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宋钦宗宋徽宗真的这么没出息吗?

惜如往昔


宋徽宗之所以没出息,那是因为他身为皇帝,却处处把自己看成一个词人、一个文雅之士,对于繁杂的国事一概不理,一门心思地钻在他文学帝国里。

可宋钦宗是否没出息,那其实很值得商榷,毕竟当他从老爸手里接过大宋这个烂摊子时,金军已经打到开封城下了,他最后的被俘更多是因为形势所迫,而“非战之罪”。


一、宋徽宗赵佶,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个暴君、也不是个昏君

当年短命的宋哲宗驾崩后,宰相章惇提议要立哲宗弟弟赵似或者赵佖为帝,可当时垂帘的向太后却以赵佖眼睛不好,主张立神宗次子赵佶为帝,得到了知枢密院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的支持,章惇无言以对,“轻佻”的端王赵佶就这样被推上了大宋帝位。

向太后此举主要是因为和章惇的执政理念不同,章惇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改革派,他坚定地执行王安石的改革政策,执政时恢复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很多被废的法令,罢免司马光掌权后招进朝廷的守旧派官员,并对司马光进行政治清算,就连章惇的好友苏轼,就因政见不合而被送回乡下养老了,这对支持守旧派的向太后来说无疑是一个可怕且强大的政治对手。

章惇所建议的赵似、赵佖等人,在守旧派等人的眼中,自然都会认为这是章惇为了继续行驶改革而立的改革派帝王,所以他们要坚决反对,立了没什么政治属性的端王赵佶为帝。可谁曾想,这一因为新旧党争而引发的帝位之争,最后活活地葬送了整个北宋江山。

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刚开始执政的宋徽宗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向太后去世后开始重用改革派的蔡京,把守旧派官员韩忠彦和曾布都给罢免了,这两人一个是向太后留给赵佶的辅政大臣,一个是赵佶继承帝位的有力后盾,而蔡京更是王安石认为的三位可以继承自己遗志的人之一(其余两位为王元泽和吕惠卿),在被任命为右仆射之时,赵佶就曾向他请教改革的方法,可见赵佶对改革的力度和决心。

制下之日,赐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顿首谢,愿尽死。二年正月,进左仆射。

在赵佶的支持下,蔡京将改革的目标指向了大官僚和地主阶层,给北宋江山攒下了不少财富,可也就是因为这财富,让不懂“居安思危”的赵佶、蔡京等人日益骄满,在对政事上昏招迭出,加上蔡京以公肥私,官僚、地主、百姓的利益都祸害了遍,北宋大地上开始爆发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比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以及方腊,历史上都是集中在宋徽宗执政中期爆发的。


总的来说,宋徽宗执政初期的功绩可以总结为:

  1. 任用蔡京推行新法,并下达了不少的惠民政策,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制度囊括了百姓生老病死等环节,是真的达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并且兴办学校,对北宋教育事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 任用童贯在对西夏战事中取得了非凡的战绩,收复四州、臣服西夏、稳定西北战局,对内一年就平定规模浩大的方腊起义,维稳了北宋内部。可是在之后的合金攻辽的战事中,被辽朝最后的名臣耶律大石击败,也让金军看到了宋朝军事的弱点;
  3. 在人称“无能”的宋徽宗治下,北宋经济却是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超过一亿,税收达到每年一亿贯,据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推算:北宋徽宗时期的人均GDP高达六百美元,这一水平就连公认北宋最强时的太祖太宗朝都追不上。

北宋最后亡于金国,最主要还是因为童贯、蔡京等人的好大喜功,他们怂恿宋徽宗接纳辽降将张觉的投降,本来这人是投降了金国的,他的军队和地盘在名义上都是金国的,可此人属辽籍汉人,对宋朝的感情要比金朝高,所以他上表朝廷,表示愿意以四州之地投降宋朝。

此举原先受到了宋徽宗的否决,可在蔡京、童贯的撺掇下还是欣然接受了,最后惹恼了金朝,引得金军南下才至于亡国。这一情况就和战国秦、赵因为韩国上党之争而爆发的长平之战类似,主要还是最高领导者的问题,但就此来说宋徽宗毫无出息,那也是过于片面的。

