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第一線 廣東中醫藥“國家隊”打了一場“漂亮仗”

戰疫第一線 廣東中醫藥“國家隊”打了一場“漂亮仗”

醫護人員問診危重患者

戰疫第一線 中醫藥亮劍

所有患者均進行中醫藥干預,每個患者都有“專屬中醫檔案”,累計收治的 61名患者中55人症狀得到改善……

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2月20日,羊城晚報記者電話連線了支援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隊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團隊隊長溫敏勇及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詹少鋒。他們告訴記者多個好消息:此前進行了遠程中醫會診的兩個重症病人都已出院;他們所在的院區累計出院或轉出20多名患者;醫療隊累計收治的 61名患者中,55人症狀得到改善。

記者瞭解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團隊所在的病區收治的大部分是重症患者,醫生們對所有患者進行了中醫藥干預,並採取“一人一方”模式施以中醫藥綜合治療,大部分患者病情明顯好轉。

遠程會診的重症病人出院了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團隊是1月30日正式進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這家醫院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1.8公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即確診於此。當時團隊接管的病區有35張床位,患者基本為重症病人。

詹少鋒對其中一名女患者印象很深。當時,這名患者在這已住院幾天, 複查胸部CT,顯示炎症滲出較此前增加,出汗煩躁讓她難以入睡。患者非常焦慮,每次醫生查房她都要求給自己加針、加藥。2月3日醫療隊與遠在廣州“大本營”的專家組進行隔空遠程會診,這名患者是當時接受會診的兩名患者之一。

在當天的遠程會診中,醫療隊的醫生先介紹病人的情況。在隔離病區的護士穿上隔離服來到兩位患者床前,利用手機視頻聊天功能,讓遠在廣州的林培政、李賽美、吳智兵、林昌松等中醫名家直接與患者交流,完成望診、問診,並給出處方。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綜合治療後,這兩名患者已分別於7天和2天前出院了,目前正在隔離休養、康復中。

所有患者都進行中醫藥干預

溫敏勇告訴記者,他們對病區所有患者進行了中醫藥干預,並且根據症狀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診療措施。

對於病情穩定的輕症患者,本身沒有基礎疾病且此前也接受過抗病毒治療的,醫生給他們開具的是“純中醫”治療。經過精心治療,這部分患者中已經有人核酸咽拭子由陽轉陰,達到出院條件。

對於重症患者,醫生們則給予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這部分患者多為年齡大、有基礎疾病、出現了繼發感染,甚至是臟器衰竭的。這些患者在轉來前大部分接受過抗病毒治療。溫敏勇告訴記者,西醫主要是提供支持治療、營養治療;中醫治療除了湯劑、針劑、中成藥外,還有耳穴壓豆、穴位按摩等綜合手段。

這些中醫藥手段,每種都有其獨特的效果。溫敏勇說:“以穴位按摩為例,這不止是幫助患者舒經活絡、暢通氣血那麼簡單,護士們一邊幫病人按摩一邊聊天、開玩笑,可以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消極情緒。中醫講究‘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病人不害怕了、心情好了,有助病情的緩解。”經過實踐的檢驗,耳穴壓豆和穴位按摩能夠緩解患者失眠、焦慮抑鬱及腹脹等不適症狀。

戰疫第一線 廣東中醫藥“國家隊”打了一場“漂亮仗”

醫護人員教患者練習八段錦

每個患者都有“專屬中醫檔案”

大家都知道,“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基本診療手段,那醫生們穿著厚厚的隔離服怎麼給患者把脈開方呢?

詹少鋒給記者解開了這個疑問。詹少鋒說,剛開始戴著兩層手套把脈完全沒有手感,後來就鍛煉出來了,對同一個患者脈象的前後變化是能分辨出來的。除掌握患者脈象之外,醫生還要掌握患者的舌象。因此,醫生們每天用手機給患者拍一張舌頭的照片,通過觀察患者連續一段時間舌象的變化就可以對治療措施是否有效進行很好的評估,並可作為調整治療方案的依據。

除了觀察舌象,醫生們還結合患者的發病特點,依據中醫診療“十問歌”的診斷要求,自制了一個查房表,醫護人員查房時打勾即可,然後拍照用手機傳出(隔離病區的東西都不能帶出)。一次查房就可充分收集全患者的基本資料、症狀、舌脈象信息,提高了效率的同時,還不會有遺漏。

