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武侠大宗师温瑞安是什么水平?

风行者影视


最后一位武侠大宗师不是温瑞安,应该是黄易。是黄易重新开启了武侠热。温瑞安只是武侠小说的继承者。无论是小说的销量及影响都不能与“金,古,梁,黄”相比。


不瘦的瘦瘦瘦


温瑞安最出名的应该是《四大名捕》系列。但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其中的《逆水寒》。据说温瑞安本人练过武功,性格比较像古代大侠,好打抱不平。

温瑞安的作品烂尾率还是比较高的,作品中无法解释的东西也很多。但由于写作方向不同,他的作品即使结尾也不会像黄易那样,写成破碎虚空,羽化升仙就可以结尾,所以他的作品就因为开始吹过的牛皮太大,而后面无法收口而烂尾。像不像现在的大多数网络小说?是的,现在翻过来看,温瑞安真的就像是第一代网络小说作家,其中不乏有出类拔萃的作品,但整体水平无法和金庸相提并论。温瑞安的作品介于传统武侠和玄幻仙侠之间,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找好定位,有点左右不靠。

宗师,这个词,指的是有开宗立派本领的人。金庸是传统武侠,古龙是传统大盗妓女流,黄易是玄幻仙侠,倪匡是科幻小说。温瑞安都不是。所以个人认为温瑞安可以称为“四大名捕”级别的大高手,但不够宗师级!


小炁圆宝儿


“刀

刀刀

刀刀刀

刀刀刀刀

刀刀刀刀刀

刀刀刀刀刀刀

……”

“他从背后抽出第一把刀,

他从背后抽出第二把刀,

他从背后抽出第三把刀,

他从背后抽出第四把刀,

他从背后抽出第五把刀,

他从背后抽出第六把刀,

……”


乏善可陈W


【原创】温瑞安不是武侠大宗师,只是名气较大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

新派武侠小说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有"金、古、梁、温"四大宗师的说法,首倡者不可考。但我今天要说的观点是:以作品水平而论,新派武侠史上,能列入大宗师级别的,应还只是金庸、古龙、梁羽生,还是只有三大宗师,而不是四大。后来的黄易,也不是,个人认为黄易应归为仙幻小说作家而不是武侠小说作家,由于对黄易小说仅看过其代表作《寻秦记》,不太了解,也许过于武断,即便与旧派的仙幻风格《蜀山剑侠传》还珠楼主归为武侠作家,其作品水平也不入四大,在此不展开讨论,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文后发表你的评论。

一、什么是武侠小说大宗师?

新派武侠小说,自梁羽生1954年发表《龙虎斗京华》被誉为开山祖师,之后金庸后来居上、古龙剑走偏锋自成一派,成为这创作领域的三驾马车为人乐道。这三人的创作水平,以金庸为最高,梁羽生次之,古龙再次之,具体另文阐述。

这三人风格非常明显、自成一派、仿效者众,符合宗师条件之一,即具有开宗立派能力。

第二,写作水平达到其他同类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方面,古龙略逊,脱离早期的仿金庸痕迹之后,水平参差不齐,但《多情剑客无情剑》与《陆小凤》、《楚留香》系列确实可列入领域内经典之作,与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有得一拼。这两人作为顶尖高手中的第二梯队,至于金庸,如果我说金庸只将此二人甩出八条街而不是九条街,北大的孔庆东以及金庸较早的研究者陈墨会气得吹胡子。在武侠小说领域,金庸已是神一般的存在,且已超越这领域、能将武侠小说整体打包以顺丰快递寄给所谓的高雅小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温瑞安在跑步进入大宗师行列的中途,整体创作水平掉了链子,却捡不起来。

温瑞安出生的时间是1954年,与新派武侠开山之作《龙虎斗京华》正好同一年,这年,梁羽生30岁。按中国文化习惯,二人正好是两代人,且温瑞安在金庸70年代封笔之后,接班呼声最高,类似于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人选。

正常而言,不管是接金还是接梁的班,都不可能,因为老温一出山就是诗人,一出手就是要诗化的语言,一出声就是意境、意境!就是撕裂天空的杀气,就是一定要不同于常人的怪异!看起来,妥妥的就是铁了心要成为古龙的传承人,只是不想要古龙派近于病态的怪异,如动不动就呕吐、动不动就内心创伤至似乎童年阴影挥之不去。

