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留言34238786


引言

孔乙己是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主人翁。他的真实姓名不被人所知,孔乙己只是当时人们给他取的一个绰号,因为他姓孔,又满口之乎者也,所以人们从“上大人孔乙己”这句文言文中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关于孔乙己的趣事很多,如:教少年鲁迅写“茴”字;给小孩子分茴香豆吃;“窃书不算偷”的论调;打折了腿“爬”来喝酒等。在酒馆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一个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该怎么理解呢?


酒馆里的长衫与短衫

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鲁镇这个小酒馆中长衫客人与短衫客人的区别。

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鲁镇的酒馆是当街搭的一个曲尺形大柜台,来喝酒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穿短衫的,他们大多是做工的工人,来喝酒就站在柜台外,喝最便宜的四文一碗的水酒,偶尔加一文,吃一碟小菜。另一种是穿长衫的贵人,他们出手阔绰,在酒馆房子里面坐着慢慢喝,并且下酒菜荤素都有,十分享受。

孔乙己似乎是两者的结合体。他是穿长衫的,但却没有进包厢坐下喝酒,而是站在外面和“短衣帮”一起,时不时的被短衣帮人调侃。


穷酸文人的尊严和现实

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但他却没有考中过功名,其他的营生也没有会的,所以日子十分贫困。他之所以要穿长衫,目的很明显,表明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他和酒馆里其他站着喝酒的人身份是不同的,但无奈的是经济条件相同,囊中羞涩,所以也只能站着饮酒。

出现这种现象正是孔乙己作为一个穷酸文人,被现实所折磨,但又不屈服于现实,竭力维持自己文人身份的一种体现。


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孔乙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身份是很看重的,他思想上的传统性和保守性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从他张口闭口“之乎者也”可以看出来,难道他不会说白话文吗?显然不是的。那为什么他要说这些令人似懂非懂的话?这是他守旧思想决定的,孔乙己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想要的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不是通过做工来发家致富。在他内心深处,实际上是看不起那些做工的工人的。

所以受这思想的影响,孔乙己即使再穷,他也不会脱下长衫。因为脱下长衫,在他看来就意味自己放弃了自己。


新旧时代交替的牺牲品

孔乙己所处的年代正是新旧交替的时候,受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孔乙己也是生不逢时,此时的他因为外界的诸多原因与功名官场无缘。其实他是十分博学的,这从《孔乙己》原文中可以得知。他来喝酒并不是因为他多喜欢酒的味道,而是他可以用酒来排遣寂寞、麻痹自己,甚至是被别人调侃,他也感受到了一丝快乐。

其实在那个时期,类似于孔乙己的这种人有很多。作为新旧时代交替的牺牲品,站着喝酒是新时代的无奈,穿长衫是旧时代的防守。


若木语

孔乙己最终脱下了他的破旧长衫,在他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后。他最后一次来喝酒是穿着破夹袄来的。这并不是孔乙己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而且他彻底放弃了。或许是他知道了自己死期将至,穿不穿长衫已经不重要了。随着他的远去,留下的是我们无限的悲歌。



若木小记


揭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刻画了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这句话表明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这尊雕像的主要相貌。它是孔乙己一生的写照,包括他的身份、身世、性格及其生活的社会背景。他身材高大,受人注目,因为他原是读过书的人,只是在连半个秀才捞不到后,才沦落潦倒,以致偷东西被人打断腿。

孔乙己的这件长衫,历来饱受诟病,成为他迂腐和死要面子的最强证据。我们的思维是这样的:你孔乙己已经混得这么惨了,就不要穿长衫了;你穿长衫也行,那就穿件好的,至少你也得花钱到里屋坐着喝酒;你只能站着喝酒,又是这么脏破的长衫,那就该换成短衣。

瞧瞧,我们总在拿长衫说事,而且只是拿这件长衫来说孔乙己的事。我们把衣服与身份画上了等号,以此把孔乙己的人格和尊严戳得如同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创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被收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文集《呐喊》中!

