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你買了嗎?看的不是地段!

房子是什麼?對於千千萬萬在外打拼的你我來說,家鄉的房子是鄉愁,租住睡覺的房子是現實,而那一棟棟高高的商品房則是心中的夢想與執著。在大城市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意味著我們在這個城市中紮下根,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滿足,更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與這座城市產生更多的羈絆。

中央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我舉雙手贊成。一套房子承擔著一家人的生活:孩子在這座房子中從出生到長大,父母上班下班辛苦養活一個家,爺爺奶奶在這裡養老直到老去。

首套房你買了嗎?看的不是地段!


我想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個“住”不僅僅是“居住”,不是那300多塊一晚的如家酒店,而是我們實實在在的生活。它包含著孩子在哪裡上學、上下班出行方不方便、物業管理好不好、一家老小的醫療能不能保障,油鹽醬醋茶等等的生活細節。

房子的價值由內外兩種結構構成,房子外部價值結構是周邊配套的總和,包括學校、醫院、商業、產業、公園、交通等;內部結構價值是房子本身的居住屬性,包括物業品相、小區品質、居住純淨度等。房子價值內部屬性是先天屬性很難改變,外部屬性則跟著區域的變換而價值不斷變化。在北上廣深以及很多熱點的二線城市,城市的房價已經變得很高很高。這些大城市中教育、交通、產業、商業、醫療等等的公共資源的集中性和稀缺性才是導致房價大幅上漲的根本原因。而期待這些城市房價大幅下跌是不現實的。大城市依靠著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資源在吸納著全國各地的人,來這裡建設,來這裡生活,龐大的淨人口流入為房價起到了強大抗跌作用。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我們得承認不論是自己住也好,還是投資也罷,都是需要一個人一個人去住進去才有價值的,否則只是一座空城罷了。剛性需求是尋找現在生活相對方便的地方,是尋找當前的教育、交通、配套等等相對來說成熟的地方;而投資是尋找未來生活方便的地方,是捕捉未來價值和當前價值之間的差異,而房產的未來價值就是項目周邊未來增加的國家公共配套的價值。

首套房你買了嗎?看的不是地段!


在這些大城市中房子更像是一張船票,只有有了這張船票,我們才有享受這座城市中公共資源和社會福利的機會,否則我們就只是這座城市的一個過客罷了。

在這些大城市如果要購買首套房子的話,唯一的原則是買得起,而不是看住的是否舒服。遠點就遠點吧,小點就小點吧,我們先要上船才行,順著貨幣超發的大勢。否則首套房根本沒法買,看這兒不滿意看那兒不順眼,本來還能買,結果又買不了,這種故事天天幾乎發生。

房子,其實是一張船票,只有上船的人才能享受船上的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