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医学生专硕比学硕吃香?

用户105228461767


01

我身边好像不是这种情况,恰恰相反,往往是学硕比专硕更招人喜欢,也许是被现实逼的。

  • 学硕就是科研人员,整天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发文章,临床看病的事情不管不顾;

  • 专硕就是临床上的小医生,天天待在临床,收病人,管病人,给教授打下手。

专硕的好处就在于研究生学习和规培是同步的,毕业的时候“四证合一”(毕业时拿到《规培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四个证书,既读了硕士,也完成了规培)。学硕毕业后还要再参加3年规培,然后才有资格正式上班。

专硕让你尽快步入职场,开始养家糊口挣钱。但是,但是,但是,现在大的三甲医院要求高的吓人,医生不仅仅是个医生,更要是个医学科学家,简而言之就是你科研一定要强。

没有科研,你只能度日如年艰难的熬下去;科研厉害,你可以平步青云快速的冲上来。


02

我们医院研究生的宣讲会我去听了,整场下来两句话被不同科室的不同教授反复强调:

  1. 你们现在还年轻,先搞几年科研,做出些成果,不要急着上临床;
  2. 我们没有歧视,非常喜欢女生选我们科室,但是我们科室太辛苦,不建议女孩子选,太累。
  • 有很多医生是“万年主治”。因为没有科研,没有文章,职称升不上去,评不上教授还有副教授。哪怕医院内部心疼,让他享受着副教授待遇,但退休时依旧是个主治。
  • 相反,又有很多青年才俊被从国外引进回来,他们早早评上了副教授或者教授或者享受着相应的待遇。空降回来当了某个科室的主任也不是少见的事情。

这就存在一个博弈与取舍。你是想早入职晋升慢,很快就到达了平台期。还是想晚入职,晋升快,存在一路向上的可能。

你肯定会想问为什么不能工作几年后再去搞科研?其实也行,只是难度很大。

  1. 临床工作很繁琐,工作后很难脱身,很难有大块的时间让你去学习和做实验。要不然只能脱产搞科研,几个月或者好几年不上班,重头学起,医院也不一定批。
  2. 年纪越大越好面子,大部分人很难拉下脸面去向二十多岁的研究生学技术。不耻下问和不耻上问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3. 没有前期的科研经历,基础和成果,你很难申请到国自然,没有资金的支持,做实验就是天方夜谭。
  4. 一般来说申请国自然的青年基金,男性需要35岁以下。完成青年基金才更有资格申请国自然的面上项目。所以,你搞了好几年临床,时间就会耽误一些,越来越难。

所以搞科研有一个窗口期,上学的时候搞科研是最好的,然后小有成就,留院任职,有自己的实验室,学生陆陆续续到来,你指导他们搞实验,就不需要亲力亲为,指导提供方向就好。


03

为什么国家和大型顶尖医院如此重视科研。很简单的道理,医生是根据课本和指南来看病的。课本上的知识还有指南是怎么来的?是靠科研来的。人们不断研究这个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然后使用某种药物或者手段打破这个链条;对于某种不同类型的肿瘤是用手术还是放化疗?使用多长时间?使用多少剂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要靠基础还有临床科研进行研究的。医学课本或者指南上的每一条建议,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此外,现在的医生不仅要搞临床,还要搞科研,为什么要搞科研呢?看好病不就行了吗?科学研究全部交给专职搞科研的基础医学院的教授们多好(微生物,免疫,病生,生化,神经生物,那么多专业),为什么不行呢?基础研究就像是从起点走向终点,发现一个新的东西,看能不能用于临床。而医生搞科研有时候更像从终点到起点:从临床现象出发,然后不断回归到分子机制加以解释,最终阐明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独特的优势造成了临床医生科研的重要性。


Dailei


这不是感觉,现实本来就是这样子。如果需要想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话,那么医学专硕就会比医学学硕吃香。这只能说是多学制,多种培养综合下出现的情况吧。


  • 我们都知道医院招人的目的就是想要医生可以工作。那么如果招收了一名学术型研究生的话,还需要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是一个很大的时间成本,一般情况下医院都不会这样子。所以他们招收了一个专硕型研究生的话,就可以直接工作,而不需要再经过三年的规培。所以就出现了专硕比学术更加吃香的情况。


研究院或者学校更加偏爱学术性研究生。

  • 学术型研究生,他们在研究生期间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搞研究、写课题、发表论文。因此他们对于这些的掌握是非常的强,而刚好研究院学校他们需要这些理论性非常强的人员来充实他们自己,从而提高他们在学术界的影响水力。所以学术型研究生会比较青睐于研究院或者学校这一类的职业。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并没有说哪一个会比较好,哪一个就比较差,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那就无怨无悔。


努力的90后医书


这里就涉及到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了。一般来说,经过五年的医学本科教育后,毕业生仍然不能直接参加工作,还需要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面简称规培)。目前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有两条路,一是毕业后参加三年的规培,规培结束后正式参加工作。一是继续学习深造,考取医学硕士。一般来说,我国的医学硕士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顾名思义,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一般不在临床学习。且,目前已经规定学硕学习期间,不允许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所以三年的研究生教育结束后,学硕还需要参加三年的规培。而专硕,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床,可以一边进行研究生学习,一边进行规培。两者相比较得话,学硕需要多花三年时间才能获得规培证。而规培证目前已经成为医学生不可缺少的一个证件,大部分的医院招聘都要求有规培证,且考取中级职称也需要规培证。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情况中专硕比学硕吃香的情况。


木叶狂想1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603, "file_sign": "\

鮮小鮮点点


对医学不怎么了解,但我就读的专业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我的猜测,希望能有所帮助吧。

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会有两级化的情况,偏理论或者偏应用。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偏理论,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则偏应用。

对于上述这两类专业,学硕和专硕的培养其实并无二致。

但有些专业并非如此,这些专业不偏不倚,或者说又偏理论,又偏应用。对于这种专业,学硕和专硕的培养方式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重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虽然理论性人才拥有转换为应用型人才的潜力,但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并不愿意花费这个时间。

p.s.我的专业的特点是,有的导师带着学生做项目,吃香的喝辣的,有的导师却只能带着做科研,写论文。


萝卜丝皮儿丶


学硕是搞学术上的顶层研究,缺乏实际临床经验。专研是搞专业技术研究,积累相当厚重的临床经验。所以,曾经有过三甲医院重金从国外引进海龟学博,再做两例临床手术都失败的笑话,最后只能转岗做行政。


砥砺前行耶


研究生和规培证合一。直接临床。学硕还有规培3年吧!


至德无名


你感觉的对


CHG82


是你感觉吧,没人感觉专硕比学硕吃香。


小老虎158487692


专硕本来就是就业,六证,包括了执业医师资格证,规培证进医院后两年就可以考主治医师,学硕最好升博,如果进医院需要三年时间拿规培证,对比专硕非常不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