猩红的血液

岳将军!岳将军!你怎么了?

槐顺用手试探岳飞的鼻息,岳飞死了!!!

槐顺惊慌失措的不停摇摆岳飞的身体,可是已经没有回应!


天杀的老天爷,也终于沉不住气了

暴雨倾盆而降,闪电雷鸣疯狂的咆哮,仿佛要扫荡人世间所有的不平

借着闪电,槐顺模糊的看到墙壁上书写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槐顺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普通的狱卒心里七上八下,

岳将军,让金人闻风丧胆的英雄,怎么莫名其妙的出现在这个监狱里,又不明不白的死掉?

一个普通的狱卒,一个响当当的民族英雄,在一个不合时宜的地方相遇

也是最后一次相遇

槐顺报告了岳飞的意外死亡,他没有提到岳飞的名字,县太爷却没有丝毫吃惊

岳飞死了,槐顺心里藏着这个秘密,这个可能让他掉脑袋的秘密


和外面的传闻一样,他也神往过岳飞何等英雄,崇拜过岳飞饮血沙场,撼天易,憾岳家军难是何等豪迈

一路上回家的槐顺,再也没有心情继续调侃

耳朵里不是婆娘唠叨的闲话,而是不断涌现出墙壁上刻画的《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雨还在不停地下,呜咽的像在哭泣

在那个世代里我们都是一个小人物,卑微的忘却,为了活着,为了苟且

槐顺也是一个小人物

可是这个小人物充满对偶像的崇拜,对英雄的敬重

这种难以理解的情愫,给普通人更多勇气

辗转反侧的槐顺决定干一件大事


天还是一样黑,更黑的衙门深处

槐顺偷走了岳飞的尸体,第一次犯案的他表现的无比熟悉,甚至超过了惯犯不留一丝痕迹

为了不引人注目,槐顺把岳飞埋在城外的九曲丛祠

担心,害怕,激动,高兴,愧疚,自责的情绪充满槐顺的心头

对着岳飞三拜后,不敢祭祀的槐顺,把身上唯一值钱的玉佩栓在岳飞腰间留作纪念

天亮了,雨停了,槐顺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班

奇怪的是衙门里尽然没有丢失尸体的风声,槐顺彻底放心了

槐顺还一直干他的狱卒,武二也一直卖他的烧饼

但是牢头老秦在事发后的第二年,不知道怎么喝酒喝多了掉到茅坑溺死

而槐顺的秘密,直到临死才传给儿子,直到岳飞平反!

我不是易中天,原创不易,请读请珍惜!


我不是易中天


岳飞,一个名垂千古的大将!



他是自古忠义之人的代表和悲剧英雄的典型,自宋以后,历朝历代为无数人所扼腕叹息!

好长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大概就是岳飞和秦桧的人生真实写照!好好的中兴名将,极有可能恢复宋室的国家柱石!就硬是被秦桧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活活扼杀了!

岳飞三次北伐,差点恢复旧都!

从1134年开始,岳飞一气攻下了襄阳、岳阳六郡!1136年,岳家军势如破竹攻下伊阳洛阳!但是孤军无援,被迫撤退,无奈悲愤的岳飞并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满江红》!

1140年,岳飞更是大败金兀术,收复郑州洛阳,进至朱仙镇,当时离宋朝的旧都汴梁只有四十五里了!

但正在此时,临安12道金牌把岳飞召了回去!精忠岳飞,不愿叛国,痛哭流涕的下令撤退,大呼: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社稷江山,再难中兴!


绍兴十一年除夕,岳飞在风波亭被赐死,并枭首!

只留下供状上的八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仅后世仰慕并钦佩岳飞,当时很多人对这位爱国常胜将军的死都极其不满,对岳飞冤死充满同情和愤懑,天下百姓无不为之流泣!

冒死偷出遗体的英雄

其中关押岳飞大理寺中就有一个岳飞的仰慕者,大家要记住他的名字,他叫隗顺!



他做一件让后人也对其非常非常钦佩的大事,他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在岳飞死后收拾他的尸首,并偷偷运出城外,埋在城外的一座九曲从祠旁!

为了让后人日后去找寻,他在这座无名坟墓前栽了两棵桔子树,并把一块玉佩放在岳飞腰上作为标记,收拾完一切之后,他对墓庄重的三拜之后,偷偷离开。

后来这位狱卒直到死前才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儿子,并对儿子说岳帅如有昭雪之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终于岳帅的昭雪在20年后得以成为现实,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凡昭雪,并追赠谥号为武穆!还广发皇榜,昭告天下,有得知岳帅遗体埋于何处者,赏万金!

