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很多孩子會很焦慮,那麼作為家長如何來給孩子疏導?

跟著超哥學物理


這個問題我來答

昨天正好給三個班級的孩子直播了疫情期間如果調整自己的情緒!

1⃣️瞭解情緒

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喜怒哀樂,當我們遇到不同的事情的時候就有不同的情緒,有了情緒不要緊關鍵是要掌控自己的情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2⃣️情緒出口

昨天問到孩子們疫情期間最真實的現在的情緒,很多孩子說有點無聊,想上學,有的孩子說晚上睡不者想想也挺擔心的!

你看疫情期間確實有的孩子有了焦慮的情緒!那作為家長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調整情緒!

1、瞭解什麼是新冠病毒,讓孩子瞭解疫情,並告訴孩子我們中國人團結一心肯定能戰勝這個病魔讓孩子要對我們的國家有信心!

2、合理宣洩,如何合理宣洩呢,找一點平時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唱歌跳舞畫畫聽聽音樂,讓孩子們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3、適當運動,在家做一些適當的運動,健美操啊,仰臥起坐啊等適合在家的運動,分散一下這種焦慮的情緒!

4、心靈書寫法,讓孩子們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下來然後找到方法對症下藥!

5、五指情緒法,讓孩子在紙上畫下自己得手,把自己的情緒寫在指甲上,產生的原因寫在手指上,解決的方法寫在手掌心上,這樣一分析孩子就會新平氣和很多!

生活中情緒是很怪的東西,但是情緒穩定的孩子肯定一生受益,以後的家庭生活也會幸福!讓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疫情期間這種焦慮的情緒只要適當轉移注意力,做做手工聽聽歌,看看課外書,很快就會過去的!



安安媽媽鄭老師


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瞭解病毒知識。對於孩子的焦慮,應該是部分學生,他們焦慮的不是病毒,而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在家裡關了一個月了,還有部分孩子焦慮的是不能去上學。

第一,基本上所有孩子不知道新冠肺炎是什麼?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也在讀初中,感覺無所謂,只是知道死了人,會傳染人,但是什麼是非典沒有概念,那時也沒有戴口罩,只知道學校不能讓進出校門,週末也在上課,家長送鹹菜來學校,學校會熬中藥所有同學喝。我們該玩的還是會玩,該瘋的時候還是會瘋,沒有影響我們的正常玩耍和學習以及生活。

第二,家長要引導孩子一起做活動,做家務,拉近與孩子的關係。這個時候,家長也是在家,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做一些小遊戲,活動等,比如一些手工活動,繪畫,編織等,還有羽毛球什麼的活動,既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也能拉近關係。做家務,做“家長”,讓孩子當一個“小當家”,一天的飯菜讓孩子分配,每頓吃什麼,買什麼菜,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以及理財能力,找到其中的樂趣。

第三,和孩子一起學習,轉移注意力。家長也不能每天睡懶覺,悶悶不樂,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近來很多地方開始了網課,家長可以監督孩子的學習,和孩子一起學習。

第四,可以講一些病毒方面的基本知識。什麼是病毒,如何防護,讓孩子不恐懼。






重慶法哥哥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林春表示,家長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在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內,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

1.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減少外出和群聚活動,和孩子一起做好必要的隔離。

面對病毒疫情傳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正常反應。從人類進化和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它們使人們迅速警覺,調動機體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災難時期,家長要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給孩子明確的暗示:疫情未緩解,戶外還不安全,出門玩耍有傳染風險!這樣便於孩子呆在家裡,通過學習和遊戲來渡過危機時間。

面對孩子的恐慌情緒,有的家長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自己卻緊張得不行,這給孩子傳遞的是矛盾的信息。正確的做法是,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恐懼,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的合理安排來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2.和孩子一起研究獲取可靠信息的方法。

關於疫情的知識和信息鋪天蓋地,真假莫辨,信息過載嚴重。信息過載使人們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無法及時搜索到正確、有用和關鍵的消息,這不但讓獲取有效信息的成本提高,甚至還會引發知識焦慮。要減少信息過載的不良影響,就要學會過濾和利用信息。