二、相比于最后禅让避祸的宋徽宗,宋钦宗赵桓从一开始就不愿做这个皇帝

赵桓对皇位有着天生的抗性:

  1. 此时金军已即将兵临开封城下,父亲赵佶为了避祸,自己跑龙德宫做了道君皇帝,把一个烂摊子全部扔给自己;
  2. 江山不是赵桓搞乱的,金军不是赵桓引来的,可现在却要他一力承担,罪魁晚上们要么隐居避世,要么身居高位,弄权乱政,赵桓不是圣人,也自认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3. 金军到了相州后,道君皇帝甚至拔腿就跑,完全不顾儿子和江山,那当时也才二十五六的、自幼长于深宫之中、政事、军事一团乱麻,不知道谁能辅助,谁奸谁忠的赵桓,又该如何保家卫国呢?
所以从一开始,赵桓就十分抗拒那件黄袍,多次请辞父亲要他继位的旨意,是宋徽宗先斩后奏,先下诏由赵桓继位,然后自称道君皇帝,直接冲入太子宫中为他亲手披上龙袍,把他推到风口浪尖处,赵桓这时候也只能现实,尽自己所能挽救祖宗基业了。

  1. 首先大赦天下,拿出宫廷财物奖赏诸军;
  2. 其次捉拿蔡京、童贯等六贼,处死童贯、蔡攸,罢免蔡京,最后蔡京死于流放途中。赵桓违背宋朝“不杀士大夫”的铁令,除了是为了抚慰当时的民心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人看到自己的雷厉风行,给各路军队加强士气;
  3. 任命主战派李纲协助保卫开封城,并打算御驾亲征,可被劝了下来。

在赵桓的各种努力下,北宋爆发出了他最后的硬气,金人兵临开封城下之时,李纲守卫宣泽门,斩首一百多金兵,通津门、景阳门两战,李纲再斩首数千金兵,完颜宗翰都已经派人来议和了。如果不是赵桓在战与和之间犹豫不决,靖康之耻或许真的不会发生。

李纲守城有余、进攻不足,在战事白热化的阶段,宋军曾经有一次袭击金军大营的军事行动,可惜不成功,而且金军强大,宋军除了李纲外其余各路都败于其手,赵桓毕竟还是个没有经验的执政者,刚一上台就遇到这么大的情况,他自己也怕了,所以在金兵打算议和之时就罢免李纲,起用主降派的李师彦等人,而到了金军来攻时又再起用李纲,这样来来往往,使得宋军始终无法在守城战中消灭金军的有生力量,才给了金军多次卷土重来的机会。



总结:宋徽宗赵佶不是一开始就耽于享乐的,同样宋钦宗赵桓也不是一出娘胎就习惯投降的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赵佶上台之初,国家已经因为新旧之争而日益颓废,赵构深深明白这一点,为此不惜在新旧派系之间和稀泥,甚至到最后坚定地站在改革派一边,打压守旧派,把北宋又拖了正轨,这是典型的“生于忧患”。

可到执政中后期,国家承平日久,赵佶本人又重文学过于国事,在蔡京、童贯等人的隐瞒下,将国事交于他们管理,自己潜心于文化事业,想着做一个文治武功的皇帝,这点比起安心房事的唐玄宗来或许要好上数倍,这两人都是让国家由盛转衰的直接负责人,只是唐玄宗有儿子李亨、大将郭子仪来给他救火,而赵桓和李纲却不能做到君臣相知,最后一把金火把北宋给烧了精光,徽钦北狩,死于异国,让史书给狠狠地记上了一笔。

至于赵桓那就更无辜了,他在位仅一年,完全就是被父亲强行推上救火的,他能力、经验不足又得日夜担惊受怕,作为一个消防员是很不合格的,但赵桓却足以做一个太平治世的皇帝,在位期间,“声技音乐一无所好”,没有失德之处,甚至差点就逼退金兵,这点比起他那遇事就跑的父亲要好多数十倍,可惜“乱事已成,无可救药”,赵桓对此不应该负上全责。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吓得立刻传位其子宋钦宗赵桓。宋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

1126年9月,太原沦陷。11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着宋钦宗前去议和,要求索要大量金银。宋钦宗在金国的逼迫下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

1127年,宋钦宗被金国废位,贬为庶人。宋徽宗被迫前往金营。结果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此外,北宋后宫和大量官民女眷被抵押给金国,史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祸”。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侯。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


歷历时空


历史上的宋钦宗宋徽宗真的这么没出息吗?


