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何谓领导,即其手中有一定的权力,可以指挥其他人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而行动。

一个领导手中有多大权力,就应该发挥多大的能力,否则就会出现孟子所说的“不能者”与“不为者”之间的矛盾。

一次齐宣王问孟子:“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即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孟子答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意思是说要人做背着泰山以超越北海的事情,如果他回答不能做到,那是真的不能,但是让他为长者折一段树枝,他如果说不能,那就是有这个能力而不去做了。

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南怀瑾先生对孟子这一比喻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即一个普通人当然做不到“挟泰山以超北海”。但是如果领导集中天下人的力量,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里孟子是暗示齐宣王,你有施行仁政的权能,不是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只是你肯不肯做而已。正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也。

中国自古就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说法,其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其中“在其位,谋其政”,实际上是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相对应的,两个说法表面相反但内涵一致。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深谙此道。

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南怀瑾先生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没有错的。但是要有个原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位置,不轻易谈那个位置的事。

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是身居要职,最好不要随便谈论批评政事。真正的隐士更需要有如此的胸襟。这句话,我们要常常注意。南怀瑾说,学者、文人最喜欢谈政治,而且他们对现时的政治几乎没有满意的,尤其学自然科学的学者,更喜欢谈政治。如果将来由科学家专政,人类可能更糟糕。因为政治要通才,而科学家的头脑是“专”的,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所以,南怀瑾说孔子这两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为政者的基本修养。表面上看,好像帝王可以利用这两句话实行专制,要人少管闲事。事实上,有道理在其中,因为自己不处在那个位置上,对那个位置上的事情就没有体验,而且所知的信息也不够,不能洞悉内情。

南怀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更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