引導孩子尋找有效信息,學會獲取科學正確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批判性學習習慣。這種習慣對孩子的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3.學習自我防護的知識

對照國家衛健委、疾控中心等權威部門發佈的疫情防護手冊,學習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練習相關的防護技能。尤其是家長要帶著孩子反覆示範練習戴口罩、消毒等個人衛生和防護方法,把書上的東西變成孩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利用危機事件,強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忽視的一部分。可以通過一些新聞報道和科普材料,啟發孩子想象和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讓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可以創造一些虛擬的危險情境,比如:碰到火災、碰到地震、碰到陌生人跟蹤等,通過討論和角色扮演遊戲,調整孩子的反應模式,孩子能學習一些生命防護的常識。也可以通過網絡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做相關遊戲,家長參與並且引導點評,效果會更生動,孩子的記憶會更牢固。

在孩子面前,家長不僅僅教育者,還要做好觀察者、陪伴者、示範者和引領者。


路杭手繪


疏導用處不大,創造一個可以做有意義事情的居家環境和氛圍(如閱讀),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被轉移了。


xuexiangkun


在新冠肺炎防疫這一特殊時期,兒童青少年可能出現一定的焦慮、衝突、壓抑、沉迷電子產品等情緒、行為方面的問題,為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提供參考。

孩子的具體表現

  • 心神不寧,總是很緊張、很擔憂;
  • 花了大量時間在手機、電視上,生怕漏掉一點關於疫情的信息;
  • 不斷擔心自己或家人是否在某個場所接觸到病毒;
  • 總懷疑自己的防護措施不夠到位,不敢出門,也不讓家人出門;
  • 情緒波動大,脾氣變差,很容易與家人爭吵;
  • 身體上出現一些不適,如頭疼、胃疼,睡眠不好、食慾改變等;
  • 做平時喜歡的事也提不起精神等。

家長針對這一現象,具體該如何疏導孩子呢?

在突發的疫情面前感到擔心、謹慎是很自然的,且這些擔憂對我們有積極的保護作用,能使人對疫情保持警惕,遠離危害的環境;但過分焦慮不但無助於抵抗病毒,反而有損我們的身心健康。家長可以:

1.減少孩子與疫情負面信息"風暴"的接觸。

過度吸收、誇大負面消息會帶來不穩定感和不安全感。家長首先要做好示範和自我管理的作用,科學地看待並向孩子溝通關於疫情的知識。做到不把疫情誇張化,做好自身的防疫衛生工作,減少外出和社交,保持衛生清潔。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減少孩子在疫情信息中的暴露度,幫助孩子把"隨時看新聞"改成只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段,從權威媒體瞭解疫情進展、學習防疫知識,其它時間回到與家人的生活中。

2.覺察自己的情緒,坐下來坦誠溝通和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

家長首先要覺察和接納自己針對疫情所引發的不同情緒,瞭解疫情對自身行為上的影響。同時,家長在接納自身情緒的基礎上,對孩子的情緒感受做出回應。可以告訴孩子,正常的擔心和緊張是有保護作用的,全家人會一起認真做好防護,彼此照顧。通過這樣的回應,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也是能表達的;引導孩子認識這是自我保護的反應。

3.通過多種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舒緩情緒。

可以讓孩子通過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也可以自由書寫或自由塗鴉。如,讓孩子挑選一首自己最喜歡的、感覺舒服的音樂,不用想太多,拿起本子憑感覺寫下去或畫下去,從而達到舒緩情緒、放鬆心情的目的。

4.主動與孩子討論,引導孩子以"積極"的視角看問題。

讓孩子問自己,他所擔心的事情是否100%一定會發生,和孩子一起探討關於疾病治癒率、醫療方法的發展、新的藥物等方面的信息,降低孩子的擔憂,引導孩子有一個積極的認知和期待。