宋徽宗

宋徽宗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本未必有机会继承大统。惟宋哲宗23岁英年早逝,无子,故宋室由哲宗众弟中寻找继承人。本来哲宗众弟中以申王赵佖最长,惜因患有眼疾而不被选为继位者,故以当时封为端王的徽宗继承大统。宰相章惇曾反对端王继位,反而建议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但向太后支持端王继位,故徽宗顺利成为大宋皇帝。


宋徽宗艺术成就


宋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艺术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更特别的是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赵佶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一般认为《诗帖》在内的书法,以及粗笔的《柳鸭图》和《池塘秋晚图》为其绘画风格,而细笔的《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竹禽图》、《四禽图》等御题画则尚无定论。

宋徽宗在其创作的书画上使用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的花押,据说象征“天下一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宋徽宗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且擅长古琴、蹴鞠、击鞠、打猎,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在书画上的花押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宋徽宗人物评价


  • 章惇反对宋徽宗即位时曾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 《靖康稗史笺证》卷5《呻吟语》记:“二王令成棣译询宫中事:道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
  • 元朝托托帖木儿撰《宋史》的《徽宗记》,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钦宗


软弱无能,优柔寡断抗金时战和不定

北宋末年,金朝南侵。赵桓受父宋徽宗禅让后即位为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徽宗称太上皇,率亲信蔡京、童贯等人逃奔江南。钦宗即位后立刻贬被称为奸臣的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一度令金军有北返之意。后来钦宗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朝求和,加上在背后受徽宗牵制,作用有限。钦宗装作恭顺迎接太上皇回京后即贬去太上皇左右,软禁太上皇于龙德宫,因为对太上皇怀有戒心,甚至在太上皇过寿时连太上皇敬的酒都不喝,气得太上皇哭着回宫。钦宗亦将蔡京、童贯等“六贼”皆贬杀。

但钦宗在抗金时战和不定,又写密信交给金使萧仲恭意图策反降金的原辽将耶律余睹,给了金朝再度发难的理由。金朝趁此机会再次南下渡黄河再次包围宋京东京(今开封)。宋钦宗误信宰相何栗、枢密使孙傅,以为无赖郭京可以用神兵退敌,提拔郭京,并撤去东京外城守备让郭京用神兵退敌,郭京大败,金军趁机攻破东京外城,同时又放言和谈让钦宗心存幻想。钦宗率大臣亲赴金营和谈,金军趁机派萧庆入住北宋尚书省。钦宗在上表投降称藩及同意召在外的皇弟康王赵构回京并废除其大元帅头衔等条件后被放回,萧庆则以北宋朝廷名义搜刮钱物满足金军所需。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钦宗再赴金营求和,被扣押,金军以放回钦宗为条件继续向北宋索要财物,宋将范琼等将太上皇、钦宗太子赵谌及后妃、亲王、公主等交给金军作为抵债,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会五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身体,严斥金人为狗贼之辈,金人将其割喉残忍杀害,并册封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他成为亡国之君,立国一百六十八年的北宋灭亡。


历史的影像


公元1125年冬,金太宗任命宗望为兵马大元帅,统兵十万南下入侵宋朝,金兵一路无阻直逼北宋都城汴京。天天玩琴棋书画的宋徽宗一听,是吓得惊慌失措,马上就写下*传位于太子*的诏书宣布退位,自己当上了逍遥自在的*太上皇*,而且带着亲兵卫队在夜里逃出了京城。太子赵桓即位,就是赵钦宗。他在宫中也吓得夜不能寐,这时宰相白时中、杨邦彦主张弃京城逃跑,宋钦宗同意了。

