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Dynamics 365 是什麼?

微軟 Dynamics 365 是微軟新一代雲端智能商業應用,通過對 CRM&ERP 的完美整合,助力企業成長及數字化轉型。

Dynamics 365 通過交付無縫協作且針對特定用途的全新雲端應用,幫助企業重塑生產力及業務流程,並通過與Azure、Office 365、Power BI 等微軟重磅產品的無縫集成,為企業帶來全業務流程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進而讓企業增強市場適應能力和業務創新能力,突破成長瓶頸,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

微軟Dynamics 365 是什麼?

擴展資料:

Microsoft Dynamics 365 四大價值

1、按需起步

與現有IT資源整合,定製化的流程;在信息孤島之間打通業務流程,更快將線索轉化為營收;根據自己的發展節奏按需購買, 適應企業和市場的變化。

2、隨時高效

與微軟其他產品,如Office 365,Outlook無縫集成;用戶界面襲承“一個微軟”的風格,利用熟悉的操作方法快速上手、產出;跨設備統一體驗,適配於iOS,安卓,Windows和網頁版。

3、智能內置

在所有的功能點和業務環節都有內置的智能系統支持;開箱即用的可視化數據與商業智能,輕鬆獲得深度的商業洞察;變革性的高級分析平臺,提供準確的預測和實用的信息。

4、靈活擴展

全應用共享數據模型,可實現多應用的功能組合;利用PowerApps和Microsoft Flow無代碼編寫業務程序,任務流程自動化;可隨時在現有業務上添加新功能,也可以快速、平緩地調整運營模式。


Dynamics 365和微軟的Office 365一樣,都是產品線的最終一代,除非再有新的信息技術革命。這個產品這個1984年誕生於丹麥、原名PC-Plus的產品,堪稱ERP元老級產品,而且,最為神奇的是,PC-Plus至今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用戶。在它35年的漫長演化中,它分化出面向企業級產品和麵向中小企業產品,最終又合二為一,融合全球400萬企業用戶(不含GP)之管理理念,彙集各種先進功能於大成,鑄就成為一款連續七年全球排名第二、中型企業市場排名第一、整合CRM、ERP、移動APP和商業智能的業務管理中臺。
先拿它的對手Salesforce和Dynamics相比,它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應該是喜馬拉雅山和黃山的高度之差吧。可能有人不明白,這個差距是很懸殊,還是很接近?我用這個比喻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是職業登山家,對你來說,都非常之高。如果你是耐克,星巴克,空中客車,你會在這兩者間有所傾向(但未必都會選第一,比如星巴克就選了Dynamics),如果你是一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或者一間普通的旅遊公司,還是從其他層面來考察吧。第一和第二對我們來說意義不大,更為重要的是實施階段。
不過你要是非常認真地問我,在這兩者之間你推薦哪個?我只能建議:企業選擇CRM,相當於一場婚姻,說好一輩子,少一分少一秒都不行!誰虧損就不要選誰。雲服務廠商不同於其他行業,存儲、計算等各個環節的成本會隨著用戶使用量增加線性增長。正如國內的兩大移動CRM,一直虧損中,從未有贏利。Salesforce的鉅額虧損,最近讓它的用戶都非常擔心。微軟沒有別的優點,只有一個:特別能活。


很多人在做CRM選型時,第一是先看功能模塊是不是對應到自己當前的業務需求。放眼望去,在中國,整合銷售管理,客戶管理,訂單、合同、發票、費用管理,產品清單,項目管理,渠道管理,供應商管理,客戶服務,知識庫,商業智能等各種功能於一體的CRM比比皆是,沒有一萬也有五千。三五個IT碼農、抄一款源代碼、設計一個漂亮的屆面,放在虛機上就是一款革命型的SaaS CRM。有那麼簡單嗎?
如果你問他隨便一個實際的業務場景:比如能不能實現產品線和銷售線的矩陣式銷售?能不能不從概念上而是基於數學模型,根據銷量變化進行產品生命週期不同階段的區分?客戶下了一種產品的訂單而且付了定金開了模、現在想採購另一種產品,銷售流程能否處理?兩個訂單的收貨地一樣,能否自動實現物流的合併?兩家分公司經營不同產品線,都對應一家客戶的不同聯繫人,如何處理?統計項目工時時如果有新加入人員是否能自動加入到發票明細中......所以這樣細節問題,售前統統都是一個態度,沒有問題,付一筆定製化費用就可以解決。而到了實施階段,統統推掉:合同裡沒寫這些SOW,我們也不會做,定製費我們可以退掉。
這裡面反映出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應用場景的複雜性遠遠超過預設,所以可定製化與穩定性就成了關鍵問題。所有的CRM,本質上管理的基本上都是三個方面:業務對象,業務對象之間的關係,對業務對象訪問權限的控制。對象間(或對象集合中的子對象間)的邏輯關係被人為賦予特定的業務處理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功能。

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一修改就是“全麻大手術”,要籤生死合同。比如在最基本的一個“客戶”和“商品”關係,一定會包括商機、報價、銷售訂單、採購訂單、出入庫、合同、發票、售後服務工單,還會影響到銷量統計、客戶等級、銷售KPI......如果代碼設計不規範、模塊化不科學、結構性不嚴謹,對數據庫、中間件、開發和運行平臺的技術積累不深厚,功能越複雜的CRM,修改起來就越混亂......
非常客觀地說,在Gartner魔力象限的CRM領域,"領導者"行列中的Salesforce和微軟Dynamics與第二陣營之間的差距,在這些年並沒有減少,而是擴大的趨勢。市場份額、客戶數量並不是原因,只是結果。真正的差距還是在於品質方面。
CRM和ERP是一個進入門檻低、晉級比天難的領域。這些年消失掉的國際品牌包括ComUnion,MOVEX,Team Inbox,ELIX,Brains,FMR,Avaya,......國產品牌就更多了,從OA系統起步到CRM、行業管理應用,一款款如同流星一樣從天空劃過,合強、協達、點擊、銳翔、小蜜蜂、極限、網科、新思創、奧瑪、西軟、百勝、朔羨、七位數、坤朋、有量,......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企業在使用Windows XP系統,因為他們的CRM和ERP系統中有海量的客戶信息和經營紀錄,但是卻再也聯繫不到這些軟件廠商為他們進行升級了。
回到正題上說一下微軟的Dynamics 365的技術積累。在應用與功能層,它有35年的積累,比Windows產品的生命還長。組織架構與安全,它直接用了ADFS活動目錄聯合服務。協作與通迅層,它移植了在Exchange辦公套件幾十年的技術沉澱。在報表和分析層面,Dynamics 365和Excel完全兼容,並內置了全球排名第一的商業智能套件Power BI。數據庫,它用了自己家的SQL Server,跨平臺、跨設備、跨編程語言,它用了自己家發起的OData協議......

再說一句,這樣的一個產品不是買回來就能用的。CRM和ERP一樣,三分產品七分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