5.和孩子一起運用各類放鬆和藝術表達的方式,改善不良情緒。

如簡單的"腹式呼吸法""肌肉伸展法"等各類放鬆手段可以有效調節情緒。網上可以很便捷地獲得相關視頻,可對照練習。還可以讓孩子通過藝術表達,例如繪畫的方式,畫出若干種想象人類戰勝病毒的方式,或者是戰勝病毒以後的美好生活。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增加掌控感,同時對未來增加希望。

針對本身有情緒問題(如抑鬱傾向等)的孩子,家長要注意做好孩子狀況的監測和治療輔助工作。

本身有一定情緒問題的孩子,疫情期間可能會體驗到更大的情緒壓力。

建議家長除了從以上幾點著手幫助孩子之外,還要做好孩子每日狀況的觀察,儘量安撫穩定孩子的情緒。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出現極端行為(如自殺想法或意圖、自殘行為)請儘快聯繫醫生、諮詢師尋求支持;務必遵醫囑用藥,堅持諮詢和治療不間斷。

  • 學習主動性差,缺乏動力,需要反覆催促和提醒;
  • 學習不認真,精力不集中,或邊學邊玩;
  • 難以按照計劃學習,拖沓;
  • 擔心自己不能適應網上學習形式,不能得到老師的及時指導;
  • 擔心居家學習效率不高導致成績下降,造成煩躁和焦慮;
  • 自責自己不夠努力,內心矛盾等。

家庭環境確實與學校環境有很大不同,一時不適應居家條件下的學習生活是很正常的。但孩子也有非常強大的適應變化和靈活調整的能力。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商討解決方案,創造特殊的居家學習方式。家長可以:

  • 首先家長要調整對孩子過於理想化的期待。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最好每天主動學習、不用提醒,自律性特別高,但在當前特殊時期,居家環境中可能只有較少的孩子能做到,如果帶著太高期待,可能會帶來更多衝突。家長可以先換位思考,將對孩子的期待調整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範圍。要把這段時間看做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機會,不要只看到學習一個方面,也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 用提建議的方式與孩子共同科學劃分學習任務、安排學習時間。無論多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平等和尊重,在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安排上,家長可以用"我建議你可以如何做"的方式指導,而不是"你必須怎麼做"的說法。有些孩子拖延是因為任務太大太多,不願意開始,幫助其將大任務分解,提高完成任務的信心。引導科學安排時間:黃金時間給難點、易錯點,大塊時間給重點,零碎時間安排上具體的記憶任務。每完成一個學習目標,無論大小,可以有適當的激勵,比如一小包零食或者10-15分鐘的娛樂。
  • 幫助孩子用身體的行動帶動大腦變化,克服拖延。鼓勵孩子從選擇一個最能實現的簡單動作開始,例如翻開書本、拿出紙筆開始寫字、做幾個深蹲起……通過行為示範(例如家長也可以一起和孩子同步進入工作學習的狀態),陪孩子一起面對畏難的情緒或者是拖延的行為。提醒孩子,"萬事開頭難",做一件事最困難的部分往往不是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而是真的開始去做這件事。所以當身體開始行動起來時,大腦就逐漸被喚醒了以往的鏈接,逐漸能重回規律的學習狀態。
  • 對於擔憂居家學習影響學習的孩子,首先肯定孩子積極的動機,並給予鼓勵。認可孩子有想要好好學習的意願,表明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真的理解自己,認可自己。從一小步做起,正向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開始的幾天任務和目標要比較容易達到,如從5分鐘,到10分鐘,15分鐘,20分鐘,逐步推進,讓孩子覺得自己還是有能力做到的。
  • 幫助孩子設置學習時間和空間。不要高估孩子的自控力,注意的一個特點就是會被當下最顯著的信息吸引,這是人的本能。與孩子約定好專地專用、專時專用:選擇家裡寬敞明亮的一塊場地作為固定學習空間,安排出學習的整段時間,桌面只擺放當下需要用的學習資料,其它學習資料或無關的東西都先收起來;這個時間內避免玩手機、上廁所、吃水果等無關行為(家長要信任孩子,不打斷、不打擾)。另外家長也要管理好自己,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打麻將、唱歌、開大音量看電視等。
  •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感。提醒孩子在開始一項學習任務前,先預估所需花費時間,過程中計時,完成後核查實際花費時間與預估花費時間,反思其中誤差的原因。反覆練習,對自己完成作業的能力瞭解會越清晰、時間感更準確,計劃更可能實現。
  • 樹立學業儀式感,網絡平臺促學習。相比傳統課堂授課,在家裡進行網絡課程學習有更多的自主權。為了更好的投入網課學習,家長可以幫孩子在心理和物理空間上創設"儀式感"。可以利用鬧鐘設定"上課鈴"和"下課鈴",幫助孩子找到上課的感覺;還可以讓孩子和同學約定在一個時間段學習,安排獨立學習和線上討論等不同環節,創設共同學習的氛圍。