兵部侍郎李纲责问宋钦宗,说:*太上皇把固守京城的重担托付给陛下,现在金兵还没有到,陛下就把京城抛弃了,将来怎么向太上皇交代?*现在京城坚固,我率兵坚守杀敌,圣上再调令各地勤王的兵马速援京都,金兵就不战自退!李纲的一翻慷慨陈词打动了宋钦宗,他命李纲全权带兵负责守卫京城。

李纲马上就调兵遣将,把大量的滚木大石头都搬到城墙上,还把民间的青壮年老百姓也临时武装起来,发给他们兵械,让他们也登上城墙,同官兵们一起守卫京城。

几天后,金军元帅宗望率大军来到汴京城下。金兵竖起几百个用树木和竹子做的云梯搭上城墙,金兵们都顺着梯子往城墙上爬,兵部侍郎李纲在城墙上的瞭望塔里挥無军旗,命令守城的宋军往下扔滚木和大石头,一批又一批的金兵被砸了下来,都掉到护城河里淹死了。金国的元帅宗望又出动了几十只小火船,顺流而下,要烧掉城楼。李纲早有准备,在汴河里布署了一排排的木桩,又从蔡京府中搬来了大量的假山石,垒塞在门道间,使金兵的火船无法前进。这时,事先布署在城下的三千多名敢死队员一齐上前,手执长杆铙钩,牢牢地钩住那些火船,使它们进退不能,不久那些火船就化为灰烬。

宋军官兵们在兵部侍郎李纲的指挥下,士气高涨,都奋勇杀敌。打退了金兵无数次的进攻,金兵是死伤无数,护城河里都染成红色,但是汴京城是安如泰山。

金兵大元帅宗望是孤军深入,千里奔袭汴京而来,原来的计划是速战速决,没有想到汴京城是防守严密,城墙坚固,而且大宋的各路援军马上就杀到了。宗望看着死伤无数金兵的尸体,只好派人向宋朝议和。

金兵退走以后,宋钦宗认为从此以后可以安稳度日了,这时宰相白时中、杨邦彦等一批投降派大臣对宋钦宗说:*兵部侍郎李纲有野心,现在他手握重兵,万一造反是易如反掌?*宋钦宗一听有道理,就撤了兵部侍郎李纲的职,收回了兵权,把他贬谪到南方去了。

金朝君臣是最怕李纲,现在李纲没有了兵权而且到遥远的南方去了。于是金太宗又命令宗翰、宗望带领军队火速向京城汴京进军。

没有多久,金兵就杀到了东京城下,马上就猛烈的攻城。城里的几万官兵看到主战的李纲被撤了,都士气低落,无心恋战,都纷纷逃跑了。这时候,宋钦宗想起了兵部侍郎李纲,可是再往回调李纲已经来不及了。

公元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官吏和后宫嫔妃等三千多人,满载着掠夺无数的财宝,回到北方,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隐者康司马


诸君好,我是雲清看世界,宋徽宗不是不好,而是好错了地方。当初宋朝开始建立的时候,人们评价南唐后主李煜也是如此。做个才子,吟风弄月最合适不过,可是让他掌管锦绣河山,不翻船才怪呢?宋徽宗也是如此,如果论书画还是弹曲,那都没得说,一旦强敌入侵,则一无所能。以至于身死国灭,为后人笑。


雲清看世界


那肯定了,这两人并不是做皇帝的料。打个比方,你让体育生去做数学题,能做好吗?

1、宋徽宗、宋钦宗都是文弱的文人皇帝,统领一群不上战场的文人在行,但军事上太弱、政治上昏庸,对靖康之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宋徽宗形象:

  • 艺术天才:琴棋书画皆有成就,如发明瘦金体,如他的《瑞鹤图》。
  • 政治昏庸:重用奸臣,敛财第一,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如重用奸臣蔡京、童贯、高俅,如在南方采办“花石纲”,如在任期间爆发方腊宋江起义,
  • 好色之徒:宋徽宗妃嫔无数,总共有31个儿子,34个女儿;这他还不满足,时常逛逛青楼,被称为青楼天子;即便被俘北方,在金人统治下, 依然好色,8年期间又生了14个儿女。

(宋徽宗)

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如果今天有这样的上司,成天任用小人、剥削下属、百姓,工作上流于形式。主要精力全都在造人、酒色、以及个人爱好上,即便艺术成就再高,他是不是应该去当个艺术家,而不是占着领导位置?