然而,最终,关健时刻老温还是掉了链子一一不好意思,又说老温,其实我没见过他,不是套近乎。1985年,古龙撇下他心爱的酒与兄弟,仙去。此时,16岁即1970年以少年天才之势开始发表《四大名捕》系列的温瑞安,无论如何接不上班,他在打瞌睡,而且还打了呼噜,就在他至今创作的700多部武侠小说堆里一睡就睡到了二十一世纪。

这位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台湾的作家,时至今天,我们都不知说他什么好,至少我是这样,尽管代表不了其他人。

小学四年级开始听体育老师因雨天在课堂讲武侠,之后挑灯夜读《神雕侠侣》,五年级就开始手抄武侠小说的金句,抄了整整厚厚的两大本,抄得最多的是古龙金句。小小年纪立志日后也写武侠小说,1989年16岁的时候也发表了诗歌,比起人家老温16岁就发表厚厚的小说,差了不止几公里。这就是我。

尽管后来我也成为了作家,但武侠小说一本都没写,当然了,我心爱的手抄本里面没有一句是温瑞安的。

看过老温作品大概有10多本,有一本的结尾现在仍记忆犹新,大意是"城外,大雪。某某某,拈着一朵梅花,忆起一个人。"

今人大都议论温瑞安是武侠小说烂尾之王,比古龙有时候的有头无尾更甚。以我而论,老温至少还有一部能让我想起结尾的,古龙没有。当然了,少年时读金庸与读鲁迅差不多,太小,只是喜欢看热闹看情节,古龙的单薄、奇里古怪、经常有推理成分,且有意时不时冒出两句哲理,摘抄起来也容易,不似金庸,一抄就要一大段。

但是,温瑞安小说真的没抄一句。我想,主要是既没什么哲思金句,又不必去摘抄其他,甚至连构思也没动力深入探究。

温瑞安小说,如《布衣神相》、《逆水寒》,一开始写得超尘脱俗,故事中的场景与人肯定不在这世间,追着看下去,就不知道写什么了,一个字:乱。乱哄哄,闹哄哄,似古龙,又似掺杂了一点金庸,但又都不是。这不叫自成一派,因为,印象中,几乎没有一本能看完,主题模糊不清、人物性格不鲜明而雷同、情节荒诞又雷同,作为小说必备的几个关健要素,真要命!读者诸君,不知你是否能看完?

金庸在逝世前几年,还在回看与修改其14部作品,似乎温瑞安从未自己修改过。不知老温能否看到此文,如看到这调侃批评之语,尚望海涵。如趁年富力强还有精力,在700多部中挑几本,好好再提炼修补,也许能补出一片鲜明而独立的天地。


邓箫文解密耕读传家


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温瑞安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武侠作家的特点,尤其在文字与风格上独树一帜。在如今新派武侠作家所剩无几的境况下,温瑞安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于其风格,大多数人都会用“诗意”二字来形容。温氏善用诗词曲赋、散文笔法装扮自己的武侠作品,在无形之间展示了一种新的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以诗意的笔触来表现人们普遍印象中本应粗犷的武侠小说。本文通过对温氏作品中体现出“诗意”这一风格的各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从温氏作品中人物名字、武功招式及兵器和对战场面的描写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找到解读温书风格的钥匙。

武侠小说的定义为:中国通俗旧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武侠梦一直是中国人不变的追求,无论是武侠小说的滥觞期和发展期,还是现在步入新世纪网络化社会,武侠的侠义思想仍旧没有消逝,反而有越来越发展的趋势。这一点从现在武侠作品拍成的电影、电视剧频频获奖、武侠主题的游戏受人追捧、新的武侠小说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作者都能够看出。而随着金庸封笔、古龙早逝,前不久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先生的去世,新派武侠小说奇才温瑞安的作品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期待。温氏的代表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和《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其作品《逆水寒》、《布衣神相》、《惊艳一枪》等被拍摄成影视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温氏作品早期受古龙影响,有些奇幻素材中又有些还珠楼主的影子,而温氏在吸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又求变求新,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有力的笔触、简洁精炼的对白、严谨的结构、出人意表的情节、明快的节奏、电影转换镜头的多重角度表现事物人情的演进技巧,共同烘托出雄伟的文章风格”(1)而温氏作品艺术风格中最值得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作品中那些诗意化的语言了。温氏作品的诗意风格究竟是如何体现的?本文对此开展了探讨,希望可以更加清晰的领悟到温瑞安作品的诗意魅力。

