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末期,蜀國如果封死各個關口,能撐多久?

帥氣的小君菌


歡迎收看影妹侃歷史。

我認為三國末期蜀漢封死各個關口並不能多撐幾年反而會加速蜀漢滅亡!

閉關會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

蜀漢是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建立的地方割據政權,在位劉備和劉禪兩位皇帝,從蜀漢劉備立國到鄧艾偷渡綿竹蜀漢滅亡,蜀漢國祚45年。在這四十五年裡蜀漢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

從劉備的夷陵之戰慘敗到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蜀漢軍隊一直處於戰鬥之中,為了擴招軍隊導致軍民比例嚴重失衡。

封死南方無法獲得兵力補充

蜀漢軍隊經過了夷陵之戰和諸葛亮姜維的北伐戰爭中鍛煉出了強悍的戰鬥力和軍事素養,特別是諸葛亮遠征南蠻獲得了大量人口,將這些少數民族內遷並將壯年男子編入軍隊當中。

由這批少數民族組建的無當飛軍,部隊成了後來蜀軍的精銳力量多次在北伐中立下汗馬功勞在蜀漢滅亡前夕為拖住魏軍保證姜維回援成都。

如果蜀漢封鎖了南下的道路,不但要花費更多部隊去防守南蠻的入侵,並且也沒法獲得更多的人口和兵源,更沒有後來無當飛軍的榮耀!

軍隊無法得到鍛鍊,實力削弱無法阻擋鍾會大軍的進攻

蜀漢封鎖通往南中的道路無法獲得多餘的兵源還能用剩下的軍隊和魏軍作戰。但封鎖關口使得蜀漢軍隊沒有和魏軍交戰無法得到鍛鍊的機會,會導致沒有進過戰火洗禮的蜀軍面對魏軍更是沒有絲毫勝算。

例如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戰死綿竹。鄧艾帶領的軍隊已是強弩之末,但面對第一次上戰場指揮軍隊的諸葛瞻父子和蜀漢的地方守備部隊,鄧艾的百戰疲憊之時戰勝蜀軍,諸葛瞻父子陣亡。鄧艾率軍長驅直入蜀漢滅亡!

雙方國力懸殊。

除了軍隊人數縮減戰鬥力下降,導致軍隊將領不如魏國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蜀漢和魏國的國力差距懸殊,從上圖可以看到。東漢末年天下十三州,魏國一國佔據了幽州,冀州,幷州,荊州,司隸,涼州,荊州部分地區,兗州,青州,徐州,關中地區,天下十分曹魏一國獨佔七分!

蜀軍不戰,魏國會越來越強

反觀蜀漢政權前期只有益州和部分荊州地區,隨著關羽失去荊州,夷陵之戰大敗,蜀漢的地盤和實力都大大縮減,沒有實力問鼎中原。


如果蜀漢封鎖關口不北伐,面對的是魏國國力可怕的上升期,只能通過用戰爭的方式干擾魏國的部分地區讓魏國的國力恢復速度慢一點。蜀漢不進行北伐那在未來面對的魏軍規模會比鍾會伐蜀大軍更加龐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蜀道雖有難於上青天的險峻地勢那也抵擋不住千軍萬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能力!歷史上佔據巴蜀割據的政權極多,東漢初期的公孫述,五代十國的後蜀政權都沒有統一天下亡於天險。

蜀漢封閉關口只會讓自己陷入慢性自殺當中,面對蒸蒸日上的魏國和只在蜀地享樂的蜀漢。沒有經過戰火洗禮的蜀漢軍隊面對在荊州,合肥,塞北戰場經歷過多次戰鬥的魏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到時候魏軍大舉南下蜀軍只能投降,後蜀花蕊夫人所說“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詩句會提前從蜀漢亡國大臣嘴裡說出來!

總結

綜上所述,我認為蜀漢封鎖了各個關口不會增加國祚反而會加速蜀漢的滅亡,蜀漢停止北伐只會讓自己更加虛弱,諸葛亮憑藉一個剛剛緩過勁來的益州北伐一個剛從戰火中走來的魏國都沒有佔到多少便宜。

封閉關口只會讓蜀漢的軍隊實力有一個上限,而魏國的軍隊的人數和戰鬥力則是逐日上漲。蜀漢沒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和百戰百勝的精兵,在軍隊素質更精銳人數更多的鐘會大軍面前只會變得更加虛弱無力,魏國都不需要那麼多軍隊就可以消滅蜀漢政權!

點波關注吧,親。我會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文章和問答!


