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這個世界是可知還是不可知呢?

CN曹亮


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種定義本身就是錯誤,心、物本身並不是對立關係,世上萬物皆可知,不知是個人問題,自己無知不等於別人不知。


數不過五


事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想回答這個問題前,要樹立一種變化發展的思維去看問題。人心的成長或成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要樹立一個唯物的世界觀去認識世界瞭解世界,再通過這些積累,將所看變為所思。唯心與唯物是一不是二,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唯心是從上向下俯視看問題;唯物是由下向上仰視看問題。問題在於,唯心看問題一目瞭然;唯物總是無法透過事物的性質看到其本質。比如:唯物主義者只看到了手心,就片面地否定手背的事實。而唯心主義者從高處一下子便看清楚了手心與手背的關係。又例如:唯心主義是從“天人合一”的角度來認識事物的;唯物主義總是將整體事物分成許多學科來看問題的,結果是科越分越多,學也越學越細,越分問題就越多,總也無法透過表象看本質。這才是唯心與唯物的區別吧。


默寫華年


只能是唯心主義者,因為對世界的認知是被人的有限感知和認知侷限的,人無法超越自身侷限而認識到物質世界的真相。


話說普洱茶


唯物主義 世界是可知的

堅持相信馬克思唯物辯證主義的觀點

你看看 景色多美呀 世界很大 等著我們去發現他的美好


澤華啊


我承認唯物主義,但是我是唯心主義。因為我信仰,中國道家文化和禪文化。這個世界表面是可知的,但是有很多是不知的,科學無法證明這個世界的全部。


福爾摩小黑


我是唯物主義者。人對世界的認知靠五個感覺器官,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偏面侷限的。世界可以認知,但人類永遠看不透,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一個粗略的線條和模糊的影子。


飯夫庶治


中國自由哲學在沒有形成體系之前,我認為一直是出於唯心世界觀的,無論從孔子的博愛,莊子的大道,還是墨家守。漢朝,這種唯心世界觀被董仲舒徹底統一起來,也就形成了支撐中國封建制度發展的核心思想,在民間,當然還是以唯心為主,不過,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破處了唯心思想,所以我是唯物主義者


阿樂18


唯物或唯心是認識世界的方法,不是實相。無論唯物還是唯心,認知的東西都是偏面的!客觀存在非物非心,即物即心,心物一元!

生物能感知的是表象,而非本質!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感知的是波,波長、頻率、振幅不同,感知的色彩、質地、溫度、味道、聲音也就存在差異,經意識整合後,體驗不同。一旦生物特徵消失,感知功能和意識也隨之消亡,不會恆存!

意識反應的一切存在,都是量子現象!據量子論,波粒二象、不可測、糾纏坍縮,告訴我們,用唯物或唯心方法都不可能了知實相!相對論也證明,所有感知體驗都是相對存在!二分法是人類愚昧時代的產物,最終必將伴隨人類認知維度的提高而消亡!


毋以有己


人類最初的世界觀是人神合一的混沌世界,其眼光只盯著具體的現象,是通過模仿現象來認識世界的。

比如,人們相信眼見為實,就是依靠自己的感覺器官來認識世界的,而不是藉助於大腦🧠的思考。當人們看到太陽🌞東起西落時,就得出了地心說的觀念,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處於絕對靜止的狀態。

然而,由於各種現象的相互對立,隨著人類觀察現象的範圍日益擴大,僅只是追逐現象,對於人類的認識來說是無法滿足的。

比如,當只考慮少量的天體時,地心說具有直觀性。但是,隨著觀察的天體越來越多,天體呈現出來的運動會變得非常混亂。

於是,人們開始用頭腦來思考問題,認為在現象的背後存在著某種看不見的東西。由此,人類的認識產生了質的變化,提出了抽象的概念,具有了抽象思維的能力,從而擺脫了現象的束縛。

至於現象背後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由此,形成了極端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認識。

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臘時期,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分別提出了原子論,認為現實的世界是由想象中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即原子構成的。由此,使人類產生了唯物的觀念。

稍後,蘇格拉底認為,決定萬事萬物變化的是真善美。這是從人的角度,來解讀現實的世界。其學生👨‍🎓柏拉圖更進一步地將世界的本質歸結為抽象的理念,是人類內在心靈的反映。由此,奠定了唯心主義的理論基礎。

人類的認識,就好比是幼兒👶學步。起初只會四肢並用地爬行,這是認識的混沌時期,僅只是盲目地追逐現象。

一歲以後,開始邁開雙腿直立行走。但是不夠協調,只能蹣跚前行。這是認識的經典時期。人類認識的雙腿,就是唯物和唯心的觀念。相對於前期的認識,這種極端的思維是有進步的,但卻不夠成熟。

只有當人的雙腿能夠相互協調時,才能夠奔跑🏃起來,這就是認識的綜合時期。於是,人類的認識,由追求世界的終極,轉變為強調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因此,無論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都屬於一維認識論,都認為認識僅只是對世界的單純反映,不存在質的變化。於是,唯物論和唯心論就好比是一條線段的兩個端點,是人類認識矯枉過正的兩種極端的表現。

而實際上,人類的認識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人類認識的進步表現為相互作用的面積在不斷地擴大。這就是為什麼,人類關於唯心和唯物的爭論持續了兩千多年的時間,卻始終沒有爭出結果的原因。

因此,抽象的思維是人類認識的一大進步,而唯物論和唯心論都只是極端地抽象思維的結果。它們屬於同一個認識水平,並沒有認識高低的差異。

而且,正是由於這種極端的思維,才導致了認識正確與否的觀念,認為人類的認識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與摹寫。

於是,根據一維認識觀,要麼理論需要由實驗來證實(唯物論);要麼則必須滿足人的主觀因素如邏輯自洽、對稱性和簡潔性等(唯心論)。

然而,在實際的認識過程中,上述標準都只具有相對性,並不能絕對地證實理論。因為,一方面,單一的實驗可以由多種理論予以解釋;而另一方面,邏輯的分析需要提出邏輯的基礎,即需要提出公理和假說。

此外,一維認識追求絕對的認識,會產生一個悖論。即如果理論是錯誤的,那麼違背了認識的目的;而如果理論是正確的,則人類的認識就會停滯不前,從而終結了人類的認識。

實際上,由於自然界的不連續性,存在著質的變化,而我們人類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人類的認識只具有相對性。我們人類只能通過構建同構系統,來間接地認識現實的世界。

由此,也說明了一維認識的觀念是有疑問的。理論與現實世界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因此不具有絕對的認識,我們始終都無法瞭解世界究竟為何物。但是,作為同構系統的理論又是有效的,因而我們的認識又是有意義的。

總之,我的認識觀是二維的,其既不同於唯物論亦有別於唯心論。我認為,人類的認識及其理論是自然界中所產生的新生事物。因此,理論與自然界沒有可比性,其並不具有對錯之分。

因此,從絕對的認識來說,世界是不可知的;但是,其卻是可以認識的。可以使我們在一定的範圍內發揮認識的作用,從而改善和理解現實的世界。


淡漠乾坤


我是受唯物主義長大的,以人類認知的侷限性,這個世界是不可知的,是有待發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