3、宋钦宗形象:

赵恒优柔寡断,软弱无能。他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罢免抗金英雄李纲。

本来开封第一次防御战,李纲防守成功,只要继续任用正确人选,就可平安无事。这皇帝却听信谗言,反其道行事,罢免忠臣。

宋钦宗自毁长城,金人放过他了没?并没有,还不是和徽宗一同被略到北方,造成了宋朝多羞耻靖康之变?

最后体弱无能,竟在马球中坠马,被金人马匹踩死。

(宋钦宗)

4、回到开头提法,体育生做不好数学题,这并非歧视,而是强调应该各尽其职。

作为领导者,一个表面的领导力是起码该有的。但徽宗、钦宗连基本面子工程都没做好,真像是投错了胎体育生。

皇帝去当艺术家,艺术家、文人去管理军人,军人该干嘛去?危险当头,依然如此。靖康之耻,可悲可叹。


涛说精彩历史


宋徽宗是个昏君。他喜好享乐,生活穷奢极欲,宫中美女甚多。他尤其喜欢奇花异石,在苏州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为他搜刮异石,用船运到首都,花费巨大,百姓苦不堪言。他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在宫殿中建立山丘,把这些异石都布置进去。开山凿河在古代是耗资巨大的工程,宋徽宗在国家经济已经入不敷出的时候,还这么奢靡无度,对风雨飘摇的国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什么宋徽宗就可以奢靡无度呢?这是因为在王安石变法时,为了提高改革的效率,皇权被加强。原来皇帝和官员互相制衡的朝廷,变成了谁依附皇帝,谁就能得势的皇帝独裁制度。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地扶植讨他喜欢的大臣。偏偏宋徽宗又是个喜好享乐的昏君,在他的扶植下,蔡京、童贯等奸臣一度权倾朝野。

因为没有人再能制衡皇帝犯错,因此北宋末年的变乱,有很大一部分责任要皇帝本人来负。北宋政权的确内忧外患困难重重,但假如没有宋徽宗和他儿子宋钦宗接二连三的胡来,政局其实还有挽回的余地。

金国崛起以后,拉拢大宋签订合约,一起进攻辽国。因为金国和大宋之间隔着一个辽国,两国联络的时候需要渡海,所以两国签订的合约称为“海上之盟”。双方约定,金国从北面进攻辽国,大宋由南边进攻。大宋的主要目标是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打完仗后,双方以长城为界,大宋可以收回燕京一带的领土,还要把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转给金国。这是个非常划算的事。燕京是燕云十六州的核心地区,也就是说,大宋只需要趁火打劫,就能收复祖辈孜孜以求了一百多年的土地。当年石敬瑭犯下的千古错误,终于可以得到弥补了。但是宋徽宗不争气呀!


宋徽宗这个人在政治上非常幼稚,他没有远见,喜欢占小便宜,胆子又小。见到金国在辽国背后捅刀子,他兴高采烈地和金国签订了合约,可签完之后又有些后怕。金国是刚刚崛起的小部落,万一没打过大辽,咱贸然出手不是反受其辱吗?于是宋徽宗一开始按兵不动先观望着,等到人家打差不多了,在辽国败势已定的情况下,这才决定发兵。到最后关头才发兵,这场仗必须胜了吧?

十几万宋军杀气腾腾地奔向燕京,结果被亡国在即的辽国迎头痛击。大宋接连组织了两次进攻,都大败而归。这种必赢的战争都能打输,说明北宋政治、军事已经败坏得无可救药了。宋徽宗实在打不下燕京,只好向金国求援。结果金兵轻而易举地就攻下了城池。仗打完了,辽国灭亡了,可宋朝原本应该拿到的土地现在还在金兵的手里。宋徽宗只能腆着脸找金国要。可大金也是一个马上打天下的国家,你以为他是善茬吗?大宋打仗弱成这样,金人已然对大宋的领土垂涎欲滴了。而且金国也占理,金太祖对来索要领土的宋朝使者说,咱说好了由你们来打燕京,结果我们攻入燕京的时候,一个宋兵都没瞧见啊。后来,金人还是把燕京给大宋了,但大宋进贡给金国的岁币涨了价。而且留给宋朝的燕京,是一座被劫掠一空,百姓全都被掳走的空城。