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孔乙己为人熟知,这样一个穷酸迂腐,自命清高却又时时为人欺辱耻笑的人物,让人同情,充满强烈的悲剧色彩,使人不得不去痛恨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给诸如孔乙己一样的下层知识分子带来的荼毒和伤害!

鲁迅先生塑造孔乙己这个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精妙的人物设计和文学冲突的考虑!这种描写表现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意义和手法含蓄又深长!

穿长衫是身份的象征,是有钱人,社会等级的高级阶层,他们是不可能站在柜台边喝酒的,他们是要到咸亨酒店里面的包厢坐着慢慢喝酒吃菜的!

而孔乙己不是,穿着长衫,可又脏又破,穿着长衫,却没办法去里面的包厢,穿着长衫,却只能站在柜台边!穿着长衫,不仅没给他增加一丝的社会地位,反倒是咸亨酒店同为底层的短衣帮、小伙计、酒店掌柜以及其他人一致鄙夷、嘲笑、取乐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这一身长衫,再破再烂,孔乙己还一直穿着,从未想着脱下!这一身长衫,就是孔乙己扎根于心用来继续维系他不屑于与底层为伍的救命稻草,是他穷困潦倒无法谋生还自诩为读书人的遮羞布!

孔乙己自己脱不下这身长衫,也脱不得这身长衫,穿上长衫还能有胆量和“资格”去教酒店小伙计回字的四种写法,要是脱下这身长衫,估计偷书的时候就被打死了,毕竟我还是读书人,读书人怎能算是偷书呢?

站着喝酒,是孔乙己的生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表达,穿长衫,是含蓄的表达孔乙己是读书人。穷,却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所以“唯一”就是他特殊的社会地位、人物性格和身份,欲“上”不能,上面是山,欲“下”也不能,下面是火!

这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哀!身体和思想都被封建思想荼毒的自取其辱的孔乙己,却不自知,更让人同情,毕竟他还能想着教人写字,从不拖欠,给小孩子分他原本不多的茴香豆!他本是善良的!按照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先生的描述:孔乙己是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咸亨酒店就是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人与人的关系 就是当时的国民精神,麻木愚昧,冷酷无情!孔乙己被侮辱被压迫的双重悲剧,就是当时的病态社会的象征和代表!

鲁迅先生用这样的一个强烈的艺术对比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就这样生动的立在了人们的心中!并激起大家对当时麻木病态、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无情的讽刺和抨击!


太平风物


文人的尊严,孔乙己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比如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邻居家孩子围住他时,他不是把他们赶走,而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些都表现了孔乙己本性善良、性情温和的一面。 但是,孔乙己读了书,思想里便全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理想。他渴望得到科举的功名,渴望进学,渴望成为秀才,成为举人,过上有权有势的生活。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却把读书人的身份看得很重,这个身份成了他痴心固守的精神支柱,成为他寻求自我安慰的精神幻想。同时孔乙己也染上了知识分子的坏习惯。孔乙己虽本心善良,但他不面对现实、鄙视劳动、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都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福尔摩小黑


孔乙己这个特别的穿着,还是有点讲究的。

“站着”表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不佳,没有资木去慢慢地坐喝。

“穿长衫”表明他始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羞于与“短衣帮”为伍。

这样,在孔乙己身上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生活潦倒却又死要面子,说自了也就是穷酸迂腐。。

这是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也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


郑显亮


破旧的长衫是他最后一点文人的尊严

也是他自我安慰不愿面对现实的幻像

从心底不肯接受短衣

他也无法融进长衫的群体

文化学养终究不是财力地位

他只好穿着尴尬的长衫用短衣帮尴尬的站姿

享用他的一碟茴香豆和一碗酒



梦蝶也逍遥


一般穿长衫的是有权势的人,都坐雅间。

孔乙己进不了雅间,又不愿意与农夫为伍,只好站着喝酒了。


凡人评论热点


自诩为文人的他,总是竭尽全力维持着最后一点文人该有的体面和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