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王勃用56个字,概括了千古旷世奇文,选入《唐诗三百首》

「诗词」王勃用56个字,概括了千古旷世奇文,选入《唐诗三百首》

庚子年正月廿七,品读经典

王勃(约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初唐诗人王绩之侄孙,“初唐四杰”之冠,擅长五律和五绝。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唐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后得罪唐高宗(李治)、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滕王阁诗》是王勃于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675)洪州滕王阁宴会上所作。著名骈文《滕王阁序》就是这首《滕王阁诗》前的小序。由于“序”实在是太出名了,以致于“诗”很少有人去关注。虽然有点“尴尬”,但“诗”也是千古名篇,值得我们品赏,且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七言律诗卷。

「诗词」王勃用56个字,概括了千古旷世奇文,选入《唐诗三百首》

<strong>滕王阁诗

唐•王勃

<strong>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strong>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strong>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strong>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①滕王阁:赣江边的阁楼,在今江西南昌,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②南浦:赣江支流,在南昌西南。

③西山:南昌山名。

【诗意】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晨,画栋梁上飘入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仍然向远方奔流。

赏析

《滕王阁诗》虽然不比《滕王阁序》那样有名,但最后两句:“<strong>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启发了后世两位著名的诗人,大家耳熟能详“<strong>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和“<strong>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皆是有《滕王阁诗》最后两句的影子。崔颢的名声虽然不显,但李白可是家喻户晓的“诗仙”,这足以证明《滕王阁诗》在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时,贵为皇子的李元婴亲自镇守洪州,在赣江边建造滕王阁,本意是让自己能够时时登临其上,广延宾客,在陈列歌舞、痛饮美酒的同时,饱览江山胜景。李元婴用自己的封号为阁楼命名,是因为他坚信自己永远是阁楼的主人。但仅仅几十年后,当王勃登上滕王阁时,滕王早已寿终正寝,本是按照滕王的欲望建造的画栋和珠帘,已经与南浦朝云、西山暮雨融合在了一起,成为江山胜景的一部分。到了如今,王勃与后世无数登上滕王阁的人又已灰飞烟灭,但滕王阁却依旧屹立,并将随着闲云潭影上的悠悠长日一起,永远屹立下去。

「诗词」王勃用56个字,概括了千古旷世奇文,选入《唐诗三百首》

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工具,建造了楼阁,自以为已经是世界的主人。但是与自己制造的建筑相比,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脆弱、不堪一击。不论多么尊贵、多么有权势的人,在自然面前都只是过客,即使能够建造如此高阁美景的帝子,也只不过是滚滚长江中的一粒砂石而已。


「在下学浅才疏,愿您留‘诗’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