这场战争宋朝打得稀烂,如果是正常一点的统治者,应该好好反省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抓紧时间整治军务。结果宋徽宗把心思都放在了占小便宜上。金国手下有个辽国的降将,一心想要恢复辽国,他暗中和宋朝联系,表示愿意投降。宋徽宗一看,咦,这是个便宜呀,没有考虑后果,立刻就接受了。这边金国早就看出了宋朝的软弱可欺,降将事件正好给了金国借口,金国以宋徽宗违反盟约为由,兴兵问罪。这时宋徽宗的反应就很令人发指了。这事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金人的大军来了,宋徽宗才想起来害怕,立刻把那个降将给杀了。但降将事件只是个借口,金人自然不肯退兵。

在这个事件中,宋徽宗等于两次背信弃义:一次违反了和金国之间的盟约,给了金国进攻的借口。一次杀了降将,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为了自保而出卖手下的懦夫,那谁还肯为他卖命呢?这直接导致一些曾经投降大宋的辽国将领,转身又投降了金国。这边金兵已经气势汹汹地杀过来了。宋朝军备废弛,没人能挡得住金兵。吓破了胆宋徽宗把皇位传给了太子,也就是宋钦宗,算是把烂摊子留给儿子了。

黄河原本是金兵和开封之间唯一的天险,可是负责防守黄河的宋兵在烧掉浮桥后就落荒而逃了。金兵来到河边因为缺少船只,只能慢慢运兵,整个渡河用了五天时间。渡河是最适合进攻的时机,可是在这五天时间里,宋军一点动作都没有。此时宋徽宗听到金人渡过黄河的消息,吓得连夜坐船逃跑,留下儿子抵挡金兵。金人攻到城下,满朝文武乱作一团,这时文臣李纲主动担负起抵抗的职责。宋钦宗也想学老爸逃跑,是因为李纲的苦劝,才勉强留了下来。

作为文臣,李纲防守得十分出色,多次抵抗住金兵的进攻。金人见得不到便宜,便提出非常苛刻的退兵条件:割让三处重要城镇、支付巨额赔款、交出亲王和宰相为人质。在这次入侵中,金人的军队一开始就直扑开封,中间路过的城镇凡是防守严密的,一律绕过不打,只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到开封城下。到了开封,金人发现还是打不下来,于是就改为敲诈,打算敲上一笔巨款就走,也算达到目的了。

李纲识破了金人的计谋:开封城一时半刻是打不下来的,现在各地的勤王军队正不断地朝开封聚拢,只要再坚持几日,金兵毫无胜算。因此他力劝钦宗不要答应金人的条件。然而钦宗已经偷偷派使者去了金营表示同意。金人要亲王做人质,钦宗就把自己的小弟弟赵构派去当人质。金人索要赔款数额太大,钦宗的大臣们就在开封城内疯狂搜刮民财,他们贴出告示吓唬百姓,说金人一旦攻破城池,“男人杀尽,妇女掳尽”,逼百姓交出钱来。

果然,勤王的部队不断进入开封城,到后来已经达到二十万人之多,人数比金兵多了好几倍。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钦宗还是不敢和金人展开决战。他只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偷袭行动,失败后立刻吓得再也不敢派兵出击。金人在形势很不利的情况下,带着赔款和割地的合同,大摇大摆地撤兵了。

与此同时,宋朝还在内斗。宋徽宗跑了是因为吓破了胆,等惊魂已定,心思又开始活泛了。他带着蔡京、童贯等人跑到镇江,花了大笔钱财营造宫室,企图在这里继续过他的奢靡生活。宋朝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开封等地的物资都要从南方运输。驻扎在南方的宋徽宗竟然截留了送到北方的物资和军队,企图另立中央。