影妹侃歷史


我認為三國末期如果蜀漢封死各個關口,如果後主劉禪勵精圖治,內修政體,強軍安民,其國祚至少可延十至二十年的。

蜀漢亡於什麼?亡於劉禪昏庸無為,宦官的肆意妄為,文臣們的投降主義。即便是當時那種情況下,劉禪如果堅決不投降的話,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幾率翻盤的,各路勤王的援軍已經出發,聽說阿斗已降,多少將士義憤不已。

蜀漢亡國並不是兵力不濟,而是內部原因造成的,想要不被消滅,前提是內部團結,強大自己,如果劉禪封閉關口,吸取教訓痛下決心,斬譙周於堂前,親自領兵以拒鄧艾,身先士卒堅守成都城,待各路援軍一到,孤軍鄧艾必會消滅於成都城下。

回過頭髮下罪己昭,改頭換面,革吏治、養民生,強軍隊。歷史將改寫,再不會有“扶不起的阿斗一說”蜀漢改革後延續十年、二十年不是沒有可能。甚至待兵強馬壯率軍出川,滅魏吳,一爭天下都有可能。

歷史沒有重來的機會,也沒有如果,國運即人運,一樣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少一些如果便少一分遺憾。多一分努力便少一分後悔





魂寄安陽河


李白在《蜀道難》說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指從關中(秦)通往巴蜀的道路。一路上有多段是在陡峭懸崖上修築的棧道,行走艱難。


漢中北部有蜀道,褒斜道,子午谷(魏延曾獻計出子午谷直奔長安),陳倉道(諸葛亮攻打陳倉不下,而退兵),儻駱道。從漢中到成都有金牛道,白水道,陰平道。涪縣則在金牛道和陰平道的交界處。

魏國攻打蜀國時,鍾會所領魏軍主力被姜維廖化阻擋在了劍閣。而鄧艾趁機走陰平道幾百裡山路,偷渡陰平成功,進入蜀國內地。諸葛瞻在綿竹沒能守住關隘,被鄧艾打敗,取了涪關,直逼成都。

當時,蜀國兵力不少,而且是以逸待勞,沒有能守住關隘,致使蜀國滅亡。如果如問題所說,蜀國能合理用兵,消除內部矛盾,致力於守住或直接封死關隘要道,魏國即使實力再強大,沒有路走,消滅蜀國那就很難了。


當然,封住關口的同時,也要消除內部矛盾。蜀國滅亡的很大原因就是內部不和,並且以譙周為首的投降派佔據主流。如果,內部不和,關口封住,這些投降派也會重新賣國求榮,將其打開的。

誠然,封死各個關口是堅持一段時間的。但是還需要整體上的團結一致,積極抵抗外侵,才能更長久。


路遙lgy


我們首先看一下他們各自的實力,曹魏和蜀漢

一、曹魏,佔據北方,人口,錢糧眾多,武將勇猛,我們熟知的眾多武將基本上都是魏國的,謀臣善謀,加上挾天子,還有歷史規律,北方必將統一南方,所以統一是時間的問題

二、蜀漢,偏安川蜀,謀臣前期只有諸葛亮,而且蜀漢北伐都是圍繞諸葛亮,川蜀地區士族在劉備死後就一直被諸葛亮打壓,李嚴是堅決反對北伐的,武將,蜀漢一直只有五虎上將,武將較少,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一個三級偏將,都當此大任,人口錢糧甚少,每次諸葛亮北伐,糧草都要準備大半年,甚至更長,並且蜀漢的士兵還要屯田,綜合各方面,蜀漢都比較困難,再加上後期宦官弄權,姜維只能遠離朝廷,上下不一心。

雖然地理上蜀漢佔據優勢,但是卻也是劣勢,後期鄧艾功進川蜀時,很多諸葛亮時期的關隘全都沒有人把手,就算不搞大規模戰爭,局部戰爭就可以拖垮蜀漢

所以蜀國撐不了多久的


it從業


成都城下,姜維大軍還在劍閣前線。在這樣的局面下,如姜維安排好劍閣防務,嚴拒鍾會;再派精銳馳援成都,有可能把鄧艾前後夾擊,消滅於成都平原。如此,則三國鼎立肯定會延續一段。至少蜀國不會亡於炎興元年(263)。因為當時東吳已經派出丁奉率領的援軍,但因劉禪已經投降,只好撤軍回師。

由於劍閣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加上姜維對地形熟悉,軍中反投降氣勢高漲,鍾會縱有千軍萬馬也難以輕易進入。至於陰平剛給鄧艾鑽了空子,相信也不會再給投機者啥機會。所以,如果劉禪,北地王劉諶,董厥,張遵以及姜維,廖化,張翼等人處置得當,最好把黃皓也殺了,後面假投降等計策也不需要了,漢中可以想法慢慢恢復,即使辦不到,只要內部穩固,短期內也不要緊。如此,至少五六年內蜀國不會滅亡。

先看下三國志.劉禪傳:六年夏,魏大興徒從眾,命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剌史諸葛緒數道並攻。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為炎興。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於綿竹。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奉書曰