至此,隗顺的后人才把父亲葬岳武穆的事情告知朝廷和岳家后人。最终迁葬杭州西湖湖畔,形成今天的岳王墓。


岳王最终昭雪,隗顺也终于可瞑目了,他们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人,只不过后者更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不求回报的他,大难不避,冒死而成就忠义,这种淳朴的精神令人动容!

可是,岳飞的死其实对于宋朝而言,代价巨大!他们损失的是一个完全有能力复国的大元帅,本来汴梁唾手可得,可是赵构和秦桧不仅把他召了回来,导致十年努力,一切成空!最终还杀了这位为老赵家去流血卖命的精忠岳飞!

关键是这俩混球,秦桧和赵构还都长寿,秦桧活了65,赵构活了80岁,还都是寿终正寝!除了祸害遗千年,这应该实在找不到其他理由了!

最终宋朝的历史也从此亡于赵构,岳飞之死导致宋朝再无人可以收复失地,北伐金国,南宋最后只得偏安一隅,再无统一之机。

多年后,国小民弱的小南宋朝廷,毫无疑问的被蒙元所灭,面对庞大的蒙元,南宋毫无一战之力,根本无法抗衡!且国土狭小,失去抵抗纵深,被蒙古铁骑一举而灭,最终崖山跳海!

究其原因,与岳飞之死关系甚大!秦桧赵构,纵死,应无面目见赵室祖宗于地下!


历史好奇怪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自幼臂力过人,能开三百斤硬弓,后师从当时的著名武林大师周侗习武,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岳飞不但武功了得,还爱读《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等书,可谓是文武双全。

岳飞所写的《满江红》等词作,更是气势恢宏,让人不免对岳飞的拳拳报国之情,产生由衷的敬佩。而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也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不畏生死,为国而前仆后继。

岳飞1122年从军,最初活跃在抗辽前线。1125年,金灭辽,进过开始大举南侵。岳飞也从此走上了抗金的道路。

岳飞最初跟随刘浩、宗泽、王彦、杜充等人,在河南、山东等地作战抗金。杜充弃守开封之后,岳飞开始得到赵构的重用,逐渐成长为了南宋的“中兴四将”之一。

岳家军军纪严明,坚持“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的军规,深受百姓爱戴,军队士气旺盛,屡创金军。

岳飞先是参加了收复建康(南京)之战,之后又率兵收复了襄阳六郡,建立了岳家军的大本营。岳飞抗金最辉煌的战绩,就是先后进行的四次北伐。特别是岳飞最后一次北伐,他率领岳家军,挺近中原,兵锋直指旧都开封。

岳家军在颍昌、郾城等地,数次击败完颜宗弼的十万主力大军,全歼了金军所剩下的精锐骑兵铁浮屠和拐子马。岳飞趁完颜宗弼收缩兵力退还开封之际,全线进击,大军快速行进至朱仙镇,兵临开封城下。

完颜宗弼原本准备弃守开封,北渡黄河。岳飞却在一日之内接连收到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立刻班师。岳飞愤泣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此次退军之后,心灰意冷,再无作为。

1141年,金国进攻南宋无果,准备议和。高宗也有意议和,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岳飞。

高宗指使秦桧审讯岳飞、张宪、岳云案。秦桧以“莫须有?”诬告岳飞等人谋反。岳飞被赐死于风波亭,张宪、岳云则被判弃市处死。

根据《朝野遗纪》的记载,岳飞冤死后,岳飞的遗体被一名素来敬佩岳飞,并在岳飞被关押时,照顾过岳飞的一名狱卒收敛。这名狱卒名叫隗顺,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夜间背着岳飞的遗体,翻出了城墙,将遗体背到了城外的九曲丛祠。

隗顺将岳飞的遗体葬在了祠旁的北山之下,为了日后便于辨别,隗顺还将岳飞曾经佩戴过的玉环绑在了遗体的腰下,并埋葬处栽了两颗桔子树作为记号。

隗顺在去世前,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异时朝廷求而不获,必悬官赏,汝告言曰:棺上一铅筒,有棘寺勒字,吾埋殡之符也。”

狱卒隗顺除了《朝野遗纪》之外,鲜有记载,因此,并没有相关他的更详细的信息。但是,他的义举,却让英雄岳飞有了沉冤昭雪,重塑名誉的机会。

1162年,宋孝宗继位,他为了北伐,给岳飞等人昭雪,并以500银的高价寻找岳飞遗体。隗顺的儿子就将其父告诉他的岳飞遗体真相告知了官府。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并且建庙于鄂州,庙号忠烈,后又赐谥号武穆。