遇见这种争权的事,皇帝们是一点都不含糊的。宋钦宗立刻施展手段,先是把宋徽宗接到了开封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又将蔡京、童贯等父皇的党羽或流放或处死。从此,宋钦宗和宋徽宗开始了长时间的内斗,朝廷更没有精力顾及军事和外交了。

金兵借着攻打三镇的机会,顺势再次南侵。金兵又一次打到了黄河边上,黄河南岸原本有十二万宋军布防,结果金人彻夜击鼓,就把对岸的宋军吓退,金兵再一次顺利地渡过黄河。金国刚刚崛起,兵力还不足以统治整个中国,因此跨过黄河的金人提议和大宋从此以黄河为界。这个提议等于让宋朝又割让出大片领土。结果宋钦宗立刻同意了条件,派出三路使者去和金人和谈。这个丧权辱国的决定大失民心,三路使者都受到了沿途百姓和守军的袭击,要么被杀,要么差点被杀,全都狼狈地跑了回来。

因为三路使者没有一路能到得了金营,金军以为和谈不成,便开始攻打开封城。这时上一次勤王的军队已经撤了,但开封城内的士兵也有十万人。相比之下,进攻的金兵只有八万。在古代战争中,防守一方可以依托城墙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一般情况下,攻城一方的兵力必须是防守方的数倍才能取胜。当然,金兵的战斗力要远强于宋兵,但是开封是堂堂国都,城墙高大坚固,还有各种各样用来守城的大型武器,因此防守实力并不弱于金兵。而且金人不耐夏季的酷热,到了夏天的雨季还会弓弦脱胶,马匹生病,所以金兵临近夏季就要撤退。宋军只需要拖延时间,等待夏季以及各地勤王部队的到来就能获胜。

但是钦宗还要继续作死。因为宋徽宗崇信道教,崇道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这时蹦出来一个叫作郭京的道士,他号称能训练“六甲神兵”,只需用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能荡平敌军,生擒敌酋。这种不着边际的鬼话竟然说动了朝廷。郭京奉命在城中招揽士兵,他挑人不看战斗素质,只看生辰八字,胡乱拼凑了一帮乌合之众。在金人进攻的关键时刻,郭京被命令带兵退敌。结果他要求守城军民都退下城楼,留他自己在城楼上做法,然后叫那七千多名“神兵”打开城门,正面迎敌。不用说,这些人根本不是金兵的对手,一触即溃,郭京借口下城做法,也逃之夭夭。金兵则趁着城防空虚,占领了开封的外城。

金兵只擅长在野外平地上作战,对于城市巷战并无优势。金兵攻占外城后,开封城内的军民士气很高昂,很多百姓主动报名要求参加巷战。金兵人数又少,因此金人没有直接进攻内城,他们有更绝妙的注意——开封的军民不听金人的话,可他们的皇帝听呀。于是金人故技重施,对着城里的皇室开始大肆勒索。上次金人只在城外,宋钦宗就已经吓疯了,这次更是彻底精神崩溃,甚至亲自跑到金人的军营里求和。金人开了一个胃口极大的单子,要求上交城里所有的马匹、武器和金银财宝,还索要宫女两千五百人,乐女一千五百人,工匠三千人。徽宗和钦宗立刻一一照办。

国家沦陷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出卖同胞的汉奸。可这一次当汉奸的竟然是皇帝和太上皇。他们为了满足侵略者的私欲,竭尽全力地掠夺自己的子民。可是金人所要的款项太大,二宗实在筹集不出,于是金人又开出了价码:可以用贵族女性来代替赔款。在这个价目单中,甚至在“帝姬、王妃”的后面也标上了价钱。别说是对一国之君,就是普通的一家之主,这也是莫大的侮辱。可是二宗一个“不”字都不敢说,马上给金营源源不断地送去各种贵族女性。当时的开封府尹干脆强抢民女,把她们打扮一番,当成贵族女性充数。