景耀六年(263)司馬昭派鄧艾,鍾會,諸葛緒分三路攻蜀,蜀派張翼,廖化,董闕迎敵。大赦,改元炎興。冬天時鄧艾破諸葛瞻於綿竹,劉禪用譙周策,投降鄧艾,並獻降表。

可見,當時諸葛瞻父子已經戰死,損失數萬軍隊,朝野瀰漫著恐懼,怕戰思潮,加上姜維遠在劍閣,缺少軍事幹將,譙周等言論的影響等,投降是一時無措作出的權宜之計。北地王劉諶曾爭辯說:“臣料成都之兵,尚有數萬,姜維全師,皆在劍閣,若知魏兵犯闕,必來救應:內外夾擊,可獲大功……“。作為一個有志氣的青年王子,這些話不會是亂吹,是有一定依據的。鄧艾經七百多里艱難跋涉,又經歷和諸葛瞻苦戰,已是疲憊之師,如攻堅城再添傷亡,士氣可想而知,成都畢竟是都城,城防有一定基礎,不會一攻就破。如果劉禪拒絕投降,姜維回援,附近州郡勤王,加上成都守軍出擊,滅鄧艾於成都城下不是不可能,只是蜀國缺少一位幹練勇武,通達全場的帥才,姜維雖不錯,但一時難臨現場。

一、 諸葛瞻以逸待勞,固守京師,閉門待援。 諸葛瞻,諸葛亮的親子,京師衛戍區司令員,手頭2萬精兵。再發動城裡的青壯百姓,誓死不做亡國奴的號召,義務守城。死守城都城,閉門不出。 以2萬守軍,城高兵多,糧草豐足,足以固守個把來月、只待姜維回援,裡應外合,那時鄧艾不得不考慮“肉夾饃”這個後果。

二、 退“南中四郡(越嶲、益州、永昌、柯)”避


賓賓說情感


如劉禪堅持不降,其軍事態勢是 :鄧艾劉禪僵持在成都城下,姜維大軍還在劍閣前線。在這樣的局面下,如姜維安排好劍閣防務,嚴拒鍾會;再派精銳馳援成都,有可能把鄧艾前後夾擊,消滅於成都平原。如此,則三國鼎立肯定會延續一段。至少蜀國不會亡於炎興元年(263)。因為當時東吳已經派出丁奉率領的援軍,但因劉禪已經投降,只好撤軍回師。由於劍閣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加上姜維對地形熟悉,軍中反投降氣勢高漲,鍾會縱有千軍萬馬也難以輕易進入。至於陰平剛給鄧艾鑽了空子,相信也不會再給投機者啥機會。所以,如果劉禪,北地王劉諶,董厥,張遵以及姜維,廖化,張翼等人處置得當,最好把黃皓也殺了,後面假投降等計策也不需要了,漢中可以想法慢慢恢復,即使辦不到,只要內部穩固,短期內也不要緊。如此,至少五六年內蜀國不會滅亡。先看下三國志.劉禪傳:六年夏,魏大興徒從眾,命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剌史諸葛緒數道並攻。於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為炎興。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於綿竹。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於艾,奉書曰景耀六年(263)司馬昭派鄧艾,鍾會,諸葛緒分三路攻蜀,蜀派張翼,廖化,董闕迎敵。大赦,改元炎興。冬天時鄧艾破諸葛瞻於綿竹,劉禪用譙周策,投降鄧艾,並獻降表。可見,當時諸葛瞻父子已經戰死,損失數萬軍隊,朝野瀰漫著恐懼,怕戰思潮,加上姜維遠在劍閣,缺少軍事幹將,譙周等言論的影響等,投降是一時無措作出的權宜之計。北地王劉諶曾爭辯說:“臣料成都之兵,尚有數萬,姜維全師,皆在劍閣,若知魏兵犯闕,必來救應:內外夾擊,可獲大功……“。作為一個有志氣的青年王子,這些話不會是亂吹,是有一定依據的。鄧艾經七百多里艱難跋涉,又經歷和諸葛瞻苦戰,已是疲憊之師,如攻堅城再添傷亡,士氣可想而知,成都畢竟是都城,城防有一定基礎,不會一攻就破。如果劉禪拒絕投降,姜維回援,附近州郡勤王,加上成都守軍出擊,滅鄧艾於成都城下不是不可能,只是蜀國缺少一位幹練勇武,通達全場的帥才,姜維雖不錯,但一時難臨現場。一、 諸葛瞻以逸待勞,固守京師,閉門待援。 諸葛瞻,諸葛亮的親子,京師衛戍區司令員,手頭2萬精兵。再發動城裡的青壯百姓,誓死不做亡國奴的號召,義務守城。死守城都城,閉門不出。 以2萬守軍,城高兵多,糧草豐足,足以固守個把來月、只待姜維回援,裡應外合,那時鄧艾不得不考慮“肉夾饃”這個後果。二、 退“南中四郡(越嶲、益州、永昌、柯)”避難。以退為進。 當年軍師諸葛亮七擒孟獲,平息了戰亂,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後主有難,定能得到鄰邦幫助,然後再等待姜維大軍回援。憑藉南中深山天險,想抓住後主,也不是一天2天,估計,那時候鄧艾的“特種支隊”再遇姜維大軍,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了。


古今歷史觀文


如果蜀國封死了各個關口,是能夠維持相當長的時間的,養精蓄銳,重文重武,加強戰備,待天下有變,統川兵出蜀,一統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老趙大趙趙建明


當時蜀國已經是窮兵黷武

比滅亡也撐不了多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