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下,东北要突破哪些瓶颈才能再次腾飞?

何必强求


东北也有过的好的,混的好的,是对个人而言,要是说整体环境的话和未来发展的话就不用想了,啥都不用想,没有办法解决


于维维维


有一个身体好的老大哥,输血给那些贫血的弟弟妹妹,老大哥因为常年输血发育不良,不论智力还是体力,都不如长大成人,在外打拼的弟弟妹妹了,大家关心起了老大哥,每次碰到老大哥都说老大哥你得努力呀,然而每次告别依然要拿老大哥一袋血,老大哥其实很无奈,老大哥从未想过要讨以前输出去的血,只是想从现在开始,别向老大哥要血就行,老大哥还是能过的很好,因为你大哥虽然不行了,但养活自己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现在,有很多弟弟妹妹,用馒头蘸着老大哥的血治着自己的病,嘴上却一直埋怨着老大哥的无能和衰老。


面试导师云天


首先投资不过山海关 不是说说玩的 投资环境真的不好 不是开玩笑的 好的企业从我小时候就开始 国营领导搂 个人领导也搂 层层搂 换人接力搂 好企业 眼巴巴的看着就玩完了 时代的产物 包括现在东北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 开着低于3000的工资 想发展一个是以人为本 别搞虚 大 假 真正干点民生的事 提高一下大家的收入 和各种软硬环境 每次喊投资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就拿珲春来说开发了多少次了 还是那么破 20年前的安图县和龙市 龙井市谈不上多么的繁荣 最起码人气挺旺 现在呢贫困县 20年的时间经历了什么?就像没妈的孩子,任其自生自灭的感觉,每天都在看着一天一天的衰败,工资有的地方都开不出来了,一句话务实


IYOU127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候,企业就像站在起跑线的运动员一样,南方的企业如果是运动员的话穿的是运动裤,跑鞋,而东北的国有企业也站在了起跑线上了,但穿的是“国家的制服”,还背着“沉重的背包”。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了!有人说东北一开始就落后(改革开放)我不认同!我记得一次党代会的记者会上,一名记者问广东省委书记,说:广东省的产值不用说和上海比,就连辽宁的一半都赶不上…………?广东省委书记回答:我们自己做了投资什么什么项目(大概就是这意思),所以就如此………。这就说明东北不但为共和国成立之初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之初也为南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南方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所以说,东北现在想振兴,一个字“难”!因为基础没了!


迎刃而解192


修跨海大桥,一通百通!

十年修桥,东北三省工业命脉全部流通,无数人才需要,小工需要不计其数,辅助企业全盘搞活,大桥通后带来的经济效益给东北GDP快速增长不可估量,人才流通,更多人想去东北发展,招商引资,更多企业要去东北开发,人,财,没有这两样,中央和总理再急也没用,现在的东北人不是王铁人时代,不是哈军工时代,全中国的精英当时都在东北,那能不好吗,反观现在别说文化人,我们小区门卫60岁有退休四仠多都不在东北待,跑女儿这来另外还挣二仠,说老家看不到人,那别说其它挣不了这么多钱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我父母都是当年革命出来的东北人,享受国家待遇,看到老家发展这么慢,心里都不好受,也曾在一起多次议论过,这次借这个平台,发表一些想法,重在参与!愿老家越来越好!


用户1313156284490


东北发展不起来主要在领导,其次在百姓,我说一下我身边的事吧,十五年前我在家的时候,我们村卖荒山卖了大概40几万吧,当时我看到了希望。去找村长说了一下我的想法,我们村主要产水稻而且是非常好吃的。我说我们用这些钱在别的省的城市开几个粮油店,把我们的大米注册商标全,统一品种,种最优质好吃的水稻。谁家困难就用谁家孩子在外经销。村长可以出去推广。其它细节我就不一一说了太长了。村长就一句话不行完事,到现在这个钱也不知干什么了。后来我看着没发展了,我出来13年了开饭店回去4次,每一次回去都是高兴回去扫兴而归。他们变得就认钱一次赶不上一次,我始终帮助他们但是没有一个知道感恩,借钱张口就来,不借就生气,平常聊天都酸溜溜的。你要找他们出来上班要不就嫌钱少,要不就嫌天天干活。就他们这种想法东北怎么能好。东北,不回去想生我养我的地方,回去伤心他们就是混日子没有希望没有诚信。


笑看人生148201920


我也是东北人,东北的问题,不是换几个好领导、引进优秀人才、投入大量资金等这些常规手段能解决的!

