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家长想报班,机构想卖课。

鱼sir作为一名奶爸,自然也收到了不少“广告轰炸”。前不久,我差不多天天能在朋友圈刷到这条广告。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广告视频里是在做一道数学几何题: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当大家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是不是会生出动手数一数的心思?然而机构告诉你,并不需要!

只要“掌握数学新思维”,做几个简单的加法就好了(如下图)。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有没有感觉很神奇?难道是自己打开数学的方式根本就不对?

“这家伙!孩子要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那还了得!以后数学成绩还不得逆天!”

01思维≠奥数

一旦怀有这样的心思,家长很可能就走进到了思维课的误区

敢问大家,你让孩子学习思维课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会解更多的题吗?

不!那是奥数应该做的。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思维课面向的孩子大多是4-9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思维课更大的价值在于拥有数感,亲近数字,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说过,虽然思维类课程和数学学科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十分相似,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维类课程并不追求解题方式更多或者速度更快。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其次,思维类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教学大纲,所以很难去衡量孩子的掌握情况。

于是有些机构为了让家长有获得感,便在课程内容上加入了很多知识点。

如下图是一门报价9块9的课程,看上去是不是满满的获得感?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然而这样一来,好好的一门思维课,活生生变成了一门数学补习班!那我们到底该以数学学科的标准去衡量它?还是从思维锻炼的角度去衡量呢?

2、数和数学思维

上文说到,思维类课程,是要让孩子拥有数感,亲近数字,那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数?

3岁:数对他们来说只是懵懵懂懂的概念,1就是1,1个苹果就是1个苹果。

7岁:数的意义变得丰富,1是1个苹果,也是1筐苹果。

12岁:数字可以是x,可以是y,可以是未知的。

15岁:数函数,也可以是某个空间中的坐标。

可以看出,孩子对数的理解,是从具体延伸到抽象。而这个规律是随着大脑发展的,是合理的,作为家长不宜拔苗助长。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对于3岁小朋友来说,理解数字基本是靠背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明白1+2=3却不知道2+1等于几的时候,要抱有理解的心态。

而等孩子稍大一点,大脑开始对数序有了更深的感知,那么一切就显而易见,孩子不需太费力就能得出2+1的答案。更难的数学概念也是如此。

数是一门需要懂得的艺术,其实质是要以孩子的认知能力为前提。

通过源于生活的学习,让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倾向长期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上,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心理状态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

而超过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前学习,其实只是在无数次地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它和思维能力,已经没有关系了。

3、好的思维课如何表现?

综上所述,鱼爸认为,好的思维课至少是这样表现的。

•教学方法上:

是从认知概念入手,还是从启发入手?

下图是某知名上市公司的数学思维课程学习目标: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以及教学要求: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很显然,这家机构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认知概念入手。只是告诉孩子数是什么,不断巩固数的认知。

这种学习方式,其实是不符合低龄儿童的学习规律的。

南京大学的儿童数学教育专家张俊教授的《幼儿如何学数学》一文写到:

“数学知识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知识。抽象的逻辑思维是从具体的外在动作逐步内化,然后在头脑中进行重新的构造,最终形成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孩子要从动作的逻辑到抽象的逻辑。”

儿童数学教育家张俊,《幼儿如何学数学》

也就是说,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的知识灌输,而应该是孩子自己在动作(游戏、生活)中进行琢磨出来的。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乐高课程才越来越受家长们青睐。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所以我们在孩子平时上思维课程的时候,不妨悄悄观察一下,思维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题目时,会很快地说出答案,还是给小朋友去思考规律的时间?

当然,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起效较慢。

但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从具体的事物中,培养出思维逻辑,建立起对数的理解,从真正意义上保护了孩子对数学的热情以及真正运用数学的能力。

好的思维课程,不应该是一个告知数学,而是让孩子感知数学、爱上数学的过程。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教学体系上:

我有个朋友,是十几年教龄的数学老师,他的孩子也在上思维课。对于数独、时钟游戏这类的教学方式,他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在他看来这种教法的确耳目一新,能抓住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但是,机构的教学体系是有问题的。

在陪孩子上课期间,他发现课堂上虽然会讲很多知识点,也锻炼很多能力,但是知识点很零散,能力锻炼也是不成体系的。

今天讲拼图锻炼归纳能力,明天讲积木锻炼推理能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方式,孩子很难把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更别提运用的生活之中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了。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呈“体系化”,是一门好的思维课程最大的特点。

家长在报思维课之前,可以先了解清楚机构的课程体系。比如同一个知识点,是否有给孩子足够的练习;是否有足够的同类拓展;整个知识体系是否过于偏重计算等等。

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其实挺大的。

这里说到是否偏重计算的问题,鱼爸不得不再啰嗦几句。学的计算能力很重要,但是在学龄前的阶段,我认为不能过于强调。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上图是某线下机构数学思维课程的教纲,让5岁孩子用这种公式学习的方式,效率是会很高,但也会伤害到数感的养成。

因为公式有固定的计算步骤,低龄阶段的孩子无法理解背后的原理,只能一味套用。这种计算的方式,是没有思维过程的。

没有思维过程,意味着每次都只是进行着程序上的机械性重复,而无法发现其中的规律与逻辑,久而久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固化”。

鱼sir见过看到过好多一二年级孩子,他们超前学习了除法,能很熟练地计算着666÷222=3,但在综合算式中,怎么都看不出——666 是 222的3倍。

这就是大量程序化计算练习的危害。

深度揭秘:数学思维机构陷阱,报班这些坑千万不要踩

斯坦福数学教育学教授 Jo Boaler曾说过,大量程序化的计算是培养数感的天敌。而失去数感的孩子,在数学思维上的建立和未来对运算能力的掌握上都是比较弱的。

所以低年龄段的孩子在选择思维类课程的时候,家长要多留心机构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教学体系上是不是给了过多公式让孩子熟悉和套用等。

当然,不要觉得数学启蒙交给机构就可以了,还要把学到的思维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让机构和家庭做好结合,才是真正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最好方式。

不然的话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孩子宝贵的学习热情和时间。我是鱼sir,有孩子学习或者选课上的问题可以头条留言置顶处找到我或者私信我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