一、温氏作品中人物名字所表现的诗意风格

自读温书以来,每每都被温氏所构思的人物姓名所陶醉。温氏有着深厚的诗词散文功力,对中国文化造诣颇深,因而塑造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姓名皆非凡品,现拣选几个系列中的人物名称,分别做一些浅析,有助于对温氏作品诗意风格的了解。

首先说一下温氏的代表作《神州奇侠》系列中的人物名字。比如“萧秋水”这个名字就有着浓厚的诗意风格。萧秋水作为整个《神州奇侠》系列里的第一主角,名字出自《庄子》的《秋水》,非常大气磅礴。而另外比较常见的一句含有“秋水”二字的诗句,则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正代表着广阔的江湖,而《神州奇侠》系列,概括来说,也就是萧秋水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所以他的名字里,蕴含着深意。再如“柳随风”这个名字,细数其中的诗意,首先要看温氏为柳随风这个人物做的人设。他是江南人氏,因在帮派中排行第五,所以人称柳五公子。喜着青衣,正应和了“柳”这个姓氏,而柳枝随风轻摇,自是一派江南烟雨迷蒙之色,非常应和人物性格。而《神州奇侠》中的另一主要人物的名字“李沉舟”,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歌表现了诗人沉郁却豪放的心情,既是勉励友人亦是与友人共勉,因此非常有气势。而作为《神州奇侠》中最大的帮派“权利帮”的帮主,有着“君临天下”之称的李沉舟,也担得起这个名号。

然后我们分析一下《四大名捕》系列中的人物名字。比如“戚少商”,少商为一经穴名称,位置在大指内侧,指甲角外一分,当我们竖起大拇指表示叫好、夸赞等含义的时候,便可以看到少商穴。所以这个名字也含蓄的表现出温瑞安的学识之渊博,在他的作品前期几乎可算是配角的戚少商,到了后期,突然成为京师武林中的群龙之首,成为第一主角。很多读者都觉得突兀,但其实细细品味,则可以发现温氏在戚少商的名字中早已藏了伏笔。我们知道,武侠小说中喜爱运用的一个标志就是,武林盟主的大拇指上总爱戴着一个表示独一无二身份的玉扳指,正好套住少商穴,由此可以看到,温氏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给这位后期的群龙之首的原因了。说到戚少商,就不能不提他的对手顾惜朝:“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惜朝,惜取今朝,只争朝夕。顾惜朝这个人物,可以说是温氏所有被拍成影像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一个。四大名捕之《逆水寒》在2004年被拍摄成为电视剧,顾惜朝这一角色由香港著名演员钟汉良先生扮演,他认真的把握了角色的性格,成功的扮演了这一亦正亦邪的人物,直到2010年的现在,顾惜朝这一人物的魅力仍旧不减。而谈到顾惜朝的成功,很多影迷都表示过,一个好听而又符合人物性格的诗意名字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温氏的文采通过这些人物名字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笔者通过对温氏武侠的读者朋友们做的一些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对温氏作品中的人物名字留下深刻印象,认为其所赋予的人物姓名充溢着一种诗情画意,并且与人物性格十分相称。为什么温氏会构思出这些充满了诗意的名字,我们可以从其经历中探寻原因。温瑞安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5岁时尚未入学,已念遍了家中藏书,并写了第一部以少量文字作为说明的连环图故事《三只驴子》,从此开始尝试用所知的少量文字写信、作文、日记。温家算得上是书香门第,温氏从小天资聪颖,又非常好学,对文学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性,这为其以后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温氏自高中起,便开始在新马文坛重要文学刊物《蕉风》及《学报》频频发表作品,专攻现代诗、纯散文及新批评,并开始为外间刊物执编《诗专号》、《评论专号》等。这些成绩促使温氏更加专注于文学,并激发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其文字中的诗意风格,至此开始显露。一九七三年,温氏正式创办了天狼星诗社,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而在此时他的武术也越习越纯熟,并常常构思武侠小说的情节。青年时期的这些经历,对温氏文章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几乎可以肯定,若无幼时的书墨浸染,若无青年时的诗歌社团活动,温氏未必可以形成现如今的诗意风格,风靡一众读者。