东北的问题从根本上来看,是人的问题,是人的思想认知问题,是人文文化问题,上面说的人,是指整个社会,是指几乎所有的人。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有很多大型国企。那时候,一个或者几个大国企,就代表了一座城市。整个城市所有人的工作、生活都是围着国企转的。国企流行什么,社会就流行什么,国企怎么做,社会就怎么做。都知道东北官僚严重,人情大于法,可是这些老国企的弊端,已经影响了几代东北人了,已经形成了东北特有的社会价值观,东北特有的社会文化。比如说,办事就要找人,找关系,这是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

唉,说了这么多,也说不完全,回到主题吧。东北问题怎么解决,我认为这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希望其他地区快速发展、走出去的东北人也陆续回归,内外结合,共同帮助东北发展。


老姜34382


东北的发展瓶颈主要在人!其实政策有了,方方面面的条件中央能给的都给了,为什么东北的发展还一路滑坡?关键是人的因素。一是,很多东北人,缺乏南方人的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与时俱进的思维,只想拿来主义,缺乏创新和改变现状的勇气与毅力。二是,与南方人相比,东北人在踏实做人,务实干事方面有差距。东北人侃大山是好手,但仅靠嘴皮子,是改变不了现状的。三是,与南方相比,东北人文环境不好,在东北有真才实学、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因为不懂、不会人情世故,往往吃不开,受排挤、受压制,不被重用,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他乡。而懂人情世故、会来事、会耍嘴皮子的人,虽然没有什么能力和水平,而往往吃得开,受重用。还有,东北的人文环境,就是一个讲关系、靠关系、讲后台、靠人情的环境,而不是讲能力、讲水平、讲务实,所以,留在当地的多是会搞关系的侃大山高手。事在人为,再好的政策,要靠人去做、去落实,人及人文环境的问题不解决,东北发展很难。


我型我绔


说东北太大了,就说说我的家乡辽宁吧。近期,各种项目纷至沓来,各种改革措施齐头并进,也许短期内可能会有效果,但就像临死之人打了一剂杜冷丁,勉强苟活续命,最多3-5年,还是会走下坡路,因为这是大势所趋。这个地方的腐败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渣子都不剩了,这不是几个看起来挺高大上的项目投资砸钱、几项看起来不错的改革措施就能够医治的,也许这些方式适用于江浙,但不一定适用于辽宁。国家的几轮振兴辽宁也只是饮鸩止渴而已,大量优质劳动力逃离这里就是最好的证明,难道大家不知道背井离乡的难处么?只是没有办法罢了。希望我说的是错误的吧!


起个破名急坏了


1、在这里创造价值的企业成了唐僧肉,减负政策落实后变了味了,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弱,只能是逐渐消亡。2、在这里,所有人都习惯了办事找关系,没有关系难办事。从生孩子开始就要找关系,孩子上幼儿园,上学,找工作,去医院看病,买房买车,办理各种过户年检手续,让我们这样30多年前从外地来东北工作的大学生吃足了没有亲戚圈,没有同学圈,没有战友圈的苦头。3、下一代参加高考成为逃离东北的重要途径,学习好的孩子高考基本上没有回来的,留在东北的优秀孩子少。深受关系网之苦的我,在孩子高考时告诉孩子,只要能生活,就不要想回东北来。在人的竞争中彻底失败的东北,还有什么资格谈发展,谈竞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