金人也意识到宋廷以民女充数,于是找出宋朝皇宫里的内侍,由他们指认,要徽宗、钦宗把皇后、嫔妃、王妃、公主等一一交出,无论是普通的民女还是高贵的嫔妃公主,她们在金营里都受到了悲惨的待遇。宋朝的男人不把二十面相 11:29:31她们当人看,只把她们当成乞和求饶的工具;金国的男人也不把她们当人看,只把她们当成了可以肆意蹂躏的战利品。金人要求这些女性陪酒、侍寝,甚至还邀请宋徽宗来参加宴会。稍有不从的女性,立刻被残杀致死。

大肆搜刮后,金人也没能放过二宗,他们押着徽宗钦宗、掳来的数千女性,以及亲王、大臣、能工巧匠、巨额的财宝、宫室器物,浩浩荡荡地向北撤退,临走时还焚烧了开封城。那个《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帝都,此时已经几近废墟了。

一路上,被掳的宋人受尽折磨,金人随意凌辱女俘,甚至连皇后、王妃都遭受猥亵。再加上一路饥寒交迫,原本三千四百多名贵族女性,路上就死去了一千五百多人,所谓“地狱之苦,无加于此”。


天香引


先说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本来无机会继承大统,谁料宋哲宗二十三岁英年早逝,无子,故宋皇室由他的弟弟寻找继承人。本来哲宗弟以大宁郡王赵佖年纪最大,惜患有眼疾不能继位,故以当时封为端王的赵佶继承大统。宰相章惇当时反对赵佶继位,反而建议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赵似,但向太后支持赵佶继位,故赵佶顺利成为大宋皇帝。

我觉得应该辩证的看待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皇帝,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他也是一个倒霉的皇帝,因为自己对金军事抵抗的失利,沦陷了北方半壁河山,他于是承担起了大宋王朝由盛转衰的所有罪责。今天的普通人一听到宋徽宗,只会有三种印象:一是好色之徒;一是昏庸无能;三是艺术天才。然而,他们不知道曾经向唐朝叫板的吐蕃兵败宋朝军队,三千多里的疆域归于宋朝就是徽宗时的事,丢于后唐,令宋代先祖遗恨万千的幽云十六州大部分也是徽宗时复得的;一般人知道徽宗朝蔡京的被宠信,却不知徽宗朝蔡京的三起三落,徽宗言辞中对蔡京们的指责;一般人知道偏重于指责宋代的“冗官”、“冗军”,但却疏于追究宋朝的高俸禄、高军费是从哪儿来的;一般人殷勤于指责宋徽宗在军事上抵抗金兵的败绩,却没有深入探究宋代出于北方游牧民族勃兴期的事实;一般人只看到了宋徽宗自身的毛病和他治下的弊病,而没有看到他的优点和他治下的成就等。所有这些,对一个被凌辱至死的皇帝而言,都是片面的和不厚道的。

再说宋钦宗

赵恒生性软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他一生也毫无建树,命运悲惨。仅此而已。


君意图南


差不多,真实的历史。宋徽宗痴迷艺术,建造花园不理人民死活,宋钦宗被迫上位,不久就靖康之变了,没来得及有出息,何况其实也没出息。


李客论水浒


男怕入错行。

事实上书画双绝的徽宗相当有出息,是个纯粹的、真挚的艺术家。

赵佶的字高雅秀丽,观之如明媚春风拂面。其画花鸟虫鱼,着墨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可爱神形具备。作品中的轻松美好的气质十分动人。受难后,赵佶依然耕诗不坠,诗中忧思悔恨不逊李煜。

不论放在什么时代,赵佶都是个大艺术家。

元代宰相脱脱评价:“徽宗诸事皆能,读不能为君耳!”

只可惜,赵佶偏偏就是个皇帝。

神宗所留下的失败的变法后遗症,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宋朝的先天不足,全都压在了他身上。他无力承担,这一切也不应该由一个艺术家来承担。

事实就是这么无奈,他本该与宋代诸多诗人画家书法家们肩并肩,受人追捧喜爱怀念,他本该是春天里的花朵,奈何开在了冬天。

艺术是真挚的、纯粹的、感性浪漫的,正好与政治的权衡利弊、计算得失、勾心斗角相背。当时已有大臣指出赵佶“轻佻不足以君天下。”依礼制也不该是他当皇帝,但因为政治目的,他还是被当上了皇帝。

所以,徽宗他不是没出息,他只是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