二、温氏作品中武功(兵器、招式)名称所表现的诗意风格

温氏作品中不仅仅只是人物名字诗意流露,连其中的武功、兵器和招式等也尽显一派诗情。如上文提到过的萧秋水,作为温氏武侠小说第一高手、第一大侠,他所拥有的武功自然也是以气势磅礴为主。温氏赋予他一些极其大气的武功名称,如天下最佳攻招“玉石俱焚”、天下最佳守招“海天一线”、天下最佳快招“闪电惊鸿”、天下最佳慢招“老牛破车”。而萧秋水的两招剑法“剑气飞纵”与“惊天一剑”更是有着万夫莫当的气概。读者读到这些武功名称,都深感其气势恢宏,足以与萧秋水这温氏作品第一主角相称。再如柳随风:作为温氏武侠中最具有江南公子气质的人物,不论从人物名字还是武功名字来说,都呼应了他“江南柳五”这个称号。柳随风的刀法是五瓣兰,而使用的镖法则是客舍青青镖,客舍青青柳色新,江南柳色迷蒙,宛若柳五公子此人一般,充满了忧伤而神秘的气质,读来令人齿颊留香,感慨中华文字的魅力,亦对温氏的诗意风格与博学感到佩服。

再举《说英雄》系列中的几例,如王小石,作为《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中的主角,王小石人如其名,憨厚、朴实,像一颗小石头那样令人觉得踏实,值得交往。王小石的性格是健康、乐观,又带有一点浪漫情怀,这一点从他的感情经历上也可以看出,他“从七岁开始恋爱,到二十三岁已失恋15次;每一次都是自作多情,空自情伤”。(2)而王小石的武器是刀剑合一,名为“挽留”的剑其奇妙之处在于剑柄处还是一把小刀,而王小石的武功则是“隔空相思刀”与“凌空销魂剑”,这个名字非常映衬王小石浪漫的性格。温氏描写王小石的刀法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闻高堂明镜悲白发”的相思的刀,而王小石的剑则是“带着三分惊艳三分潇洒三分惆怅和一分不可一世”销魂的剑。温氏对武功名称的命名,侧面向我们展现,原来武侠小说亦可以这样来描写。而苏梦枕的刀,叫作“红袖刀”,原著中是这样描写这把刀的,从中可以窥见温氏武侠的诗意风格,“多么美的刀。像美丽女子的一声轻吟,动魄动心。刀锋是透明的,刀身绯红,像透明的玻璃镶裹着绯红色的骨脊,以至刀光漾映一片水红。刀略短,刀弯处如绝代佳人的纤腰,刀挥动时还带着一种像和天籁一般的清吟,还掠起微微的香气。这是柄让人一见钟情的刀”。(3)而刀法则是“黄昏细雨红袖刀法”,凄艳诡谲。从这些描写中,已足以看出温氏对于武侠的写法,是自成一派的诗情画意。

对于武功招式名称来说,许多武侠作家起名字时都是刚硬有余、美妙不足。似乎武侠的定义就是粗犷,就是血腥的打打杀杀,硬气十足。而温氏显然是对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武侠同样可以有其柔情的一面,而诗词曲赋的运用,各种诗情画意的意象的添加,无疑使其文字更增添了画面感,读来使人觉得美不胜收。温氏早年是以诗名进入文坛的,直到后期还一直没有停下诗文的创作,比如《大悲十九首》就是笔者十分喜爱的作品,认为其诗歌功力完全不逊于那些比温氏名头响亮的诗人。后来温氏开始出版武侠作品,文坛非常重视,著名小说家倪匡就说过:“现在的武侠小说只剩下温瑞安在独撑大局了。”(4)