TopSeries最系列


孩子的焦慮源於家長。只要家長啊焦慮孩子就不會焦慮!


呂導明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4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8fb0edd0b0a4c0cbe2340897a4d08e5\

奮鬥鋒哥


您好,預祝預柱為您答疑!

庚子鼠,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猛,全國都進入了抗疫的戰鬥之中。

隨著抗疫戰鬥的持續,家中孩子的狀況可要我們家長多上心了,吃穿可以看見,那內心的焦慮該如何消除呢?

1.讓孩子明確自已也是戰士

毒疫是殘酷無情的,它不分你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在抗疫有效藥出現以前,你我雖為滄海一粟,事關每人生命安全,置身事外就無從談起了。在這次防控阻疫的戰鬥中,我們每一個人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是戰鬥序列中的一名戰士!

2.讓孩子知道周圍有人呵護

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小戰士,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我們家裡的接班人,祖國未來的小花朵——孩子!

3.讓孩子接觸防護知識遠離疫情認知,減少鞏懼

給孩子適當介紹防疫相關知識,認識它,防著它,不怕它。在孩子面前不討論疫情,不談論疫情。

4.合理安排孩子生活起居,使其充實不感覺乏味

正常生活節奏,增添家庭趣味活動,競賽活動等。

5.藉助網絡知識,讓孩子體驗居家旅遊、祖國發展展覽、趣味影院或節目,沖淡宅家帶來的煩惱。

6.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等可聯繫親戚、小夥伴視頻交流……

培養孩子勇敢無畏,知曉自護自保,感受生活趣味,體驗夥伴親情,內心充實陽光向上,焦慮也就遠了!





預祝預柱


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更多是“焦躁”。孩子天性好動,喜歡和同伴一起,“居家隔離”卻讓孩子的活動空間、交際空間被限制。時間久了,難免會覺得悶、煩。但“宅家”也是戰疫,是為了大家,更是為了自己。非常時期,家長得幫助孩子做好防護,監護,陪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既要有大人的勇敢和理智——首先自己不恐慌、不反常,保持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並鼓勵、督促孩子吃好睡好,講究衛生,合理安排時間,小的孩子可以進行親子共讀、親子游戲等,大點的孩子可以承擔一些家務、讀書學習等;也要有朋友的隨和與溫暖,多於孩子互動、交流,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心中困惑,多做引導、疏導,但不要居高臨下、批評打罵,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其實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事,孩子小,但隨時都可能遇到。善意隱瞞,或粗暴敷衍都不太好,我們做不了孩子永遠的保護傘,就得用一切辦法教會孩子正確面對。關於新冠肺炎,我們不只是帶孩子在家躲著,更要告訴孩子一些真相,一些道理,關於健康、生命、責任、奉獻、公德等,幫孩子築起一道精神圍牆,養成一些良好習慣,化解那些“焦慮”。生活即教育,我們大人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在孩子的成長中播種正能量。





歸去來兮雲


讓孩子勤洗手,注意自己衛生,然後告訴他不能出門,為了自己的健康少出門,在家陪伴孩子一起玩玩具,一起畫畫,寫字,講故事分散孩子的焦慮,這樣既提伸孩子對畫畫,寫字和聽故事的好習慣,也對一家人的健康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