岳飞自此,沉冤昭雪,并有了名震天下的岳武穆之名。


奕天读历史


岳飞是南宋名将,是中国名将里面的巅峰人物,更难得的是功勋卓著却依然忠于朝廷,最后面对皇帝的不信任和奸臣陷害,慨然赴死。岳飞虽死,但是精忠报国的名声却传了下来,在宋朝就有很多人崇拜他,在后来人们不但抬高他的地位,还将曾陷害岳飞的秦桧狠狠地才在脚下。虽说曾经被害死,但是能得到后人如此肯定,也算是历史给了岳飞一个公正的评价。岳飞的故事,也给许多奸人很大的震慑。


岳飞被处死后,高宗觉得不会再有人想着迎回那二位太上皇了,于是很开心,忘记了摧残岳飞的身体。正好,一位非常佩服岳飞的狱卒趁乱将他的尸体背起,一路逃出城外,把他埋在了一个叫九曲丛祠的旁边。那这位狱卒是谁,又为何会这么干呢?

此人叫隗顺,一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在岳飞被处死的那年,他刚好做了狱卒。岳飞是当时民族英雄,他年轻时候投军,两战高捷,后来带着士兵,即便是少量士兵也能打胜仗。后来在他的努力征讨之下,一度恢复了半个宋朝,已经收复了河南等地,只要一点时间,也许就能彻底复国。如此功劳,如此战绩,当时的百姓们每一个不感到高兴的。但是因为继续打胜,被掳走的前两个皇帝,可能就要被放出来了,到那时,高宗可就做不成皇帝了。于是他在关键时候很机智地把岳飞调回去,又在若干奸臣的劝谏下,最后居然处死了这个罕见的良将。


如此做法自然会得到很多官员、百姓的痛恨,但是高宗迎战外地是个废物,对内高压统治却是一把好手,于是最终大家不得不承认了这个结果,岳飞最终还是被处死了。当然,大家虽然被迫接受这个事实,心里还是拥护岳飞的,而这位叫隗顺的人,更是崇拜他,并且为了他,可以赔上自己的性命。

于是他冒着被杀的危险,将岳飞的尸体背走,外面找地方埋葬。因为当时时局动荡,战争太多了,所以隗顺怕以后找不见岳飞的尸体,所以就想给他做个记号。而且他觉的,像岳飞这样的忠臣,早晚会得到平反,那时候如果找不到尸体,岂不是件憾事?于是他就找了一块玉,拴在了岳飞的身上。岳飞下葬后,他还特意在坟头种了两颗桔子树,这样就比较方便辨认了。


后来孝宗继位,岳飞终于得到了平反,于是朝廷赏银五百两寻访岳飞尸体,于是隗顺的后人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朝廷。朝廷在核实没问题后,给这位冤死了二十多年的英雄重新安葬,将他葬在了西湖的旁边。当时朝廷不但给他恢复了名声,后来还多次给他追封谥号、爵位。

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但是更多的是像隗顺这样的小人物,可是即便是这样不起眼的人,其实都在默默地贡献自己的能量,如果没有这位小小的狱卒的舍命之举,很可能世间再也没人能够找到岳飞的尸体。


小镇月明


岳飞是民族英雄没错,只不过他的主张有违最高领导,何况是一个连秦松这一个大奸臣都识不出的昏君。如果是一个睿智的明君,岳飞不会这么惨,。


小百姓谈大事


收尸是肯定的,但说偷偷背出去,我头脑太简单,不敢相信。只有头脑聪明的人才能相信,才拿来说事。尸体不拖出埋掉,还要留在监狱里腐烂发臭?指派一个狱卒弄出去埋掉,平反了,再找这个狱卒把他挖出来,就这么简单。九曲丛祠是什么地方,冤屈丛祠也,小说演义用词,九,最大的阳数。人家的祠堂还是什么祠能给埋死人?

岳飞故事最成功的是“精忠报国”,它让岳飞万世流芳。最蹩脚的是十二道金牌,渲染岳飞功亏一篑的同时,暴露他已经成军阀了,不肯听从皇帝调遣了,埋下死因了,死固当然了。

故事好编,也要注意不留漏洞就好了。


苦竹湾樵夫


这个狱卒应该是当时民心的代表,他的举动证明了岳飞的深得民心,是当时盖馆定论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著名的抗金将领,这个狱卒无论是谁,都是值得景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