温氏作品这种诗意风格的形成笔者在上面做过一些分析,早期确实与其家庭的熏陶离不开。他的父亲温伟民当过记者、教员,后来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而且非常喜好武术,这些无疑对年少的温瑞安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其母周淑琴是一个端庄贤淑的女子,在品行上是温瑞安做人的榜样。

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温瑞安,他五岁时就把幼小心灵里幻想中的东西组成故事,画的是一些卡通式的英雄人物,可见,温瑞安从小就崇拜英雄,并且具有极高的文学创作天赋。而成为武侠作家之后,温氏自然会将自己的诗情画意与英雄崇拜情结联系在一起,绘出他心目中的侠之江湖。

温氏在台湾求学,却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这一点在他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也正是因为他对中国的爱,使他想要将这种感情凝注于笔尖。而对祖国的爱,诗人温瑞安用一种充满了浓厚深情的诗一般的语言写在了他的作品里,温氏的江湖是一个诗意的江湖,虽然他从不避讳丑恶,有些甚至血淋淋的揭露了丑恶,可是在关于“情”的描写中,仍旧可以看出他的一颗赤诚之心。他曾写过:“打开稿纸,几乎毫不犹豫地就要写下:中国,这两个我魂牵梦绕,荡气回肠的名字。我知道我不顾一切写下她的后果,也许引起别人的诧异、误解或怀疑、不满,但她却是我终生努力的方向。”(5)

三、温氏作品中对战场面描写所表现的诗意风格

在《一怒拔剑》中,温氏是这样描写王小石与齐文六(此处也要提到温氏笔下一个武术组合“六合青龙”六位人物的名字,“鲁书一、燕诗二、顾铁三、赵画四、叶棋五、齐文六”,其名字变化自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徐渭徐文长的自称,徐渭自称其“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由此亦可看出温氏对于中华诗词文化的浸染之浓厚)对战的场面:

“青衣文士冷哼一声:‘好,你再看这个。’他一面长吟,手底下却没闲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实,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这写文章的六大诀要,而今却成了天衣无缝、丝丝入扣、无瑕可袭、绵延不绝的六记剑招。”

温氏描写的青衣文士以写文章的诀窍来驾驭剑法的场面中的词句,正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神思篇》,《神思篇》的主旨是说明心神的修养,以及分析神思与外物的交感,从而构成文章意象。可是,这些做文章的道理,在青衣文士手上使来,就完全变成了武功招式。实乃构思精巧,出神入化。

再如“他一口气使出‘踏、破、贺、兰、山、缺’六刀。六刀一出,仍冲不开剑网,逃不过剑劫。他立即又使六剑。‘满、座、衣、冠、似、雪。’随却,他右手使:‘梦、断、故、国、山、川’六刀,左手施:‘细、看、涛、生、云、灭’六剑。二十四式刚刚使过,刀剑合运,运出‘今、古、几、人、曾、会’和‘一、时、多、少、豪、杰’!”

温氏这一段王小石的武功描写,这六六三十六刀剑并用的绝美武功,合起来便是“满座衣冠似雪,踏破贺兰山缺;一时多少豪杰,梦断故国山川,今古几人曾会,细看涛生云灭”。在王小石手上使来,以六句六位当朝名将的词作为剑诀,而又以刀剑合并,逼出六词的意境气势,读来令人惊艳万分,仿若身临其境。

在这一战中,作为六合青龙中的高手齐文六,以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作为剑招,写文章的六大诀窍却与武功剑法天衣无缝,丝丝入扣。而王小石的武功则分别用了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贺新郎》、苏轼的《念奴娇》、陆游的《双头莲》、陈亮的《念奴娇》、文天祥的《酹江月》这六位当朝名将写的名词,将诗词曲赋与武学招式结合在一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物事,令读者读来却没有丝毫违和之感,实乃是令人拍案叫绝。可以说在新派武侠小说甚至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都是独具一格的。

