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償支援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看中國的生物製造


從“無償支援日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看中國的生物製造

套用小時候最喜歡的作文開頭。盼望著,盼望著,春天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又看到鍾南山院士臉上那一抹笑容。在新聞發佈會上從鍾院士叫大家取下口罩,到鍾老露出了那一抹微笑,我們終於感受到了春的味道。

建議將鍾老這張微笑的照片定為2020年的關鍵瞬間。那一抹微笑,在鍾老蒼老而勞累的額頭綻放的時候,它就象一抹春風溫柔的吹過14顆懸著的心頭。那微笑,就象兒童時媽媽在臉上輕柔的撫摸,就象遠行時爸爸遠遠的注目,讓力量和激情湧上心頭。

咚咚咚咚,彷彿已聽到中國經濟力量已忍耐不住的腳步聲,我們要“全軍出擊”。

我們的小夥伴日本和韓國的情況有一點不妙,今天新聞提到了我國向日本無償支援病毒檢測試劑盒。

從這則新聞,我們可以做一番思考和展望。

那就是面對此次疫情,我們缺了什麼特別關鍵的東西,而未來,我們該怎麼做呢?

試劑盒這個東西,顯然是我們缺的東西。它是一個生物技術的東西。在疫情中,科學家非常快地完成了病毒的鑑定,基因測序,很快就開發出了病毒檢測試劑盒。這都是非常優秀的,可以說是當下世界一流的工作。但後面我們的產業有點沒太跟上,一方面,我們的試劑盒生產企業能馬上生產的不太多,一開始是3家。儘管已經很棒了,這麼快就能生產,但與後來我們實際的龐大需求量來說,我們成熟的人類傳染病試劑盒企業數量是不夠的。數量不太多,生產能力也不太夠。所以在關鍵的一段日子,在某些天裡,出現了核酸試劑盒短缺。這是產業的一方面。還有第二方面,就是試劑盒是專業產品,需要有熟練的使用者和專業實驗室。根據新聞,有一段時間,形成的實際檢測能力是嚴重不足的。另外,在開展的檢測裡,也出現了靈敏度不足,檢測準確率在30%這樣一個水平。這些問題組合在一起,都反應了,我們的相關機構,也就是在用戶層面,也存在較大不足。

總結來說,可以說我們的生物技術的民用產業水平,在生產生活應用這個層面,我們的農業生產和應用都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或者說,這暴露了在核酸檢測這個產業上,我們的這一塊市場的發展水平還不夠,未能充分滿足疫情的需要。這是一個教訓,也為未來指了方向。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給日本支援核酸檢測試劑盒了。這是一個好事。拋開人道主義不講,僅從產業,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是中國的生物製造產業的一個信號。

生物製造,應該要重視起來了。僅僅一個病毒的核酸檢測,它就能起關鍵時刻要命的作用,還有更多的如疫苗、抗體、小分子藥物等等。這些東西對疫情有多麼重大的作用相信這一次我們一定有了很大的體會。所以,做大做強中國的生物製造,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聞上講到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沒有很強的病毒檢測能力,日本一天能做約200人次。這一方面說明,世界當前對類似新冠病毒這種疫情根本都沒做好準備,這是以前未想過的風險。另一方面,也預示了這將是一個十分關鍵且廣闊的市場。

在疫情發生時,這次我們沒有接到發達國家的試劑盒支持,不是我們不需要,實際上試劑盒就是最關鍵的“早發現”內容之一,是直接與疫情發展相關的關鍵產品。關鍵時刻我們主要得靠自己,靠我們的產業。如果我們前面有發展的更好,有更大的市場容量培育出更強的企業,我們可能就能做的更好些。如果過去已不可追,那麼未來就不能再犯錯。

生物科技,是一直以來最熱門的科技之一。但在我國,生物的熱主要在科研端。未來,我們迫切需要從疫情中吸取教訓,加大生物科技的產業轉化和應用。擴大民生中生物技術的應用,做大市場,從而培育中更多的,更強的企業。也就是中國的生物製造。

中國的生物製造理應有美好前景。一方面,我們國家龐大的人口規模。我國的經濟規模是14億人的齊頭並進,這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的規模。這種超級規模的人口流動是完全不同於西方已有的公共衛生模型的,它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公共衛生服務。這些,都需要生物製造在我國的大發展。

另一方面,我國本來就是全球製造業中心,產業配套齊全。我們立足於實際應用,培養出生物製造產業完全是可行的。我國生物科技的畢業生、科學家的規模如此龐大,這是我們未來生物製造不斷崛起的堅實基礎。

從援助日本試劑盒看,生物製造,未來必然有廣闊的世界市場。畢竟,生物製造關係到民生,與每個人的健康幸福相關。無論是農業生物技術,食品安全,還是醫學生物技術,都是當下世界最熱門、最前沿的科技突破的內容,我國應該繼續大力扶持培養生物科技,並在產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強。

絕不希望下一次再遇到疫病,但辯證地說,我們需要做好準備。那麼下一次的時候,我們就能做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