通過這些創新方法,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團隊的醫生為每個患者建立一套“中醫四診資料庫”,也就是說每個患者都有自己的“專屬中醫檔案”。有了這份“專屬檔案”,醫生們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指導原則,就可以遣方用藥了,而且還能做到“一人一方”。這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病因人制宜、辨證論治的思想。

以中醫藥調理助患者肺功能恢復

中醫治療不僅講究因人制宜,還要講究因時、因地制宜。溫敏勇介紹,從他們目前的臨床觀察看,絕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的體質是脾虛溼重,但因年齡不同、基礎疾病的不同,體質上也會有細微的區別,因此一定要辨證論治。

臨床中他們還注意到,2月初收治的重症病人多為溼毒重、溼毒化熱明顯,症狀以發燒、肢體痠痛乏力為主。從西醫的理論來解釋,這就是病毒進入人體引起的炎症反應。當時,醫生們的治療思路以清熱解毒祛溼為主。而最近一段時間收治的病人多從外院或社區轉來,他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治療,病程較長,病人的症狀多為咳嗽、氣喘,正氣虧虛,所以在治療上就以扶正祛邪為主。

同樣是新冠肺炎患者,在武漢和在廣州的會有體質上的不同嗎?詹少鋒介紹,廣州氣溫比較高,所以患者體質上溼熱會更多;武漢氣溫低,前幾天還下雪了,病人體質上寒溼較明顯,因此治療武漢的患者不能照搬廣州的方式。

溫敏勇介紹,現在雖然有越來越多的重症患者好轉、出院了,但他們要完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還需要有一個過程。他告訴記者,患者進入病情緩解、穩定期,護士們就會教他們呼吸操、八段錦等康復訓練方法。患者出院時,也會帶一個星期的湯劑。醫生們會叮囑他們在吃完中藥後,繼續在當地社區進行中醫藥調理。通過中醫藥調理,患者的肺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這對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大有幫助。

鏈接

中醫藥參與救治 85%以上確診病例

中藥湯劑、中成藥、針灸、穴位貼敷、八段錦……記者在多地採訪發現,及早使用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新冠肺炎,在改善輕症患者症狀、阻止重症患者情況轉危方面效果顯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

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地推動中醫藥及時全面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打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組合拳”,有效降低了輕症變成重症、重症變成危重症的發生率,提高了治癒率。記者從國家中醫藥局瞭解到,31個省(區、市)的省級專家組中都有中醫專家參與,26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單獨設立了省級中醫藥專家組,絕大多數省(區、市)參照國家診療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本省(區、市)的中醫治療方案。

療效是最好的證明。四川省綿陽市中醫醫院副院長沈其霖介紹,一名發熱患者在該醫院南橋分院就診5天后才被發現有武漢旅行史,到隨後確診時,已有18名醫務人員與之有近距離接觸,當時防護措施也很不到位。這些醫務人員從被隔離當天開始服用預防中藥,同時每天兩次艾灸相關穴位,最終解除隔離。

面對複雜頑固的新型冠狀病毒,古老的中醫藥為何能再立新功?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內科學教授何成詩說,中醫診療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即根據不同的人、地理環境、季節氣候特點調整治療策略,體現為“辨證論治”,著眼於調整致病因子作用於人體後整體功能失調的狀態。此外,中醫對肺功能康復效果明顯。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黃璐琦說,呼吸訓練、耐力訓練、排痰訓練、放鬆訓練等方法,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後期存在的氣促、喘憋等症狀。中醫的這些特點在治療中得到發揮。

廣東的中醫藥力量在疫情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組建了省級中醫藥防治專家組,由省名中醫和嶺南溫病專家領銜,成員涵蓋省級中醫醫院和省市定點收治醫院中醫科。此外,廣東按人群分類精準施策,對重型患者“一人一方”,對疑似和輕型、普通型患者實施中醫藥早介入、分類型診治,還結合當地飲食習慣和天氣變化組織中醫專家開出保健方,製作防流感湯劑。

“中西醫協同起效,有效縮短了病程,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發揮了‘1+1>2’的效果,極大增強了醫患雙方的信心。”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肺病科主任陳寧說。

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0時,四川省共計確診病例514例,其中有472例使用了中醫藥,其中,治癒出院165例,症狀和影像學改善的達300例;廣東省確診病例1331例,其中,中醫藥參與治療的1245例當中治癒出院448例,症狀改善660例……(新華社)

本版圖片/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