再如《英雄好汉》中柳随风斩杀和尚大师一战,柳随风作为一个武功绝顶的人物,是一派翩翩公子的形象,更是温氏书中最具有江南气质的角色,在《英雄好汉》中,温氏是这样描写柳随风凭一己之力斩杀当世高手和尚大师之前的表现的:

“她侧过头去,只见柳随风在笑。杨柳在飞。云在飘。水流。柳五恨不得化作流水,长长流去。但是人生里有些战役,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可逃避的。逃,纵逃出重天,但也没了信心,缺了勇气,毁了声誉。”

“柳五笑。他齿白如贝。眼光温柔若春水。忽然闪电般连点萧雪鱼身上三处穴道,一扳一推,已推至莫艳霞那一头。”

“柳随风敛袖向和尚大师一拱道:‘感谢大师不吝赐教。’随而云停岳峙,又错开几步,走到下首,完全是以后辈请前辈赐正之礼数。”

短短数笔,一个谦恭的、儒雅的、带着江南气息的翩翩公子形象跃然纸上,描写柳随风的眼光,是“温柔若春水”,而笑起来则是“齿白如贝”,丝毫没有那些彪悍或者粗鲁的江湖人士的样子,而是可以入诗入画的儒侠。对战之前,本应剑拔弩张,互相灭他人威风,而柳随风却是如此的温文尔雅,甚至是恭敬的,仿佛他不是与人对战,而只是一个学生,来请教武功的。这样谦和而优雅的战前准备,呈现出一个诗意的柳随风,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面不改色的江南公子,迷煞人也。而温书中类似的描写非常多,各有其优雅之处,着实吸引人的眼球。纵观诸多名家,也很少看到这种风格的描述。黄汉立先生曾对温氏这样的写作风格做过一语中的的评价,“温氏精通武术,又能以超现实浪漫笔触处理其书中打斗场面,所以既神奇精彩,又不悖乎拳理。”(6)

四、结语

纵观新派武侠小说各家,金庸以写史的笔法写武侠,大气磅礴;古龙以浪子的情怀写武侠,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感觉;梁羽生文笔了得,有着浓浓的民族风情,同样善用诗词曲赋。而如今金庸封笔,古龙与梁羽生已逝,我们对温瑞安的作品,则充满了更大的期望。金庸曾是温氏的良师益友,古龙的情节架构温氏从中借鉴了不少,而梁羽生的文笔也与温氏有着相通之处。温氏吸取百家之长,又能脱出其蹊径,自成一家。“集诸家之大成、百尺竿头更进数步,完成自己更伟大的风格和成就”(7)本文对温瑞安武侠小说的探究,则侧重于他文字中诗意的一面,从温书人物名字、武功招式及兵器名称和对战场面三大方面进行探讨,解读温书中的诗意风格,希冀可以窥得温氏作品最重要的风格的一面。


福源文化讲堂


很有幸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温瑞安是马来西亚华侨,他虽然被称为新武侠四大宗师之一,但是其名气比不上梁羽生。跟金庸,古龙更是没法比(差的太远)。人们只知道金庸,古龙、梁雨生,真的没有几个人知道温瑞安!再说温瑞安的成名作品也少,代表作只有《四大名捕》。个人认为他被誉为与金庸,古龙、梁雨生齐名的四大武侠宗师之一有点勉强,所以说温瑞安的水平偏中上一点。


等待起风的帆船


武侠小说我少年时代几乎全看过。包括温大师的。个人建议:只看最早期的神州奇侠传和四大名捕即可。后期大部分都是江郎才尽胡编乱造文字拖拉明显在混稿费烂尾坑填不上...


旭日追风9


前期作品好看,比较热血,如四大名捕和神州奇侠系列,也有的比较玄幻,如布衣神相系列。后期的不敢恭维,如方邪真第二部破阵和说英雄谁是英雄的后几部。


奥德修斯蛇夫座圣斗士


文笔诗化的语言,确实是一流。可惜后期挖坑太多。无法填满。中期的作品杀厨逆水寒最为经典。后期已经写的走火入魔了。不知所谓。


一本道长945


名家作品基本都看了,很怀念熬夜看武侠的时候。顺便推荐下一本正在追的武侠吧《江湖听风录》非常好看,剑灵,傀儡等都有,非常新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